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折彦直和西北人的要求,不仅仅是为了大宋,更是为了西北将门的利益。
平夏路和河南路的南部州县,与大宋河东路的丰麟府、陕西麟延、环庆和泾原三路接壤,如果西北军占据了平夏路和河南路的南部州县,与它们接壤的麟府、麟延等地的西北将门将从中获得巨大利益。比如位于麟府的折家,一旦占据了西夏河南路的南部州县,那么折家所控制的汉蕃人口、耕地和草场都将翻上好几番,这将给折家带来巨大的实力上的增长和经济上的收益。
西夏人当然不同意,失去了平夏路和河南南部州县的人口土地,夏国的国力至少要减损四成以上,再加上前套的损失,夏国国力至少减损一半,所以党项人坚决不同意,只同意割让南部边界的一些州县。
为了尽快达成和议,党项人利用李虎和汴京的矛盾,一方面尽量满足李虎的要求,以便让李虎尽快撤军,一方面却拒绝西北人的要求,蓄意拖延。只要李虎撤军了,西夏人独自对付宋军,他们有把握击败这个老对手。
=
折彦直知道李虎正在撤军,非常着急,于是赶到月牙湖,请求李虎暂缓撤军,先把这件事彻底解决了,如果议和未成,这一仗真的半途而废了。
李虎答应了,双方联手,十几万大军越过黄河,包围了怀州城。怀州城距离兴庆府只有几十里的路,怀州若失,则京城门户大开。
李乾顺再派使者,再度割让几个城池,下定决心拖到底。
这时候,汴京的圣旨,太原的命令,大同的书信纷至沓来,形势的变化让李虎和折彦直等人感觉眼花缭乱。
先前汴京背信弃义,联手金人共击李虎,已经耸人听闻了,接着郓王和童贯亲赴大同,摆出一副和汴京对抗的姿态,更让人惶恐不安,现在汴京让折彦直撤军,但同时请出种师道,蓄意分化西北军,让西北局势骤然恶化,而西北局势恶化,西北军分裂,等同于把郓王逼到代北,不得不依靠李虎和虎烈军来威胁汴京,这导致大宋国内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李虎急召折彦直、杨可世等西北将帅商议。
从目前形势可以推测到,郓王必须尽快南下汴京,夺取皇统,否则形势将朝着不利于郓王、李虎和西北人的方向发展,而郓王若想南下夺取皇统,现在只能依靠虎烈军,如此一来,必须让金军南下河北,而若想让金军南下河北,虎烈军就要在代北战场上做出守势,而且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做出守势,以欺骗金军,同时间,虎烈军主力不能返回代北。虎烈军主力返回代北,金军必定后撤,尤其是南下河北的金军,肯定要火速后撤。这支入侵的金军撤走了,郓王和虎烈军还有什么借口南下汴京勤王?
“所以,虎烈军主力必须悄悄赶到太原,在太原和郓王会合,然后突然杀进河北,先行击败金军,给郓王建功,然后设法进入汴京,夺取皇统。”
李虎目光如炬,从折彦直、杨可世等人的脸上缓缓扫过,“你们认为,我这个计策是否正确?”
折彦直神色凝重,一言不发。杨可世捋须不语,陷入沉思。
李虎对形势的推测显然是正确的。李虎带着主力一旦返回代北,金军在连续攻击大同精疲力竭的情况下,还敢和李虎决战吗?显然不会,他们会撤退。金军一撤,什么机会都没了。
折彦直忽然叹了口气,“河东军事现在由种帅负责,假如种帅已经到了太原,他绝不会答应你的要求。”
“种帅和你们的关系一直非常好,而且他对汴京那帮奸佞也非常痛恨,如果郓王能说服他……”李虎迟疑片刻,问道,“有没有这样的可能?”
