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雨刀上绣傲梅-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世凯,是个精明的人,回到帐中,自己吃了暗亏。

    “没想到黄兴回到自己的本阵了,这可是块硬骨头,该如何是好了?”袁世凯也倍感压力不小。

    南方湘军处,黄看见袁终于撤了,自己也不追赶了,带上自己的人马,吧军队驻守在岳阳城外,以防止夜袭。

    就这样,一方仗着自己武器精良,人多势众,一方仗着勇敢。但是都是精兵强将。每天来来回回,你来我往,硬是连续打了三天三夜。于,二十三日,双方终于停火,倒不是因为打累了。而是孙文这边来了急电,急电发给了黄兴,黄兴看后,又将急电写成信函派人转交给了袁世凯。

    袁世凯接到信,还以为是威胁的,结果一看,原来信封上面是写的议和。便将信中说其厉害,信中如下:袁公:

    你我二人本是萍水相逢形同陌路,然记得我曾与你在北京见过数面,当时我年幼,正是风华正茂读书之时,想必你肯定是忘了。当年正值学生,入中堂府,想见张之洞等清廷要员,张之洞因我是儒学子弟拒不入门,并命人取上纸笔与自己附上对联戏我,上联为“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当时我见此人狂傲,不由回对“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当时张之洞便邀我进堂,当时袁兄也在,不觉已别已有三十余载。

    你我本是世外中人。但因得敌忧外患,八国侵华,九州颠覆,中国危在旦夕。我等本是书生,却也放下儒笔,脱下儒服,不由弃文从武,转战南北,二人皆是出于救国。近来,当年的相识,未料到今日会有此战,但彼此印象又逐步加深,这几天来战火连天,硝烟弥漫,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且让我细细阐明:你我二人若久战之后,必有一伤,倘若我赢得这次战争,天下之际必定全部实行民主,倘若吾等失败,也是清廷死灰复燃,到时候你仍旧还是你的总理大臣,即使令兄赢得这场战争,到时胜后,想必也是精英尽失,所属殆尽。清自来就不要汉人掌军,这次实属例外,倘若清廷在后方韬光隐晦,反过来过河拆桥,找借口将你革职查办,当日令兄,时犯有脚气杂症,清廷硬是将你清闲三年有余。以我之见,兄切不可再信清廷。到时候还是会免不了危急与你。甚至会痛下杀手也绝非例外。即使你胜得我军岂不是又空有徒劳。更何况若苦战下去,国中军事虚空,势外之力境犯我国,倒是国空兵忘,何以抵御,你我都是爱国之人,更不想中国日后会灭亡吧。

    此战,令兄就收手吧。鄙人尚可先撤其旧部。你看若何?事后我们再作计较。是合入我编,还是死力效清,谁利谁弊,令兄想必比我更加清楚,至于那次暗杀,是鄙人的不对,久候一定给你登门道歉,但原则是你能加入革命政府。吾一定保举令兄,新政之门大力为你敞开。

    曾在京都,我见得兄当日练军,包括言谈,都举止不凡,政治见底也远胜过足下。不妨南北议和,你我二人直指清军,到时候不枉为国公元勋,岂不美哉。

    望令兄,愿三思后行。诚心相邀,还望勿要推辞孙文于年:1912。1月20

    袁世凯接信看后,仔仔细细的看了三遍,觉得甚感其理,况且各方面战事,都陷入僵局。整理了半天思绪。袁这个人、他本来几乎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看着南京被新军占领。这时袁世凯的心里清楚得很,清廷和新军谁都不要得罪,但对谁也不要太客气。不是这次刺杀,他还真的不会打这场战役,也是怕革命军势大,久后难除,其实袁的心里也正准备打算撤军,这信一来,正好做个顺水人情,于当晚回信个孙,同意撤离自己的部队,会北岸驻守,也叫上自己所属余部,尽数停止进攻,日后再别做计较。袁在信中也加了几条,问孙,什么时候可以当面派人会谈,信中还暗语的体现出了,我入革命军,我能得到什么职位的云云。

