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闻言,皆有喜色,泄驾是什么人,郑忽的堂兄,这样一个大人物为他俩表功,这给的脸面可不小,二人又不是傻子,立刻拜谢道:“泄大夫厚爱,我等谨谢之!”
泄驾摆摆手,示意他们下去准备吧,二人见状,也很明智的不再打扰泄驾。
一番布置下去,泄驾此时的心也如棘泽的水面一样,开始平静了下来。
……
第128章 莫急于盗贼(7)()
夜,有些清冷。
匪寇们的心却是热的。
刚入亥时(21~23点),所有将要去偷袭的大小匪首齐聚正厅,等待着齿的命令。
齿也不再像前两天那样,忧心忡忡,反而对每个人都露出和善的微笑。
“诸位兄弟,今夜便是我等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胜,则威加乡里,三乡五里日后皆为我等之待宰羔羊,败,则为人所虏,为奴为婢,任人宰割欺凌,至死方休!”
说到这,齿特意扫了一眼在场的众人,见众人皆是咬牙切齿。
齿知道此时众人心中的那把火已经被他点燃。
“诸位兄弟,尔等可愿被那些贪婪无厌的肉食者欺凌?”
“不愿,不愿,不愿!”众人齐声高呼。
“诸位兄弟,尔等可愿充为那些食人血肉的肉食者的皂隶,奴仆,被其榨干骨髓,以供其娱乐?”
“不愿,不愿,不愿!”
“诸位兄弟,此役我等可战而胜之否?”
“必胜,必胜,必胜!”
三阵高呼,所有匪首们的士气算是被彻底给提起来了。
齿见此情形,心中暗喜。
他最希望的就是能搞个两败俱伤,无人在意他的存在,这样他才能从容离去。
“此次夜袭之事以二首领为尊,三首领副之,诸位务必听从二位首领调遣,敢不用命者,斩!”
“谨遵大首领之命!”众人又一次的齐声高呼。
齿见状,无比满意“既如此,我便安心了!”
“老二,老三!”
“在!”
“此次夜袭一应事宜皆由你二人临机决断,务必将对面所犯之敌一举击破,切莫临阵之时兄弟相左,若犯此戒,莫怪我不顾兄弟之谊!”
话到最后,声音陡然一转,面露狰狞,在场的所有匪首心中无不一紧,觉得齿说的绝非虚言。
“勿谓言之不预也!”没等二人开口说话,齿又再次警告一声。
“唯!”二人摄于齿的威势,低头应道。
而后,齿命人将酒端上来,分予在场的所有匪首。
齿举起陶碗,道:“我便在此,备好酒宴,等着诸位凯旋!”说完一饮而尽。
众人紧随其后。
“必胜,必胜,必胜……”也不知道谁起的头,片刻之后整个厅中都是必胜的声音。
声音穿透屋顶上的茅草,传出好远,好远……
待众人心情渐趋平复,齿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众人对齿齐齐行礼之后,这才一个个面露严肃的的离开厅中。
不多时,棘泽中心高地的东侧和北偏西两侧同时响起了匪寇们的脚步声,小声议论声。
两侧匪寇由二首领和三首领分领,准备趁着夜摸黑先在两侧登岸,然后齐向东北方向进攻,夹击泄驾一行。
这个计策自然是齿提前布置下来的,齿很奸滑,他一方面不遗余力的为众匪寇出谋划策,显示他力扛到底的决心,以坚定人心士气。
另一方面,他早就安排好了退路。
“大首领,二首领,三首领他们已经离去了!”
齿在厅中来回踱着步,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齿右手握拳狠狠的捶在左手掌心,叫了声好。
“弟兄们可准备好了?”
“放心吧,大首领,弟兄们就等您的命令呢!”
“那就好,现在你立刻带人前去将留守在此的妇孺给……”齿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全部?”
齿点点头。
“那大首领您的……”
“按我说的办,一个不留!”齿没有丝毫的动容,仿佛就如同是杀鸡一样让人泛不起半点波澜。
那人点点头,表示明白。
“而后,待对岸喊杀声一起,你便带人放火,将此处全烧了,我等从西侧离开此处,不操舟,皆游水!”
