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福女:旺夫小农女-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馒头一个三岁奶娃,还知道搬书戛文,糯着声音,说出满是禅意的话,更是无语。

    笑了好久才又道:“馒头还知道看书了啊?只是那么有哲理的话你从那看来的?”

    馒头得意的道:“嘿嘿,我从祖父书房的一本书上看来的。”

    云娘一惊:“祖父知道你会看书了?”

    包子小声地解释道:“没有,娘亲放心,我们是趁祖父被人叫走时翻看的。”

    云娘这才放心:“嗯,那就好,儿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你们识字的事还不能让人知道,以后有别人在场的时候说话也得注意点,懂吗?”

    “嗯,知道。”包子兄弟两齐齐点头:“爹说了,要藏拙。”

    云娘听了莞尔:儿子,这那里是藏拙啊?这叫掩藏天赋好吗?

    转而一想,又叹了一口气:这难为他们了,为子不被皇子们利用,这么小的孩子,说句话都不能随心所欲

    都怪他们做父母的还没有本事护得住他们。这万恶的皇权社会!

第561章 九衡派() 
赵子安见小妻子开心的脸变得阴郁,开口说道:“别担心,趁我的任命还没下来,过两日,我动身就带他们上九衡山。”

    云娘:“去九衡山?为什么?”

    赵子安:“诚叔传来消息,九衡派的星宿子答应让带包子馒头他们去见他,合适的话就会收作关门第子。以包子他们的资质十有八九能行!”

    云娘倒吸了一口气:“就是那个扬名五洲四海,各国皇室都得礼遇三分的星宿老人?他是九衡派的人?”

    赵子安点头:“嗯。他就是九衡派那个神秘莫测的师叔祖,只因为人低调又终年行踪飘忽,所以知道的人不多。”

    这就让云娘惊奇了。

    “不是说九衡派收徒出名的严苛,不合眼缘的不管是谁,一概不收的吗?更不说是祖师级的人物了,你怎么做到的?太厉害了!”

    赵子安被小娇妻盛赞,微微勾唇,露出风华一笑:“这次是我运气好,娶了位好夫人,加上手上刚好有星宿子想要的东西。”

    云娘没问他是什么东西,倒是好奇为什么和自己有关。

    “这还有我的事?”

    赵子安:“嗯,星宿子对你很好奇,说让你以后有空去九衡山坐坐!探讨一下前世今生!”

    云娘秒懂了!这样说来这星宿老人倒真的是位厉害的遗世高人,竟然知道她的来历。

    赵子安又说起:“其实诚叔的武学渊源就是来自九衡山。只是他的爷爷也只是九衡山一个外亲子弟,九衡山一派里的很多不外传东西都不能学。”

    九衡派收徒严格是有原因的。

    因为只要你资质好,在九衡派里什么都能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学武功、玄学算术甚至于医毒,九衡派里不只都有,还比别处的精深。

    九衡派不管在武林,还是朝野,都有比较高的位置。

    只是九衡派收徒跟别处不一样。九衡派人都比较随性,收徒也多是师傅自己在外面看对眼了,自己把徒弟带回去的。有的九衡派人甚至一生都不会收一个徒弟。

    别为这样九衡派的资质就会参差不齐!九衡的人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人的本事一流。收入门下的弟子都是些高资质的人才。

    九衡的人不只会看人,也会教人。

    因此九衡派里都是些本事奇高、品德好的人。

    只是九衡有祖训:禁止任何子弟以九衡派的名义去追名逐利。

    想要求名利得学成出世,也就是下山之后,隐去九衡派人的身份。

    而且不能为祸世人,不然会遭全派追杀。

    也因为这样,九衡人做好事从不留名。不管是在朝廷里还是江湖上,不知道的人以为它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帮派,而知道的人又打从心底对九衡派敬重,也不会违了九衡派人的意愿出去多说。所以知道九衡派实力的人真心不多。这也是为什么星宿子名冠五洲,却没几人知道他是九衡派人的原因。

    九衡派人大多名淡泊名利,喜欢四处漂泊游历。只是在天下有大事的时侯才会出手!