“不可能。”杨可世的口气非常肯定,“西北军不是铁板一块,汴京这一招正中要害。从种帅的角度来说,他当然希望铲除汴京的奸佞,但他混迹官场几十年,他知道介入皇统之争的后果,所以他行事谨慎,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表明立场。退一步说,就算他被郓王说服了,他也要利用西北军的力量来帮助郓王争夺皇统。他不会信任你,更不会让虎烈军踏足河东。”
“如果金军南下了,威胁汴京,种帅会不会率军勤王?”董小丑插了一句。
“河北现在没什么军队,汴京的卫戍军也有限。”折彦直说道,“只要金军攻克了燕京,汴京马上就会下旨,从各地调军戍卫京畿,所以不出意外的话,种帅肯定会率军勤王。”
李虎闻言微微一笑,“从太原传来的消息看,种师道还在长安,而且正在集结秦凤、熙河和永兴三路的西北军,准备到河北平叛,所以在我看来,他不会到太原去,这样他可以避开皇统之争,免得和郓王发生什么牵扯。”
折彦直和杨可世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以种师道的性格,以目前紧张的国内局势,种师道的确不会到太原去,事实上他也没有时间去。现在金军已经开始攻打燕云了,幽燕战事紧张,河北危机重重,他迫不及待要赶到河北,以确保河北和京畿的安全。
“这件事必须征得郓王的同意。”折彦直说道,“只要郓王下令,虎烈军可以取道麟府一线,火速赶赴太原。”
“这里的事怎么办?”杨可世问道,“我们就这样撤军?”
“当然不,我们已经打到了党项人的家门口,岂能便宜他们。”李虎笑道,“我们不谈了,直接攻克夏州,把你们想占的地方统统拿下来。不过……”李虎看看他们,有些无奈地说道,“这样一来,你们就被拖在了西北战场。党项人肯定要反攻,要把失去的地方再夺回来,虽然凭他们的实力,已经无法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但持续的小规模的局部攻击会把十几万西北军牢牢拖住。”
这部分西北军被拖住,对李虎来说是件好事,这可以迫使郓王不得不依靠虎烈军,而虎烈军也可以顺利南下进入大宋。
折彦直他们其实也希望留在西北边境,这样可以保存实力,如果郓王成功了,登基做皇帝了,他们可以坐享其成,而失败了,他们因为没有直接参予夺取皇统的战争他们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李虎和折彦直等人商量了一下细节,随即急报大同,请郓王马上下令,让虎烈军赶赴太原。
=
=
=
第633章 靖康元年的寒春()
十二月中,汴京。
金军南下入侵,攻击燕云的消息传到汴京,汴京一片惊慌,君臣手足无措。
皇帝下旨,召种师道、姚古率西北军火速戍卫京畿,命京东、淮西等地火速募兵以充禁军,同时急召山东平叛军队回援京师。
但仅仅过了数天,河北急报,郭药师投降,燕京丢失,山前七州尽数沦陷。与此同时,河东急报,金军猛攻代北,奉圣州丢失,大同陷入包围,危在旦夕。
皇帝大惊失色,急忙命令河北四路帅司暂时放弃平叛,竭尽全力戍守河北,同时命令内侍梁方平率军赶赴黎阳驻守。黎阳是河北连接京畿的一个重要通道,如果金军从这里越过黄河渡口,那么距离汴京只有两百余里了,而且无险可守,换句话说,黎阳失守,京都也就旦夕不保了。
又过两日,河北再报,金军南下了,郭药师率常胜军为选锋,越过白沟,直杀保州(今河北保定)。
皇帝骇然心惊,当即决定离开京师,暂避北虏锋芒。
大臣们意见不一。吴敏、宇文虚中、李纲等人极力要求皇帝坐镇京师,带领军民奋勇抗敌。白时中、张邦昌等人则建议皇帝到关中长安躲一躲。长安有西北军,而且距离中原较远,很安全,假如关中不安全,还可以退避川蜀。梁师成、李邦彦等人则劝皇帝到到江南去,江南远离京师,有长江天险,万无一失。
皇帝要跑路了,汴京的权贵们听到风声,当即携家带口,先行逃亡。其中蔡京的速度非常快,整个家族男女老少连带僚属仆役一千多人,装了好几船金银珠宝绢帛古玩,沿着运河就南下了。蔡京一跑,可以想象,对汴京的震动有多大,于是短短时日内,京城中的官员至少跑掉了三四成。
