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川中鬼话-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锩嬉黄鹞怪怼

    猪潲煮好了一家人一起吃早饭,吃完饭刚放下碗村里的人就过来了,吵吵嚷嚷的。家人已经司空见惯了,父亲开口问什么事。村里人说柳整死人把自家田坎里面的水给放了,父亲回头瞪了柳整死人一眼。

    说想办法帮他田里水放满,一问是哪块田就气得不行。我们那边的田是阶梯式的,一般放水就是把池塘的水引过来让它往田里流。每块田挖块缺口,水往下流,等最下面一块田满水就封口,从下往上封。这样放水大家省事,偏偏柳整死人挖掉的是最下面的田。

    没得办法,去借了副桶叫上柳整死人一起去往田里担水。路上问他为什么挖人家田坎,他说挖黄鳝挖的。他家田离河沟近,黄鳝打洞打到田坎高头了。于是父子俩去河沟担水往田里倒,每人担了十来挑才把田灌了个八分满。其实田坎被黄鳝打了洞早晚要漏水的,柳整死人背时多了事,不然水漏了田主人自己也要想办法。

    整这么多人担这么多过,柳整死人还是不悔改。就拿有天来说,他想上厕所,地里大多有积粪池他不去,偏偏把人家的老南瓜挖个洞拉在里面,还把挖出来的部分塞回去弄得好好的。不说这有多么整死人,光想想就恶心人,也不知道收南瓜的人切开看到会是什么样的表情。

    “姚姚,你快点回去用宇儿汤泡饭,阴到划算!”何俊揶揄姚姚道。

    “何俊娃你好讨厌!”姚姚说着伸手去打何俊。

    何俊却跑开了,边跑边回头做鬼脸,嘴里叫嚣着:“来呀!来打我呀!”

    我们好笑的看着地坝上追逐的两个人,然后何俊提议我们去崖坎坎脚扯折耳根(鱼腥草),我们自然齐声叫好。折耳根喜欢长在田坎或者斜坡上面,去那里挖自然是最好的。更何况我们早就想去了,只是大人不允许罢了,这次就拿这个理由下去看看吧,更何况我们也想搬了螃蟹放背斗里面去吓唬吓唬大人。

    说好就各自回家背背斗拿镰刀去了。这次去的是屋正前面马路对着的崖坎,还没有去过。因为我们住的地方就在山上面,其实说山也不算山,它并不高。我们都住在上面,上面虽有沟壑却也平坦,只是下面是一个大坎罢了,就像是剥开皮的橘子瓣肉,下面连着,上面相距不远。

    从我们住的地方下去就叫崖坎,而每一面下去都是不同的崖坎。

    我们抱着一种探险的心理往下面走,所以一路上都是很注意的观察周围。这不,往崖坎坎脚走的时候就发现了几处螃蟹洞,附近并没有水,只是洞口的泥土略微湿润。我们都觉得好奇,军军更是直接用镰刀去挖,却被高博文制止了。

    高博文说:“走哟!下面多得是螃蟹,这里说不定是蛇洞。”

    “就是,这里说不定是大蟒蛇。”何俊马上接口。

    一听到可能是蛇洞我就头皮发麻,马上退后了几步。小声开口道:“走佬,再不走天都暗了!”

    “好嘛!走,走,走。”军军把镰刀别在背斗上,率先往前走。

    我们后面的赶忙跟上去。走到崖中间的地方发现了大片折耳根,便停下来挖。把镰刀尖伸到土里一撬,折耳根就挖了出来。我们很快就挖了小半背篓,只有高博文背篓里仅数十根。我们或坐下来等他或帮他挖,没一会他就说够了,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吃,不需要太多。

    挖完折耳根我们就继续往下走。走到底脚的时候就看到浅浅的小溪,冲刷着那些并不大却高出它们很多的小石头。我们欢快的跑过去,把穿着凉鞋的脚放了进去。这个小溪的水虽浅,刚到脚背,却也能把鞋上和脚上的新泥巴洗掉。

    水清凉凉的很是舒服,弯下腰去弄水洗脚,却没想到一下子弯太狠了,一下子把背篓里的折耳给倒了出来,惹得同伴们放声大笑。自己也觉得好笑,跟着被冲走的折耳根走了过去,折耳根遇到稍大一点的石头停住了,就把倒出来的折耳根捡了回来。

    捡折耳根的时候心念一动,这里面说不定有大螃蟹。心里想着手上就动了起了,直接动手翻过大石块。果然,石块下面好大一只螃蟹,不仅嘴里吞吐着小泡泡,嘴周边还粘着几个小泡泡。

