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偷也就偷了,还不长眼,偷到人家董先生的头上去。
张紫珉到不后悔自己管这件儿闲事,要不是遇见这个,他都没机会和自家偶像搭话。
就是觉得有些不好处理。
他很清楚,文人清高,若是碰到某些文人遇见这种事情,估计非得要个说法。
董先生不愧是能写出那么多热血武侠小说的大作家,就是脑子够清明!
董婉早就看惯了学生们那充满憧憬的,闪耀着小星星的目光,就张紫珉眼神的这点儿杀伤力也不算什么。
只是冯焕章坐在他们对面,若有所思,时不时看她一眼,到像是要深谈的模样。
董婉不认识这个人,却总觉得这人不简单。
她到清末很多年,见的人也多,除了她那帮青年学生,见到很多成年人,都是目光黯淡,身上带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颓废和自卑,眼前这人,却还有希望,想必是意志坚定之辈。
董婉自己不是什么心理学家,也并不太会看人,但这种感觉大约不会出错。
只是冯焕章可能有顾忌,一直缄默不言。
几个闲来无事,干脆就打牌聊天,董婉也不去管这位想什么,很自然地拿出后世侃大山的劲头,只不过,他们又不怎么熟悉,聊天也不会聊那种家长里短的小事。
董婉笑眯眯给他们讲英国皇室的各种八卦,维多利亚女皇的风流韵事。还讲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
“……要说世界上最薄的书,那肯定是英国的食谱,美国的历史,幸亏你们是没去英国读书,要不然,远庖厨的君子个个都要被磨练成大厨师了……”
张紫珉一边听一边笑,听得一愣一愣的。
冯焕章的精神也放松下来,不过不得不承认,人家董先生就是不一样,正正经经的读书人,对诸国事务十分熟悉,如今娓娓道来,连张紫珉这般武夫也听得入了迷。
说着说着,就说到中国。
冯焕章略有些迷惘,他忍不住问:“清朝还有救吗?还能不能回到康乾那时候的盛世景况?”
董婉一怔,却避而不谈了,良久,也才压低声音,改了话题,叹道:“……都说历史只能前进,不能倒退,可在我来看,自从清朝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一直没有前进,没有前进,就是倒退。”
“……一个船长,阿尔蒂埃达在致西班牙国王书中写道:‘……中国人使用着与我们同样的武器。他们的大炮十分精良,炮筒比我们铸造的更精致,更坚固。’,那是明朝时用的火炮。”
“根据很多游历中国的外国人的记录,就在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时代,基本已经属于明朝灭亡的前夜,但那时候的中国,并非现在那些御用文人笔下,在明廷极端黑暗*的高压统治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极端痛苦的场景。”
“事实上,就是当时,明朝依然是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人赞叹。如果把明朝末期的中国和满清统治的中国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明朝末期的中国居然远比所谓康乾盛世的中国富裕文明得多,各方面都优越得多!”
“一位姓曾的耶稣会士,曾经在自己的书中描述过明朝百姓的生活,——‘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他们种植许多蔬菜,供百姓常年食用’,‘他们在各地,即使小村镇,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用的是猪肉,牛肉去骨售卖。他们的鹿肉很少,也不怎么爱吃’……”
“无论是真是假吧,也许富裕的仅仅只是商人,是官员,是乡绅,不可能是穷苦百姓,事实上,中国历朝历代,哪一朝的百姓们又富足过?可有一点儿很明确,明朝灭亡多年,明这个字眼,还能让老百姓们一听就心向往之,还能让朝廷心惊肉跳,就很能说明问题……”
冯焕章的眼睛,却是一点一点地亮了起来。
事实上,他这几日听董婉的课,好像明白了很多,又好像有点儿糊涂。
甲午一战战败,说明中国必须要变革,这点儿不光是他们明白,连清廷本身也明白。
事实上前阵子,冯焕章就听几个同盟会的朋友说起过,会里很多人担心清廷的变法会成功,一旦成功,想要推翻清廷就更难。
去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就有人刺杀,恐怕正是惧怕清廷的预备立宪,当真成功。
冯焕章今天其实是想问一问董先生,清廷还有没有救,只是话到嘴边,没说出来。
却没想到,董先生这么年轻,还是个女子,居然如此敏锐,几句话的工夫就猜到他的真实想法。
确实是世间之大无奇不有!
