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族便是中品士族,望族不似豪门大多是强大士族旁系或依附强大宗派,也不像门阀那样依仗着朝廷扶植,望族大多历经千百年诸代子弟努力建立而成,其家世底蕴远非豪门、门阀那些下品士族所能比拟。
望族之上还有世家,世家被称之为上品士族,每个世家的先辈或是远古上古诸圣巨枭,或是中古百家诸子后裔,可以说世家与百家以及各大宗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世家的底蕴和积淀根本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的,就算是百家中最为鼎盛的上六家,和宗派中的许多庞大宗派,也不敢小觑任何一个世家。
士族子弟由于有家族积累的支持,子弟从出生开始先天就拥有很大优势,穿着用度皆为上品珍品,所习功法皆是各家族传承下来的强大功法,并且在修炼中还有各种丹药和家族秘境予以辅助,可谓事半功倍。
士族家族这种先天优势,也使得士族子弟骄纵傲慢,一个个眼高于顶根本看不起寒门子弟,即便有寒门子弟拜入其家族,也大多只是底层仆人之类,根本难以学到士族家族精髓。
而士族家族更是不把百家放在眼里,论传承百家从中古诸子传承下来,而士族中世家中却有家族从上古甚至远古传承至今,拥有极为庞大的积淀和实力,自然也不会将百家放在眼里。
士族这种目空一切自然引起百家不甘,为了与士族有所区分,也为了能够打压士族的气焰,百家不接纳士族子弟的求学,转而专门招收寒门子弟,对寒门子弟进行教授让其与士族一较高下。
如此使得士族和百家彻底决裂,也揭开了百家与士族之间几千年来的争斗,这种争斗到了坤朝时期发生了变化,坤皇室由于出身寒门,自然得不到士族家族的支持,并且几个世家士族还以自己是先圣后裔抵制坤皇室统治。
起先在坤太祖时期,太祖还以安抚笼络为主,坤太祖这种让步使得各地士族家族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士族在各地拥兵自立称霸一方根本不买朝廷的账。
但坤太祖时,朝廷初立,边疆异族时有进犯,加上当时身为秦王的坤太宗手握大权,却因为并非长子而没有被立为太子,这也使得皇室内部显得很不协调,各皇子之间争斗不断,坤朝内忧外患对士族在各地自立也只能暂时默许。
到坤太宗发动政变,以雷霆之势杀掉当时的太子,逼迫坤太祖传位给他登基称帝,坤太宗这种做法被看重孝悌的士族家族视为大逆不道,正好北方狄族趁机南侵,各地士族家族纷纷趁势在各地拥兵自立。
原本士族认为在内忧外患之下,能够一举颠覆坤朝,恢复到士族家族掌控各地的中古混乱之中去。
却不想坤太宗常年手握兵权,麾下四策大军无不是身经百战之辈,南侵的北方狄族根本没有进入华夏大地,就被神策大军的四军二十八卫阻挡在北方狄荒草原上,神策军仅用短短月余就将狄族大军逐步蚕食,使得狄族大败而回。
而各地还未收到狄族战败消息的士族,正在紧锣密布的密谋着颠覆坤朝时,天策军已经潜入各地开始对士族家族进行清洗。
同时,坤太宗还派出神秘的玄策军,对蠢蠢欲动的各大宗派进行密切监视,不同于对士族的暗中清洗,对待宗派坤太宗采用的手段更加凶狠,使得不少宗派迫于无奈远逃海外三山。
打败北方狄族凯旋而归神策军的加入,则进一步对各地士族家族进行威逼,在坤朝雷霆之势下不少下等士族纷纷家破人亡。在朝廷步步紧逼之下,迫使不少士族家族联合起来,打算破釜沉舟与朝廷争个你死我活。
众多士族家族甚至一直很低调的世家都出现,这些士族家族联合起来的庞大势力,即便是士气如虹的朝廷大军也要避其锋芒。
毕竟单单拥有远古上古先贤诸圣传承的世家,所积淀的底蕴就远非朝廷所能比拟,即便坤朝拥有强过历代朝廷的四策大军,也不足以与之抗衡。
这种情况下朝廷一时间陷入被动,面对士族众多家族联合之势,坤朝朝廷可谓到了生死攸关岌岌可危之际。
在朝廷苦无难以招架士族攻势下,百家上六家内门精英子弟的纷纷出世,这些精英弟子大多由上六家精心培养,各方面都不输与士族子弟。
