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申天变-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四所知道的那些东西和这个时代有太大的差距,不可能这么快就实现,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工匠的集体智慧远远胜过李四本人的超前知识。

    在这个时候,谁也老老实实承认银子的威力。正是因为商业价值的刺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都被开发出来。

    有了基地的物质基础和技术积累,诸如揉革床、洗毛机这些纯粹是工具的改进而没有任何技术突破的玩意儿,反而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迅速的成为抢手货。

    到了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已经看出来了,这些生财的玩意儿和赴死军息息相关。别的不说,赴死军一打蒙古的注意,这些具有强烈针对性的东西就被鼓捣出来……

    绝对是因为近水楼台的缘故,徽商把握住了这个机会。在浙商和江南商业力量对奴隶贩运这种一本万利的勾当趋之若鹜之时,徽商则更注重加工制造。江南更加看重丰厚的利润,徽商更加看重稳重发展,同为巨大的商业团体,发展之路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至于大本营就在赴死军马足之下的晋商,则彻底表现出了他们和其他商业团体的不同。既不注重贩运奴隶。也对针对性很强的商业模式缺乏兴致。而是大肆采购这些机械,直接运到草原上,运用草原上的人力,就地加工,然后再把这些皮革毛货卖给交战的蒙古双方。

    因为大局的缘故,晋商的地位更加有力,他们加工出来的东西多是战略物资,无论是正打的如火如荼的蒙古草原,还是正拼命备战的吴三桂,都是他们的销售目标。

    打仗,是你们的事情,我们才不管你们是谁打谁,只要有银子,我就卖货。晋商奉行的宗旨再一次展露出来。

    对于这种商业上的东西,李四实在确实高屋建瓴的战略布局。不是因为忠诚伯不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意义,而是无从下手。要是过多的干预,很可能会弄出另一个四不像来。无论工、商,肯定可以催生一个新的社会结构,但是李四本人缺乏这方面的基础,只能用做原始也最笨拙的法子——重商主义。

    鼓励商品生产和流通,采用商税裁撤厘金,为商业流通创造合适的土壤和顺畅的道路。李四所能够做到的也仅仅如此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种举措,让赴死军地盘中的商税陡升,达到甚至超过田赋的四成……

    在李四所控制的地盘之内,在财政方面首次出现了盈余。现在的忠诚伯手中,攥着七百多两结余下来的银钱。确实是七十多两,而不是七百万两。

    这七百多两银子,就是数省千万百姓辛苦半年才创造的价值,放在京城里头,也一座差不多的宅院也买不下来,更不够一个小旗儿马步营士卒一年的开销。

    赴死军和这么多的百姓,辛辛苦苦半年,就弄了七百两银子,这要是让人知道了,还不得笑破肚皮?

    可李四却是笑的,而且笑的很开心。

    别小看这么点儿不起眼的银子,这可是了不起的功业。

    扣除赴死军的军队建设。扣除军备等等,地方上还要做很多民生的恢复事宜,还要维持赴死军上下的运转,这些都是无底洞,就是有金山银海也填不满,可忠诚伯竟然实现了收支平衡。光是这一点儿,要是崇祯皇帝还活着的话,还不得笑疯了?

    同样是要打仗,同样是要维持一个统治系统。崇祯皇帝累死累活,每半年就有几百万两的亏空,穷的都想把裤子卖了,结果还是吊在煤山的歪脖树上。李四刚一上来,而且不依靠江南,就能做到这一步,简直就是神仙手段了。

    一想到手里还攥着七百多两银子,一直到明年春季都不必发愁财务问题,就是睡觉也能把李四给笑醒了。

    对于财务贡献最大的还是淮西,拖后腿拖的最厉害的不是北方,而是中原腹心之地——河南。

    光是开封的罗锦绣,就给赴死军弄下了不到十万的亏空,要不是有淮西的盈余填补进去,整个河南的巨大亏空就能够有七八十万之多。

    河南究竟战乱,生民的回迁和民生方面的投入,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投入到河南的财力物力,确实是用在了刀刃上,可局面依旧如此,并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好在河南已经在缓慢的恢复了,到明年的这个时候,应该可以自给自足。到了那个时候,保守的估计,李四手中的结余也会有三四百万之多。要是能把两辽和草原都纳入囊中,恐怕就没有这么多结余了,还有可能再拉下一点儿亏空也说不定。

