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必须要强调的是,尺度上还是小很多的!
吴漪生怕眼前的这个长着一张萝莉的脸,实际上却有一颗大叔心的家伙真的会去模仿着黄油漫画画出什么不堪入目的东西来。
虽然苏瑞见多识广,可是如果看到自己推荐的人选居然画出这种东西,那后果……
吴漪不禁颤抖了一下。
机会来临之快,出乎了柳心怡的想象。
除了兴奋和紧张以外,要说没有忧虑那就是在说谎了。
真正下决定要把画漫画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也不过是最近几天的时间。
就算是这段时间的柳心怡自认为已经非常努力了,可是短短几天时间内要想改善自己的作画缺点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吴漪非常清楚的是,按照柳心怡现在作品的水平,离着职业还是有着一段距离的。
顶多不过是半成品而已。
要不是因为少女乐园的情况非常的特殊,那吴漪是绝对不可能给自己朋友提供这样一个机会的。
那完全是自取其辱!
也只有像苏瑞现在这样极度缺人,求贤若渴的情况下,才会有耐心真正的去发现这样一位创作者的作品中的闪光之处。
至少,在对于人体的绘画上,柳心怡的造诣是非常高的。
一边红着脸回想着柳心怡的那些作品,吴漪不住地想着……
当接到了来自吴漪的电话时,苏瑞还以为这个少女终于是想通了。
嘴上说不要,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嘛~
结果,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吴漪打电话的来意竟然是为了推荐自己的朋友。
与此同时,她还非常注意的强调了一下自己对于苏瑞的邀请并没有兴趣。
在苏瑞看来,这完全就是一个狂妄的有些过分的家伙!
她甚至有冲动直接臭骂这个不可一世的小毛孩一顿,然后再把电话给挂了。
可是犹豫了半天,她却没有下决心,更加可耻的是,她还非常期待地问了一下对方推荐的人才情况。
虽然本来应该是一个可以决定手下作者生死的主编,可是残酷的现实却让苏瑞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变成了一个没有尊严的狗腿子……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
听到了柳心怡扭扭捏捏的描述以后,苏瑞顿时眼前一亮。
这种有着特殊特长的选手不正是她最需要的吗?!
当然,尽管非常的高兴,可是苏瑞还是保持着起码的冷静,毕竟自己还是要先看到过这位选手的作品以后才能下定论,选拔人才这种事情还是要慎之又慎。
万一对方的作品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呢?
可不能随随便便下结论!
然后当她看到了吴漪通过手机传过来的画作照片以后,马上当即下定决心。
这就是她要的人了!
事情的变化超乎了柳心怡的想象。
就在几天之前,画画还只不过是她的爱好,甚至为了这个爱好她还不得不去兼职……
而现在,她居然已经成为了一本杂志的签约漫画家,虽然稿费比起她做兼职似乎好不了多少,可这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飞跃性的进步了!
当然,偷偷摸摸这一点依然是没有什么变化。
在敲定了人选之前,实际上苏瑞已经决定好了作品的风格和大体的轮廓。
这将是一部描绘女生之间美好的情感的作品。
故事本身的剧情上并不会有太多的起伏,大部分时候描述的就是日常。
偶尔会穿插一点主角遭受挫折,又振奋的励志桥段。
故事的卖点就是在于几位女性角色之间甜蜜的互动上。
按照苏瑞的设想,计划中的超尺度场景应该是在各种不经意的情况下出现的。
像是在游泳池嬉戏时,被淋湿的衣服,若隐若现的曲线……
啊……这真是美好!
实际上启用这样完全纯新人的漫画家让苏瑞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尽管少女乐园是一本新刊,愿意在这样的新刊上尝试新作的漫画家也很少。
可是这不代表这样一本杂志真的完全无人问津。
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而扑街的选手是愿意死马当活马医,大胆搏一把的。
可是在经过斟酌以后,苏瑞还是选择相信柳心怡这位新人。
那些坚持相信苏瑞,并且跟随着她的编辑们也不可控制的产生了怀疑。
在这样的新人身上挥霍屈指可数的机会,万一再失败了,那结局一定是万劫不复的!
苏瑞的决定完全是处于个人的判断。
在她看来,那些想要在少女乐园上尝试的扑街漫画家中并没有一个人真正的把这本新生杂志当成一回事。
甚至其中有很多人在压根就连少女乐园主要的受众和所需要的作品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就这么自告奋勇,想要踊跃尝试。
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让苏瑞下定决心,干脆就把赌注压在那些真正倾注着热情的新人吧!
在新人中,比起柳心怡画功或是风格优秀的并不在少数。
但是在游走在把持不住边缘的场景描绘上,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有着柳心怡那样的功力。
迷离的眼神,玲珑有致的身材,看到这样的场面就连已近中年的苏瑞都完全移不开眼睛。
就决定是她了!
