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还欢问奔洌⑹匀绾喂芾碓谙呷砑隆D嵌问奔淅铮⑼叩耐哦油üチ⒉剂宋奘齩sx的软件更新,这种软件更新和维护的方式很快就成为行业标准,也改变了用户的预期,用户再也不用花好几个月的时间等待软件开发商解决一个问题。
imac的成功给苹果赢得了足够的时间,操作系统的基础技术架构是通用的unix,再加上阿瓦团队所拥有的杰出编程能力,成功是理所当然的。osx正式推出后,麦金塔电脑能完成个人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事,让粉丝们无比兴奋,比如用鼠标拖动窗口时,视频还可以继续播放。osx的界面也很漂亮,自带3d效果,前面的窗口会在“后面”的窗口上投上阴影。新的操作系统能够兼容大部分旧版本软件,用户只需从网上下载、安装更新后就能继续使用。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是unix,也就是极客们最喜欢摆弄的核心操作系统。
苹果终于拥有了真正强大的操作系统。麦金塔对软件病毒似乎拥有免疫力,崩溃的频率比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低得多,一个程序中毒不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基础文档系统不仅查阅方便,用户还可以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查看、定位文档。史蒂夫未来几年推出的产品都将以osx作为软件基础。
正如鲁宾斯坦所说,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拯救苹果。到了21世纪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史蒂夫和他的团队不仅重塑了公司的硬件,还推出了现代化的操作系统。员工士气高涨,使命感油然而生。更重要的是,史蒂夫作为一名领袖、一名经理人,显然比以前要出色得多。回苹果后的三年半时间里,他逐渐意识到采取循序渐进的策略能帮助公司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但财务状况依然不尽如人意。2000年9月,苹果公布了惨淡的业绩报告。尽管苹果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技术,但依然无法阻止销量的下滑和股价的暴跌,股价从9月初的63美元跌到了年底的15美元。cube的销量尤为惨淡,其他产品也不尽如人意。史蒂夫似乎已经做了所有应该做的事,他恢复了产品线的生产,补上了阿梅里奥留下的漏洞,让员工的工作回到了正轨,使苹果实现扭亏为盈,但要真正让苹果改头换面,他仍然需要像过去那样,打造出全新的产品,打破产业均衡,创造全新的商业机遇。但在2000年财年末,苹果的季度销量比他刚回苹果时更低,由于他的回归而带给股东的财富增值已经消失殆尽。我为财富杂志撰写的一篇报道将苹果比作一个日渐萎缩的王国,而他是王国里那位垂垂老矣的王子。必须要做出改变了。
第62章 跟着直觉走(1)()
2000年1月5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消费电子展上,比尔盖茨率先描绘出了苹果的蓝图。当然,他原本的意图是想描绘微软的前景,并非苹果,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
消费电子展在当时很受欢迎。以前,参展商主要是生产汽车扬声器、音响系统、电视机、电子游戏和家庭监控系统的厂商。电脑生产商的到来让消费电子展彻底改头换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技术展览,吸引了15万观众前来观展,每年1月都会让拉斯维加斯这座“罪恶之城”交通瘫痪一周。苹果没有参加消费电子展,史蒂夫更喜欢在他可以掌控的环境里发布新产品。
微软当然无法掌控整个展会,但微软的到来让其他厂商黯然失色。盖茨在2000年把ceo的头衔给了史蒂夫鲍尔默(steveballmer),只担任微软的董事长,他已经连续8年在展会上做主题演讲。盖茨是展会上当仁不让的明星演讲嘉宾,他也充分利用了演讲的机会。在2000年,微软就等于电脑产业。世界上90%的个人电脑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不仅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使用windows,就连服务器使用的也是微软的操作系统,包括大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服务器。无论是atm机(自动柜员机)、收银机、航空公司办理登机手续的柜台,还是航母的甲板,世界上最复杂技术的实现都需要依靠微软的软件。如果说消费电子行业将经历大变革,还有比盖茨更合适的演讲嘉宾来介绍这一个变革吗?