    现在的赴死军已经不比当初,不再是以味抢掠的蝗虫。占领庞大的地盘之后,更要谋取稳固的统治和长久的利益,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花钱建设。要想在这些地盘上获得财务回流,没有三几年的时间办不到。

    也就是在这个当口,出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关外的鞑子放出了风声,愿意和赴死军和谈,而且还派出了使节。

    “鞑子也算是露了怯,是真的怕了咱们。”

    京城的爷们嘴刁,说起话来也阴损的很:“现在才晓得怕,他娘的就是正月十五贴门神,早晚了半个月。早干嘛去了?一脑袋扎进京城,还真以为就是真龙天子了?笑话……”

    “鞑子全都归拢起来,连吃奶的娃娃带坟地里的死鬼都算上,撑死了也就八九十万人口。这一遭进来,屁股沾了沾龙椅,就把战兵丢光了,人口也下去一半多,再不请和,都他娘没人了……”

    “我看这事儿就是够呛,鞑子和大帅请和,和的可能不大。大帅要是不打鞑子了,还算什么大帅?”

    “我看也是这么个理儿,鞑子连气儿都喘不过来了,正是趁他病要他命的时候儿,就应该一鼓作气。”

    “鞑子是不敢打了,也打不起了,这才想起请和。可这个和字说起来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真要是想和的话,不拿出点实打实的东西,谁会和他和?……我说诸位老少,大伙儿闲着也是闲着,猜猜鞑子能拿出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打动大帅的心思?”

    “这还用说么?鞑子那边称儿称侄,奉咱们为上邦主国,他们做藩属……”

    “山海关,左中卫那一块儿肯定要是割让的。大帅这个人实在,不闹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要不然就把山东的那一块割了也行。”

    就在众人纷纷猜测之时,李四用事实回答了这个问题。

    李四根本就不想知道鞑子出了什么样的请和条件,那个所谓的什么什么建州使节,连京城的地界儿都没有进,就被一刀卡擦了。

    这么一来,天下人算是真真正正的看清楚了,大帅根本就不想和。

    “杀的好,”也不知道有多少在为这一刀拍案叫绝,尤其是这些京城附近的人们,受鞑子的欺负可不老少,一听说大帅要把战争进行到底,脑瓜子也就热了,口气也就大了:“现在才请和,也忒晚了。”

    “可不是怎的,赴死军眼瞅着就能直逼中宫,鞑子连招架的力气都没有,这时候弄的哪门子和谈?说下个大天来,也是要战。”

    “你们想想,关外的那些土地,还有建州卫,本就是咱们的地界儿。现如今鞑子不行了,就想用咱们的地盘和咱们和谈,这不是糊弄傻子么!不和!”

    不管民间是如何的热血沸腾,北京方面和关外应该早就想到了是这样的局面,和谈的可能早就没有。济尔哈郎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试探赴死军的底牌,或者是想着谋求一个和谈的可能。

    现在的建州势力已经危如累卵,就是朝鲜都在酝酿着反叛,鞑子还能察觉不到?朝鲜那边肯定会和赴死军缺的联络,更有可能会和赴死军联手,到了那步田地,满洲可就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大帅是想明年开春动手?”

    史德威最大的愿望就是赴死军能够赶紧下手,把关外的鞑子给灭了,就可以脱下这身军装。到时候带着老夫人和太夫人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完成史阁部的最有一个遗愿——归隐乡野避世而居。

    现在已经是深秋,再做一次战争动员,远征关外,把鞑子的势力彻底清扫出去,时间上已经来不及。若是强行远征的话,赴死军就要在关外渡过一个漫长而有严寒的冬季。

    最好的选择就是等到明年开春,一鼓作气而竞全功。

    史德威的淮扬军,一直都是史可法的嫡系人马,从简直和从属上来说,不归赴死军管辖。准确的来说,是一个盟友的关系。

    可淮扬军早就事实上脱离了江南朝廷,和赴死军一路转战至今,一切给养和行动都是协同一致。虽然史德威还是淮扬军的最高长官,其实早就已经融入到了赴死军。强要说和赴死军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最高指挥者名字和旗号之间的差别。至于实质行的差异,已经没有了。

    “嗯,明年春天转暖之后,肯定要征战关外。”或许是对史可法的那种感情延续到了史德威身上,李四再怎么冷心冷面,对这个史德威也是保持着一种礼敬:“怎么?又想归隐了?”