    当时的政治形势,北京清王朝政权仍然存在,革命党人占据南京,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而袁世凯和手中的北洋六镇,成为了当时左右天平倾斜的砝码,毫不夸张的讲,袁世凯倾向谁一方,谁就可以掌控大局。所以对清王朝和革命党人来说,袁世凯都是不得不争取的力量,可以说得袁世凯者得天下。所以袁世凯怎么回信息,自然说得起这番话。

    孙很快的答应了袁,并信中说道,只要贵军一致对清,并带领北洋军,一同加入南京革命政府什么事情都好谈。

    双方得到了初步的妥协,看了这次战役是打不起来了。袁自然清楚再这么打下去,确实是两虎相争,一个灭亡,一个重伤,所属都退军,也正中袁的下怀。

    这场战役中,段祺瑞正准备,偷攻湖南的路线,这场战役也只要他保存的实力最多,但是跟袁的本部人马比起来,还是显得不够分量。行军中也被袁下了调令,原路返还,回陕西驻守。另几个军阀也全都有点懵,但是也撤了军。都在想这军统到底是打得是什么牌?

第22章 更迭() 
终于停止了所有的进攻,战再也打不起来。从此议和拉开帷幕,其主体思想大致是,议和的条件,以及战后南北军合并后的各项议程。

    南北议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袁世凯想摆脱南京政府的控制,江浙人士的代表与袁世凯的代表进行的谈判。独立各省的领导权大多不在同盟会手中,江、浙两省又面临光复会的竞争,若再失去对南北议和的控制,一旦和议成功,清帝退位,袁世凯当选大总统,同盟会将被边缘化。为扭转被动局面,同盟会方面双管齐下,化解危机:一面由陈其美策动各省代表会议的留沪代表,选举黄兴为大元帅,代行民国临时政府中央政务(后遭黎元洪及各省代表的反对,在南京重新选举黎元洪为大元帅,因谈判方不愿意建都南京,于是黄兴以副元帅代行大元帅职权;黄兴当元帅,也是为了牵制北洋军。正职为黎元洪。

    这几日,清廷也感觉到很不对劲、开始派人调查。清廷张之洞揣摩袁世凯的心机很深,又有秘密的消息。知袁世凯无意做曾国藩,立马向载沣谏言,但是已经无力回天、袁世凯此时时,坐镇南北两地,早就是鱼归大海,载沣后悔的暗骂起自己来。

    南北议和不出几天又拉开了第二次和谈,南方革命军要求了五项均被袁世凯同意,其五项为:(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之秩序。

    第二天,袁又安排了“关于清皇帝之待遇”、“关于满蒙回藏之待遇”两项提议案,当日议决条款,首项即为“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决定之后,两方均须依从”。意思就是清廷没有了国家实行政治的权利,仅能享受政府部门的优待,就是把你们都供养起来,清王朝其余的权利通通为0。

    国民会议表决国体,清帝退位后袁世凯做民国首任总统,同盟会方面难以接受这样的结局。孙中山恰在此时回国,黄兴、陈其美等人考虑孙革命一生,眼看满清将倒,应给予其民国首任总统的职位,以示尊荣。“总理回沪后,黄兴、陈其美两人朝夕不离。十一月初七日保卫孙文,假哈同花园公宴总理。席次,克强、英士、稀薄胡子秘密商举总理为大总统,分途向各代表示意,计已定。但是北洋旧部众多,利用报社唤起舆论。

    晚间复集总督府,会商政府组织方案黄兴、稀薄胡子,连夜召集各省代表开会,提出成立政府、改用中华民国纪元并改用阳历、政府组织采用总统制等,筹备选举临时大总统之事。为的是公平起见。希望孙文得意再职总统之位。

