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缴怼K渎孕诺卦谖杼ㄉ硝獠剑昧吮下椎母枨涓锏氖贝╰hetimestheyarea…gin)里的一段歌词,将麦金塔描绘为大胆、反叛、充满创意的产品。ibm被当成了靶子。他把电脑屏幕上的内容投影到了舞台上方的巨大幕布上,“酷毙了”(insanelygreat)的字样在幕布上出现。这台机器用机械声开始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麦金塔,终于能从包里出来了。”之前电脑被放在一个帆布手提袋里,史蒂夫把它拿了出来,插上了电源。观众们疯狂了,史蒂夫似乎一时语塞,沉浸在他们崇拜的目光中。他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台理想中的机器,媒体也接受了这一看法。麦金塔正式亮相前,麦肯纳已经打了一场漂亮的媒体攻坚战,从电脑世界(puterworld)到财富(fortune)、时尚先生(esquire),各大行业刊物和主流杂志都为之疯狂,极尽溢美之词,金钱(money)杂志把它称为“这个价格能买到的最好的硬件,唾手可得”。滚石杂志向苹果掀起的文化潮流致敬。冒险(venture)杂志甚至赞美了史蒂夫“特立独行”的管理方式。
机身装在了一个象牙白的漂亮机箱里,大小和微型冰箱差不多,设计简洁,让人赏心悦目,“电脑”一词可能会引发的高深艰涩的联想在这台机器上都不复存在。不过,这台机器最大的突破点在于用户界面。史上第一次,用户可以像制作纸质文档那样创建电子文档,可以用鼠标控制光标把文件拖到文件夹里。如果想要删除文件,只要把文件拖到垃圾箱里就行。这些技术施乐电脑已经实现了,但是不像麦金塔这样操作简单。苹果与一些顶尖大学签订了销售协议,再加上媒体的赞誉与人们的好奇,麦金塔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销量爆棚。然而不久以后,随着人们好奇心的消失,销量开始直线下降。
事实上,史蒂夫设计的麦金塔存在致命的缺陷。尽管麦金塔的工程设计代表了未来电脑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处理能力不够强大,对用户来说并不实用。为了控制成本,让零售价不高于1995美元,电脑的内存只有128k,只有丽萨电脑内存的110,当然,丽萨电脑的价格要贵得多。位图显示技术消耗了太多处理能力,屏幕上显示的线条和字体的确很漂亮,但速度实在太慢,有时候根本显示不出来。事实上,在麦金塔上无论干什么都很慢。麦金塔用的是软驱而不是硬驱,把一张软盘上的文件拷贝到另一张软盘上是一个无比漫长的过程,用户得把两张软盘插进去、拔出来好多次才能成功。更糟糕的是,麦金塔刚问世时,几乎没有与之配套的软件,因为操作系统直到发布当天依然在调试中。毫不意外,销量开始锐减。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景,史蒂夫牺牲了机器的实用性。
照理说,史蒂夫应该带领团队解决麦金塔的技术缺陷。要做的事很多,比如为机器开发一个硬驱,增加内存,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更多软件应用,以充分利用位图显示技术。事实上,麦金塔上市不久以后,史蒂夫被任命为丽萨和麦金塔项目的负责人,但他对于两台机器的小修小补并不感兴趣。到目前为止,他的职业生涯已经经历了两次失败—appleiii和丽萨,也推出了几件一鸣惊人的产品。开创了个人电脑产业后,他又用一个变革性的产品震惊了世界,但如今他根本无心继续打磨麦金塔、让麦金塔持续发展。
麦金塔盛大的首秀将史蒂夫的名声推向了新的高峰,让他飘飘然地认为自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把麦金塔送给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mickjagger)、约翰列侬的儿子肖恩列侬(seanlennon)和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30岁生日时,他在旧金山的圣弗朗西斯酒店举办了派对,邀请了1000多位宾客,还请来了爵士乐歌手艾拉菲兹杰拉德(ellafitzgerald)为大家助兴。史蒂夫的目空一切让他付出了代价,在开发麦金塔的过程中,他把几家重要的软件开发商都得罪了,因为他傲慢的表现仿佛在告诉软件开发商:有机会来为我的宝贝机器开发软件是你们莫大的荣耀。“我们去了库比蒂诺,”比尔盖茨回忆道,“史蒂夫总是这样一副表现:‘这玩意儿真是太酷了,我也不知道你们这群家伙能来干什么,你们这群白痴怎么会懂,这台售价999美元的宝贝还有9个月就要上市了。’”有些时候,史蒂夫又显得心神不定,毫无把握。“第二天,我们开另一个会时,”盖茨回忆道,“史蒂夫又变成了这样:‘天哪,这玩意儿到底好使吗?上帝啊,帮帮我们吧。’”不管是哪种表现,史蒂夫在工作中都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