那一晚,拉斯维加斯希尔顿剧场座无虚席,盖茨向3000名观众讲述了微软将如何“开启‘消费电子+’时代”。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计算机将成为“家庭媒体中心”的核心元件,能够联网,能够与安装了微软软件的其他消费电子设备互联互通,甚至与家电互联互通。对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好消息,他们能够“连通一系列消费电子设备,包括电视机、电话、汽车扬声器和掌上电脑,从而以个人化和便捷的方式听音乐、看新闻、看照片、发邮件、进行娱乐活动”。
盖茨的演讲是预言,是警告,也是一幅蓝图,他描绘出一系列发展趋势和家庭的未来:设备与设备之间将实现互联互通,用户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数字内容和程序,可以在家里玩全新的交互式电子游戏,电子产品将使用触摸屏和智能软件。盖茨告诉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商:这就是数字技术给消费电子行业带来的影响,无论你们是否愿意,这一趋势都无法逆转。你们这些守旧的微波炉、汽车扬声器、电视机和耳机生产商赶紧跟上潮流,让我们共同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
这就是微软的实力,微软是当时电脑行业无可争议的统治者,微软已经彻底渗透、掌控了数字技术的方方面面,每位参加消费电子展的观众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微软想要的未来一定能实现。还有一点虽然盖茨没有直接提,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微软将是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所有硬件生产商都必须遵循微软制定的技术规格,微软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掌控新兴的消费电子设备将解决盖茨的一大难题:微软已经无法保持每年25%以上的高速增长,无法达到投资者对技术公司的预期。盖茨和史蒂夫初涉电脑行业时,行业霸主是ibm和dec(digitalequipmentcorporation,数字设备公司),它们生产的大型机昂贵又笨重,客户只有几百家公司、政府部门和大学。按照摩尔定律,电脑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下降,客户群也在不断扩展,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开始购买电脑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从数量上来说,最庞大的潜在客户群还没有人去开发。如果能把运算处理能力直接卖给普通消费者,并将运算能力融入他们日常使用的设备中去,市场潜力是无穷的。根据高德纳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售出的个人电脑为3。55亿台,包括服务器、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而售出的手机多达18亿部。除手机外,还有很多消费者日常使用的可联网设备,比如电子游戏机、音频播放器、收音机、自动调温器、汽车导航系统,以及所有能通过联网运算变得更为智能的设备。
盖茨可能是世界上最精明的商人,他看到了未来,他期待微软能像霸占电脑行业那样霸占消费电子行业。除了微软,还有哪家公司有实力去定义设备间数字交互的标准呢?这是盖茨的拿手好戏:预见未来,实现未来。盖茨的野心远远超过史蒂夫,他想把微软软件安装到上亿台设备中去,而史蒂夫只想每月多卖掉几台麦金塔。盖茨是唯一一个可能引领“消费电子+”时代的人,尽管“消费电子+”听上去有些拗口,但却是无法逆转的趋势。盖茨拥有强大的实力,而且非常聪明,尽管他的演讲里有很多空话套话,但却准确地预言了15年后的现状。他和史蒂夫鲍尔默接下去需要做的就是实现这一愿景,如果能够成功,微软将完成转型,重回高速增长时代。
当时没有人知道,盖茨在做那次演讲时,微软正处于辉煌的巅峰。1999年12月31日,微软公司市值6193亿美元,股价58。38美元,之后再也没能超越这个数字。
另一家正在垂死挣扎的公司却实现了盖茨的愿景。这家公司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跟随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抓住机遇,最终实现了盖茨的愿景。未来几年,史蒂夫将带领苹果踏上全新的征程。未来属于苹果,而非微软,虽然当时没人能猜到这一点。
盖茨的演讲内容传回苹果总部后,阿瓦特凡尼安和乔恩鲁宾斯坦建议史蒂夫在帕洛阿尔托市中心的花园宫殿酒店召开紧急高管会议,重新思考苹果的未来。“盖茨所描绘的就是后来苹果实施的‘数字中枢’战略,”麦克斯莱德回忆道,“在那次高管会议上,我把盖茨的演讲内容拿给史蒂夫看,对他说,‘我们不应该做这些吗?不能让微软做,他们一定会搞砸的!’”