第562章 送走兄弟俩() 
当然,玄学或医术学得好的,像星宿子年轻时那样去给人或指点一下迷津,或是救一下命,或为某国算一下国运免祸,也是有的。

    星宿子不只玄学,医术了得,武学造指也是登峰造极。近几十年反而很少出手,但五洲各国都记得他!相传今年已经一百六十多岁了,几乎可说是个半仙体,是九衡派的一部活宝典

    云娘听完赵子安给她普及九衡派的事后,又惊又喜!

    高兴的道:“哗!那包子他们成了九衡派师叔祖的亲传弟子,岂不是很牛逼?”

    “嗯。不只他们,就是我们只怕以后也有可能被某些得高望重的老人家叫前辈!毕竟,和他们的师叔祖同辈了”

    这下云娘是真的嘚瑟了:“哈哈哈,那太爽了!占光!占光!”

    赵子安趁着小妻子开心时说出另一个消息:“只是有一点,星宿子说带女娃太麻烦,而且九衡派没有女弟子,所以不能同时收下贝贝。而且我也不放心把女儿送去九衡山那深山老林里去。”

    云娘笑颜一敛,随后又笑开了。

    无所谓的道:“没关系。不收就不收吧,留下我自己带,女孩儿再聪明也不能入朝堂,而且也没有皇子皇孙的伴读那么敏感。三皇子不是无心于那个位子吗?大不了到时把贝贝和三皇子家的小郡主送作堆。那些皇家公主、郡主来请伴读,就以此为由推了就是。”

    “嗯,如此甚好!”

    次日,一众姨娘带着庶子庶女回了侯府。赵子安当晚歇在外院,交待三个弟弟一些下场春围要注意的事。

    天一亮就回到安云院,吃过早饭后要带着包子馒头出门。

    父子三个的行囊早就收拾好了的。

    云娘对两个儿子的六个新跟班絮絮叨叨地说着生活上要注意的事。

    包子两兄弟此去不能再带着奶娘丫环和女护卫。因此赵子安另给他们调来了四个应字辈的人当护卫,一人配了一个才满十岁的小厮。

    云娘一想到儿子这么点大就要离开自己,心中有万般不舍。好像怎么嘱咐都不够。

    那边贝贝也挂起眼泪拉着两个哥哥话别。

    包子和馒头眼圈也微红,不说话时小嘴抿得紧紧的,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也是,兄妹三个从出生起就没分开过,这一分开就得一年才见一次,如何会舍得?

    只是兄弟两也知道爹娘是为自已好。记得爹爹说的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才强忍着没哭。

    在安云院拖延了许久,包子馒头两个又和自己的奶娘丫鬟们一一话别过,才往府外走去。

    没想出到大门外,见到侯府在家的主子都来给包子两个送别。

    赵侯爷尤其不舍,看那样子简直抱着包子馒头不想撒手!在赵子安说要起程时狠狠地瞪了赵子安好几眼。

    还是包子说要赶路,不能再耽搁了!他才松开。

    包子和馒头排排站好,给众人鞠了一躬,朗声道别再谢过才爬上马车。

    当车子走后,贝贝搂着云娘的脖子啕号大哭!

