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棉花节本增效栽培技术-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冀谖�5。0节,果枝8~10条,空果枝少。花冠白色,与苞叶等长,单株结铃6~10个,棉铃卵圆形,铃壳较薄,铃重6。0克,衣分39。3%,籽指11。6克,霜前花率70。4%~92。5%,吐絮畅,絮色洁白,品质较好。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测试室测定,棉籽中棉酚含量0。01%,低于国际标准(为0。02%)。

    产量表现 在1994—1995年甘肃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每公顷产籽棉4757。6千克,比对照种新陆早1号增产4。7%;皮棉产量1869。8千克,比对照增产14。3%。1995—1996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产量为4323。1千克,比对照新陆早1号增产8。6%;皮棉产量为1686。0千克,比对照增产17。7%。

    抗病虫性 陇棉1号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历年枯萎病病圃发病率为1。0%~3。0%,枯萎病指为2。6~3。3,黄萎病指为12。5左右;陇棉1号对蚜虫侵染有一定的抗性,该品种叶背面着生有较密的茸毛,经测定每平方厘米平均249根,比一般棉花品种高出一倍以上,对蚜虫侵染有阻抗作用。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5%跨长29。0毫米,比强度22。2 cN·tex…1

    ,麦克隆值3。7,伸长率6。3%,反射率80。0%,黄度7。2,整齐度80%。各项指标均符合纺织工艺要求。

    栽培技术要点

    精选种子 播种前做好药剂处理种子工作。每100千克种子拌适乐时200毫升,可显著防治棉花根腐病、立枯病、枯萎病,确保一播全苗。

    精细整地,适期早播 适宜播种期为4月15日前后,播种前棉田整地要达到“齐、平、净、碎、松、墒”。下种量每公顷不低于75千克,每穴下籽4~5粒,空穴率不超过2%。

    勤中耕,合理密植 定苗前后及时中耕锄草,有利于破除板结,提高地温和保墒,促壮苗早发。保苗株数应以地力而定,中上等肥力棉田每公顷保苗16。5万~18。0万株,下等肥力棉田每公顷保苗19。0万~22。5万株。

    综合防治杂草与病虫害 播前每公顷施用除草剂氟乐灵2250~2700克,喷后立即整地。一般年份可不防除棉蚜,若遇大发生年份,发生初期用手抹,拔除中心株等方法,以保护天敌,6月上中旬若棉蚜大发生,天敌不足以控制其为害时,可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10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的防治主要采用种植诱集带和杀虫灯捕杀的办法;5月上旬在田埂杂草上发现红蜘蛛时,可用15%扫螨净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将虫源消灭在地埂杂草上;烟粉虱的防治要抓住其在温室大棚内蔬菜上越冬的特点,在揭棚前集中用烟雾剂在棚内熏蒸。

    合理施肥 在每公顷基施优质农家肥45~60米3

    的基础上,施纯氮195千克、五氧化二磷117千克、氧化钾117千克。结合整地将60%氮肥和全部磷、钾肥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土层10厘米以下作基肥,其余30%和10%的氮肥分别于头水、二水时追施。并根据棉花长势,喷施叶面肥,结合灌水、防虫、化学调控,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500~2250克对水喷雾5~6次,有利于保花保铃,提高坐果率,增加产量。

    科学化学调控,适时整枝 棉花现蕾前每公顷用缩节胺7。5~15克化学调控,并在盛蕾期、花期、花铃期每公顷用50%矮壮素30毫升、60毫升、90毫升共均匀喷雾3~4次。7月15日前完成打顶工作,将果枝数控制在8~10个,将株高控制在60~65厘米。

