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异能兴农家-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收多少呢?”

    宏远娘(梁晓乐):“咱商量着定。宏远他爷爷奶奶一个人带二亩地入伙。他们的这二亩地,指的是地租,地还是他们的。老人如果带地入养老院,在养老院里养老送终,这地就是养老院里的了,等于老人把地卖给了养老院。这自然和带地入伙的有区别。你看,咱按带地入伙的一半儿收地,怎么样?”

    “你是说一个老人一亩地?”

    宏远娘(梁晓乐):“嗯,这样的话,穷一些的孤寡老人也能进的来。我看咱这里的人家,一家最少也有四、五亩。好户好地多,穷户破地多,哪家都有地。”

    “差不多。孤寡老人家的地不见得少。哎,你说的这一亩地,是不是指的都是好地?”

    宏远娘(梁晓乐):“不见得。给什么地咱都要。你也见了,咱买的种果树的那二十五亩零散地,今年的棉花长得多好。只要是地就行,不分好赖。”

    “这话咱俩知道也就行了,别说出去。有那小气的人,保不准会把好地换成破地交过来。”

    宏远爹说着,自己先笑了。

    宏远娘也笑了笑。52网'

    宏远娘(梁晓乐):“没想到你还有这个小心眼儿!”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宏远娘(梁晓乐):“还有,农村不是有谁发送老人谁兪苷院的乡俗吗?凡是进养老院的老人,百年以后,一律由养老院发送。他们的宅院归养老院。”

    “嗯,这条说得过理儿去!”

    宏远娘(梁晓乐):“这样,咱就可以定一个制度:每一个进养老院的老人,每人都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院。是夫妇俩的带一处。进入养老院以后,由养老院负担老人的一切费用。养老院就设在新房里。夫妇俩的住有套间的,单身的住单间。凡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或是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只要达到了这个条件,就可以加入。现时咱的房子还少,先接受孤寡老人。以后发展壮大了,有儿有女的老人也可以住进来。”

    “是不是也和孤儿院一样,在食堂里吃?”

    宏远娘(梁晓乐):“人少的时候在一块儿。等以后人多了,给养老院和孤儿院建一个食堂,让他们就近用饭。也和我们的一样,吃自选餐。饭菜多样化。谁想吃什么,给食堂说一声。尽量让老人、孩子们吃的顺心,吃的舒服。”

    “这样对咱也有好处。最起码宅基和土地越来越多。”

    宏远爹总算醒过味儿来了。

    宏远娘(梁晓乐):“有付出就有回报。对社会。对咱家,是两全其美的事。”

    “行,我给族长说一声去。然后让牙行再去征求世荣爷爷的意见。愿不愿意加入,那就在人家了!”

    ……………………

    当宏远爹对族长一说,和成立孤儿院一样,族长虽然不理解,但表示支持,还给开了证明。

    养老院在梁家屯里正式成立了。

    宏远娘(梁晓乐)和宏远爹商议,养老院院长就由宏远爹担任。工作人员暂时不外聘,就让父亲梁龙勤和继母梁赵氏先管理着。每月每人三百文钱。

    梁晓乐是这样认为的:梁赵氏今年才四十七岁。要在自己的前世现代,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给她这个差事做,把她也算利用起来了;

    梁龙勤今年五十九岁,也还不到退休的年龄。这个老人心地善良,又有韬略,是宏远爹的一个好帮手。你就是不聘任他。他也少帮不了忙。巧支使人的事,梁晓乐干不来。自己一家子,何必不哄老人喜欢?!

    给梁龙、梁赵氏一说,美得梁赵氏不行:一个月三百文钱呀!想不到老了老了又挣上工资了!

