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奇女子-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听说山东富裕,能填饱肚子,就要往山东逃,可他们带的粮食已经吃完,正一路乞讨,现在已经山穷水尽了。

    这几天正打算着是不是要回去投靠农民军,要不就死路一条,没想到在这儿碰到柳心了。

    听完李长山的话,柳心和徐老夫人一商量,既然这一千多人是老百姓,咱们碰上了就不能不管。现在河南有点乱,也不知开封什么情况,徐老夫人当机立断,和柳心他们赶往山东,等知道确切消息开封安定了,再返回河南。

    现在这一千多号人,柳心她们随身带的粮食也不是太多。

    不过河南的边境就是山东,虽然离登州尚远,但柳心知道,只要到了山东境内,打出柳淑人的名号,沿途多少给些面子儿救济些粮食,这些人就能撑到登州。

    于是柳心让李长山把这一千多人中领头的几个招乎进来,告诉他们,这一千多号人可以和柳心一起返回山东,大家都能填饱肚子,等河南府什么时候安顿下来,再给他们带些种子,返回河南耕种。

    众人是千恩万谢,领头的回去安顿众人,柳心让秦家侍卫和塔木几个人拿着自己的诰命文书骑快马向山东沿路官衙求助,实在不行,到济南府找吴维城和戚兴国,先借些粮食回来救济,自己和徐老夫人带着大队人马也往山东那边赶。

    柳心盘算下目前粮食不足五千斤,一千多号人,人均也就四斤,要想撑到救济粮,现在只能喝粥。

    李长山几人安顿好一千多号人,又返回到柳心这儿报道,柳心把情况和大家一说,这些人不但没不高兴,简直觉得是意外之喜,他们已经好几天喝不上粥了。

    柳心把粮食按十天的准备,每天拿出四百多斤,让李长山几个人负责安排人熬粥。

    大队人马开始缓缓地往东走。看着粮食越来越少,柳心心焦,天天盼着塔木的消息,差不多是望眼欲穿。好在到了第七天,塔木快马奔到了大队人马的前面,隔老远就大喊:“淑人,借到粮食了,明天就能运到!”

    人群中一阵欢呼,这下大家紧绷的心都放下了。

    塔木和柳心禀报了事情的经过。

    原来,塔木他们几个快马加鞭直接赶到运河,换马坐船。从泰安渡口下的船,就直奔泰安县衙,赶巧李晚坤正在县衙。

    前年李老爷和李晚坤从江南来路过泰安,收到泰安各界热烈欢迎,之后就进行了商业合作,现在李家在泰安已经是个大商贾,李晚坤不时地到泰安坐镇,成为了泰安县衙的座上宾。

    塔木几人都柳心的诰命文书一拿,说柳淑人带着一千多流民要赶往登州,想借点粮食应急。李晚坤在一旁当即就拍板,我李家的姑奶奶回来了,我李家马上筹集三万斤应急。泰安知县也立马拍胸脯从县衙储备粮拿出一部分给柳心。

    李晚坤用了一天时间筹集粮食,塔木带着押粮车往回赶,过了运河,塔木才让其余几人在后面护卫粮车,他一人回来报信。

    果然第二天李晚坤的粮队到了,这下一千多号流民终于吃到了久违的米饭,大家痛哭流涕,知道自己的命保住了,给柳心磕头不已。

    柳心让大家打起精神,抓紧赶路,争取早日到山东。

    不用柳心说,吃了饭就有了精神,人人都急红了眼想早一日安定下来,这行路就快了。

    两天后,众人进入山东境内。

    沿路的人看到一千多人黑压压来了,都很恐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可柳心打出名号,说登州柳淑人回来了,这是柳心带回来的人,这下大家不是惊慌而惊喜了。

    很快沿途中都知道柳心回来的事儿,沿路的官绅都来拜访,自然也给带来了口粮,到了泰安,离县城还有二十里,泰安知县已经带着全城乡绅商贾在等候了,县衙拿出粮食给流民造饭,把柳心和徐老夫人一行迎到县衙。

    徐老夫人着急打探了下河南的情况,县衙这倒是真有最新消息,目前开封府并没有受到叛军的骚扰,现在还是安全的,叛军已经被逼到河南府的一角,朝廷大军已经把他们团团围住,估计一年半载就能平叛。