“唯!”
“去吧!”
“唯!”
待那人下去,齿回到上首,缓缓坐下,心里如释重负的松了口气,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却是怎么看怎么显得诡异无比。
此次为了取胜,棘泽算是倾巢而出,只留下十几个齿的心腹和一些妇孺。
这些妇女都是匪寇们从周围的乡邑里抢过来的,不光是长葛还有其他城邑的。
当然,其中也有居住在郊外的野人妇女。
国野制度作为西周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最初起源于周灭商后,在大分封的过程中,对地方实行的军事统治。
为了区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周王朝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统治政策和剥削方法。
“国野制”就是这种统治方法的具体体现。
简单来说,对于原周族部落中的庶人,由于他们或多或少的还保留着贵族的血统,又是属于征服者行列,所以他们理所应当的成为国人,这些国人基本上都住在城中或者一些大的居民聚居点。
而野人最初则是被征服的殷族部落的成员,这些人大多住在郊外的野、鄙之中。
《说文》中所谓“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野!”
而《尔雅》中则说“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
总而言之,野距离城邑极远。
后来有人误解国野制度,单纯的将居住城中的人当做国人,将所有居住城外的人当做野人。
这其实是错误的。
无论怎么说,国人野人都是属于庶民行列,不同的是国人的权利要大于野人。
直到后来各国兵源不足,开始允许野人参军,国野制度才渐渐被打破。
……
河对岸,泄驾正率领着一支小队沿河巡逻,行至棘泽正东,正欲返回,突然听到有水被滑动的声音,声音虽然很小,但是泄驾久经战场,这点敏感还是有的。
“熄火,噤声!”泄驾立刻下令。
仔细听,声音好像是从棘泽中心传来。
“二三子可曾听到什么动静?”
“泽中似有水划动之声!”有人小心应道。
泄驾又扫了一眼眼前的几人,见亦有二三人面色严肃的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泄驾更确信了心中的想法“怕是匪寇今夜要来了!”
“你即刻将此事告知世子!”泄驾指着一名离他最近的士卒吩咐道。
“其余人等,立刻随我返回营地准备迎敌,任何人不得大声喧哗,有违命者,斩!”
第129章 莫急于盗贼(8)()
“世子,匪寇今已渡水来攻,泄大夫特命卑下前来通禀!”
郑忽听着泄驾遣来使者的汇报,心中大定。他最怕的就是局势继续僵持下去,这样对他们这一方的士气人心很不利。
他虽然已经准备渡水强攻,但渡水而战总是要承担些风险,这是不可避免的,他从未指望着匪寇能遵循此时的战争规则,不半渡而击。
虽说无论是渡河强攻还是以逸待劳,郑忽都有必胜信心,但是损失还是能小则小,要知道这些青壮都是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是顶好的苗子。
而且来说,这些青壮是郑忽真正的子弟兵。
什么是子弟兵?是真真正正能与主君同生共死,不避汤火的军队,可以这样说,即使未来郑忽众叛亲离,他的这些子弟兵也绝对不会背叛他,这不单是因为他在长葛实行的仁政,长葛之民皆归心,更是在于从他从被封长葛的那一刻起,长葛之民便与郑忽绑到了一辆战车上。
像后来项羽带领着八千江东子弟兵渡江而西,征战天下,垓下之围士卒皆散逃,唯有江东子弟兵不离不弃,最后项羽自杀,其中的一条理由便是“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由此可见,子弟兵与主君之间的关系,子弟兵有为主君效忠的义务,主君也有尽量保护子弟兵的责任,这本就是一体的。
即便是刘邦这种经常逃跑的主君,三千丰沛子弟不也是不离不弃吗?
