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奇女子-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丫丫,爷爷也不吃,给……”说到这儿老头身子一晃,栽了下来。

    “小心!”昌明手疾眼快一把抓住老头的胳膊,顺势把老头侧放在地上。

    “大叔,是生病了吗,什么病,得赶紧找大夫?”柳心抬眼望向老太太。

    “不是病,饿的。”老太太也许看出柳心她们确是好人,眼神从起初的木然无神变得焦虑忧伤起来。

    “大叔没吃饭?”

    “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饭了,我吃半碗野菜,奶奶吃一口,爷爷喝汤!”小女孩吃完了嘴里那块点心,说话也有了点力气儿。

    “原来你们没吃的了?”柳心这才恍然大悟。这家人是饿的已经被逼到绝路了。

    “这里不行,咱们去庄子吧!”柳心看看地上的老头,对昌明道。

    “我去叫人!”昌明边回答边向庄子跑去。

    半刻钟后,昌明领着两个小厮,提着一个篮子跑过来。

    “快,先喝点水,再吃点东西!”昌明指挥着给老头饮进点水儿,看老头清醒过来,又把几片碎馒头塞进嘴去。

    篮子里其余的馒头则递给了老太太和小女孩。

    一行人回到了庄子。

    原来老头老太太的儿子媳妇在上次河南遭叛军的时候,都不幸地丢了性命,只剩下了小女儿。

    老头老太太领着小孙女勉强地度日,可年成一直不好,糊口也挺难,每年到麦收前都会缺一些时日的粮食,不过因为还可以找些野菜充饥,也跌跌撞撞地活了过来。

    可今年旱情越发严重,前度时间就没了粮,老两口看着越来越虚弱的小孙女,知道这样下去可能孩子会挺不住丢了命,就想着有没有什么大户人家收丫头,能赏口饭吃,保住条命,可这年月哪有什么人家收人,而且还是四五岁的小孩。

    老两口折腾了几回,小女孩也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哭着喊着说什么也不想被卖,就非得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这样三人到处挖野菜,可穷人太多,家家都在挖,加之大旱,野菜也比往年少,可挖的越来越少,老两口知道挺不过去,就把野菜先紧着小女孩吃,大人挺挺看能不能等到麦收。

    可今天到地里看看麦子,已经干旱的全枯死了,俩老人都绝望了,老太太才大放悲声,引来了柳心和昌明。

    柳心搂着小女孩,孩子身上的骨头一根根的咯着手,听着三口人的哭诉,不禁眼泪掉了下来。

    既然碰到了,就不能见死不救,柳心让三口人在庄子里留下来,老头随着佃户干活,老太太负责做饭和杂务,正好也照顾小女孩。

    老两口磕头千恩万谢,小女孩却上前一把抱住柳心的大腿,恳求道:“夫人,我要给你做丫头,我会干很多活的,不能白吃饭!”

    “你还小,和奶奶再待几年,等你长大了再帮我干活!”柳心安慰道。

    “我都五岁了,什么活儿都会,我要伺候夫人!”小女孩十分坚决。

    “夫人,丫丫不小了,端茶倒水,梳头盛饭的活儿都能做,咋能让夫人白白养着。”老太太在旁边也说道。

    “唉,五岁,真真的童工啊!”柳心拗不过,从此身边又多了个丫丫。

第207章 旱情() 
盼来盼去,终于下了一场雨,虽然不大,只持续了两刻钟,但无疑也是久旱逢甘露,番薯的产量至少保住了六成,也能亩产一千多斤。

    而外面的农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即使这场雨对小麦的旱情也有所缓解,但是毕竟前期干旱的太严重,最多也就从颗粒无收能达到两成左右,挨饿是在所难免的。

    虽然有着无数人欢呼,但是欢呼之后,想着以后日子该怎么过,又是一阵悲伤。

    柳心在收了丫丫一家三口后,派出人把庄子附近像丫丫这样走投无路的人都收拢了起来,给他们饱饭吃,待下茬在他们的田地种上番薯,只扣出口粮剩下的都给他们,算是赔本赚吆喝,但是对推广番薯却能起很大的作用。

