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翻箱倒柜的吐蕃人并未注意到,城中没有一个百姓,而且街道上也铺垫了许多柴薪。。
即便注意到,吐蕃人也不会在意。
毕竟,还是钱财粮草重要。
当前后二十万吐蕃人挤满了临洮城时,数十处隐秘地窖打开,一罐罐火油倾倒而出。
待吐蕃人闻到味道前来查探时,已经有火把扔出。
轰~
临洮城彻底燃了。
哀嚎,惨叫,奔逃,求饶,一群苍蝇无头乱窜。
此时,明军大部又从城外山里杀出,封堵了城墙。
火枪齐射之下,妄图夺门而走的吐蕃人,尽数被杀。
为了活命,无数吐蕃人直接从城墙跳下。
一丈高的城墙,只要不是头着地,大多不会死,然而筋断骨折免不了。
待城墙下铺了一层人,后面的才不会受伤。
只是此时大火已经席卷全城,免不了被烧的焦头烂额。
城外,剩余十余万吐蕃人,已经自发抵挡明军,接应城内人马逃脱。
然而,一群惊慌失措的乌合之众,如何是蓄势待发的明军对手?
前排枪刺刀砍,后排弓弩齐射,夹杂着火枪射击,火药包轰炸。
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中军帅旗下,石宝笑道:“刘将军果真献了好计,让我等轻易打败了吐蕃联军。”
刘仲武道:“若要全歼吐蕃,还需及时跟进,和各处前后夹攻才好。”
石宝微微点头,道:“想来此刻刘锜已经过了洮源卡住了吐蕃人的退路。”
两人说话的功夫,吐蕃人已经开始四散而逃。
厮杀,不,屠杀只持续了两刻钟,吐蕃人就崩了。
一万明军散开,追亡逐北,一万明军继续封堵城墙城门,刘仲武亲领两万人,紧追吐蕃人大部队。
然而道路曲折,高原的空气又是稀薄,明军确实是追不上吐蕃人。
大约八万吐蕃人,甩开了明军,一窝蜂往洮源镇逃去。
这里是最近的路,也是相对比较好走的路,吐蕃人下意识地就要走这条路。
一追一逃间,天亮了,许多吐蕃人累瘫在地,被明军俘虏。
再次天黑时,已经有吐蕃人到了洮源镇外。
第532章 寸步不退()
“报~”
一吐蕃亲卫狂奔到中军处,拜道:“禀赞普,洮源镇民有言,昨日晚间,有一部明军进了石林。”
赵怀恩大惊,连忙喝道:“来人,立刻查探虚实。”
旁边,钱盖问道:“可知明军人数几何?”
“约莫两千人。”
闻言,钱盖放下心来,道:“赞普,我等尚有大军六万,击破两千人,当无问题。”
赵怀恩摇头,道:“论逋有所不知,石林地势险要,明军抢了此处,我军恐怕不能通过。”
赵怀恩虽然是汉名,然而确确实实吐蕃末代赞普后裔,因此能成为各部统领,被尊为赞普。
然而钱盖一个汉人,能够成为吐蕃论逋,内中其实有些曲折。
唐会昌二年,吐蕃赞普达玛去世,吐蕃内部诸王争权,起义不断,各地豪强纷纷自立。
由此,曾经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陷入了四分五裂与动荡不安中。
出于对稳定的渴望和对曾经荣光的向往,吐蕃人迎回了达玛嫡系后人欺南凌温。
当年仅十二岁的欺南凌温,一直是各地豪强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招牌,直到他抓住机会夺权成功,建立了青塘唃厮啰政权。
虽然未曾彻底统一吐蕃诸部,然而其威望独一无二,又是实力最强大的,加上血统纯正,实乃事实上的吐蕃王。
因西夏的威胁,欺南凌温一直坚持联宋扛夏,其病故后,两代继承人对赵宋时战时和。
后来,唃厮啰彻底衰落,其统领也纷纷投宋。
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唃厮啰的后代,也散于民间。
萧关告破,赵佶逃亡西夏,为了鼓动吐蕃人起兵对抗明国,