几乎是在刚看到了柳心怡做的测试漫画以后,苏瑞就决定非她不可了。
skbshge
第299章 递交作品()
临近四月的一个周一,薛晓雪所写的作品“未来新世界”终于是到了柳杨的手里。
整个故事最终是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来终结的。
主角海拉最终成功的带领着人们开拓了自己的世界,他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地走入正轨,彼此之间相互仇视的人类也在他的调和之下开始慢慢正视彼此,消除隔阂。
故事的主角最终成为了人们心中传说中的英雄,而他却在完成自己的目标以后,功成身退,跟随着自己的同伴们继续走在了探索的道路上。
为了完成这个故事,薛晓雪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参考了这个世界市面上的各类异世作品,在故事中她已经尽可能的让那个末日世界显得真实,故事本身的发展显得平稳流畅,符合逻辑。
薛晓雪并不清楚自己的作品能否让那些评委们或是自己的班主任认同。
可是她很肯定的是,这一次自己是尽了全力了。
没有任何遗憾。
就算是柳杨对此有任何的不满,她也没有任何余力再去修改了。
这就是她所能呈现出的故事,这就是她希望呈现的故事。
对于这个作品,柳杨并不能说是非常满意。
毕竟在他看来,薛晓雪可不是新人,她是拥有着两部名作的畅销作家。
对于她的标准当然是和普通的学生是不一样的。
在这种前提下,薛晓雪的故事毛病就显得有些多了。
首先,在“盗墓往事”中薛晓雪曾经表现出了极强的场景描绘能力。
在她的渲染之下,整个故事中阴森恐怖的场景跃然纸上。
这种描写能力完全就是个人天赋的表现。
而这样的场景描绘能力在这这本作品中完全没有体现。
事实上,在末日的作品中,对于各种气势磅礴的废墟或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是故事的最大看点之一。
通过那些壮观宏伟的场景描写,能够让读者们更好地沉浸在作品之中,并跟随着作品中主角的冒险牵动思绪。
在没有了这样的描绘以后,整个故事中想要让读者代入进去那就显得相当困难了。
而另外一点就是除了主角以外,其他的配角们的戏份和描绘有些不足。
无论是海拉的小伙伴或者是他在冒险途中认识的同行之人,这些角色们的性格个人遭遇的描写太过于薄弱。
当然,柳杨知道这样的情况更多的是因为故事篇幅的限制。
文海杯虽然对于作品的题材没有限制,可是对于故事的字数长度却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低于10万字的短篇故事,这就是组委会的要求。
以外在没有这样要求的情况下,组委会们收到的参选作品中充斥着许许多多的“长篇巨著”。
而这些巨著中真正非常有质量,值得一看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大部分都是属于报流水账,甚至还有些作者干脆就把主角从出生到病死的过程都写了进去。
强逼着自己看完了作品的评委们最大的感受就是头皮发麻。
也正因如此,在初期的文海杯经常陷入评奖时间过长,无法如期开奖的窘境。
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很多年轻人眼里,深知自己的文学功底不过硬的情况下,他们选择靠着字数取胜。
在这些人看来,故事写的越长,代表着自己越努力。
而这种努力也有可能感动到评委,最终让自己获得个安慰奖什么的。
这个要求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错误想法。
短小精悍的短篇故事更能够彰显作者本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够让评委们在阅读作品的同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品味和判定奖项获得者上。
而这种篇幅的要求,对于参赛者来说自然也是一种额外的挑战。
要写出精彩的故事同时,还需要让故事的篇幅尽可能精简,让整个故事达到组委会的要求。
自然而然的,薛晓雪只能够将在这些配角们的描述上偷工减料了。
考虑到这一点的情况下,整个故事还算是相当不错的。
让柳杨感到有些费解的是,薛晓雪的两部商业作品在整体故事的铺垫,推进上显得非常的成熟,完全不像是一个高中生可能有的水平。
可是在这部参赛作品中,这种可怕的成熟度却没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青涩感。
这种感觉柳杨并不能够非常好的具体,直接的描写出来,可是他却能够从字里行间里感受到。
那就好像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正在一点一点的进行着试探性的前进。
场景的描绘集中在了几处,剧情没有太过于天马行空,它很明显是在一个设定好的格局内进行着。
与此同时,柳杨也能感觉到故事本身正在力求着一种不同于以往套路的创新。
比如像是反派并不是完全的一黑到底,他们有着自己的纠结和思想。
大人们的世界也不像是很多年轻作者描绘里那样灰暗无光。
故事中有着年轻人的幻想,同样有着大人的无奈选择。
像是一本现实童话,有着瑕疵,却也不能掩盖它本身所存在的亮点。
这是在最后的最后,柳杨给出的一个结论。
对于作品中所存在的不足,柳杨还是非常明白的告知了自己的学生。
不过,在薛晓雪明确的表示了这就是自己想要描绘的故事以后,柳杨也接受了自己学生的解释。
陆陆续续的,包括张思琪在内的学生们又有几位向着柳杨递交了参赛作品。
在统一整理好自己的学生们的创作结晶以后,柳杨正式将这些作品一份一份装订,递交给了文海杂志社的编辑部。
在文海杂志社的编辑部,这些作品将首先经过责编的分类选择。
其中一些恶作剧性质的白卷投稿,或者是涂鸦投稿将首先被剔除出来。
经过了这样筛选的作品,接下来首先将经历的是一波初审。
初审是由文海杯所有的编辑和记者以及特邀嘉宾的审批完成的。
这些作品将经过大家的交叉审核。
在经过了一位记者,一位编辑和一位评委的评分以后,得出的评分系数高于7分时,即可以通过初审,进入到最后的环节。
skbshge
第300章 未来新世界()
不过,虽然所有的评委会成员们都力求绝对的公正,不带着喜好阅读作品。
可是每一个人在文学作品上的解读方式不同,注定了所有作品的评分并不是那么统一。
从第三届文海杯大赛开始,为了谨慎起见,如果针对一部作品的三次评分差距较大的话,将会有文海杂志社邀请的知名作家进行最后的裁定。
最终,根据着这位知名作家给的最后评分作为作品是否过审的关键。
10分制的情况下,7分的评分听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高难度。
可是实际上,这些参与评选的人中,无论是编辑还是记者或是嘉宾,都是身经百战的。
他们阅读过无数的名作,经验丰富,也正因如此,对于作品十分挑剔,要求也非常的高。
想要让这些骨灰级的书虫对一部作品评出7分这样类似“还不错”的评价,那可比想象中的难的许多。
作为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