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依然想要抓住一些个人的社会政治资本,以免哪一天莫名其妙地遭了殃。
更何况,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是有实现理想的需求,而金奇娜自然也不例外——如今好不容易获得了这样天大的机缘,怎么能不想办法让自己在这个时空混一个青史留名呢?!
于是,穿越者们替她设身处地想了半天,最后从动漫作品高达seed之中得到了灵感——既然你带不了军队也管不得政事,还想要拥有社会影响力那么索性就学习“粉红歌姬”拉克丝,去当偶像吧!
——没错,就是让金奇娜当偶像!革命家也要当偶像!
而且,眼下的上海苏维埃政府,也确实是在形象转变和文化建设的方面上,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
红军此次攻占上海之后,由于在城市里严厉执行了“打土豪、分浮财”和“吊死银行家”的红色恐怖政策,而在动兵清剿上海城区内的封建会门道组织和各路反革命分子,尤其是血洗青帮的时候,更是几乎打成了一场激烈的巷战;在乡下则是没收地主财产,给贫农分田地——虽然采用了日后解放战争时期的成熟策略,分田地的时候先要划分阶级,再组织群众诉苦,控告地主的罪恶,再根据土地状况大致进行平均分配但还是引起了强烈的社会恐慌,对上海苏维埃政府的统治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尽管红军的宣传队和政工人员从一开始就努力发动群众搞阶级斗争,争取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并且确实是依靠他们在上海站稳了脚跟。但让老百姓总是沉湎于各种报复和斗争,长期被仇恨彻底填塞胸膛,也不是一件好事,而且也容易诱发各种暴力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一些健康向上的“主旋律”文艺作品来告诉广大人民:我们红色革命者不仅能打碎一个旧世界,还能建立起一个更美好的新世界!
——于是,金奇娜就成了可供打造为“红色偶像”的绝妙人选:首先,金奇娜女士的相貌和歌喉都还算不错;其次,她那个富有神秘、尊贵和浪漫色彩的“红色格格”身份,其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宣传噱头;第三,“琼瑶先生”金奇娜原本就在上海滩有一些名气和若干数量的“粉丝”,想要把她捧成“红色偶像”并不需要很辛苦地筚路蓝缕、白手起家,而是只需要更进一层,把她的崇拜者由少数能够购买得起“琼瑶先生个人作品”的“知识青年”和“进步女性”,尽可能地扩展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就行了。
对于金奇娜本人来说,这同样是一条规避风险与竞争,捞取政治资本的绝妙策略,以及对未来人生的安全保障——社会主义国家大力宣传的红色偶像,一般享有的声誉和地位都不错,很少被政治运动波及。
以雷锋和切。格拉瓦为例——虽然雷锋的故事在宣传过程中有不少夸张。在文革时期甚至一度弄到了荒诞的程度,但雷锋本身就已经成了助人为乐的代名词,根本容不得打倒和否定。
而切。格拉瓦也是在离开古巴之后就没打几个胜仗,还给他待过的刚果和玻利维亚红色游击队带来了一系列军事灾难。其作为简直像是昔年来到中国的共产国际顾问李德——周总理就曾经严厉地谴责说,格瓦拉是一个“盲动主义者”,脱离群众,不要党的领导。不依靠长期坚持武装斗争,不建立农村根据地,不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来逐步取得胜利,而是不管有无条件。以为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这完全是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结果给革命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害人害己——但由于青年的偶像崇拜心理。格瓦拉已经成为了红色革命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头戴贝雷帽的格瓦拉肖像被印在无数的t恤、咖啡杯、海报、钥匙串上,是现代历史上复制量最大的肖像之一。他那被神化的形象已经成为现代世界最时髦的革命标志所以站在党的立场上,也没办法对他进行彻底否定,否则就等于是在扼杀革命潮流了。
总之,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可以有偶像,而且一旦被确立为正面偶像。就等于是有了护身符,只要不去愚蠢地深入参与高层政治斗争,那么即使偶尔被运动擦到一缕衣角,通常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全身而退。
