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违逆国君,既然国君觉得危土圆更好,那危土圆就更好吧,顾子瞻也附和着曾元培,对危土圆大加称赞。
既然确定了冠军,那就简单了,周寒当场让人拿出十八金来,十金当场奖励给了危土圆,让他脸上的傻笑更傻了,而五金则赏赐给馏德一,虽然对危土圆得到第一有些不服,但他总算知道面前之人是谁,只得艰难的咧出难看的笑来,接过侍从交给他的五金黄金,而胜于的三金,周寒将之在众人面前展示了一下,宣布交给昨日淘汰的三人。
在观众们因为那些金黄『色』的金属而兴奋之时,周寒径直走到了土台边上,对着众人看了一下道:“诸位,谁都知道,王宫每年秋收节,都会在王宫前,举办免费的品尝大会,任何人都可以吃到由王宫御厨柴象,以及他的徒弟们做出来的精美食物,现在,寡人宣布,这一次的秋收节品尝大会,将会有让你们惊喜的美食。”
他没有到时将会是什么样的美食,让众人惊喜。
随着第一届厨艺大赛的结束,上京城中的人,却并没有因此减少。
因为周寒在厨艺大赛时的话,许多好奇而来的外国之人,都留了下来,特别是那些厨人,几乎一人都没有离开上京。
许多融一次听周国的品尝大会,都想着在周国待到秋收节,参与那由周国王宫举办的品尝大会,品尝一下周国王宫御厨的水准。
而那些厨人就更是对于品尝大会充满了期待,如危土圆和刁德一这样,对自己手艺充满信心的厨人,都想要在秋收节时,与柴象比试一下谁的手艺更好。
在厨艺大赛之后,坊市中,食材的价格,再一次飙升了,许多家资匮乏的厨人,已经买不起食材了,不得不亲自去找寻食材,好在周国的治安一年比一年好,让厨人们不用担心在野外遇到匪贼,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些猛兽。
只是在对食材非常挑剔的厨人面前,猛兽也不过是食材的一种而已。
厨艺大赛后,周国上京城在到秋收节前的三个月内,都沉浸在各种美味的香气之中,仿佛整个上京城就是一口锅,锅里都是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一般。
一些为了美食远来的书生,甚至在招贤楼内,书写下了“不到上京枉此生”的诗句。
九月,一年一度的秋收节。
与往年一样,柴象带着他的徒弟们,在王宫前的广场上,一连排开了十六个灶台与三个烤场,尽情的展示着厨艺。
而在柴象他们的烹饪场地旁,则是许多权贵家里的厨师,也同样在免费做菜,让百姓们品尝。
柴象与他的徒弟们做菜,那是国君的意思。
在如今,周寒在上京城里威望巨大,他的一举一动,都会掀起一阵阵学风。
这免费烹饪自然不可避免。
对于那些世家权贵来,让自家最好的厨师来免费做菜,既可以附和国君,如果幸阅话,还可以被国君知道,让他们能在国君耳边,留下一点声响,又可以为自家在上京城中打响名气,毕竟能请得起好厨子的世家,都不是普通人家,这样的大家族让自家厨子在上京城做免费菜,可以得到一些好名声,而更重要的是,随着周国以美食闻名,上京城内越来越多的人,在宴请之时,都会提到自己的厨子有着怎样的好手艺,用美食来宴请自己想要交好的人,在上京城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在这场品尝大会中,自家的厨子展示了厨艺,更能吸引到人。
品尝大会如时举行,广场在一大早,就被挤满了,除了原本的上京城百姓外,还有那些从别城,或是别国赶来品尝的美食家们,那些来周国参加厨艺大会的厨人们,则一个不落的都站在了品尝的队伍之中,非常耐心的等待着自己能品尝到周国王宫御厨的厨艺的机会。
因为排队等待的人众多,十多条队伍,从王宫前广场,一直排到了另外三个一层门处。
队伍非常庞大,让人叹为观止。
当王宫御厨们开始烹饪之后,早已等待多时的众人,也终于能品尝到由柴象他们烹饪出的美食了。
但让所有品尝过的人都好奇的是,今年的品尝大会有些奇怪。
并不是柴象等人做出的菜品有不好吃的地方,而是菜非常单一。
主要就是一种菜,就算有肉类,也多是作为陪衬出现的,完全无法遮盖住那食物的光芒。
这是一种颜『色』焦黄,如同切块的萝卜一样,但比萝卜更粉嫩,更香的食物。
“这不是土豆吗?”一名百姓在吃完一碗土豆炖猪肉后,诧异的叫了出来,他曾在万红楼里吃过这个土豆,只是比起万红楼里做出的土豆菜肴,这王宫御厨做出来的,更加好吃,一瞬间让他以为出现错觉了。
“别瞎,这怎么可能是那种用来喂食牲口的东西,一定是相似而已,这东西可比那土豆更香更好吃啊。”他身后,另一人急忙否定了他的话:“你是在国君用喂食牲口的食物,来给我们吃吗?”