    “归隐也是史督的遗愿,只要打了鞑子,我也就回家种地,家里还有两位老夫人要伺候,”史德威始终是在受史可法的影响,一直坚持打走了鞑子就退出这个圈子,无论是朝廷还李四,都不理会了。

    “当年史都临去之时,是对朝廷绝望,所以才有这归隐的遗命。”赴死军这边的人,对于朝廷根本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就算史德威这种出身之人,对朝廷都绝望了,所以说话也很放的开:“咱们这边已经自成体系,我也不敢说能够治成太平盛世这样的大话。可我就是再不济,也不会比弘光朝还差吧?史将军难道就不想一展抱负?”

    “大帅的力量在这里摆着,就是改朝换代也不算个什么,哎……我是真的不想折腾这些个东西了。这些日子,总是梦见义父……”史德威神情有点儿萎靡:“既然今年已无战事,我也想去扬州祭拜一下义父,顺便把老夫人和太夫人也带会老家。”

    史可法的孀妻和老母还在南都,带两位老人回河南老家,也是史可法的意思。

    “大帅,”史德威微微低头说道:“淮扬军还有几千弟兄,从当年的扬州大战直到如今,和赴死军的弟兄们也是并着膀子走过生死场的。我看这淮扬军的旗号也该扔了,大帅也应该找个人做一做收编的事情……”

    “为什么?为何要收编?淮扬军和我赴死军并肩作战,乃是生死兄弟,收编不收编的还有什么分别?”两军已经是事实上的一个共同体,改编的话,实在有点儿画蛇添足的意思。唯一能够说得通的理由就是史德威萌生退意。

    真要是收编了,史德威就没有了实际的军权,就算委任一个营官的职衔,也没有淮扬军最高指挥的名分更加耀眼。起码从名分来说,他史德威还是和李四平起平坐的,要是收编了,哪怕是不做任何的安插和更改,史德威也就成了李四的下属。千百年来,肯放弃权位自解兵权的人还真是不多。

    李四看了看史德威:“是不是外面有什么风言?还是将军萌生退意?”

    “不是。”史德威说道:“鞑子不打干净了,我是不会退下来的,哪怕是战死沙场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九泉之下见了我家督师我也能抬起头来……”

    “那是为何?”

    “大帅胸中沟壑万千,要做的是大事情,很多小事儿其实就不必劳动大帅的……”史德威微微顿了一顿,缓缓说道:“当年淮扬一战,赴死军的弟兄杀成了什么样子,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扬州八十万父老不会忘记赴死军。可如今局面也安稳下来了,这几十万人呆在淮西,心里还能不想家了?”

    “已经有不少人嘟囔着要回家呢,人呐,哪里还能不恋家的?就算扬州已为灰烬,还是愿意回去。”史德威抬头说道:“朝廷那边我总感觉不够安稳,还是淮西这边稳当。淮扬军若是撤了旗号,编入赴死军,淮西也就是我扬州父老的家了……”

    “我明白了。”

    那些跟着赴死军过来的淮扬百姓,说到底还是个外来人的身份,在没有根基的淮西,虽然也是同样的劳心劳力,终究是没有归属感。

    赴死军就是再卖力气,终究是个贴心的朋友和伙伴的关系。也只有淮扬军才是他们的子弟兵,才是他们心里的依靠。如今天下大行逐利之风,在很多利益方面,这些从淮扬迁徙而来的百姓竞争不过淮西本地人,居于天然的劣势。如今淮扬已经稳固住了,有了思乡之心想要回老家去,也是人之常情。

    李四当然不愿意要他们回去。

    “淮扬军立刻收编。”李四微笑道:“诸般事宜,史将军拿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