    “你们成了工作人员,那地租我就不能再要你们的了。我给你们记着账,以后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样处理。”宏远爹说。

    梁龙勤笑呵呵地说:“随你吧,我知道你不在乎,你也知道我不在乎。等过了六十岁,我就加入养老院。”

    ………………

    梁世荣老两口详细询问了养老院里的一些规章制度后,高兴的了不得。说:“活着有人伺候,死了有人送终。吃食堂,住新房,还有老人们给做伴儿说话,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随即让女婿套车,把他们送了过来。

    征求了梁世荣的意见后,把他的四亩地和宏远爹租赁的这处宅院,划归给养老院,剩下的那三亩,按当时的最高价卖给了宏远爹。并在族长那里写了过户手续。

    梁大柳虽然少落了钱,但父母亲有人接管了,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心里也很满意。

    ……………………

    “梁德福成立了养老院,一个老人只要带着一亩地、半处宅子,就可以住进去。住的是新盖的瓦房,吃的是他们家食堂里的自选餐。梁世荣老俩口在里头滋儿的不行。”

    这话很快在梁家屯里传开了。没儿没女或是像梁世荣一样,有女儿,但都嫁出村的老人们,开始动了心。结着伴儿地到养老院里参看,询问有关事项。

    梁世荣更是现身说法:“长期在闺女家住,对孩子也是一种负担,自己也不适应。在这里有人照顾,有人聊天,可比在家里强多了。”

    “吃的也挺好。”梁世荣老伴儿说:“一天三顿饭,顿顿都十几样饭食,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青菜,一年四季的都有。想吃肉食,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都有。在这里吃上一天饭,比咱家里一年吃的样数都过。”

    “最主要是心情好。”梁世荣接着说:“我来时身体很不好。到了这里以后,德福院长给我请了郎中,抓了两付中药吃。这不,什么毛病也没有了。吃什么都香甜的不行。”

    梁德福家里有“神气儿”,这是村里人们公认的。梁德福任院长的养老院,肯定也有“神气儿”罩着。再经梁世荣老俩口这么以宣传,多数人动了心,想加入进来。

    有年龄小些的,虽然对养老院里的吃、喝、住,都很满意,却又顾虑重重:“这‘神气儿’乃蹊跷之事,说没就没了。俗话说,‘爷儿爷儿(太阳)不能光照一个地方’,到那时,养老院境况愈下。地和房子都入进来了不说,自己一点儿积蓄也没了,以后岂不受了罪!”

    宏远爹听到人们议论以后,立即在规章制度里,又增加了一条:

    入院自愿,出院自由。养老院生活水准和服务质量一旦下降,或者散了,入进来的地和房子,一律归还原主。如果房子倒塌,或者被拆迁挪用,养老院包赔两间瓦房。另外,无论入院时间长短,都赠送二年地租,作为经济补偿。

    这一来,老人们吃了定心丸:用三间破土屋(老人住的多有都是年久的坯房)换两间大瓦房,最起码不用担心下雨天漏雨!结着伴儿地加入进来。原来定的一排十间房,很快住满,又借用了客房和孤儿院里的闲屋。

    王奶奶也加入了养老院。

    按照王爷爷王长柱的意思,是想晚进来二年。他家里有五亩地,全租给了宏远爹,一年的地租就是一千五百斤粮食,老两口打着滚儿地吃,也吃不完。先过几年舒心日子,等有了些积蓄,年龄也大了,再进养老院。

    王奶奶却不干。对老伴儿说:“在家里,一天三顿饭,反过来调过去,就是那几样饭食。人家养老院里一顿饭就十几样,一天三顿不重复,什么饭菜都有,还不用自己做。你知道扎灶火旮旯做饭多辛苦?!”

    “闹了半天,你是想吃现成饭呀?”

    “就是。自从进了你家的门,就光做饭了。一做做了快五十年了。幸亏赶上了这么个好时候,我也该享享清福了。”王奶奶据理力争:“再说了,那里住的都是老年人,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多开心。生活起居有人照料,有了病养老院里给请郎中。上哪里找这样的好事去?!”

    “我也没说不去呀?!我只是想晚二年,等有了一定的积蓄,再过去。”

    “进了养老院,什么也不用自己管,你还要积蓄干什么?”

    王长柱想了想,觉得老伴儿说的在理儿,“嘿嘿”一笑,道:“我收回我的成令,随你吧!”