那百姓顿时不敢再出声,如果他敢承认国君用喂食牲口的食物给百姓吃,他担心那些维持秩序的士兵,会把自己拖走。
但事实,正如那百姓所的一样,此次品尝大会的主角,正是那些被用来喂食牲口的土豆。
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炖,蒸,氽,煮,烩,炝,腌,拌,烤,凡是能用的烹饪方式,周寒都要求使用,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这次品尝大会中,所有人,能品尝到各式各样的烹饪方式做出来的土豆。
刁德一在排了两个时辰的队后,也终于能吃上王宫御厨做出来的菜了,可惜他吃的是柴象的一个徒弟做出来的,与柴象的菜稍差一些,当刁德一还是一口就吃出来,这些材主菜,就是土豆了,只是比他用的材料更多,烹饪的方式也更丰富,一些烹饪方式,他都没有想过。
刁德一在吃完一次后,立即再次去队尾排队,以期在品尝一遍,因为王宫御厨做出的菜很多,而每个人在品尝之时,只能吃一种,所以为了再次品尝到,就得再次花大量的时间来排队,而那些厨人也是同样做的。
到傍晚之时,在王宫门前的广场上,品尝免费菜肴的缺中,已经有一半人都是厨人了,许多百姓在吃完一次后,就去其它地方了,秋收节是个很热闹的节日,除了那些厨人,没有人想一都在吃当中度过。
在上京城中,越来越多的娱乐活动可供百姓选择,吃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点而已。
更何况这品尝大会每年秋收节都会举办的,今年吃一遍,明年还可以再吃一次。
只是,在这一当中,整个上京城中,许多人都在谈论一个话题,那就是土豆。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吃出来,几乎所有人都了解到,此次品尝大会中,所有的菜肴主位,都是土豆这一他们用来喂食牲口的东西了。
但没有人对周寒用这种喂食牲口的东西喂百姓有异议。
他们谈论更多的是,土豆的做法和它的味道,在这次品尝大会之中,他们突然发现土豆原来也可以做得这么美味,而且,也非常填肚子。
第三百二十二章 流行()
在秋收节后的次日。
从丞相府发布了一道命令,是国君亲自下达的。
这道命令中,鼓励百姓们在来年大量种植土豆,并且宣布,凡是种植土豆的人,第一年里赋税只征收六成,而次年只征收七成,直到第五年后,再次恢复征收赋税的比例。
这一道命令,让所有人都哗然,大街巷都在谈论这道命令。
除了国君大公子出生之时,国君免除了全国的赋税外,他们再没有经历过减少赋税的时候了。
只要种植土豆,第一年就可以免除四成的赋税,即便只有第一年免除,都让许多人心动不已,更何况之后赋税征收还不是立即恢复,而是逐年恢复的。
而且种植的土豆种子,还是由司农署发下的,他们只需要在每年收获土豆后,逐年返还就行,没有利息,还有人来教导他们怎么耕种土豆,这简直如同上掉下大量的黄金一般。
随着命令的发布,很快便有农户前往司农署,询问耕种土豆的事情了。
只是,让司农叶玉良有些郁闷的是,经过他的判断,真的想要在明年种植土豆的人并不太多,很多人还在观望之郑
土豆毕竟在许多百姓之中,还是属于喂食牲口用的,让他们突然转变观念,种出来给人吃,他们无法立即转变。
而种植土豆,虽然征收的赋税少了,可是土豆种出来后,能不能成功卖出去,卖出去的钱,够不够在付了那六成的赋税后,还能让家里人不饿肚子,这又是跟重要的事了。
如果种出来的土豆,卖都卖不出去,那农户们就惨了,他们很可能连那六成的赋税,都无法交足,也没法用卖土豆的钱来买粮食给家里人吃,没有粮食,他们就只能吃那喂食牲口的土豆来过冬了。