    适时适量灌水 见花期前后灌头水,以后每隔20天左右灌一次水,共3~4次。第三水宜浅灌,每公顷灌水量控制在450米3

    。8月下旬停水。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河西走廊和北疆地区种植,由于其生长势强,在沙性土壤、新垦荒地均可种植,并且适应枯萎病重发田和黄萎病轻发田。

    skbshge

(七)新杂棉2号() 
该品种是农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农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育成,利用1999年西南农大引进的高强材料79701,从中系选早熟高强的短果枝陆地棉品系1038并转育成不育系H?1038A,2002年配制陆海杂交组合。2004—2005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早中熟组陆地棉区域试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抗病鉴定试验,2005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特征特性 该杂交种生育期125天,霜前花率95%。植株呈筒形,株型紧凑,茎秆较软,田间通透性较好,株高74。55厘米。茎秆、叶背绒毛较少,茎色绿色,后转为红褐色,花冠扇形,浅黄色,苞叶形状心脏形。花药黄色,柱头呈乳黄色。零式和有限果枝混生型,第一果枝着生节位在3。28节,果枝10。5条。子叶肾形,下部3~4片叶为心脏形,中上部叶3~5裂,叶片大、叶裂深,叶色深绿。铃长卵圆形,铃嘴尖,铃面深绿色,多为四室铃,铃重4。13克,吐絮畅,较集中,絮色白。棉铃空间分布集中均匀,通风透光性好,有利于棉铃的快速发育,吐絮畅,含絮力较差,丰产性较好。种子黑褐色,顶端披绿色短绒,灰绿毛籽。衣分38。85%,籽指10。97克。

    产量表现 2004—2005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早中熟组陆地棉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霜前皮棉产量为1829。6千克,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4。7%;籽棉产量为4882。5千克,比对照增产4。0%;皮棉产量1897。7千克,比对照减产1。2%。

    抗病性 2005年自治区植保站抗病鉴定,高抗枯萎病,病情指数0,耐黄萎病,病情指数25。3。

    纤维品质 农业部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34。3毫米,比强度37。4 cN · tex…1

    ,麦克隆值3。5,反射率76。2%,黄度6。9,纺纱均匀性指数184,属中长绒棉。

    栽培技术要点

    播期和密度 播种时间在4月中旬,地膜宽窄均可种植。每公顷播种密度15万~18万株,保证收获株数13。5万株。

    施肥 一般基肥每公顷施油渣1500千克左右、尿素225~270千克、三料磷肥(重过磷酸钙)225~300千克或棉花专用肥750千克。浇灌棉田头水前每公顷棉田追施尿素120~150千克,二水每公顷棉田追施尿素75~120千克;滴灌棉田可随水滴施尿素2~3次,每次60~75千克。

    灌水 全生育期灌水3~4次,适时灌水,8月20日停水。滴灌棉田全期灌水5~6次,每次滴灌时间不超过36小时,最后一次灌水不晚于8月30日。灌水期间,切忌水量过大,否则,易造成植株生长过旺,后期贪青晚熟。

    化学调控 该杂交种生育前期生长势强,主要以控为主,培育壮苗,中期控促结合。全生育期以化学调控3~4次为宜。苗期每公顷使用缩节胺7。5~12。0克,对水225升喷施;7~8叶期用缩节胺30~45克;头水前使用缩节胺60~75克,对水450升喷施;打顶后用缩节胺90克再化学调控一次。打顶时间一般在7月15日左右。

    适宜种植区域 该杂交种适宜在新疆南部和东部热量资源丰富地区种植。

    skbshge

(八)新彩棉14号() 
新彩棉14号是由新疆兵团农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常规系统选育技术,从引进的棕色棉材料棕2?63中分离出的变异单株定向选育而成。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品种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新彩棉14号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筒形,Ⅱ?Ⅲ式果枝,偏松散;植株茎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叶色深绿;始果枝节位5~6节,田间通透性好;种子出苗快且整齐,生育期内生长势较强,后期不早衰;植株结铃性突出,铃卵圆形偏尖,中等大小,絮色棕色,吐絮畅,易采摘。铃重5。1克,衣分38。4%,籽指9。9克,霜前花率95%。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产量4389。45千克、皮棉产量1667。4千克,霜前皮棉产量1590。45千克,分别比对照新彩棉1号增产13。5%、29。2%和28。7%,霜前花率95%。

    抗病性 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保站鉴定结果:枯萎病指2。4,表现为高抗枯萎病;黄萎病指46。1,表现为感黄萎病。