    云娘哄了许久都不停还是带回娘家被一众小表哥哄好的。

第563章 北疆开战,任命下() 
由京城去九衡山得六天,加上找人、拜师,这一耽搁,赵子安至少得半个月才能回来。那时春围应该刚刚过。

    赵子安父子走了才第二天,从北疆传回塘报,北疆开战了。

    北戎人举全国之力来攻打我天龙朝。

    这战争在预料之中,天龙朝做足了准备,粮草也充足,所以朝上的人还是比较让谈定的。

    云娘却有些为孟家的人担心,尤其是安国公孟元帅。

    虽然他是战功赫赫的天龙战神,但他老人家都六十了,这么大年纪,还在战场上折腾,也不知他身子吃不吃得消。

    虽然没见过面,但对这个能给半副家产女儿陪家的老人,云娘还是很有好感的。她更知道赵子安对这个外公的感情比对赵侯爷重得多。云娘一点也不希望他有事。

    之后几时又有两份塘报回京,是捷报。一大一小两次对战,都是我军胜。自损八百,损敌五千。

    这下官员们就更淡定了,都说照这样下去,半年的间就能把北戎人打回老家去。

    赵子安离家第七天,宫里有赏赐到。说是为了奖赏赵子安到任徐州后所作出的斐然成就。

    送赏的公公还透露说,赵子安的任命可能会在春围出榜之后下达。

    这也就是说派去徐州核实取证的人都已回京,赵子安彻底平反了。

    赵侯爷得了这消息,高兴的多喝了两杯酒。云娘倒没什么激动,因为早以预知了结果。

    三月初六晚,赵子安风尘仆仆地赶了回来。

    这天也是三个弟弟下场考春围的第一天。

    云娘知道他关心下面的弟弟,主动说起自己与三个庶弟的考前准备。

    这让赵子安想起自已和大舅哥进与场时,小妻子给准备的无敌考篮,忍不住勾起嘴角,笑得如沭春风。

    说完这个,云娘又跟他说起这几日朝中的消息,还有北疆的局势。

    说起北疆,云娘少不很也提起自己担心的事。

    这同样是赵子安担心的。孟家被皇上信任,现在是风光无限,但这是孟家人用命拼来的!

    在表兄们还没成长到能独当一面之前,如果外祖父和两个舅舅要是在战场上有什么闪失,孟家就会陷入弱势。

    皇上己经五十,不再年壮,皇子之间的明争音斗也日渐明显。孟家这个不靠任何一方的保皇派要是在这骨节眼上出了什么事,很有可能会被人挤下来取而代之。毕竟,手上的兵权让孟家就像一块大肥肉,有野心的皇子们谁都想咬上一口。

    因为太清楚孟家所处的危险境地,赵子安更想为孟家添上一层保障。

    所以当皇上召他进宫,问他心里属意哪一部时,他做了一个让赵侯爷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决定。

    赵子安是皇上为下任君主培养的肱骨之臣。对他是真的看重,直言六部三院都可以随他属意。

    赵子安却出呼所有人预料的,放弃了将来入阁拜相的机会。

    对皇上说:北戎举国来犯,其它的邻国也未必会安分,只怕会随其后对我朝虎视眈眈,想着趁机来分一杯羹。

第564章 转武职() 
这时天龙朝更需要可以领兵出战的大将。他愿忧国之忧,弃笔从戎,为国出力。

    为了得到皇上认可,赵子安少不得与皇上论起用兵之道。还求皇上准他就宫中士卫的一个小首领过了招。

    皇上惊奇的发现赵子安还真是个文武全才。

    不只治理地方是一把好手,讲起带兵打仗同样头头是道,是个不可多得将帅之才。

    果然是孟家血脉啊!——皇上感叹。

    赵子安心中有些自得:他可是从小酷爱看兵书。更是没少听娘子讲三国的故事。从中学了不少用兵计谋。

    娘子更是曾与他说起她前世那里流传几千年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虽然娘子记得残缺不全,也足够他傲视其它将领平常的用兵之道了。

    唉,人生有了娘子,就像娘子说的开了挂一样

    皇上深思了一番,觉得赵子安说得也在理。于是和内阁大臣商量过后,定下给他的任命。

    赵子安本身是权贵,他要入伍当然可以不从小兵做起。

    次日开始,传出皇上要点他空降到京郊大营当了个四品虎贲中郎将,充领京郊大营三个分营其中的一个。

    这样要是战事起,赵子安主动请战,皇上再升他一升,当个二、三品的大将军带兵出战就完会够资格的了!

    这么高的起点,能不能收复底下的人,就需要看赵子安自己的手段。

    皇上觉得赵子安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才,光当武官有些埋没了。

    就又开了个先例,打算让他同时在兵部挂个侍郎之职。

    这样以后赵子安从军里退下来,当文官转调六部其它部门也方便。

    这是一个皇上打算重用赵子安的明显信号。

    政治嗅觉灵敏的官员都开始纷纷交好宣德侯府。老一辈的权贵无不更加羡慕赵侯爷,有一个如此大才的儿子!

    可赵侯爷不这样想啊!

    他年前曾得消息说赵子安只要被弹劾的事能平了,以他在徐州的政绩,连升个三级当个二品尚书都很有可能。这样离入阁拜相还会有多远?

    现在只得了个四品官,还只是个武职

    赵侯爷在得知这还是赵子安自己求来的时,有些接受无能,把赵子安叫到书房问怎么回事。听说父子俩大吵了一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