    柳心知道这场历史罕见的大灾难已经拉开了序幕,河南是大旱的重灾区,现在旱情刚刚开始。

    柳心恨只恨自己推广番薯,才有一年的时间,只能赶着一年种两茬,最大的限度存一些充饥的,虽然番薯吃多了也不是长久之计,但总比饿肚子强,还是要准备些其他的杂粮掺和着。

    柳心在处理完事情后,暗暗的打算得去趟江南了。

    江南毕竟是旱灾最后到达的地方,而且持续时间不长,以前都是种稻谷,现在全国大旱,这种情况下稻谷的产量实在太低了,养活不了全国老百姓。

    只有把番薯引到江南,靠江南一年三熟的有利条件,贮存好粮食,才能在大灾年有些胜算。

    柳心刚打算好去江南,结果农民军再次反扑河南而来。

    这次的首领恰是李自成,上次李自成、高迎祥等人从河南逃出后,李自成在返回陕西途中碰到克鲁等人,阻断了他回老家东山再起的梦,之后逃到川地,找到高迎祥,安顿下来慢慢发展。

    去年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革里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横天王、混十万、过天星、九条龙、顺天王等十三家七十二营起义军再次聚集起来,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在会上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

    会后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部前往南直隶凤阳,这可是朱元璋的老家,明皇室老朱家的祖坟就在这儿,这伙人胆子大,不但挖了坟,还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

    这可引起了明皇室的震怒,崇祯急命洪承畴剿匪。

    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结果两伙人分道扬镳。

    年初,李自成和高迎祥从子午谷进攻西安,洪承畴派兵阻拦,恰逢明蒙联军大胜,孙传庭让俞云博这支队伍参与进来,高迎祥兵败被杀。

    高迎祥残部和李自成的人马会合一起,重新推举李自成为闯王。

    这两年天灾多,老百姓没活路的多,原来的“闯将”李自成成为了“闯王”,打出义军的名头,收拢了不少老百姓,而且加上接管的舅舅高迎祥的人马,实力大增。

    李自成这边虽然人数众多,然而多是新兵,战力不行,还是一盘散沙,可是俞家军很是骁勇,李自成一时难以抵挡,只能边战边退,又退到了河南。

    柳心听说李自成的农民军来了,可不敢小觑,赶紧和秦昌明返回河南府组织庄丁佃户操练起来,保卫河南府。

    柳心又和福王见了面,说服福王组织王府的人成立护卫队,配合官兵剿匪。

    福王本是个享清福的性子,而且也不愿花银子,可听柳心说这次叛军首领是李自成,福王终于点了头,这福王不管怎么说也是老朱家人,自家祖坟被李自成这小子刨了,这仇就结的不共戴天了,所以向来独立的福王府突然也参与了剿匪,对河南官民都是一大振奋,也给福王的坏名声刷洗了一些。

    李自成的农民军对上河南的这些民兵护卫队,还真是旗鼓相当,毕竟李自成的兵器少,而且都是沿路收容的,也没怎么训练,这战力就是普通老百姓,双方纠缠到一起,还没有出现一面倒的局面。

    不过由于柳心和福王这边牵扯住不少义军,倒是给俞云博他们提供了机会,官兵的兵器和作战经验还是要胜过李自成他们的。

    坚持了三天,李自成一看大势已去,率着残部一路向西而逃。官兵获得大胜。

    打扫战场,河南的民众死伤了二千有余,官兵死伤了二千多,而李自成的义军却死了二万多,而且还有趁乱放下棍棒直接变成老百姓的一万多,李自成带走的也不足万人。

    柳心和俞云博简单的碰了面,俞家军就返回了陕西,而柳心这边也开始了抚恤死伤的庄丁和百姓,这次福王居然也出了血,加上河南府上下的捐助及朝廷的抚恤银子,这次守护河南的战后事倒处理的很妥当。

    叛军事了,柳心就把去江南的事又摆到了日程。秦昌明本来跟木川上任后就想回江南,但由于河南这边事情不断,再加上柳心又从福王的手中收了农田,还有最近叛军的事,昌明一直没走成,已经耽误了半年时间。

    这次柳心就打算和昌明一起动身了。

    临走前,柳心把胡玉儿带到徐老夫人那见了个面,虽然胡家已经别院单过,但毕竟也是秦家的常客,柳心在家倒是没什么,可自己不在这儿,胡玉儿和环儿在秦家就有些不妥当。

    柳心把胡玉儿领去见徐老夫人,也是让老夫人掌掌眼,同时以后有个什么事情也好传个消息。徐老夫人倒是比较满意,又给木川那儿送去了两个嬷嬷,在秦宅待着,也算有半个主子的面子,来个女眷也不算失礼。

