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庭筠将长剑放在桌上,视线移到四子有些胆怯的脸上,偏头吩咐玉珠道:“把书案上的信拿来。”
白色的信封放在四子的手中,她才笑着说:“交给母亲。”
人走后,林庭筠才若有所思的盯着桌上的长剑,半响又饶有兴趣的翻开剑谱,没想到自己一句戏言,三哥哥竟当了真。
既然如此总不能辜负兄长所望,待她习会定要与他一较高下。
林老夫人寿辰那日,宁远侯府外热闹非常,宁远侯和城阳长公主亲自在门前接待宾客。
巳时的钟声响起,寿宴初开,丫鬟扶着林老夫人方入席,尚未与众人招呼过,只听得门外响起林锡的声音:“让一让,让一让。”
只见林锡和四子抬着蒙着红布半人高的物件儿进了门,林老夫人不禁皱眉好奇问道:“锡哥儿抬得什么?”
“送您的寿礼,祖母可想知道是什么?”
旁桌上的宾客好奇的张望着,想从红布的缝隙内窥得是何物,可那红布四角绕在下方系的严实,分毫不露一点痕迹。
林老夫人满脸的笑意,看了一眼宁远侯和城阳长公主,才笑指着林锡道:“你从哪弄的稀奇玩意儿哄我开心?”
林锡却紧忙摇了摇头,一脸茫然的眨了眨眼睛道:“孙儿也不知是何物,不如祖母亲自掀开让我们瞧个究竟?”
“既是你送的寿礼,如何不知是何物?”
也不知席中的何人所问,只听得林老夫人随着附和着:“说的是,你如何不知是何物?”
林锡这才神秘兮兮的向前凑了两步,脸上颇自豪地说:“可不是我的,这是小妹托我送您的寿礼。”
他口中的小妹,自然是灵静庵的林庭筠,若不然宁远侯府里最小的妹妹应是二房的十岁女娃娃林梓桐。
“你小妹如何不来?”
林老夫人脸上有些失落之色,视线不由自主朝着城阳公主身旁探去,只见原本应是林庭筠的位置上坐着的是北郡王妃。
第17章 白玉观音祝寿辰()
林老夫人略显失落之色看在三夫人程蓉眼中,她垂目看着自己隆起的腹部,笑意中尽显讥诮。
如何敢回来?若是回来凭着自己的肚子,也能将那个煞星赶出去!
林锡略不悦的目光睨了一眼三夫人,仍满面笑容道:“雪山路滑,再者她昨夜受了些风寒,特地嘱咐我代送贺礼,教祖母莫怪罪她。”
林家几位兄长但凡提及林庭筠时,双目难掩宠溺之色,林锡说罢又道:“小妹一番心意,祖母还不快掀开让我们见识见识。”
一时席上人纷纷低语议论着宁远侯府的明熠郡主,谈起近些日子长京城内关于吴如云的传言时,以往那些忌讳的神色皆被神秘疑惑所代替。
林老夫人笑吟吟地走下来,满意得望了一眼男宾席上的宁远侯,才道:“即是如此,我也不好拂了大家的意,咱们就瞧瞧那丫头送了什么稀罕的物件儿。”
她说着将手中的拐杖递到一旁丫鬟的手中,双手去解开红布的系绳。
虽隔着红布却触手生凉,滑腻之感让阅历颇丰的林老夫人登下明白了些。
当系绳解开时,林老夫人矍铄的面容上添了几分惊喜。
只见平滑地表面使得红布一下子滑落到地面上,一尊硕大的白玉观音呈现在宾客眼前。
玉观音无甚稀奇的,可如此大尊的玉观音着实罕见,加之白玉光洁无暇,清透中仿若散发着幽幽暗光,一时惊叹声起伏不绝。
雕工更是上品,菩萨的眉眼,唇角,就连握着净瓶的手都如同真的一般,这等极品怕是难找其二。
饶是见过世面的老夫人见状也不住连连夸赞道:“极好,极好。”
林锡见着小妹的礼物讨得祖母的欢心,又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来,双手递到林老夫人面前道:“祖母,小妹托我给您的信。”
手心内的放着一枚暗黄色的信封,此时正饶有兴趣绕着白玉观音转的小小姐林梓桐凑上前,笑呵呵的蹦跳着够着林锡的手臂。
“三哥哥给我,我识字了,我来读给祖母听。”
