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1000问-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明达的人,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这对莫尔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当时的欧洲,拉丁文被视为进入上层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幼小的莫尔被送入了伦敦的圣安冬尼学校,学习拉丁文。13岁时,父亲将他寄住在坎特布雷大主教、红衣大主教莫顿的家中。莫顿是当时一位很有影响的政治家,他学识渊博、机智过人、谈吐优雅,曾担任过英国的大法官,对此莫尔在《乌托邦》中专门做过描述。从他那儿莫尔受到了很多有益的的影响。1535年,托马斯·莫尔因反对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1935年,在他逝世400年后,被罗马天主教会册封为圣人。

    何谓《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是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同德意志新教诸侯在奥格斯堡帝国会议上订立的和约。路德宗教会因之在德意志取得合法地位。

    16世纪宗教改革中,德意志一些信奉天主教的诸侯禁止臣民信奉新教。另一些诸侯则反对天主教而支持宗教改革,以维护自己在运动中的既得利益。他们在领地内建立路德宗教会,并自任教会的实际首脑。各派诸侯、诸侯与皇帝、皇帝与教皇之间的矛盾复杂而激烈。1531年,德意志新教诸侯组成反对皇帝和天主教诸侯的士马卡尔登联盟。查理五世因忙于对法战争,无暇顾及。1546年回国时,士马卡尔登联盟已因分裂而渐见削弱。次年查理五世战胜新教诸侯,萨克逊选侯约翰·弗雷德里克被俘,士马卡尔登联盟瓦解。1550年,查理五世颁布“血腥诏令”,严禁宗教改革宣传,同时镇压再洗礼派。但是,皇权的增长也引起了教皇和天主教诸侯的不安和嫉视,他们组成反皇帝同盟,北方路德宗诸侯也积极备战。1552年查理五世战败,1555年被迫签订《奥格斯堡和约》。当时查理不在德意志境内,委托其弟费迪南代行。和约规定教随国定原则,即承认天主教和路德宗诸侯同样有权决定其臣民的宗教信仰,不接受所规定信仰者可以出卖其产业后离境。和约只承认路德宗的合法地位,而不包括其他新教教派如归正宗和再洗礼派。和约还规定凡在1552年前为路德宗诸侯所占有的教产,由其继续占有。原天主教的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如改信路德宗,即丧失原来的教职和权力,另选持天主教正统信仰者继之。

    英国“圈地运动”的起因是什么?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直通印度新航线的开辟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以及环球航行的成功,使英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进一步刺激了英国羊『毛』出口业和『毛』织业的发展。羊『毛』价格不断上涨。养羊业成为获利丰厚的事业。往往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在英国,虽然土地早已有主,但森林、草地、沼泽和荒地这些公共用地则没有固定的主人。一些贵族利用自己的势力,首先在这里扩大羊群,强行占有这些公共用地。当这些土地无法满足贵族们日益扩大的羊群需要时,他们又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把那些世代租种他们土地的农民赶出家园,甚至把整个村庄和附近的土地都圈起来,变成养羊的牧场。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约占该郡土地2%。大部圈占地变成牧场。主要的圈占者是乡绅。1485—1550年,他们在莱斯特郡圈地的面积占圈地总面积的60%。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

    曾经有一群农民在向国王控诉一个叫约翰·波米尔的领主的上诉书中写道:

    “这个有权有势的约翰·波米尔用欺骗、暴力占有您的苦难臣民——我们的牧场,这些土地是我们世代所拥有的。他把这些牧场和其他土地用篱笆围上,作为自己所有。

    “后来,这个约翰·波米尔又强行夺取了我们的住宅、田地、家具和果园。有些房屋被拆毁,有些甚至被他派人放火烧掉,我们被强行驱逐出来。如果有谁不愿意,波米尔就率领打手包围他的家。这些人手持刀剑、木棒,气势汹汹,凶猛地打破他家的大门,毫不顾忌他的妻子儿女的号哭。

    “约翰·波米尔为了圈占我们的土地,不惜将我们投入监狱、毒打、致残,甚至杀害,我们现在连生命都难保全。”

    在这种强行的圈地运动中,农民以前以各种形式租种的土地,无论是先前定下的终身租地,还是每年的续租地,都被贵族强行圈占了。这些成为牧场主的贵族们还互相攀比,使他们的牧业庄园变得越来越大。

    英国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18世纪末。英国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变成了牧场。在圈地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虽然英国国王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颁布了一些企图限制圈地程度的法令,但这些法令没起多大作用,反而使圈地日益合法化。

    西班牙无敌舰队如何覆灭?

    1588年8月,西班牙和英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在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激烈壮观的大海战。这次海战,西班牙实力强大,武器先进,战船威力无比,且兵力达3万余人,号称“最幸运的无敌舰队”。而当时英国军队规模不大,整个舰队的作战人员也只有9000人。两军相比,众寡悬殊,西班牙明显占据绝对优势。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场海战以西班牙惨遭毁灭『性』的失败而告终,“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海上霸主”的地位被英国取而代之。

    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失败,好像一个耳语一样,把帝国的秘密送进了英国人的耳中。在一个商业时代,赢得海洋要比赢得陆地更为有利,也许在1588年,对这一点还没有太明确的认识,可是在下一个世纪,这个耳语的声音就变得越来越大,终于成为了每一个英国人的呼声。

    荷兰何时夺取了非洲西海岸的贸易垄断权?

    荷兰从16世纪以来一直是葡萄牙与欧洲进行贸易的最大中间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世纪末,荷兰夺取了葡萄牙在非洲的重要贸易据点和军事要地。紧接着,又成立了荷属几内亚公司、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等,夺取了非洲西海岸的贸易垄断权。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的奴隶贸易。

    为什么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侵略印度的工具?