百家上六家出现力挺坤朝朝廷,使得本来处于弱势的坤朝廷能够与士族们势均力敌,坤朝地位一下子稳固下来,士族想要颠覆朝廷的计划就此破灭。
最后在百家中上六家和士族中几大世家以及朝廷三方商议下,达成协议由百家和士族子弟共同入朝为官辅佐坤朝皇室,这也算是千余年来百家和士族首次和睦相处。
达成协议之后,坤太宗由于对士族家族势力有所忌惮,便出资让百家上六家在各地开设学堂,由上六家讲师开坛讲学教授学子,并且大力推行科举考核制度选拔人才,逐步扩大百家子弟在朝中的影响力,以抗衡士族家族的势力。
百家和士族在朝堂上表面维持着微妙和谐,暗地里却各自想办法给对方下绊子,朝堂上是暗斗江湖中便是明争。
为了限制百家势力发展,许多士族也放开门庭大肆招揽寒门子弟,并且依照所招揽之人能力高低给予不同的待遇,虽然明知士族家族等级划分森严,但拥有深厚底蕴士族家族这种高低贵贱的划分,也大大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
不同于士族家族招揽寒门子弟后,依照每个人能力高低给予不同的待遇,百家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的教授方式,则让一些资质过人且虚荣心强的寒门子弟,觉得自己有种被忽视的感觉,而放弃百家改为投效士族家族。
百家与士族这种明争暗斗一直持续到大曌女皇帝夺权登基,一下子将百家和士族彻底打乱,无论是百家还是士族中均分为两派,一派处于对女皇帝能力认可而支持女皇帝,一派则抓住女皇帝女儿身不放欲以推翻女皇帝。
支持女皇帝的士族大多是想要借助女皇帝扶植提升家族地位的豪门和门阀,而百家之中唯有由外邦传入的释家全力支持女皇帝。
反对女皇帝的势力就非常强大,首先百家上六家中“儒、道”两家坚决反对,士族中世家也几乎全部反对女皇帝,可以说若非女皇帝曾是坤高宗皇后,又是后来即位的中宗和睿宗的母亲,恐怕早就被群起而攻之身首异处了。
可即便女皇帝以母亲身份,控制住坤朝皇室的嫡系子弟,各地旁系子弟还是联合士族各家族以及儒家和道家起兵与朝廷为敌。
不过女皇帝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女皇帝经过多年积累,没有一定把握也不会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女儿之身登基称帝。
为了能够巩固实力保住皇位,女皇帝甚至不惜以允许宗派插手地方为代价,与宗派联合对抗士族和儒家、道家。
“如此一来,原本拥有胜算的坤皇室和各地士族家族以及儒家、道家的联军败了,我们这些人为了保全性命,也只能隐居于此苟延残喘。”
听完裴老等人的述说,崔琦和裴峰终于明白原来山村中的人,均是当初反对女皇帝称帝的人,这些人幸存下来之后就隐居于在这山村里,不过崔琦看来裴老他们并不甘于这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贫苦生活。
否则裴老等人和杨家那几家士族出生的人,也不会在村子里明争暗斗面和心不合,所以沉思片刻崔琦开口说:“裴爷爷、秦叔、邱叔,我想你们并不甘于隐居于此吧?否则你们和同样隐居在这的那些士族出身的人也不会面和心不合了。”
“恩,你说得不错,我们这些人可以说是当年女皇帝肃清神都城时幸存下来的人,可以说我们和女皇帝仇怨不共戴天,所以我们还是想要推翻女皇帝的统治,恢复坤朝皇室地位。”
“可是,裴爷爷,俺不明白,俺师父曾说过,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你们既然与杨家他们都和女皇帝有仇,那为什么你们之间还跟仇人似的呢?”
裴峰对于裴老等百家出生的人与士族出生的杨家等人明争暗斗很是不解,所以开口提出心中疑问。
不等裴老等人开口回答,崔琦先一步开口解释道:“我想这就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吧?百家和士族之间各自理念不同争斗已经持续很多年了,不过,我想村子里你们和杨家他们之所以斗得如此凶,应该另有原因吧?”