原陕西经制使钱盖寻找到唃厮啰的后裔,由西夏、赵宋,辽国,金国共同尊奉为吐蕃赞普。
因为肩负抵抗明国的重任,肯定能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凑数。
这个后裔,文略确实没有,然而体格矮壮,力能顶牛,百八十人不是对手。
寻找到后,这后裔改汉名赵怀恩,以示对赵宋的感激。
在四国的大力支持下,本身又是勇猛过人,加上吐蕃人发现,还是缺少一个头。
因此,赵怀恩顺利就位赞普。
虽然没有唃厮啰的威望,各部落也大多是表面尊奉,然而,赵怀恩确实得到了大多部落的承认,是为吐蕃共主。
因为感激赵宋的支持,也确实时无人可用,赵怀恩任命钱盖为论逋(国相),辅助治理吐蕃各部事务。
赵怀恩两人联手,一方面鼓吹明国威胁,一方面宣传四国联合的强大,又宣扬汉地的富庶,说动了各部落,联合出兵三十万,进攻明国。
原以为十拿九稳的事,却被一把大火烧了精光。
此时,吐蕃军兵不过六万余人。
到了石林前,钱盖才知道赵怀恩所言不虚,恐怕六万人不一定能冲的过去。
赵怀恩指着石林,道:“绝岭峭壁之间,乃一线天,长四十余里,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行,最宽处也就十人并行罢了。”
钱盖看了,脸上立刻覆盖了一层忧虑。
“此时明军主力距离我等不到五十里,最多一天就到,如此仓促,我等可能打过去?”钱盖问道。
赵怀恩道:“目下乃死中求活,拼命便是。”
钱盖道:“赞普乃吐蕃共主,高原实在缺不得你。
若是可能,或者寻小路,你自回高原。
好生梳理内政,统合各部休养生息后,再下高原不迟。”
赵怀恩摇头,道:“我本是四国扶起来的空头赞普,有名无实罢了。
如今我领军三十万下高原,却落得全军覆没的下场。
莫说我只是赞普血脉,便是松赞干布复生,此等局面回去也是有死无生。”
“不至于此,不至于此啊……”钱盖喃喃自语道。
赵怀恩苦笑,一声,说道:“目下,吐蕃各部有口约百万户,基本上三户出一丁。
如今”
第533章()
砰砰砰~
十余把火枪攒射,把最前方的三个吐蕃兵打到在地。
距离不过十步,哪怕火枪准确度不高,这点距离也是没发必中。
吐蕃人也不是无脑冲,后方有数百弓箭手,不断把箭矢射来。
一线天入口前,已经插满了白羽。
军兵身上,都钉多则三五十枝,少则一二十枝的箭矢。
幸亏临时调集了甲衣,前方明兵都披了两层甲。
啊~
惨叫中,一兵扑倒在地。
咽喉中了一箭,血流如注。
后方立刻有人顶着木盾冲出来,把他拖了回去。
只是已经救不活了。
一处宽阔处,三十余阵亡者,各自躺着。
虽然有地利,然而伤亡不可避免。
入口前二百步外,赵怀恩坐在地上,任凭钱盖替他包扎胳膊。
带头冲锋时,他吃了一枪,幸好只是擦着胳膊,否则胳膊定然不保,绝不会只是少了一条肉。
忍住剧痛,赵怀恩恨恨地说道:“入口狭窄,兵力无法展开,明军火枪又是如此犀利,怕是冲不过去了。”
钱盖道:“左右杀他几个就是,总比束手就擒来的强。”
“杀了有三五十个,麾下军兵却死了三千余,而且箭矢将尽,怕是难以继续射杀明军。”赵怀恩说道。
若是比射程,弓箭并不比前装火药枪差。
只是弓箭很难破甲,杀伤效率较低,比不得火枪威力强劲。
因此,虽然吐蕃联军箭雨一直未停,其实杀死的不多。
打了半天,吐蕃人死的也不多,然而赵怀恩信心已经快被打没了。
他带头冲锋,吐蕃人都是勇猛跟进。
然而道路狭窄,又不敢蜂拥前进,一直未能取得突破。
“报~”
一兵带着喜悦,狂奔到赵怀恩跟前,道:“秉赞普,后方得知一线峡被明军占据,已经发兵攻打。”
“何人领兵,人数几何?”赵怀恩急忙问道。
“金霞领本部人马三千,会同十余部落,共计一万五千人马。”
“来啊!”大喝中,赵怀恩起身,道:“都随我冲锋!”