因此,金奇娜这位“红色偶像”在近来一直努力配合穿越者们的计划,干得很是用心——短短十几天之内,她就出了几十张各种类型的红色宣传海报,以及两张“琼瑶革命歌曲集”唱片
由于有着曾经是当红akb歌姬的小鸟游真白,这位“圈内职业人士”给她做指导,金奇娜很快就明白了一个偶像究竟是怎样炼成的但是,这个年代没有电视也没有互联网,所以金奇娜只好在每天晚上的时候客串播音员,仿照罗斯福的“壁炉边的谈话”,给全上海乃至于全国的听众朋友们送上精彩的广播节目,内容从新闻到歌曲到时政评说到生活小百科,全都应有尽有,以便于适应不同听众的口味。
考虑到这个时代上海市民比较可怜的收音机拥有量,为了让闸北棚户区这些穷苦劳动人民的聚居地,也能听到苏维埃政府的广播,穿越者们还把“基洛夫飞艇”充作飞行的广播站。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就移动并系留在这些贫民窟的上空,给广大人民群众送上精彩的节目,鼓舞他们对于革命胜利的信心
很多年以后,有人曾这样回忆说,“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幽暗的星空中都会传来琼瑶小姐激昂高亢的歌声,在那段被全世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围攻的黑暗岁月里,这歌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底,激励着我们,鞭策着我们,将我们团结起来,汇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将阻挠中华复兴的一切敌人统统冲垮”
除此之外,为了跟这个时空的革命前辈们尽量打好关系,金奇娜还采取了一套“曲线战术”。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黄浦江东岸,一座由许多彩钢活动房组成的小学校里,正在晨光的照耀下,举办每周例行的升旗仪式。
一群系着红领巾、身穿红蓝两色运动服的“小萝卜头”,按照老师们的吩咐,排成整齐的队伍,迎着凛冽的寒风,拖着长长的鼻涕,伴随着悠扬的乐曲,朗声高唱起了少先队之歌。
旗杆下,上海少年儿童先锋队的总大队长,在挂上了五道杠肩章之后看起来很有些女王风范的萌萝莉金杏贞,先是一脸傲娇地指挥一帮小同学们进行合唱,随后又很土豪地拿出篮子,给他们分发起了各种来自未来的点心和果。还有两位比她稍微大一些的小兄弟,则腆着脸跟在金杏贞后面,扮演着跟班的角色。
——这里就是上海公社给机关干部子弟设立的红星小学校,就读的都是上海苏维埃政府、红五方面军(原红十军团)和各地党政军机关的干部子弟。而根据金奇娜的提点,被金杏贞收为跟班、大加笼络的这对兄弟,则是现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同志流落在上海的两个儿子,毛岸青和毛岸英
总之,不管最初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通过各种传媒捧出的“琼瑶女士”金奇娜这个红色偶像,都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上海苏维埃政权的精神文化建设。
而趁着大战的间隙,上海的经济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
一百十一、民国版的战时工业建设(上)()
跟某些“党国栋梁”和“精神党国栋梁”们的污蔑完全不同的是,我党从来就不是什么只会破坏、不会建设的恐怖分子——相反,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瑞金革命根据地被全面封锁,一无专家二无设备的极端艰难条件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依然努力建立起了小型兵工厂、服被厂、印刷厂等维持战时社会的基本工业设施,还有邮局、医疗所、福利社等服务大众的民生项目。
此时此刻,红军已经夺取了上海这座全国第一大工商业城市,拥有了全国最多的工业人口和技术人员,搞建设的条件自然要比赣南群山里好上了不止百倍,此外还有了穿越者们提供的超级金手指外挂
但即便有了如此丰厚的物质和人才基础,上海苏维埃政权想要凭空搞出一个能够支撑现代化大规模战争的工业体系,依然是相当之艰难。
——当真正跟方志敏、寻淮洲、陈独秀他们这些民国时代的人杰,认真地坐下来讨论上海根据地的工业建设之时,王秋才发现昔日读过的那些民国穿越小说,尤其是那些穿越到辛亥革命时期,轻松率领各式革命军或“伪革命军”打翻北洋、布局一战甚至还要从沙俄身上割肉的民国文,究竟有多么的荒诞和离谱。
首先,在总共也就持续了几个月的辛亥革命时期,那些没什么根基的穿越主角,往往只要随便鼓捣一下,就能把一支强大的军队给建立起来。一群小小的营排级别军官,立马就能指挥成千上万的大军,甚至把入伍几个月的农民迅速练成一支精兵,而且还得打北洋强军满地找牙?!