年近十岁的林梓桐蹦跶着的模样甚是讨喜,就连向来不苟言笑的林二爷也忍俊不禁的看着自家闺女。
“你看不懂。”林锡说着将信封一揽,微微挑着眉蹲下身哄着小小妹道:“等你长大才能懂。”
“我懂了,先生说我都可以读诗了。”林梓桐微扬着一张倔强的小脸,撅着嘴不服气的盯着林锡。
随后小脑袋灵光一闪,一把搂住林老夫人的腿撒娇道:“祖母,让梓桐读罢,我真的能读。”
林老夫人被两个活宝逗得前仰后合,手臂靠着丫鬟搀扶着,边朝座位走着边笑道:“那好,就让咱们林家小丫头读一读,由众人见证,她若是读错了字便罚她。。。。。。罚她到安德堂陪我诵经半月。”
诵经对孩童来说,大概是人世间最无趣的事,对林家小小姐林梓桐也不例外,本以为她会知难而退,谁知她却上前一步扬声道:“好,我保证不会错字。”
第18章 信诉真情惹泪垂()
林梓桐得逞般的向林锡伸出手,瞪着水灵灵的大眼睛,直到信封落入手中,才笑着眯起月牙般的双眼。
她煞有介事的清了清嗓子,小手灵巧的打开信封,一双闪着光亮的眼睛紧紧的盯着信纸的内容。
娇嫩的声音缓缓响起:“祖母大人膝下。”
她说着还恭恭敬敬地朝着林老夫人鞠了个躬,继而道:“暌隔庭闱,瞬已数月,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乃逢寿辰,一己之身不宜远行,唯念诵经祝祷平安。幼时骤离膝下,不曾忘养育恩情,不能不时时忆念,盼祖母福寿万年,松竹长青。”
林老夫人双眸中的欢喜微微黯淡,却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只听得林梓桐奶声奶气又道:“敬叩,福安!孙林庭筠叩禀。”
林梓桐将信纸小心收好放回信封内,才炫耀般的望向众人道:“献丑了。”
一时间席上爆发出阵阵笑声,林老夫人忙招手示意她上前,一把搂入怀中,目光望向遥远的庭院内,若有所思道:“你与你五姐的性子很像。”
宁远侯府的寿宴持续到晚间,暮色稍稍降落,晚辈们皆在花园内等着放烟花。
林锡将其中一把烟花偷偷藏到亭子内,却被长京城富商之子胡明成瞧见,立在亭子石阶上扬声道:“林三少爷瞒着咱们藏了好些东西在亭子内,看他鬼鬼祟祟的。。。。。。”
平日里长京内几位名门富商公子哥常聚在一处玩,闻声只见林锡正捂着胡明成的嘴,那胡家公子挣扎着发出阵阵含糊沉闷的声音。
也不知是谁起得哄,四五个男子一拥而上,将林锡三下五除二挟制住,笑着逼问道:“说,你藏了什么好东西?拿来给咱们瞧瞧。”
“就是,你们宁远侯府设宴太不地道,怎么还不让客人们尽兴呢?”
“在哪?我们翻出来瞧瞧到底什么东西。”
一众人三言两语就将林锡堵得哑口无言,急的满头大汗想挣脱挟制,正逢亭子外的雪地上立着一抹熟悉的身影。
“季蘅表兄救我,我要被他们几个猴崽子剥皮了。”林锡踢着双腿,奋力想要挣脱,可碍于他们人多,力气耗费了大半,却纹丝不动。
温季蘅见着亭子内的热闹,步子已朝着相反的方向迈去。
只听得胡明成对着他唤道:“世子也来帮个忙,林锡不知藏着什么好东西,瞒着我们不叫我们看见。”
“我能藏什么?就是给我小妹留些烟花,她最喜欢这些东西。”
林锡话罢,那些少爷们皆露出不信的神情来,温季蘅却脚步一转,朝着亭子内走去。
桌旁翻开包裹的男子轻叹了口气:“可不就是吗?这些女孩家喜欢的东西没甚好看的,鬼鬼祟祟得还以为你搞什么名堂。”
没甚热闹可看,众人都吵嚷着去逛逛,林锡将包裹重新收拾好,抬头见着温季蘅正站在石阶,道:“小妹最喜欢这个了,今儿如此热闹她不来,想必一个人在灵静庵该心里难受了。”
他说着似想起什么来,手上的动作一顿,一双发亮的眼睛盯着温季蘅半响才扬声欢快道:“表哥,你陪我去个地方如何?”