苹果的员工向来鄙视微软,他们认为微软只会给消费者提供一些丑陋的半成品。两家公司之间一直存在敌意,尽管微软开发的办公软件对麦金塔的成功至关重要,但windows操作系统抄袭了苹果的创意,这一点在苹果员工看来无法原谅。尽管史蒂夫为了和微软在1997年达成协议,撤销了对微软的诉讼,但在苹果员工眼里,windows完全是偷窃的产物,而且微软用了捆绑销售的强盗方式让世人不得不接受windows,这一点让苹果既鄙视又嫉妒。
史蒂夫团队相信,如果任由微软来谱写“消费电子+”时代,前景就会如同那个拗口的名字一般不堪。微软的客户绝大部分是企业,如果你想知道微软和个人打交道时会采取什么策略,只需要回忆一下2000年打开word、excel或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时跳出来的那个动画回形针。微软最初的意图是想把这个会说话的拟人回形针作为办公助手,但在很多用户看来却毫无用处,而且在屏幕上碍手碍脚。时代杂志把这个回形针列入了世界上最差的50大发明,进入前50强的难兄难弟还有橙剂、次级房贷和福特平托车。
苹果的员工无法忍受让回形针的发明者来定义未来的消费电子世界,他们希望新兴的消费电子技术能达到优雅、美观又简洁的最高标准。苹果的设计品位向来是其他电脑生产商无法企及的,只要比较一下imac和普通的个人计算机就知道了。
第63章 跟着直觉走(2)()
盖茨知道自己的审美品位没法和史蒂夫比。“他希望自己的产品是最好的,”盖茨说道,“他总是带着设计师的眼光在观察事物。我走进一家酒店绝对不会去想,‘这个床头柜设计得太丑了,要这样设计才行。’我看一辆车时也不会想,‘如果我是设计师的话,我要这样或那样。’但像乔尼艾维和史蒂夫这样的人却一直用设计师的眼光在看待万物。我只有在看到代码时会想,‘设计得还不错’,因此我和史蒂夫看待世界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审美品位,能够立刻判断某件物体是否达到了标准,究竟设计得如何。”史蒂夫高管团队的想法是正确的:对于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设计,微软和苹果的标准完全不同,更不用说杰出的设计了。如果消费电子设备和应用真的如同盖茨所预言的那样普及,这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苹果公司有机会建立标准,决定数字技术将以何种面貌出现在普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苹果已经尝试涉足消费电子这个新兴市场,推出了视频剪辑应用imovie,但反响平平。imovie推出时正值数码摄影机开始风靡的时候,包括索尼、jvc(日本胜利公司)和松下在内的日本厂商纷纷推出各类数码摄影机。史蒂夫认为购买数码摄影机的用户需要一款简单的视频剪辑应用,imovie能够大大简化视频剪辑的过程,即使业余拍摄者在拍摄过程中抖动比较厉害,也能利用imovie做出接近专业水准的家庭影片。如果说imovie证明了苹果能够为消费者打造出炫酷的软件,imovie的遭遇却也证明了消费者市场的变幻莫测。消费者并不认为视频剪辑软件是非买不可的。
1999年10月,史蒂夫将imovie与新一代imac共同推向市场,但是销量不佳。史蒂夫认为责任在他自己,他没有向消费者阐释清楚imovie的价值。因此在1999年12月的一次高管会议上,史蒂夫给6位高管分别发了一台索尼新一代数码摄影机,让他们每人拍摄、剪辑一段4分钟的家庭影片,必须在一周内交出成品,他会从6件作品中选出最好的一件在2000年1月的麦金塔展会上进行展示,告诉消费者任何人都能在一周之内掌握这个软件。
“弗雷德、鲁宾斯坦、阿瓦、蒂姆、西娜、史蒂夫和我都拍了一段4分钟的影片。老实说,即使对于我们这些懂技术的人来说,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也不顺利,”斯莱德回忆道,“你必须得先拍好,然后导入i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