拜托,辛亥革命那年头的中国农民。哪有抗战年代的民族意识,凭什么就为一个“打倒满清”的口号,肯下功夫刻苦训练,还一心一意地为革命死战到底而不是把从军当成打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事就想着纵兵大掠和买东西不给钱啊?!就算他们愿意刻苦训练,像是炮兵、骑兵这样的技术兵种,还有步炮协同的复杂玩法。又是一群文盲只用几个月时间就能练好的吗?
更离谱的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北洋军,还没有像日后那样滥竽充数地大规模扩张,正是“以天下之财养六镇之兵”。实际战斗力最为强悍的时候。
民国初期的北洋团体,实际上拥有着全中国无可争议的最强战斗力。否则的话,最初仅仅掌握了直隶、山东、河南三省的袁世凯。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成功压服全国。逼得孙中山辞职让位,迫使各省督军至少在名义上望风归顺——这一切的威势,都是靠北洋军摧枯拉朽的犀利战斗力打出来的!
需要注意的是,袁世凯和蒋介石不一样,对上海和江浙这块膏腴之地几乎控制不住,可以说是只有枪杆子而没有钱袋子,如果这根枪杆子没有犀利到一定程度。袁世凯又怎么能登上总统宝座?
所以,辛亥革命时期的北洋军绝对不是什么能轻易打翻的软脚虾——就连陈独秀这个文人都很清楚,他们在大革命时期打倒的北洋军阀,和袁世凯时期的北洋六镇,完全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好不好?
其次,这些民国文里的工业建设也很荒唐,好像只要占领了几个兵工厂,马上就能有源源不断的枪械弹药生产出来似的。
然而作者却忘了考虑到,此时的煤矿和铁矿都还在敌人手里,很多关键原材料和配件必须从洋人那里进口,机器设备都必须依靠洋人工程师来维护,中国工程师水平太臭玩不转,此外工人也很有可能在战乱之中跑掉——上述这些瓶颈只要有任何一个没能解决,你手里的兵工厂就是一个废物好不好?
如果仅仅是这样,倒还不是最离谱的——毕竟在军阀割据时期,很多军阀搞的小兵工厂,都成功克服了上述困难,有着现成的策略可以照搬——但是那些民国小说主角在弄到一块地盘之后,一般只要肯狠命砸钱,几个月就能搞出一个相当厉害的军工产业,或者把原有的兵工厂设备翻新,军械产品技术升级,产量翻几番老天爷啊!军事工业有那么好搞吗?
以最起码的要求来说,它需要配套的能源和电力产业,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大批高学历的管理人员,一套充分经过实践检验的质量管理制度以当时中国的社会条件,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工人和管理者,把这一套生产体系给弄好,没有几年功夫根本是想都不要想,要的钱更是恐怖。
就连瑞金中央苏区那几个搞搞枪械维修和复装弹的手工小作坊,在办起来之前还筹备了将近一年呢!
就算是把这一套体系给弄好了,炮钢之类的关键原材料当时都靠进口,你又该怎么批量生产火炮?
尤其是在一些最夸张的小说里,主角根本还没来得及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各式各样的杰出人才就都冒出来了。具体表现在军工产业上,居然连飞机坦克装甲车都要搞工业化批量生产上帝啊!一个没有像样工业基础的农业国,居然要一步登天,直接批量生产飞机大炮坦克和装甲车?这到底是在妄想还是做梦?
未来的印度人虽然不怎么争气,但条件总比民*阀强得多吧!可他们使足了吃奶的劲头几十年搞“阿琼”坦克,到最后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