    纤维品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彩色棉区域试验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8。0毫米,整齐度84。0%,比强度28。3 cN · tex…1

    ,麦克隆值3。9,伸长率6。8%,反射率78。8%,黄度7。1,纺纱均匀性指数140。

    栽培技术要点

    播前准备 施足基肥:有机肥与化肥并用,一般每公顷施尿素300千克,磷酸二铵375千克,油渣750千克;播前用1200~1500克氟乐灵进行土壤封闭,均匀喷洒,以防除杂草。

    适期早播 正常气候条件下,3天5厘米地温稳定在12℃即可播种,一般4月10~20日之间播种为宜。

    合理密植 该品种偏松散,不适宜高密度种植,一般每公顷收获株数19。5万~21万株为宜。

    化学调控措施 该品种要求2~3叶期开始化学调控,每公顷缩节胺用量4。5~7。5克;以后每3~4片叶化学调控一次,化学调控量15~75克;后期化学调控与打顶相结合,化学调控量每公顷75~120克,打顶在棉株达到8个果枝左右、单株结铃7个左右时进行。

    肥水运筹 每公顷施肥总量2100~2250千克,要求重施基肥与花铃肥,苗期以喷施叶面肥为主,稳施蕾肥,后期注意补施防早衰。滴灌棉田全生育期滴水8次,随水滴肥,总用水量3750~4200米3

    ,在保证棉田足够养分的条件下,后期化学调控、水肥调控相结合,常规灌棉田全生育期灌3~4次,总用水量5250~6000米3

    。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新疆早熟、早中熟棉区种植。以在黄萎病轻病地种植为宜,注意与白色棉隔离种植,以免污染。

    skbshge

(九)新 海26() 
新海26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长绒棉新品种。1997年以新海12号为母本,巴州所自育品系873117为父本进行杂交,2000年从47个优良单株中选出5个综合性状表现突出的株系,2001年在本所试验地和黄萎病圃进行株系鉴定,决选系为20?02。南繁加代后,2002—2004年进入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长绒棉区域试验,2006年获准同时参加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早熟长绒棉,全生育期138~144天,植株筒形,株型紧凑,株高88~93厘米。零式果枝,茎秆粗壮,坚硬直立,第一果枝着生节位3。4节,平均果枝数13。8个。叶色深绿,叶片较大,茸毛较多,花冠金黄色,花瓣基部红心明显,花粉黄色,铃卵圆形,有明显的油腺点,多为三室,吐絮顺畅,易采摘,铃重3。4克。种子褐色,短绒灰绿色,籽指12。1克,霜前花率96。6%,衣分33。9%。

    产量表现 2005—2006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公顷籽棉产量5214千克,比对照新海21增产7。1%;每公顷皮棉产量1762千克,比对照增产5。5%;霜前皮棉产量每公顷1598千克,比对照增产5。8%。在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早熟长绒棉生产试验中,每公顷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5086。5千克、1726。2千克和1657。5千克,分别位于全部参试品种的第二、第二和第一位。多点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表明,该品种有较好丰产性、稳产性,增产潜力大。

    抗逆性及抗病性 新海26号生长势强,较耐前期低温、中后期高温,适应性广,经过多年试验、试种、示范及生产的表现结果和病圃分析,该品种表现为耐枯、黄萎病。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纤维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上半部平均长度35。9毫米,整齐度86。3%,比强度42。5 cN· tex…1

    ,伸长率6。2%,麦克隆值4。3,反射率77。7%,黄度7。2,纺纱均匀性指数207。5。

    栽培技术要点

    适期播种 膜下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2℃时,结合天气预报确定播种期。常年南疆的适宜播期为4月10~20日。

    合理密植 一般为每公顷21万~27万株,收获株数19。5万~24。7万株。

    中耕除草 播前用除草剂封闭土壤,全生育期中耕2~3次,早中耕,深中耕。

    平衡施肥 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配合,重施有机肥。

    科学灌溉 常规棉田全生育期灌水4~5次,滴灌棉田灌水10~14次。

    防治害虫 播前用药剂拌种,防治苗期地下害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