    同时柳心又拜访了吴威城,让他关照下木川。

    时隔几年,柳心和吴夫人再次碰上了,吴夫人还是用鼻子哼了柳心一声,不太友善。

    柳心没怎么搭理她,倒是和几个姨娘打了招呼。

    安排好河南的事,柳心和秦昌明启程赴江南了。

第208章 下江南() 
碧波荡漾下,一艘不大的商船在运河里缓缓地行着。

    船上不过六、七个男女,此刻都在悠闲地晒着太阳,船工的桨一下一下拨开一道水路,不紧不忙地向前,两岸时而是如织的游人,时而是巍巍青山,不过在睁眼闭眼之间都一一的向后倒去,让人有些恍惚和迷蒙。

    柳心和秦昌明从河南启程,只带了丫鬟碧玉和丫丫,还有两个侍卫和一个小厮。

    本来是没想带丫丫的,这孩子太小才五岁,柳心让人把她送到她奶奶那儿待一段,等自己什么时候从江南回来了,再把她接回来,可谁知当天晚上车夫田二蔫头巴脑的回来了,丫丫像个小尾巴一样又跟在后面。

    没等田二上前解释,丫丫倒是敢作敢当,憋红了小脸气哼哼地说:“淑人,我还以为你是让我回去看看奶奶,谁知道你不让我回来了,我才不是小孩子,我什么活都能干,你要是上江南了,不也得梳头洗脸,怎们就不能带我!”

    丫丫这个小丫头跟柳心这一段时间,因为柳心身边也没有孩子,明珠在京城,瞅着这个小团团就喜欢着,吃的穿的也没亏待她。

    丫丫的胆子大了,恢复了几分孩子气。这一露真性情,倒是和心纯有几分相像。柳心心理也乐得收个小宝宝,有意宠着她,丫丫和柳心说话就随意率性起来。

    柳心看丫丫小朋友生气的样子,没辙就把她带上了。

    丫丫从来没坐过船,上船的前几天吐得小脸煞白,柳心心疼的只把她搂在怀里,害怕她生病,可过了三四天,丫丫晕船症奇迹般的好了,而且还能盯着船板看水里的鱼,不时地大叫:“啊,好大的鱼呀!”,“这个好看,这个好看,快来看呐!”

    船上的几个大人都有些苦笑不得,只有碧玉小丫头仿佛一下子找回了童年,兴致勃勃地凑过去问:“哪啊,我怎么没看见?”

    “碧玉姐姐,刚回去,刚过去,哎呦,你来晚了!”

    “快看快看,又来一条!”

    “看见了,看见了,好大呀!”

    秦昌明看着船板上趴着的大小两个丫头,不禁回头瞅瞅柳心。

    柳心此时正斜靠在一个斜木板上,眯着眼神游天外。

    “淑人,好惬意!”秦昌明看着柳心的样子心里不禁生出一些暖意,淑人是秦家的顶梁柱,在每个秦家人眼中都是坚不可摧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看到此刻的淑人,就觉得她就是自己的一个长辈,有些人间烟火气了。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柳心嘴里吟出几句“忆江南”。

    柳心和昌明从河南出发,此行因为事情都处理完了,心中没有牵挂,柳心倒是一路上静静的欣赏一下风景。

    江南水乡,柳心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到这儿,那暮霭那流澜,那笛声中的牧童,那小桥流水人家,无不如诗如画。

    这一路走着看着,倒是真有些心旷神怡,也随口吟出了这首江南的诗。

    “这江南可真是好啊,要不怎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哪!”柳心又感叹一句。

    “淑人,这次就在江南多待些时日,看看美景!”昌明笑着说。

    “哎,这一路已经饱了眼福,到那儿又得干正事了,哪能那么悠闲!”柳心伸了个懒腰。

    “淑人,你就是太操劳了!”昌明有些无奈又有些心疼道。

    “我天生就是劳碌命,要是真闲下来,还真不行!”柳心咯咯地笑起来。

    “淑人,看,大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