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斥候是什么?”
“嗨,古代军队里的侦察兵……”死人魁得意洋洋,暂时忘记他丢失宝物的心酸与痛苦。
不过,这回答完全验证了他的信口雌黄。
现在军队里的女兵都不多,何况古代呢,还女斥候……
我没心情再理他的无聊话茬儿,按着指北针指的方向继续前行。
走了半天,还是没见到孔雀山包,就连熟悉一点的景物都没有重现,看了看指北针,方向没错。
按说,我们从青铜锁链下来,满打满算也就走了一夜的路程,现在已经走了小半天儿了,天黑前应该能到。
想到这儿,来了精神。
死人魁嚷嚷着饿了,要停下来吃东西休息。
我很不耐烦……
想想他一四十多岁的大叔,自然没法和我的体力比,吃点东西也好。
……
吃喝完,死人魁要去放闸…。。
我独自坐着,琢磨着道儿怎么走…。。
那边,死人魁哼着不堪入耳的黄色小调,正淅淅沥沥、连阴雨似的半天淋漓不尽,估计老小子前列腺有毛病吧…。。。
我突然想打趣他。
“魁叔,您这闸门可太窄了,还流不完?”
“哎,你这小子,完全是被我放闸的动静儿给蒙骗了,其实你叔啥我毛病没有!一夜七次郎!只要提刀上马,回回个把小时!”
我差点笑出了声,可真能吹…。。
“嗳?到处都能发现宝贝,看看,一泡尿冲出个啥…。。”
死人魁好像发现了印度次大陆,兴奋地大呼小叫着。
对于他这样的财迷,我是毫无办法。
“小兄弟,真待,你看,这,多精美的一罐子,咋埋在骨头堆儿里了。”
我转脸看了一眼,死人魁只穿着裤衩、肥硕的大屁股撅着,双手在地上刨着什么。
“太可惜了,埋得实在太深了,这罐子个儿头不小,难得手啊,得了,打破了看看里面有啥宝物。”
“duang”的一声闷响
他把口里说的罐子砸破了。
“唉呀!”
死人魁发出的不是欣喜的惊叫,而是“嗷嗷“的惨叫。
我回过头时,死人魁头都没回,屁股上像装着马达,旋风似的狂奔。
他的身后,那个露出少半截的破罐子里涌出黑压压的甲虫,一股烟儿似得追着死人魁。
黑甲虫的先头部队已经爬上了死人魁的屁股…。。
我抓过枪,一膛白磷弹射出,死人魁屁股后面的甲虫一瞬间化成了火。
同时,它们的老家,那只破罐子也起火了。
有人射中了破罐子!
是老妖!
十米开外,老妖端着枪站着。
我又补了两枪,确保所有的甲虫都冒了烟,这才作罢。
……
死人魁一阵旋风,跑了回来,我和老妖帮忙给他拍打身上零星爬上去的甲虫,把拍落的甲虫踩死。
没来得及问老妖,他是怎么回事。
死人魁把他唯一的裤衩脱了下来,浑身上下脱了个精光。
衣服里面抖出十几只甲虫,一一消灭了。
但是,死人魁的屁股和背上有几个小红包,显然他被虫子咬了。
他极其沮丧,老妖二话没说,帮他把小红包挑开,消了毒。
一切都消停下来,我问老妖,在躲黑雾的时候,他去哪儿了?