    王长柱住进养老院后,觉得事事称心,处处如意,高兴地对老伙伴儿们说:“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梁德福的‘神气儿’,把女人的见识也给拉长了。”

第一百二十章 入院风波() 
大爷爷梁龙年和大奶奶梁薛氏进养老院,却费了一番周折。52网'

    梁龙年和过继儿子梁德旺,最终还是因为经常吵闹分开了家。由于就这一处宅院,还是老人住东里间屋,梁德旺他们住西里间屋,两个灶火里做饭。九亩地,老俩口留了四亩,分给了梁德旺五亩。为这,德旺媳妇寇大影十分不满。说老俩口留四亩,一个人合二亩;他们一家五口(梁德旺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才给五亩,一个人合一亩地,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为此,分家后也没少摩擦。

    养老院成立起来以后,老两口觉得正对自己的心意。

    可是,家里只有一处宅院,和过继儿子住东、西里间。房子是不能带走的。

    老俩口又一心一意加入养老院。于是,大奶奶梁薛氏找了宏远爹,以给别人问事的口气试探道:

    “二侄子,如果有人没房子,要进养老院,能不能用地顶?”

    “行。”宏远爹首先肯定。在他看来,房子和地一个样,都是固定资产:“大娘,有人托你来问呀?”

    “嗯,啊,不是……”大奶奶心里慌乱,一时语无伦次。静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又说:“我跟你大爷商量了,卖二亩地差不多能买一处房子。我想,我们老俩口带四亩地进养老院,你看行吗?”

    “大娘,我是你的亲侄子,按说,不应该要你的财产。”宏远爹有些不好意思。

    “二侄子,你这样说就不对了。要想干成事,就得有规矩。你亲爹在食堂入伙,不是还缴二亩地租嘛!你爹做得对,你大爷大娘也不想破坏你们的规矩。只是……咳,我家的情况,你也不是不知道。”

    “大娘。你老要是这样说,我就按规矩办事了。实话给你说,你说的这个,行!二亩地和一处房子。等。”

    “那,我和你大爷,就带四亩地入养老院了。”大奶奶脸上立时有了笑模样。

    谁知到家里和过继儿子梁德旺一说,却爆发了一场战争:

    “不行,那里招收的都是没儿子的绝户户。你们有儿子还要住进去,好像我们不管你们似的,这不是给我们脸上抹黑吗?”梁德旺大发雷霆。

    “你们把四亩地全入进去。只给我们留五亩,孩子们越长越大,让我们怎么过呀?”寇大影双手舞扎着,声音比她男人还高。

    “哪家老人给小人分家,不是只分给小人四、五亩地,有能耐自己挣去!”大奶奶也不示弱。

    “那是分家!老人的地以后还是小人的。你们是给养老院,你们死了,地也回不来了。”寇大影恶声恶气的吼道。

    “我们还不用你们管了哩?”大奶奶听她死呀活的。话说的十分难听,火气也上来了。

    “你不让管那是你们的事。我们没说不管你们。我既然过继给你们,就是这个家里的财产继承人。我有权利管理这家里的一切!你们凭什么送到别处去?”梁德旺用手指着梁龙年。气呼呼地说。

    “我们已经分了家,你的你做主,我的我做主。”梁龙年气的脸色发青。

    “分家只是分开过。当初过继的时候,你也没说只叫我继承一半儿的家产?!”

    “怎么是一半儿?五亩地,一处宅院留给你,我只是拿走四亩地。”

    “一亩也不能拿走!全是我的。”梁德旺瞪的眼珠子滚圆,扯着嗓子嚷。

    “你……”梁龙年气的浑身打哆嗦,话也说不出来了。

    被吵闹声引来的左邻右舍,见小两口气势汹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只好把老两口劝了出去。r /》

    大奶奶哭得满脸痛泪,一叠连声地说:“想起什么来过继这么个孩子,自己的东西都做不了主了!”

    梁龙年正在气头上,听老伴儿如此一说,脑瓜儿一热,气呼呼地说:“退继!给他断绝继父子关系!”

    劝架的邻居说:“你们都在气头上。说的话全不能算数。都冷静冷静,好好坐下来商量商量。毕竟一个锅里抡马勺这么些年了。”

    当邻居们了解了情况以后,自愿充当了调解人,做继父子双方的工作。

    梁德旺态度始终很强硬,说什么也不让老两口进养老院。理由有两个,一是既然过继给了他们,就要为两个老人养老送终。住进养老院里,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