    赶紧叫何俊高博文他们来抓螃蟹,因为螃蟹有两个大钳子,我不敢抓。何俊他们过来捏着螃蟹的尾部就把螃蟹提了起来,此时那只大螃蟹应该也感觉到危险了,大钳子不停的挥舞着,可惜它钳不到任何东西。这边军军麻溜地拿了根稻草杆过来,三下五除二地就把螃蟹捆了起来。

    然后让我提着,他们继续在其他大石头下面找螃蟹。我也想去搬螃蟹,就把手里拿螃蟹扔背篓里了,然后把背篓放在一边,去到更下面一点的地方搬螃蟹。石块下面也没找到什么大螃蟹,都是些小家伙,都不稀罕要的那种。倒是搬着搬着搬到一只透明的小螃蟹,忙惊奇的叫高博文来看。

    高博文过来看了一眼告诉我说:“这是肉螃蟹,只有肉没得壳壳。”

    “哪门叫肉螃蟹呢?又没得好多肉。”我把那个透明的小螃蟹捏起来,上下翻看着。

    “你看捏起来是不是很软,连夹夹(钳子)都是软哩!”高博文盯着我手里的小螃蟹说道。

    “是软里啊!”不用捏我也知道。

    “因为它没得壳,浑身上下全部是肉,可以直接吃,所以叫肉螃蟹。”高博文总结性的说道。

    “那我专门捉这种。”一听全部是肉还可以吃,我就决定只捉它了。说完就忙着去找这种螃蟹,找了好久都没有发现除了我手里捏着的以外的肉螃蟹,失望的看向同伴们。却意外的发现他们提了好多稻草捆着的大螃蟹,不禁咂舌。

    他们好像也搬够了,就招呼我们拿上东西走了。我们继续往前面走,走了一会儿我看到前面有一个小坑坑,里面装着能没过脚踝的水。我就说休息一下,顺便把折耳根洗干净了再回去。同伴们没有意见,反正回去也是要洗的。

    我就率先把折耳根倒小坑里面,细细的揉搓起来。因为都是叶子,不敢大力揉搓,所以洗的很慢。等我洗好其他小伙伴就来洗,轮到高博文洗的时候,他就把手里提着的螃蟹递给我。

    我接过螃蟹就蹲在旁边看高博文洗,还有一搭没一搭的跟他聊天。突然手上一吃痛,就看到有只大螃蟹的钳子夹在了我的手上。我慌忙的甩着手,企图把螃蟹甩掉。可是螃蟹夹得极紧,我根本就甩不掉,看着逐渐溢出血的手指头,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第13章 “龍之魂(上)”() 
“把螃蟹放水里,它自己就松开了。”小伙伴出着注意。

    我听话的把手放水里,可是放里面好久螃蟹也没有松开,倒是清凉的溪水把我破皮的地方刺得生痛。我又把手从水里拿出来上下甩,还是一点用都没有,螃蟹钳子依然夹得紧,我只好又把螃蟹放水里。

    “要不,把螃蟹砸死吧!”何俊提议道。

    “万一它死了也不松开呢?”我抽噎着说道。

    一时间大家都没有言语,好像这确实是个问题。我就蹲在水边,想着螃蟹过会就会走吧,没想到我脚都蹲麻了它依然没有松开的意思。我咬咬牙对高博文说:“砸了它。”

    高博文在旁边摸了块石头,啪的一下砸在螃蟹壳上。螃蟹吃痛,松开钳子就往水里爬去了。我看着砸破壳露出蟹黄的螃蟹叹口气,已经给过你机会了,是你自己不珍惜。

    “看吧!早说砸了它。”何俊得意的说道。

    “这是螃蟹吃痛了放开的,万一直接砸死了它就钳上面了。”我撇撇嘴说道。

    “还好博文力道控制得好。”小游艺感叹到。

    “就是,就是。”姚姚也附声道。

    我看着泡得有点发白的指头,无心再说什么,招呼大伙儿回家去。原来说好的学柳整死人把螃蟹放背斗里也不敢了,夹到太痛苦了。何俊说是因为我没提起来,绳子给了螃蟹活动的空间,不然吊起来的螃蟹可是夹不到人的。

    回去家里奶奶说我们折耳根挖错了,应该像高博文一样多挖一点根,挖那么多叶子作甚。我顿时了然,难怪高博文慢腾腾的挖根根,原来这才是扯折耳根,我们顶多是挖折耳根叶。

    而后奶奶拒绝处理那些螃蟹,理由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吃。于是都给高博文提回家了,晚饭的时候有点遗憾没吃到螃蟹,没想到高博文却端着油炸好的螃蟹脚来了。我瞬间觉得他是大好人,大大好人。