麦金塔不尽如人意的销量也没让史蒂夫的傲慢有所收敛。麦克斯莱德(mikeslade)原本在微软做营销工作,后来跳槽到了苹果,成为史蒂夫的好友。斯莱德回忆起1984年秋的一天,他陪盖茨去希尔顿夏威夷村参加苹果销售会议,那次,史蒂夫将自己的傲慢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麦金塔开发图形应用软件是微软的一项重要工作,大量微软开发人员正在为之奋斗,最终微软也成了麦金塔最主要的软件供应商。不过当时,微软正在和莲花软件公司(lotus)竞争,莲花已经为麦金塔开发了一款名为jazz的电子表格软件。“吉姆曼齐(jimmanzi,莲花ceo)和埃里克比德尔(ericbedel,jazz产品经理)就像兄弟会新来的女孩儿,很受欢迎,”麦克斯莱德回忆道,斯莱德说话逻辑清晰,又不失诙谐幽默,盖茨和史蒂夫都很喜欢他,“史蒂夫和他的团队都在,他们不仅无视我的存在,也无视比尔的存在,仿佛比尔就是个看门的,吃饭的时候也不让我们坐主桌。”那天晚上,斯莱德和盖茨去海滩边散步,“比尔满腹心事,那天他穿了一双bass乐福鞋,回去的时候完全被海水打湿了,他却浑然不觉。”
3个月后,斯莱德和盖茨准备向史蒂夫、斯卡利和其他苹果员工展示办公软件excel,情况也没什么好转。“我们开始展示excel,不过展示的效果不是很好,30秒后,史蒂夫完全失去了兴趣。斯卡利听懂了我们的大致想法,便和我讨论如何才能进一步改进excel。史蒂夫完全没参与讨论,他跑到了桌子另一边,开始和比尔以及安迪赫兹菲尔德激烈地争论关于basic语言的问题,没人能控制住他。我自己的家庭不是很和睦,吵架见得多了,不过他们吵架的激烈程度还是让我难以置信。最后,史蒂夫走了,他走了以后,会议进行得顺利多了。”史蒂夫去世后,盖茨告诉我,“史蒂夫脾气不好,不过不会经常对我发火。”(和我们采访过的很多人一样,一谈起史蒂夫,盖茨所使用的时态就从过去式变成了现在式,仿佛史蒂夫还在世。)我问他史蒂夫有没有什么不擅长的事,他笑道:“开会时,如果他不是主讲人,会议的主题又很无聊,他会疯的。”
第23章 突破与崩塌(7)()
1984年下半年,麦金塔的销量急速下降,appleii的销售额依然占到了公司收入的70%。ibm的个人计算机市场份额在不断扩大。到了1985年,情况也没有好转,麦金塔销售业绩惨淡,看上去马上就要步appleiii和丽萨的后尘了。董事会一直相信麦金塔是appleii的替代品,一定能打败ibm,然而现实并不乐观,ceo斯卡利和产品负责人史蒂夫似乎对此都拿不出什么好的解决方案。随着压力越来越大,史蒂夫和斯卡利待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也不再互相吹捧。这给史蒂夫带来了麻烦。
1985年3月,斯卡利要撤掉史蒂夫产品负责人的职务。史蒂夫为此劝了斯卡利好几周,用尽了威逼利诱的招数,这些招数以前对他的下属很管用。不过,斯卡利依然坚持要解雇史蒂夫,还把这件事在4月11日提交给了董事会。董事们无一例外全部站在了斯卡利一边,包括马库拉、罗克以及其他几位在史蒂夫身上投资颇多的人。史蒂夫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这家他一手创建的公司,而且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如此降职对他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几周后,史蒂夫决定不接受降职,他想反过来把斯卡利解雇。他告诉几个心腹,打算在阵亡将士纪念日那个周末把ceo解雇,因为那个周末斯卡利要去北京签协议,让苹果电脑进入中国市场。史蒂夫坚信自己的立场是正确的,还天真地把计划告诉了让–路易斯卡西(jean…louisgassee),卡西是负责欧洲业务的高管,之所以会来库比蒂诺,是因为斯卡利想让他取代史蒂夫。