所以,别看郑忽对这群青壮喊打喊杀的,其实内心还是希望他的这群子弟兵最好不要有任何损失,而只有军纪严明的军队,才能做到最大限度的止损。
打发了前来报信的使者,郑忽立刻下令令所有人严阵以待,谨防有漏网之鱼。
就在郑忽安排布置的时候,棘泽东北侧,泄驾所率领的那一路青壮已经将所有的匪寇堵在了青壮原来的驻扎地。
当泄驾发现匪寇渡水以后,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驻地布置工作。
他先命季带领着一百来人分散的潜进驻地周围的密林中,并与之约定,待两方厮杀起来,潜进密林中的青壮再持矛从林中偷袭,要尽量隐蔽身形,不要被发现。
而他则带领其余青壮潜进河岸边的密林中埋伏,只待匪寇进入驻地之后,他便率人将驻地唯一的出入口堵住。
整个驻地本就是三面皆是棘树,只有河岸边的那一侧开了个口子,泄驾的也未曾想到他带领青壮无心砍伐棘树,清除出来的空地最后竟然成了一个天然的包围圈。
只能说,人算不如天算!
而两路匪寇几乎同时登岸,个个兴高采烈,浑然不知已经泄驾早已设好局等着他们。
也唯有三首领见防卫这么松懈,起了些疑心,但见众人兴致高昂也不好多说。
不然会在众人面前留下一个怯懦的形象,这样对他很不利。
因为二首领没少拿这事讽刺他,搞得他现在的威信受了不小的打击。
二首领率领的匪寇率先到达泄驾所在的驻地,驻地一片漆黑,二首领当先便带人冲了进去,却发现驻地中一个人都没有。
二首领顿时便觉察不对劲,恰在此时三首领也带人杀了过来。
原本三首领还有些戒心,但当看到驻地中有不少人影,瞬时便放下心来,以为是自己多虑了,不查之下便带领着冲杀过来。
一时间整个驻地喊杀声震天,棘树林中不时伸出一柄柄长矛,刺向正在厮杀的匪寇们,只不过由于天黑的缘故,匪寇们也未曾注意到罢了。
就在双方杀的难分难解之际,泄驾带领着青壮从棘树林中冲出,将驻地的出入口堵住。
青壮们左手举着火把,右手持着长矛,矛尖指向正在厮杀的匪寇。
匪寇们乍见火光,人人惊愕,停下了正在进行中的厮杀,齐齐向河岸看去。
却看到两排身健体硕的士卒手持长矛对准他们,青铜的矛尖反射着火光,不时的刺照着他们的眼球。
大多数匪寇哪里见过这种阵仗,纷纷咽了一口唾液,心中惧意已生,气势也不觉弱了三分。
二首领、三首领此时才知方才是杀了错人了,心中虽不乏悔恨,但事已至此,如何应对此时的险境才是当务之急。
泄驾并未给二人任何交流反应的时间,当即便大喝一声“降者免死!”
一声高喝将很多已经呆愣的匪寇拉回到现实中来,匪寇们看了看横躺在地上的尸体,又看了看兵锋利刃的青壮,再次的吞咽了一口唾液,却不知道如何是好。
三首领见状,知道若再不出声稳住人心,他们这一群人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故而,其紧随泄驾之后大喝道:“此妖言也,我等唯戮力一心方能破除此厄,唯战而已!”
一句话将匪寇们稍稍稳住。
泄驾见这些人如此冥顽不灵,便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众青壮闻令,挺起长矛便向前走去。
青壮们虽列两排,但是前进时步伐一致,队列丝毫未乱,这又让让匪寇们感到一阵心悸。
看着眼前明晃晃的矛尖,直面青壮的匪寇下意识的往后退去,每退一步,青壮们便前进一步,终于,当最后面的匪寇身体贴在棘树上的时候,所有的匪寇再也无可退之地。
二首领见此情形,最先沉不住气,当即大喝道:“杀!”
便率先向围堵住他们的青壮冲杀而去,其心腹亦紧随其后。
泄驾等的就是这一刻,大喊道:“一!”
于是前排青壮手持长矛向前刺去,整体化一的动作竟然有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动作的熟练程度亦让人咋舌。
咋舌之后便听到一阵阵惨叫声从不同的匪寇口中传出。
用撕心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