冯焕章要承认,他不该小看董先生,不该觉得她年轻,她是个女子,就对人家有轻视之心。
这一路上,也就张紫珉比较开心。
他是热热闹闹地打牌,玩腻了就闭上眼睛睡觉,醒来哄着刘山玩,还能时不时听听自家偶像讲各种故事,日子十分滋润。以至于一到京城,董婉带着刘山,身后跟着一票保镖们下车走人,张紫珉多少有些依依不舍,若非假期结束,他还真想多和董先生处些日子。
车站外,李乔就等着接人,坐的是孙家的马车,接上人直接就去了孙家。
董婉在上海那边的事儿,老爷子很清楚,见了面也不多问,先让她洗漱干净,再一起吃饭。
洗漱完,董婉一进客厅,就看见老爷子正盯着刘山背书,一脸的严肃,和平日里温柔慈祥的老爷爷根本不像同一个人。
别看刘山去了上海,疯玩了一气,可他爱读书,就是去玩也惦记着,现在接受老爷子的‘拷问’,从容大方。
董婉觉得这位老人家应该很满意。
虽然当着孩子的面,老爷子没说过,私下里却总说,这孩子聪明,要是好生打磨,一定能考上进士。
董婉:“……”
以后可没什么进士不进士的了,不过,认真读书是好事儿,老爷子愿意教,那是阿山的福气。
厨房收拾了一桌子家常菜,孙老爷子的胃口还好,本来还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今天却破例。
老爷子轻描淡写地道:“你这心太软,不是成大事的材料,要改!”
董婉一听就明白,老爷子说的是夏明。
在这位老人家看来,捏死夏明和捏死一只蚂蚁没区别,弄死就完事。
他老人家再开明,也是做阁老的,还是清朝的官,草菅人命算不上,杀个把人,还真不当回事儿。
董婉也没反驳,只是笑了笑:“我知道他也抽大烟,看那张脸就看得出来。”
第79章()
禁烟此事在当下是个流行话题。
人人知道要禁烟,朝廷也知道要禁烟,可就死活禁不了,越禁止,烟土就越多。
进口的鸦片到是逐年减少了,可那是因为本土的鸦片越来越多。
云贵川,晋陕甘,直鲁豫,苏浙皖,到处都是产区。吸食者无数,城乡各处,烟馆林立,就这鸦片,也让大清朝早就被烟毒给腐蚀得没了底气。
抽大烟的人,那就是一只半脚踩进了地狱里去,夏明也不会有好下场。
那次一见面,她就看出来,夏明的脸上敷了白粉,眼圈黑的不行,根本掩盖不住,本来还算英俊,可看着瘦得骨头都凸出,身形佝偻,到像老了好几岁。
“老爷子,听说上海那边要禁烟?我看还是要让老百姓们多看看抽大烟的人都是什么德行,如果什么时候需要展示样品,到时候我推荐夏明。”
孙老爷子顿时愣了下,哭笑不得,只好摇摇头:“好吧,我知道你这孩子没心慈手软……走吧,赶紧去上班,小肖找了你好几天,你再不回去,她都要扔下工作去上海找你了。”
他必须承认,自家这丫头气度从容,有那么点儿大将风度。
要是换了其他人,一碰见仇家,还是个可以随随便便揉捏的仇家,肯定先动手再说。
董婉三口两口把饭菜吃干净,就老老实实回去上班。
肖女士找她,到不是为了积善堂的善款,纯粹是因为一件自己的私事。
做慈善她在行,当年在美国的时候,她就没少做慈善工作。
善堂这边,善款都准备妥当,就与她和董婉商量出来的一样,不接受民众捐款,只是相熟的朋友们捐助。
每一笔资金,哪怕只动用半两银子,也要清楚明白,每个月都要公示,当月善堂所做的事情细节。
不过,董婉还有一笔秘密存款。
这一点儿连肖女士都不清楚。
都是她为将来囤积战略物资积攒的银钱。
来源多是药厂赚的金银,再有是从系统里得来的金钱。
这一笔资金,自然是为了支援革命。
她没直接把钱捐给同盟会之类,主要还是觉得,就是捐了钱,同盟会也能让这笔银子打了水漂。