    柳心和徐老夫人闻言大喜,徐老夫人决定就此返回开封。

    李晚坤和泰安的官绅看见一千多人中的老弱妇孺不少,登州离此尚远,就主动要收留一部分在泰安安置,等河南平叛就让他们返乡。

    这样,塔木他们护送徐老夫人转道赶往河南,泰安又留下了二百多人就地安置。

    柳心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往登州赶,沿途受到了各地的夹道欢迎,不但供应粮食还帮助安置流民,等最后到了登州城外,柳心的大队伍仅仅剩下了三百来人。

第122章 终于回来了() 
崇祯七年三月二十五,柳心带着三百多人回到了登州。

    自崇祯六年八月和王崇结伴启程赴京,到现在满打满算也不过九个月,可柳心觉得仿佛过了好多年。

    柳心一看到登州的城门,眼前一阵恍惚,觉得自己好像是在做梦。

    戚夫人、晚春,明珠,王徽等一大群人出城迎接,柳心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眼泪止不住流下来了,她说不出是什么感受,不是难过,不是感动,也许是感慨吧!

    在众人的簇拥中回到自己的宅子,看着又长高了些的柳梅、明珠,吃着晚春亲自下厨做的饭菜,接过戚夫人递过来的果酒,柳心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回到了登州。

    不顾大家的诧异,柳心跑出屋子,冲着瓦蓝的天空大声喊:“我终于回来了!”

    心纯在柳心喊完,也挽着柳心的胳膊,大声喊起来。

    喊了这么一通,柳心感觉把自己大半年积累的负面情绪都发泄出去了。这时再看看这屋子、这院子,还有这些人,柳心这时才觉得自己终于又活过来了。

    看柳心娘俩的举动,戚夫人和晚春先是面面相觑,而后顿时明白了柳心的感受。

    戚夫人豪气地说:“柳心回来了,咱大摆它三天宴席,给柳心接接风洗洗尘,把京城那点子儿晦气都给它洗掉,看在登州谁敢欺负咱柳淑人!”

    登州这次人事变动很大,王天书、秦刚、秦牧、秦槐,以及很多秦家子弟和杂学院的学生已经去赴任,只留下家眷还在登州,因为柳心没回来,大家也没搞大规模的庆祝活动。

    借着戚夫人的提议,晚春等人积极响应,登州这次升官的人家纷纷摆上酒宴庆贺,同时给柳心接风。

    随着这些热闹的聚会,柳心和心纯在京城的遭遇也在登州传开了。

    登州是什么地方,是柳心和秦家起家的地方,柳心是登州名正言顺的精神支柱,柳心在京城受了那么大的罪,碰到了那么多的挫折,登州的百姓心疼啊!

    柳心走在街上,老百姓都热情地和柳心说着话儿,聊着天儿,顺便塞给点小吃儿,还有的自发地在旁边照应着,免得有什么不开眼的小人冲撞了。

    柳心再也不像在京城那样,随时得带几个侍卫,不知什么时候就得罪了人,现在她在登州不管去哪,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都心安得很。

    这大半年,家里家外的事都是秦富再管着。

    以前秦富没事跟着王徽琢磨着机械、军械,帮着戚兴国管着登州驻军衙门,虽然官职不大,但是有戚兴国和柳心的面子,衙门里的众人都规规矩矩地听秦富的安排,手下管着几百号兵丁。