    东印度公司始建于1600年。最初,英国人主要是利用东印度公司做生意。慢慢地,东印度公司就成了英国殖民者侵略印度的工具了。1613年,英国在印度西部的苏特拉设立贸易站,不久,又在印度东南部的马德拉斯建立商馆。1698年,东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儿『政府』买下了位于孟加拉湾恒河口岸的加尔各答。加尔各答村庄虽小,作用却非常大,其周围盛产大米、黄麻,河流纵横交错,平原一望无边。东印度公司在这里设立了贸易总部,把印度的粮食和工业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英国东印度公司还通过垄断鸦片、食盐和烟草贸易等手段谋取暴利。其中,鸦片收入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七分之一。他们强迫孟加拉农民种植鸦片,再走私到中国销售,从中渔利,并使大清帝国从此走向衰落。18世纪初期,强盛的莫卧尔王朝开始衰落,印度又重新分裂为许多小的城邦,而此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实力越来越强,于是它抛开了“商业公司”的外衣,逐渐占领了马德拉斯、加尔各答和孟买,然后在这里设立管区。为了能更顺利地入侵其他地区,英国东印度公司还在加尔各答修筑了一个巨大的堡垒,里面是为它服务的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英国军人。

    英印“七年战争”是怎么回事?

    做生意的东印度公司建立了军队,这下印度人终于不干了。1756年,孟加拉的纳瓦布(相当于总督)向东印度公司提出抗议,要求它们拆除堡垒,但英国人根本不予理睬。于是,纳瓦布发兵赶走了英国人,收回了加尔各答。这就是著名的英印“七年战争”的导火索。

    1757年1月,英印开战,在狡猾的英国人的贿赂下,英军于普拉西战役中大败印军,孟加拉的纳瓦布被杀死,孟加拉国库被抢。据不完全统计,英军拿走的金银珠宝,总价值达3700万英镑,这还不包括个人装入腰包的总价值为2100万英镑的财物。贪婪的英国人还于1799年,在攻陷了印度封国迈索尔时,从迈索尔首府抢劫了价值超过1500万英镑的王室珍宝。

    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历史学家j。r。格林这样说道:“七年战争是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英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从战争结束时起,英国不再仅仅是一个欧洲强国,不再仅仅是德国、俄国或法国的对手。正如英国声称它是北美洲的霸主和印度未来的霸主那样,英国注定要在未来的世界历史中凌驾于仅仅在一块大陆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国家。”

    东印度公司是怎样演变成殖民『政府』的?

    在英印“七年战争”中获胜的英军继而击败法军,独自霸占了孟加拉,并任命亲英派印度人做了纳瓦布。1765年,东印度公司取得孟加拉、比哈尔、奥里萨的收税权,主宰了孟加拉。公司直接掌握了财政和军权,并间接掌握了行政权。印籍人员负责办理事务,但无实权,史称“双层统治”。17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东印度公司管理法”,原加尔各答的省督改称总督,由英王直接任命,其任务是代表英国『政府』全权管理英国占领下印度的全部领土。至此,英国『政府』开始通过东印度公司直接统治印度,东印度公司最终变成了统治印度的殖民主义『政府』。

    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18世纪中叶前,手工棉纺织业是印度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然而到了18世纪末的产业革命发生前,曾经辉煌上千年的印度手工业从此一蹶不振,使千百万的手工业者失去了生活来源,成批地饿死。达卡城的人口由18世纪中期的15万下降到1840年的三四万人。“这种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绝无仅有。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的平原漂白了。”一位东印度总督曾经这样说。

第24章 近代史(1)() 
哪场革命建起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1566年,尼德兰爆发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人民起义,历史上称做尼德兰革命。1566年4月的一天,几个身穿乞丐服,系着乞食袋的人出现在布鲁塞尔城总督府门前。他们奇异的装扮引起人们的注意,原来他们是大贵族奥兰治亲王威廉、厄格蒙特伯爵和荷恩大将。他们是代表尼德兰的“贵族同盟”向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请愿来了。西班牙驻尼德兰总督是个女公爵,叫玛格丽特。奥兰治亲王将请愿书递交给总督,要求废除迫害新教徒的法令,召开三级会议,撤退西班牙驻军。总督不仅拒绝了这些要求,而且还大骂这些富贵的乞丐,下令将他们赶出总督府。贵族们原打算让西班牙统治者作些让步,所以,他们在请愿书中还表示效忠西班牙国王,但他们的愿望落空了。正当他们商量新的对策时,人民群众已忍无可忍,于8月掀起了反对天主教会的圣像破坏运动。同年10月,参加起义者达数万人。后由于资产阶级和贵族同盟的动摇、妥协,1657年春运动遭镇压。同年8月,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派阿尔法为尼德兰总督。阿尔法设“调查『骚』『乱』委员会”,血腥镇压尼德兰革命者,并推行新的税制。尼德兰人民在南方密林中,组成“森林乞丐”游击队;在北方沿海,组成“海上乞丐”游击队,英勇反抗西班牙的暴政。

    1572年,北方各省举行大起义,解放了荷兰、泽兰两省的大部。同年8月,威廉一世(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1576年9月4日,布鲁塞尔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1576年11月8日,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南北统一,共同反对西班牙的统治。慑于革命的不断深入,在西班牙增兵的情况下,西南几省贵族于1579年1月23日结成阿拉斯同盟,宣布承认腓力二世对尼德兰的主权,天主教神圣不可侵犯。北方7省和南方部分城市为对抗西南几省贵族的背叛,于同年1月6日结成乌得勒支同盟,规定建立统一的军队,采取统一的税率、币制和度量衡制,制定共同的军事、外交政策。同盟促使北方7省完全摆脱西班牙的统治,为联省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581年,由北方各省代表组成的三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