第19章 缓缓而来的世子爷()
前往灵静庵的马车在夜里缓缓地行着,马车内的林锡畅快地饮了两杯热茶,只觉着身上温热,毫不顾及车窗刮进夹杂着细雪的冷风。
温季蘅坐在一旁,目光望着窗外夜色下的雪景,平静的面容下瞧不出他内心所想。
彼时,马车轱辘滚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灵静庵的轮廓已在眼前。
温季蘅淡淡的扫了一眼大门前昏暗的烛火,敛回视线盯着马车内发红的炭火盆。
林庭筠正在院内练着剑谱上的招式,出剑,转身,收回,抬腿向前一大步,反手执剑柄,剑刃落在手臂外侧。
她满意得回想着自己流畅的动作,总觉着无形中有敌人已被她成功刺杀。
玉珠用袖子垫着滚热的药碗,迈着细碎的步子靠近前方挥剑的郡主,急切道:“郡主快趁热将药喝了,一会儿凉了更苦了。”
林庭筠半咬着下唇,手中的剑也缓缓的垂在身旁,面色为难地看着玉珠手中的药碗,心底千万个不情愿。
“要喝几时”她一只手执剑,一只手接过药碗,瓷碗上的热度传到指尖,并不觉着烫手,
本就被剑柄磨的发热的手反而觉着吹来的风甚是刺骨。
她咬着牙,心一横将褐色的汤药一饮而尽,苦涩在口中弥漫,只觉着浑身都被苦药浸泡过一般。
忽而地面吹起一阵风,细雪随着风在地面上飘动,似漂浮锦缎一样赏心悦目。
石阶上一下一下的脚步声,引得林庭筠探着身子向黑漆漆地石阶下望着。
为不打扰灵静庵姑子清修,她所住之处是灵静庵一处小山,旁时若非送菜瞧病,根本无人踏足。
脚步声颇有规律的响着,她手中的药碗不由捏紧,只觉着面前的风吹得紧,脖颈处的细汗被风一吹,很是寒凉。
两侧灯罩内的烛火只能照明近处一方,却映不出拾阶而上的人影。
白色锦缎常服的衣角渐渐露出,半遮盖着金祥云短靴。
林庭筠狐疑的蹙着眉,视线向上移着。
这一眼却让她愈发狐疑,那熟悉的面容不是旁人,正是北郡王府的世子爷,温季蘅。
林庭筠一时错愕,站在石阶顶上望着立在烛火下的清隽男子问道:“世子深夜造访,可有急事?”
她话音方出口,只听见温季蘅身后的黑暗中又传来断断续续地脚步声,还伴随着浓重的喘息声。
林锡气喘吁吁地抱着一大包烟花跟在后面,漫长的石阶让他愈发后悔没带四子来。
“三哥哥!”
随着林庭筠这一声呼唤,玉珠忙走下去帮忙:“三少爷,我来吧。”
就在她全神贯注的盯着自家兄长时,温季蘅佯作无意的视线落在她手中的药碗上,幽深如湖的双眸在烛火下微闪,随即视线望向远处的窗子。
原以为她称病不过是想躲开林老夫人的寿宴,避免见着不想见着的人,未曾想竟是真的病了。
看着眼前身量不过自己胸膛下的女子,他愈发觉着林家的明熠郡主还真是娇弱多病。
林锡连跨了两个石阶,才站到自己妹妹面前:“祖母寿辰,余下好多烟花,我和季蘅表兄无事便送来与你同赏。”
第20章 窗缝()
大冷天就为与自己同赏烟花,冒着寒风微雪,爬上灵静庵的云峰。
林庭筠眼眶微红,怔然的望着林锡,喃喃问道:“祖母寿辰上,一切可好?”
自己未出现应是一切都好,总归不会像上一世那样闹的不可开交,让外人看尽了笑话。
上一世,祖母吩咐人将她送回灵静庵,又好生安慰着滑了胎的三夫人程蓉。
可三夫人哪里肯善罢甘休,起初因小产身子虚弱,不便行走,又被众人劝着才安稳些。
当祖母寿宴那日,自己回府替祖母庆贺,三夫人身子已然康健。
当着众多宾客的面,程蓉在铺着红毯的堂屋内撒泼打滚。
埋怨祖母偏袒嫡亲儿子,对三房的事不闻不问。
说嫡亲孙女林庭筠生而不详,克死了她腹中的儿子,害得三房断了香火,种种之类的话。
宾客们听信程蓉一面之词,纷纷议论林老夫人一碗水端不平,存私心,苛待庶出等。
好端端的寿宴,却气得祖母卧病半月。
如今三夫人程蓉的胎尚在,自己也未曾下山,想必不会像上一世那样折腾得宁远侯府人仰马翻。
林锡叉着腰靠在墙根下连连喘了会儿气,才道:“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