    这次秦富和王大刀俩人都被任命为指挥使司镇抚,戚兴国又专门把戚家军中一个营交给了他们倆,重点研究火炮和军械。

    秦富现在是正儿八经的五品官,已经是登州实权派的大佬,自然在衙门中威望更甚,也足以代表秦家在登州活动。

    柳心带回来的那三百多人,没用柳心开口,秦富直接把他们安排去垦荒,其中一些年轻的给塞进杂学院,跟着学习农业种植,秦富盘算着等河南那儿稳定了,这些学生也能毕业。

    吴维城去了河南,这些人毕竟是本乡本土的,到时帮他推广农学,也是很大的助力。

    登州有秦富他们在,就不用什么事都得让柳心操心了。

    在吃完几天酒席后,柳心就懒洋洋地宅在家里,优哉游哉地和大家聊着家长里短,听着各家的小八卦,安心地享受起家居生活。

    这次张云白升任登州府同知,家也跟着搬过来了。

    柳心回来第二天,张云白的老娘和秦玉就抱着孩子来柳心这儿串门,来时还带来了一个姑娘。

    去年十月秦玉生了个大胖小子,现在还没有恢复过来,看起来有些发福,柳心伸出手接过秦玉手里的孩子,看着这个白白嫩嫩的小家伙儿,柳心不禁喜得用手戳这小脸蛋逗弄着。

    明珠没看孩子,倒是一眼盯住了这个姑娘,突然惊呼一声:“王翠姐,你来了!”上去一下就把来人抱住了。

    大家这才仔细一看,这可不就是前两年在这儿待着的王翠。王翠看见众人有些羞涩,规规矩矩地行了礼,才和柳梅和明珠去一旁说悄悄话。

    秦玉笑着告诉大家,王翠已经和秦明峰定了亲,这次就是从江南过来备嫁的。

    王翠儿的婚事,本来张云白成亲时,她老娘李氏就是让王翠儿在这儿散散心,然后回江南定亲,可谁知李氏在这儿呆几年,觉得秦家的子弟都不错,就给江南王家捎了信,要在秦家给王翠儿物色个合适的人选。

    李氏和秦玉把秦家年龄相当,人还不错的一琢磨,就选中了秦明峰,这样一撮合俩人订了亲。

    王家给王翠打点好了嫁妆,张云霞夫妇一路给送回登州,让王翠在舅舅家备嫁。

    当时秦明峰还在登州杂学院,本来想春种完两家坐在一起商量下婚期,可这次皇上的圣旨,秦明峰封了八品的农学史去了河南,虽然不能马上成亲有点遗憾,可毕竟升了官,王家也非常高兴,就把王翠留在这儿,等秦明峰在河南安定下来再商量成亲的事,张云霞夫妇又返回了江南。

    看着熟悉的王翠要嫁到秦家,柳心也挺高兴。

    柳心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都要成亲了,也想起自家还有好几个姑娘也都大了。

    这大半年,家里的明珠和柳梅跟两个绣娘学东西,柳梅是个靠谱的人,认认真真的和张师傅学,现在已经能绣些简单的花,弹一些小曲子,向大家闺秀的方向发展。而明珠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现在只能绣一个手帕,还是自己用,都不好意思给柳心拿出来看,弹琴那更是摆不到台面,用张师傅的话说:明珠小姐实在是没有天赋。但小明珠在家里也不是什么都没干,她和戚思源混的熟,没事就去戚家大营操练一下,别看明珠才十岁,可是那短剑舞的颇有几分功力。

    晚春在柳心这儿串门,跟柳心数落着明珠,嗔怪地说:“柳心,你怎么不着急呀!”

    柳心笑着说:“姐姐呀,你瞧瞧,心纯这样,明珠这样,我也不指望俩闺女找什么大门大户了,只要以后看对眼儿,不论是兵营的,还是种田的,我都认了,不过咱这妹子柳梅,你可帮着在登州好好的挑挑!”

    晚春点点头说:“柳梅妹子真是不错,可惜和志明志德都差着辈分,要不是多好的姻缘呢!”

    柳心给晚春一个白眼:“瞧你说的,咱自己的妹子你还能瞎想?”

    晚春也觉得自己说错话了,不禁拉着柳心的手哈哈大笑起来。

    “你们怎们这么热闹,说什么好事那儿,让我也乐呵乐呵!”戚夫人快言快语地开门进来了。

    “我们都在替儿女犯愁哪,哪像你找好了乘龙快婿,整天高兴地脸上都笑成了花儿。”晚春和戚夫人斗着嘴儿。

    原来柳心离开的大半年时间,戚思源竟然和张成订了亲。

    戚夫人这俩年就为戚思源的婚事犯愁,登州的大户都不喜欢戚思源舞枪弄棒的性子,戚夫人还不想让他在戚家大营里挑,这样就把戚思源养成了老姑娘,戚夫人头发都要愁白了。

    结果姻缘天注定,秦思源和张成自己看对了眼儿,戚夫人虽然有点失望,不过毕竟和张成有那么多年的感情基础,也算知根知底,就勉强地同意了,想再和秦兴国商量下,结果戚兴国非常赞同这门婚事,痛快地点头,而且亲自选定吉日让两人订了亲,因为俩人都老大不小了,戚家打算过了端午就让他们成亲。

    张成原本就是戚家军中的一个亲兵,可是和柳心因缘际会,到秦家岗待了两年,长了见识,登州血战时立功成为百户,又回到了戚家大营,在秦家军中有一定的威望。

    因为在戚家军,这次推广番薯的事就没上折子,结果错过了发展的机会,不过很得戚兴国的看重,早给他升任了副千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