死人魁还在神经质地不停地抖落他的衣服……
老妖说,他发现黑雾有问题,让人犯困,眼见我和死人魁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他特别着急,但是毫无办法,连他自己眼皮也渐渐沉重起来。
突然,他发觉脚下有一个洞,为了不吸雾气,他把脸靠在洞口,这一靠不要紧,他听见洞里有人声……
他又仔细听,确定是人声,有人在说话……
于是,老妖一缩身钻进洞了。
这我信,在我们哨所,他就在我眼皮子底下钻进那么个小洞里。
第123章 洞窟()
老妖进去后发现洞变大了,不用缩骨就能正常爬行。
后来,空间逐渐放宽大,能弯腰立着行走。
洞内的地形比他想象的要复杂,走了几百米,洞开始分叉了,洞里有洞。
老妖担心自己会迷失了方向,绕在洞里出不去。
他拿出一卷长绳,一头拴在一块石头上,一头系在自己的腰上。
他又爬在地面上听了听,人声还在,但是很弱。
他选择了一个向上的洞口,爬了进去。
这个向上的洞,地形比方才的更为曲折,大洞套小洞,小洞又连着大洞,变化无穷,宽大深远至极…。。
终于,他看到了一个闪着白光的出口。
出口处是一个扩大的洞窟,四壁有明显雕琢的痕迹。
洞窟的中央矗立着一个约长两米的青铜鸟樽,和我们在城墙上见到的一模一样,只是这只是S号,城墙上的属于XXXL型。
S型号的鸟樽像极了古埃及的人型棺材,老妖猜测,这就是用来葬人的。
有了上次推开青铜鸟樽的惨痛教训,老妖一时不敢轻易有所动作。
但是,好奇心生出无数的毛毛虫,在他心尖儿上蠕动。
最后,他一不作二不休,把青铜鸟樽盖子给推开了。
推开前,他做足了准备,一旦有异物出现,立即合上。
出乎他的意料,这个S号的青铜鸟樽里,有一具人尸,几近透明的乳黄色人皮尸,人皮壳子里空空如也,在人皮尸的下方,鸟樽底部正中央有一个洞,成人手臂粗细……
没有任何陪葬品,没有铭文……
再看出口,也就是洞窟的外口,下面是个深涧,有着地下水流动声音,而出口竟然在绝壁上。
这是条死路,他返回去,重新走,弯弯曲曲,他又一次看到了亮光。
又是一个洞窟,同样有一个S号的鸟樽。
他推开盖子,里面还是一具人皮尸……
当然,它的出口同样是在绝壁上,好像在第一个出口的斜上方。
老妖探出身子往绝壁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去,着实吓得不轻!
密密麻麻,像蜂窝一般的洞穴口,排列在峭壁上,下临深潭,极为奇险,极为壮观。
老妖来来回回又走了十几遍,终点全部是洞窟,洞窟里都有鸟樽,鸟樽里都有一具或男或女的,或老或少的人皮尸,人皮尸体下面都有一个手壁粗细的洞……
…。。
他不敢再走了,也不想再探究下去了……
人声完全听不见了。
一方面还在担心我和死人魁……
于是,他顺着绳子回来了
回来后,不仅黑雾消散不见,我和死人魁也不见了。
他钻洞的时候,并没有僵尸出现,他以为我俩自行离开了旮旯。
于是,他在废城里转悠着找我们。
一直没发现我们的踪迹,他倍感心力交瘁,不想在此地多逗留,拿着指北针,一路走下来。
有的时候,就是那么巧,无巧不成书嘛。
刚好看见甲虫涌出,死人魁在狂奔的一幕……
……
我听着他的简单叙述,心里很别扭,因为他说的十几个青樽棺底都有个手臂粗细的洞,让我浑身如粘了桃子的毛儿一般地不自在。
不由地想到了一直困扰我的祖坟,祖爷爷和曹家祖爷爷的骨骸怪诞地消失不见,墓穴底下那个手臂粗细的洞……
我一个劲儿的劝说自己,纯属巧合,纯属巧合…。。
世界之大,巧合的概率不低……
真的是巧合吗?我心里的疑惑越发化不开。
……
第二点疑窦,就是人皮尸,我在癸末村的地下亲眼所见,人型黄金棺里上千年的人皮没有腐烂,保存完好。
突然,我想起一个问题:“老妖,你有没有看人皮背部?”
老妖精想都没想说:“背部裂开了,脊柱部位从劲部到尾部,皲裂开一个大口子,哦,我刚才忘说了。”
五雷轰顶,他么的这也太巧了!
我让自己冷静,理性分析下。
老妖说,他发现青铜鸟樽里有人皮尸,背部有一个裂口。我在癸末村地下黄金棺里见到的人皮尸背部也有一个裂口,这是共同点之一。
共同点之二,棺底都有一个洞……
这说明了什么?
一种远古的葬法?
把人剥了皮,厚葬人皮筒子?