    吃了螃蟹脚心情大好,感觉手指都不痛了。宵完夜和高博文去地坝里转悠,一来是去找大部队玩,二来是偷听点龙门阵,明天好去学校跟同学们摆。我们还没走多远就听到葛先生的声音,他招呼大家去梁子高头摆龙门阵,我跟高博文对视了一眼,跑着跟了上去。

    去梁子是要从屋后面上去的,我们那里的房子也是阶梯式,所以就是顺着别人家房子往上走就是了。沿途有许多竹丛,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每家每户屋前屋后皆是竹丛。屋前的竹丛成了别人家的屋后竹,屋后的竹丛成了别人家的屋前竹,用老辈子的话说就是,家家户户都住竹根根脚。

    房屋并不齐整,这样一来倒是所有房屋都隐在了竹丛中。站在外头的人根本看不清楚里面有几家几户,倒是极其安全的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增加房屋的隐蔽性故意而为之的。在路上我这样想着,连高博文跟我说话都没理会。

    不一会儿,拾级而上的我们就到了梁子边的黄果树下。照例是葛先生靠在黄果树上的,我跟高博文就挨着葛先生坐,其他人就围成一个圈儿。后面来的就站着,反正只要能看到葛先生就可以了。

    这次葛先生依旧点了根旱烟,缓缓吞吐着,看那模样倒是与我们当地人无异。但这只是在他不开口说话的前提下,他一开口还是可以听出来他不是本地人的,很明显的川音以外的腔调。

    等姚姚妈妈来了就开摆了。平时是不等人的,刚刚路过姚姚家的时候,姚姚妈特意喊葛先生一声等一会儿,她洗个碗就来。

    葛先生掐了烟,磕了磕烟杆里面的灰,然后就开始摆谈道。

    蜀地天阴,总是雾气沉沉朦朦胧胧的,一年难得见几回太阳,以至于狗看到太阳都会大惊小怪狂吠不止。而这样一个地方却有着许许多多关于龙的传说。听长辈们讲龙都是世间万物修炼出来的,化龙那天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走掉。一般能成龙的都是好龙,都是自己悄悄走掉的,但不乏算到自己还有阻碍的便会托梦请人相助。

    龙膛庙就有一个老太太晚上做梦,梦到有人跟她说:“你明天早上起来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只是请你千万不要把鸡放出来,拜托了!”老太太心想,不要我放我就偏要放。往天没有那么早放鸡出圈的,那天她早早起来就把鸡放出圈了。鸡一出圈无非就是去找吃的,看到地上有根红艳艳的蚯蚓,低头一飦。不得了了,大水马上就冲了过来一下子就淹了好多地方。

    得亏龙张大了嘴吞掉了这个地方,才不至于这个地方的人都被淹死。只是这龙吞下的地方太多,最后也死掉了,人们只好破开它的肚膛才得以出来。

    出来后的老太太后悔不已,想着自己为什么要如此混帐,独独害了一条好龙。龙再次托梦于她,告诉她此事怪不得她,它不知道在人类的认知中梦是反的,让老太太不要自责。

    得了龙的安慰的老太太越加自责。于是就思索用什么办法来回报龙,思来想去也想不到什么好的主意。倒是去寺庙烧香的时候看着面前的菩萨像有了主意,就替龙塑个金身保其肉身不腐罢。

    老太太的主意得到了乡亲们的支持。大家就四处寻找白泥巴,白泥巴是菩萨饭,用它来塑龙身再好不过了。寻齐了白泥巴大家就把处理好防腐的龙身扶正,然后把白泥巴裹在龙身上,里里外外不曾漏掉丁点。裹严实了再用粘土抹,最后风晒干燥。

    村里没有什么大富人家,就没有用金粉漆龙身了,但是一具泥龙还是栩栩如生的。因为肚子破开了,人们就在里面设香案烛台供奉,只为了祭奠龙魂。没想到最后打开了名声,倒发展成了间庙子,人唤龙膛庙。

    龙膛庙的名声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仅两层泥裹的龙为何风雨无损。第二个是,庙里常有龙吟。

    后来人家略微一思索,便明白其中道理。此物虽然已经成龙但还有一劫,度劫成功方能真正化龙,得到龙魂。它已经算到与鸡有关,所以托梦给老太太让她不要放鸡出圈。没想到老太太还是把鸡放出来,还放得特别早。鸡放出来的时候它正好变成一条蚯蚓往大河方向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