“喔嚯~”
交织一片的呼喝中,万余吐蕃人起身,站到了赵怀恩身后。
一线峡出口处,激战正酣。
噗嗤,一刀剁翻了一个吐蕃人,谢珍吐出一口浊气,喝道:“退回去,准备好滚石,好好款待这帮蛮子。”
他的身上,血浆滴滴答答地往下落着。
都是吐蕃人的血,他自己倒是没有受伤。
不同于入口处的狭窄难行,出口处地方更加宽敞,且有许多通道可达。
因此,火枪并不能完全阻止吐蕃人接近,需要众人用刀枪击杀漏网之鱼。
好处是,这里地势陡峭,乃是一个山坡,滚石落木可以有效杀伤敌人。
半日厮杀,明军付出了百余阵亡,击杀了近两千吐蕃人。
此时山坡上铺满了尸体,坑坑洼洼处,都被鲜血填满。
地面有蚊虫飞舞,空中,有秃鹫盘旋,等待一顿饕餮大餐。
当然,谢珍是绝对不会对吐蕃人心生怜悯的。
异族蛮子,当然是全部死光了才好。
突然,头顶上警戒的明军惊呼道:“将军,吐蕃人正在驱赶牛群接近。”
牛群?谢珍不明所以。
战场之上,战马集群冲锋十分正常,骆驼和大象也是有的,牛确实是第一次。
“将军,怕是吐蕃人要用火牛开路!”有军兵叫道。
“都有,立刻登上高处暂避,同时通知刘锜,防止火牛冲击。”
话音未落,只见吐蕃人群中有黑烟升起。
倏地,原本虎视眈眈地吐蕃人突然往两侧让开。
轰隆隆~
数百头牛,瞪着铜铃大的眼睛,向着出口处狂奔而来。
牛尾巴上,火焰正盛。
“火枪,阻止牛群接近。”谢珍大呼道。
砰砰砰~
二百余火枪同时以最快速度发射,希望击杀火牛于近前。
噗通,一头脑袋开花的牦牛到底,然而极速狂奔的牛群,并不是火枪可以阻挡的。
人吃了一枪,不拘何处地方中枪,终归要处理伤口方能继续作战。
牛不同,只要不是命中脑袋一击毙命,又或者打断腿不能起身,否则定然是一直狂奔。
眼看牛群已经上了山坡,解宝大喝道“立刻隐蔽,保护好自己!”
呼喝中,各兵纷纷寻找地方躲避冲击。
不能不躲。
被牛顶一下,非死即残。
轰隆隆的牛蹄踏过,谢珍松了口气。
刚刚牛群经过时,有牛甩尾到了他的脸上,几乎让他以为定然难以幸免了。
还好,火牛只会跑直线,只要伏在山石大树之后,便能避开冲击。
“将军,吐蕃人上来了。”瞭望手呼喝道。
谢珍提起钢叉在手,大喝道:“刀盾手跟我来,堵住通道,为火枪兄弟们争取时间!”
立刻,有百余刀盾手跟上。
刚到入口处,便见到两千吐蕃人已经冲进了一线峡内。
“到底是乌合之众,若是紧跟火牛之后,怕是一场混战!”
念头一闪而逝,已经有吐蕃人冲到了近前。
哈~大喝中,谢珍挺起钢钢叉,一下把最前面的吐蕃人刺翻在地。
啊~
惨叫中,有明兵被吐蕃人杀死了。
谢珍不管,直把钢叉收回有刺出,不断叉死一个个吐蕃人。
厮杀了两刻钟,吐蕃人越来越多。
火枪手们早已经准备就绪,然而双方混战一起,他们也不敢进行齐射。
见此,谢珍大喝道:“都有,退往第二点。”
火枪手们立刻转身,刀盾手们也开始缓缓后撤。
他们的任务是扼守后路,只要不让刘锜处腹背受敌,就是完成任务。
“将军,救命!”
谢珍回头一看,五个明兵被吐蕃人围里三层外三层,实在是冲不出来。
“都有,随我接应弟兄们。”
说完,谢珍挺起钢叉,返身冲了回去。
“喔嚯~”
呼喝中,左右各有五百吐蕃兵,杀了出来。
他们出现的很突然,好似凭空从山峰后转了出来,应该是有隐密小路可供通行。
只是吐蕃人并未做好计划,否则军兵紧随火牛冲锋,待其杀到此处,伏兵骤起,怕是谢珍坚持不住太长时间。
虽然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