崔琦的话让裴老和秦明以及邱靖面面相觑露出惊异之色,屋子里一时之间陷入沉默,良久在裴老默许下秦明才开口说:“恩,少聪你猜得不错,杨家他们是为了后山那条灵脉才有意打压我们。”
第28章 灵脉之争()
灵脉是天地灵气汇聚之所,灵脉所蕴含灵气极为庞大,灵脉是一种气运的象征,无论是宗派建宗还是士族建族,甚至于称皇称帝统领天下,都需要依傍灵脉以取得气运上的先天优势。
其中最为强势霸道的就是“龙脉”,任何一条龙脉都蕴含着无比庞大的气运,这种气运足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世间有得龙脉者的天下之说。
如神都城正是占据着山河拱戴八方龙脉汇聚之所,才能够屹立于中原腹地成为历朝历代欲夺天下之人必夺之所。历朝历代夺取神都之人,即便不能够称皇称帝,也算得上是藐视天下的一世枭雄。
当然龙脉乃是一国一朝之根本,并非一般人所能执掌驾驭,一个不好不但不能够成就不朽功勋,还可能落得家破人亡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除龙脉之外,天地间还有众多不同的灵脉,拥有灵脉便拥有者先天超乎常人的气运,这种气运可以让普通人化为不世强者,可以助一个宗派传承百年不败,更可以使一个家族崛起成为士族的基石。
一般中品士族的望族和那些中品宗派都因其拥有灵脉,气运源远流长又传承多年才能够成为雄踞一方的望族和中品宗派,而那些传承悠久的大宗派和世家甚至拥有不止一处灵脉。
灵脉不光代表能够助涨气运,同时灵脉存在的地方也会孕育很多天材地宝,天材地宝对修行者提升修为和提升宗派、士族实力都有着决定性作用。
单单一条灵脉孕育出的各种灵石灵精,就是修行者修炼时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吸收灵石灵精中的浓郁灵气,在修炼之时可谓事半功倍。这也是为何那些宗派和士族家族能够批量培养精英弟子的关键所在。
山村所处中岳山脉之中,中岳位列五岳灵山,山脉中各个山峰大大小小灵脉多不胜数,大体分为太室、少室两片山脉,相传两山因上古第一君王禹王的两位妻子而得名。
崔琦他们所居山村正好处于太室山与少室山交汇处,算是两山山洼之间,虽无大的山势灵脉所依仗,但却因其位于山洼之间,倒不失为一个隐居避世的绝佳所在。
山村里如裴老秦明等人看透世间沧桑,在经历朝廷变故命悬一线的一系列大起大落之后,已经安于过如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避世生活,对裴老他们而言,他们愿意隐居在这青山绿水间了此余生。
不过当初同样为避世躲进山村的士族子弟却并不像就此落落无为下去,这些人在女皇帝登基称帝之前,大多拥有着显赫一时的家世。
如杨宁所在的杨家先祖在坤朝之前就是士族豪门,杨宁曾祖父更是协助坤朝皇室征战天下的开国功勋,凭借功勋杨家在坤朝时得到世袭“杨威候”的爵位,更借助爵位和坤皇室对传统士族打压,提升家族地位从豪门成为门阀。
朝廷功勋爵位对杨家或许不算什么,但士族中的家族地位提升,却是杨家人最为看重的,能够从豪门提升为门阀,不单单是名头上的提升,同时也预示着杨家在士族中地位的提高。
在坤朝太祖在位的时候,杨家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江湖中,都称得上是声威显赫盛极一时。
不过可惜杨宁曾祖父当初力挺太子,并且依仗手中兵权与坤太宗一直势同水火,在坤太宗发动政变之后,更妄图为前太子与坤太宗为敌,到头来虽然坤太宗念在其开国有功未多加责难,却也将其兵权收回把杨家人从朝堂上清除。
这一段算是杨家人永远的痛,杨宁曾祖父也在交出兵权不久就郁郁而亡,杨宁曾祖父一过世,杨家家世可谓一落千丈,在士族中的地位也重新跌到豪门,甚至大有被从士族除名危机。
好在杨宁的爷爷在关键时刻修为晋升至境,并且在之后坤太宗儿子们夺嫡争斗中,很有眼光选择跟随后来继承皇位坤高宗,待坤高宗即位之后,杨家在朝廷扶植下重现往日光辉。
杨家如日中天的崛起势头,使得杨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