这么一想,我揪着的心松快了。
不难理解,一个时期流行一种葬法,比如天葬、水葬、悬棺葬……
人皮尸葬,虽然听上去有点那个,但也是一种葬制,许你这里有,就不许癸末村地下有?他们可能平行在一个社会制度下,行了一种当时时尚的葬礼而已。
不过,棺椁下面的洞和人皮尸背上的裂口怎么解释?
小时候听过秦大爹给我们小孩子们讲故事,说周瑜死后,诸葛亮去吊孝,发觉棺材上面有一个小洞,于是,他装得异常悲伤,痛哭流涕,一把鼻涕一把泪,把棺材上的小洞给糊住了。
其实周瑜是诈死,这一下,通气的小孔被堵,周瑜真的给憋死了……
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信以为真。后来看三国的书,没发现有这么一个桥段,一直将信将疑……
秦大爹讲的声色并茂,在我幼小的心底打下了坚实的烙印,我总觉得是真的。
秦大爹还讲了一个关于包拯的故事,说包拯的儿子是个闹么儿,啥叫闹么儿呢,用现代的话讲就是特各色、特逆反。
他的名字叫啥我忘记了,总之他老子说东,他非要朝着西,事事逆着。
包拯拿他儿子没办法,铡了吧,亲身骨肉舍不得。
到了包拯病在床前,快要咽气的时候,嘱咐他这个闹么儿子说:我死后一定要铁棺,密封严实的,不要有缝隙,当然绝不能用木棺,必须葬在水里,不能放土为安……
说完撒手人寰。
他儿子和包拯别扭了一辈子,老子死了,儿子良心发泄,觉得有生之年太对住老子了,一次没听过老子的忠言,这回一定满足老子的心愿,让他放心而去……
于是,他用密封的铁棺葬了包拯,又选了一处深水潭,把包拯的铁棺沉在潭底……
据秦老爹讲,包拯的真实意图是用带孔的木棺葬他,必须埋于土里。闻土气多少天后他能复活。
这回倒好,他万万没料到,他儿子听话了,自然复活没他啥事儿,他在铁棺里永垂不朽了。
这两个段子给我的启示是,古代棺椁有打洞这么个典故。
一些典故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金棺还是青铜棺椁,古人迷信,复活与长生是他们死后的期望,棺椁弄个洞可能是他们的常例。
人皮尸为何千年不腐,和当年他们对皮壳的处理工艺有关,比如古埃及的木乃伊……
我赞叹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凡事都有它的站脚点。
癸末村地下的所见所遇,程莎在我小铺子的时候,我俩探讨过。
程莎说,那下面的人姣很可能是封闭环境进化出来的生物,与人有些相似,或者是某个时期的人类或人类祖先到了地下深处生活,渐渐演变成了人姣。
鬼,一直是围绕着人类的不朽话题,程莎说,鬼的传说很多很多,但是现实中极少有人看见过鬼,这种人姣没准就是人类口中的鬼。
有人可能象我们一样偶然看见了它们……。
它们的智力兴许在我们之上,当人类无意中侵犯了它们的领地,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我对程莎观点不可置否,因为我没有更好的解释……。
而这个地方出现的各种不可思议之事,或许也是程莎讲的这个学说?
第124章 养父()
死人魁终于停止了抖落衣服。
人却如打了霜的茄子,蔫头耷脑的。
刚才放水之前的幽默如出林飞鸟,一扫而空,再无踪影。
坐在地上,可怜兮兮地重新穿衣服。
我和老妖相互校准了一下方位,三个人继续寻找来时的路……
走了有两个来钟头,望眼欲穿,仍不见那座城墙的影子,就算北京的四九城,没有拥堵的情况下,我们也该从东城走到西城了,从南城走回北城了。
废了的城池,难道比现代的帝都还要大吗?
没道理!
那时候世界的总人口也没多少啊,难道说我们在来回绕弯子?
不可能!
三个人,三个记忆,如果真的在原地打转儿,总会有一个人发觉,他曾经走过这条路吧……
反正我没有觉察出走了旧路。
这个鬼城,一没有植物,二不见太阳,无法应运大自然的定位方法。
我们的指北针也没有失灵。
老妖一屁股坐在一截子断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