皇帝毕竟是一国之君,他想跑路,难度很大,首先你跑路可以,得把权力留下来,朝廷不能没有代理国事的人,其次,你是皇帝,你要逃跑,要南下,你总要个理由吧,否则大臣们不同意,堵在皇宫门口,大家以死劝谏,你怎么跑?怎不能踩着尸体过去吧?尤其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时候,一国之君不顾国祚安危,不顾百姓生死,带头跑路,大部分有良知的官员还是坚决反对的,皇帝自己也心虚。
二十日,皇帝派出使者,向金国求和。
=
不好的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
金军杀进河北后,先攻保州、安肃军(今河北徐水),不克,随即舍城不攻,继续南下,围中山,依旧没有攻克,于是绕道杀进真定府,攻克真定城,接着南下,攻克庆源府(今河北赵县),破信德府(今河北邢台),直杀邯郸。
邯郸距离黎阳不过四百余里,金军的铁蹄马上就要逼近黄河了。
与此同时,河东传讯,金军从镇川堡、青陂道和怀仁三个方向猛攻大同,大同陷入包围,虎烈军和河东军奋勇阻击,但虎烈军主力还在贺兰山,短期内无法回援,为此,郓王急报汴京,请求汴京同意虎烈军在大同失陷的情况下,撤进河东。
皇帝恐惧至极,愈发坚定了跑路的决心。
一般来说,皇帝离开京城,太子监国,这是常例,所以皇帝下旨,任命太子赵恒为开封牧,承担监国之责。
皇帝接着下旨,罢浙江诸路花石纲、延福宫、西城租课及内外制造局,罢修蕃衍北宅,罢道官,罢大晟府和行幸局,并把西城及诸局所管缗钱,尽付国库。
第二天,又下罪己诏,并号令中外直言极谏,郡邑率师勤王。
同日,皇帝拜保和殿大学士、尚书右丞宇文虚中为河北、河东路宣谕使,携带圣旨,即刻北上大同,设法说服李虎,统率虎烈军从代北发动反攻,迫使金军后撤。
皇帝知道这道圣旨如果公开,大臣们肯定反对,因为在汴京看来,李虎居心叵测,正好郓王又到了大同,两者结合,正好可以祸乱大宋,所以无论如何不能向李虎求援,但宇文虚中向他详细分析了局势,明确告诉皇帝,以大宋现有的兵力,无法抵御金军,因为大宋现在除了西北军,没有其它军队可以用来打仗,所以必须向虎烈府求援。至于郓王,如果此刻能力挽狂澜,击败金军,戍卫国祚,那么凭此功绩,完全有可能继承大统。
不知道宇文虚中哪句话说服了皇帝,总之皇帝考虑片刻后,竟然亲自写了一封圣旨,又给郓王写了一份密诏,然后叫宇文虚中赶赴大同。
=
十二月下,完颜宗弼(兀术)攻占汤阴,金军距离黄河只剩下两百里了。
皇帝受不了了,死亡的威胁对他来说太恐怖了,他要带着皇后嫔妃们离开京师。
吴敏、李纲等大臣拼死劝谏,皇帝去意已决,大有踩着大臣们的尸体逃出汴京的架势。
君臣僵持不下,而金军距离黄河越来越近。
终于,李邦彦、吴敏给皇帝出了个主意,内禅,把皇位传给太子,而自己则做太上皇。太上皇是不是就没有权力了?不是,只要在禅位之前,把太上皇和皇帝的权力分配好,太上皇依旧可以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皇帝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皇帝心急如焚,恨不得肋生双翅逃出汴京,当即采纳了李邦彦的建议,并立即召集宰相白时中、副相张邦昌,还有赵野、蔡攸、梁师成等人草拟禅位诏书。
宰相白时中对此持有异议,但他看到皇帝心意已决,也不好说什么。诏书草拟完毕后,皇帝知道自己终于可以逃离汴京,心情好多了。白时中找了一个机会,悄悄告诉皇帝,太上皇和皇帝的权力分配若想得以实现,太上皇必须拥有绝对的实力。现在陛下把国事尽数托付给太子,跑到江南做太上皇,如何控制汴京和汴京的皇帝?你不在了,山上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小皇帝乘机把中枢换掉,把老皇帝的亲信都杀掉,你哪里还有实力?
皇帝笑而不语。他早先就和蔡京商量好了,到江南另建朝廷,而且他把这件事都告诉自己的亲信了,一部分亲信比如梁师成、蔡攸留在汴京监控小皇帝,一部分亲信诸如蔡京、高俅等人则追随自己去江南。在他看来,小皇帝翻不了天,怎么折腾也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如果真要和自己作对,正好废黜了,把郓王赵楷叫回来做皇帝。
十二月二十三日,皇帝诏皇太子赵恒嗣位,自称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