就如现在,他们策划起义,策划各种行动,往往一拍脑袋就决定,拿人命去填,将来还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实在是太过于浪费,不光是浪费钱,还浪费热血青年的性命,更是浪费海外华侨那满腔的热情。
孙大炮这个外号,听起来就够刺耳。
名字也许还有不符合一个人形象的可能,但大部分外号,显然都很能代表那是个什么样的人。
董婉一点儿都不愿意,等到某一天,也有人给她冠上个奇奇怪怪的外号。
一回学校,董婉先顾不上校长大人,家里一群学生正嗷嗷待哺。
她教的历史课还好,就是个助教,有正经的教授盯着,课程到不耽误,但她教的美术,那位代课老师可有些头疼。
按说眼下,好些女子都学琴棋书画,即便是不精通,好歹也粗通,正经的老师教教小孩子没多大问题,问题是,董婉教的东西和传统的作画相差太远。
而且,每逢她上课,神香点着,又想了那么多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法子,还时不时开个玩笑,讲个笑话,放松学生的心情,让她们一整节课,所有注意力都集中。
其他老师可没这么多便利条件。
吃惯了大鱼大肉,真对清粥小菜兴趣不大,那帮学生知道尊师重教,自然不敢在教室里放肆,可听课听得确实昏昏欲睡,坐立不安,老师站在讲台上,居高临下,又怎么会看不出来?
董婉一到学校,连几个代课老师都松了口气,孙悦,赵兰,高雯……那一连串女孩子们围着她叽叽喳喳,骗走一堆礼物,肖女士看了半天,才把人都轰走,拉着董婉回了办公室。
“究竟什么事儿?”
肖女士脸上也带着点儿迷糊,大约觉得自己说不太清楚:“这个……你知道电影吧?”
董婉:“……”
“我去美国的时候,有一家什么电影公司,想要拍摄你的福尔摩斯全集……”
肖女士自己其实也看过电影,但她真不觉得有多么好看,那种默片,看起来还不如看书。
书籍能够表现的东西,在电影上根本表现不出来。
她到觉得,大部分书迷,应该都不会喜欢看电影,只有不识字的庸人,恐怕才喜欢这种东西!
董婉:“……”
现在的电影能拍成什么样子!几十年以后或许勉强能看。不过,这会儿就流行把书改编成电影了?而且居然还会提前和她这位原作者打招呼?
幸好福尔摩斯这样的电影,貌似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摄影技巧,也不大需要特效。
想了想,董婉还是点头答应,笑道:“我的好校长,如果那个公司的人愿意过来和我面谈,我有点儿想法,想要交流交流。”
肖女士耸耸肩:“行,我去发电报。”
拍电影?
董婉眨眨眼,她早就想要办广播公司,事实上,已经有条件办了,只差寻找人才,开始筹办,却从没想过,她还能办个电影公司。
主要是如今技术条件不到位。
要是以后,电影技术发展得好了,她到可以考虑考虑这个行业,不为赚钱,纯粹是为了赚取影响力。
明星这种产物,是最容易赚取影响力的。
美国那边会不会来人,董婉不很清楚,她从学校出来,本打算到善堂看看。
她们的积善堂在琉璃厂附近有一间办公室,平日里雇佣了几个人专门负责从报纸上搜集各地灾情,还有一些别的消息来源,这阵子,所有人的关注目标,显然都在湖南那边。
湖南的大雨连绵不绝,这都好几个月,洪涝灾害频发,政府赈灾力度,显然不那么足够。
张岚正上蹿下跳地筹备物资,如今已经送去了两批,只是物资永远都不够用。
董婉也不好做甩手掌柜,总要去看看具体情况,只是去之前,忽然想到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