    国民会议在上海开会,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当即致电袁世凯解释情由:“文前日抵沪,诸同志皆以组织临时政府之责相属。问其理由,盖以东南诸省久缺统一之机关,行动非常困难,故以组织临时政府为生存之必要条件。文既审艰虞,义不容辞,只得暂担任。公方以旋转乾坤自任,即知亿兆属望,而目前之地位尚不能不引嫌自避;故文虽暂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孙文迫与北洋军压力,同时袁党众多,只有将大总统打算给袁世凯担任。但是要求是必须建都南京。

    袁世凯提出要求,要南京建都之地改为北京被拒绝。袁认为南方太无诚意,北京政府不能承认。不觉又施加压力给革命军。

    当初孙中山抢在国民会议召开之前成立政府,意在迫袁世凯将他视为平等的谈判对手,增加推翻满清后政治权力再分配的筹码。他的目的达到了。袁世凯不得不与他打交道。清帝退位优待条件”和“南方如何兑现承诺”已成了最后的议题,后者成了决定和谈成败的关键。直隶、河南两省谘议局通过汪精卫转给孙中山一电,提出三个条件,头一条即是:“清帝退位后,能否举袁为大总统?”1月14日,孙中山在复电中保证:“清帝退位,共和既定,袁有大功,为众所属,第一条件自无不能。”第二天,孙中山又致电伍廷芳,请他转达袁世凯:“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孙袁斗法,一波三折;袁氏妥协,议和虽然成功,但失去的也多了。

    就在孙中山信誓旦旦之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更加深了袁世凯对孙的不信任。

    又过了几天孙中山忽然提出五条“要约”,命伍廷芳转达袁世凯,其中第二条:“在北京不得更设临时政府”;第三条:“得北京实行退位电,即由民国政府以清帝退位之故电问各国,要求承认中华民国彼各国之回章”。孙中山电邀伍、唐“入宁面商,以决大计”,伍、唐拒不赴宁。从1月18日至21日,孙向伍连发五电,修改所拟的“要约”,并向黎元洪转报:“现虽未列入正式谈判,而进行颇确。若清廷仍不肯就范,则再战有词”。1月22日,孙罕见地将“要约”公诸报端,以最后通牒之势向袁摊牌。袁世凯以孙提出的条件与以前协商的内容不符,拒绝接受,他认为:清帝退位后,倘各国未能即时承认中华民国,斯时北方诸省清帝统治权既已消灭,南方临时政府事实上又不能统一,中国便成无政府之状态,何以维持秩序,对付外人?如果孙中山非要为议和附加新条件,他将把所有谈妥之事,即时作废。

    孙文迫于压力答应‘满洲之事如有意实行,在四日之内,汇一千万元并电告,即可与袁中止和议’。”其后,2月5日、6日孙中山致电森格催促日本方面答复。日方深恐借款给临时政府引起外国干预,2月8日,益田孝复电森格,没有允诺提供一千万元军费,相反劝孙中山及黄兴与袁妥协。

    孙中山之所以节外生枝,甘冒议和破裂的风险,所恃全在借款,借款不成,只得言和。最后的谈判更像一场交易,孙中山为袁世凯继任大总统设置了许多条件,又在新内阁人选上讨价还价,袁企盼和议早成,屡屡向孙妥协,稀薄胡子、陈其美、王宠惠、得以跻身总长之列(内阁设十位总长),加上由倾向同盟会的唐绍仪出任内阁总理,南方总算如愿以偿。

    辛亥年腊月二十五(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袁世凯通电全国:“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2月13日,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谘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2月15日,南京参议院举行总统选举会,以十七票(全票)补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并在通告袁世凯的电文中称他为“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中华民国之第一华盛顿”。

    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清帝逊位成功,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清朝结束了两百年的统治,从此覆灭。13日,孙中山履行承诺,到南京临时参议院正式提出辞职,荐袁自代。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52岁的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力,但袁坚持于3月10日在自己的地盘北京就职。

第23章 孩童() 
一个山村脚下,此时一个少年,跑跑跳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