“我做了选择,”卡西回忆道,“当时我情愿和斯卡利共事,也不想和史蒂夫共事,史蒂夫完全不受控制。”卡西向斯卡利告了密,“如果你去中国,你就完蛋了。”斯卡利取消了中国之行,第二天开高管会议时,直接跟史蒂夫对峙。他让在场的高管做出选择,要么支持他,要么支持史蒂夫。在场的高管逐一解释为什么支持斯卡利。史蒂夫在一边看着,期待着有人支持他,结果希望却落空了。会议结束后,还处于震惊中的史蒂夫给他那几个心腹和朋友打了电话,告诉他们他输了。“我的算盘打错了。”那天下午,他给拉里布里安特打电话,哭着向他讲述了高管团队是如何一个一个背弃他的。周末,斯卡利又给董事逐一打电话,董事同样不支持史蒂夫。到了周二,史蒂夫知道他在苹果的职业生涯算是结束了。到了周五,也就是5月31日,史蒂夫坐在公司礼堂的后排,看着斯卡利宣布公司管理层调整,卡西得到了提拔,而史蒂夫只保留一个董事长的虚职,没有任何实权,没有人向他汇报工作。这是史蒂夫的第二次降职,这一次已经无法挽回了。“史蒂夫身体里住着头野兽,”卡西说道,“80年代初,这头野兽把他给打倒了。”
史蒂夫的出局非常彻底,而且带有侮辱性。他的办公室被搬到了另一幢楼里,远离斯卡利、卡西和其他掌权的高管。他被派去俄罗斯推销appleii,又以处理公司事务的名义被派去意大利、法国、瑞士。回到加州后,他去拜访了卢卡斯影业的制图小组(graphicsgroup),制图小组的成员都是掌握了前沿技术的制图技术员,他们正在为星球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geelucas)工作。史蒂夫想到了高端3d图像的无限潜力,他向董事会提议从卢卡斯影业手里买下制图小组。“这群人的制图技术比我们先进得多,”史蒂夫事后回忆道,“他们遥遥领先,我从骨子里知道制图技术至关重要。”不过董事会根本不关心史蒂夫的想法,也就错过了收购制图小组的机会,制图小组就是后来的皮克斯(pixar)动画工作室。史蒂夫虽然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但董事会和高管做重大决定时,根本不再征求他的意见。
斯卡利想让公司朝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史蒂夫一直想让公司来决定市场的走向,但在斯卡利的领导下,公司逐渐开始屈从于客户的需求,产品性能的决定权从工程师手里转到了销售和营销人员手里。站在ceo的立场上,这个决定是可以理解的,之前公司的管理混乱不堪,想让公司运转得更为顺利,就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如此一来,就无法实现苹果最初的梦想,那么多员工慕名而来正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老员工更是无法接受战略的转变,特别是那些曾经经历过麦金塔开发过程中惊心动魄的大起大落的员工。一位员工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说,“他们把苹果的心脏挖了出来,换上了一颗人工心脏。”苏珊巴恩斯也感觉到公司变得越来越平庸,失去了竞争力。“我们误入歧途,”巴恩斯回忆道,“苹果的架构经历了重大调整,你得经过七层管理层才能找到工程师。一家技术公司变成这样是很危险的。”
史蒂夫开始考虑离开苹果。他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女儿丽萨,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丽萨更好地融入他的生活。他在伍德赛德有套大房子,并亲手在院子里种植有机植物,还在考虑要不要去竞选公职,甚至想去报名参加太空之旅。他看上去更像是退休工人,而不是野心勃勃的30岁年轻人。巴恩斯回忆道,“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我们本来约好了下周吃饭,但我得去欧洲,可能会在那儿待12个月。我说,不错啊,不过我今天工作不顺,没心情听你在巴黎和意大利的故事。”
他去欧洲处理了一些公司事务,顺便也参观了博物馆,享受了一把游客的乐趣。很多时候他都独自一人,或是带着女朋友。“创建苹果时,他才21岁,”巴恩斯说,“根本没时间思考自己到底想做什么。”现在,他有时间好好反思在苹果获得的经验教训,想想哪里做错了,为什么会让自己和公司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