没有钱,他们甚至无法安稳的度过冬季,不定在冬季中,全家就因为缺少取暖的物资而冻死。
不过好在距离明年春季,耕种土豆的日子前,还有四个月的时间。
叶玉良打算在这几个月里,宣传土豆,让更多人对土豆作为主食产生信心。
秋收大宴后,叶玉良招来了上京城内,一些大的走商们,并亲自烤出土豆来,让他们品尝。
毕竟,收购贩卖土豆,需要的主要就是这些走商们的行动,如果他们收购土豆,并且价格不太低,农户们才敢大量的种植土豆。
而除此之外,他还有别的动作。
上京城中,或者不止上京城,整个周国,凡是国家署衙,在招人力时,都会提供一日两餐作为酬劳,这是惯例了。
叶玉良招来了各署衙的头头们,让他们将提供的食物酬劳,全部换成土豆为主食。
因为土豆的种植和烹饪,是国君号召的,所以高常庚等人,非常配合,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叶司农,你还要派人收集一些容易将土豆做得好吃的烹饪方法,一并宣传出去。”在一致同意将食物酬劳中的主食,换成土豆后,司行刘年提议道。
毕竟如果土豆还像以前那样做,只会让如今已经富裕起来的上京城百姓更加厌恶土豆而已,一种食物的发展,离不开怎么将它们做得好吃,且容易烹饪上。
上京城已经是个美食之都了,许多上京城百姓都越来越对美味的食物,有自己的观点,如果土豆还是那样难吃,他们就不可能尝试购买土豆,也就不能让土豆流通起来。
作为司行,刘年很轻易的就看出了这一点。
叶玉良点点头道:“等会我就会入王宫,请求国君赐予烹饪方式。”将土豆烹饪得好吃,且烹饪方式最多的地方,就是王宫的厨殿了,在经历过今年的土豆大盛宴后,没有人会不同意的。
除了土豆在上京城中造成的轰动外。
上京城中,还有一项行为,突然流行起来。
那就是挥舞羽扇。
在王宫秋收大宴上,周寒挥舞着一把羽扇,在大宴上一副指点江山的模样,让众多的周国官员们看着眼热。
一把羽扇没有多少钱,但却看起来非常帅气,且可以与国君同样喜好,一些善于拍马屁的官员,第二就让人买来了羽扇,一整一整的挥舞着。
上京城中,不出数日,就可以经常看到有人挥舞着羽扇交流,这样奇怪的流行,就在上京城中普及开来。
到九月底时,羽扇就已经供不应求了,好像出门不带个羽扇,就落伍一般,即便是池欣荣这样的辅军将军,在军中,除了训练外,也会举着一把羽扇,模仿这周寒的动作。
而且因为秋收大宴中,参与的人中,来自周国各地,因此举扇出门的行为,就非常自然的传遍了整个周国除了丰穗城地界外的其余地方。
要知道,九月底,气已经越来越凉了,很快就是冬季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却举着一把羽『毛』扇子,根本不正常。
好在如今已是临近冬季,在这样的时候,几乎没有人会从外地赶来周国的,所以此刻在上京城中,任何人都知道这举羽扇的行为的由来,也就没有人会觉得整个上京城中,尽是神经病了。
那曾被周寒救过的卖羽扇的男孩,在周寒离开后,就每日在南一环的坊市贩卖羽扇。
只是再那次周寒为他缴完摊费后,他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些收取摊费的人了。
在一个月后的摊费到期后,他仍在坊市中卖羽扇,他想在那些收取摊费的人来收取摊费前,再离开,另找地方贩卖羽扇,只是他在南一环坊市一直待到了秋收节后,都再没有见到那些收取摊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