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钦差大人来了,张跃武咬咬牙,中午的时候烤了几个番薯让孙传庭尝尝鲜,虽然有那么一大堆番薯,可张跃武穷怕了,愣是一个没舍得吃,今天才第一次尝到是什么滋味。
吃完饭,张跃武和秦明辉跑到地里看垦荒去了,留下秦牧陪着孙传庭。
秦牧早就接到王天书的书信,自然知道孙传庭是自己人。
张跃武离开后,秦牧就把这几个月自己了解的情况和掌握的证据向孙传庭做了交代。
秦牧和孙传庭正说着话,侍卫李二过来,递给了孙传庭一张纸条。
孙传庭接过来一看,脸上顿时变了颜色:“延绥镇,兵士吃空饷竟然有六成,八万多人,一年光饷银就贪了近二十万两,再加上粮食,可真是一笔好大的数目啊,还有兵器,库存居然缺了八成,其他的估计也缺损的剩不了多少,大概都卖给鞑子了吧!”
孙传庭看看秦牧,长叹一声:“也许我们想错了,延安府只是小虾米,边镇才是大鱼,这差事难办了,边镇糜烂哪!”
第152章 延安府众生相()
今天一大早,刚刚卯时,一乘八抬大轿就停在了米脂县衙门口,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延安府的最高长官李知府从轿子里出来了。
平时八面威风的李知府,今天却一反常态,从轿子里下来,居然不用下人搀扶,就大步流星地往里走。看见秦牧和张跃武迎了出来,还破例地拱了拱手,高声道:“秦同知、张知县,哎哟哟,你们可是辛苦了!”
秦牧二人将李知府让到客厅,三个人还没寒暄几句,李知府就眼珠滴溜乱转把屋里瞅了好几圈,然后低声说:“听说钦差大人到了,安置在哪了,我得赶紧去拜见!”
“在后衙哪!”秦牧答道。
没等秦牧在前面引路,李知府抢先一步就来到后衙。
一身便服的孙传庭正在后衙喝茶。
李知府跨过门槛,看见孙传庭迟疑了一下,随即揉了揉眼睛,琢磨下这位是不是钦差。
“什么人?”一个阴柔的声音响起。
李知府这才看到角落里坐着个净面无须的宫人,心里说:这是太监啊!
这下李知府明白了,随旨太监在这儿,眼前人就是钦差了。赶紧上前几步,扑通跪下,行着大礼说:“下官延安知府李德,叩见钦差大人!”
“李知府免礼吧?”孙传庭沉声道。
李知府这才颤颤巍巍地起来,恭恭敬敬的立在一旁。
“坐吧!”
听见钦差大人赐坐,李知府小心翼翼的挨到旁边一把椅子上,屁股只占了椅子的小半边儿。
秦牧和张跃武进来就坐下了,看见李知府那儿卑微的模样,张跃武不禁露出一丝讥笑,自己可是在钦差大人面前大咧咧地坐着回话,而平时在自己面前耀武扬威的李知府居然是这般奴才相,这心里就是一个不屑。
看了看秦牧和张跃武,李知府一点也没有觉得自己失态,相反满脸笑容地说:“钦差大人,秦同知和张知县是我延安府最勤勉最能干的官员,府衙上下无不敬佩,下官和他们两个相处得十分融洽,前几日我还到县衙与他们研究农事,只因府衙事忙,下官才先行返回,没赶上迎接钦差大人,实在是下官的疏忽,大人恕罪,恕罪!”
张跃武嘴巴张的老大,心想:你说瞎话说的也太离谱了吧?这么多年你什么时候给过我一个好脸,要不是秦同知,我现在都快饿死了。
不过当着孙传庭的面儿,张跃武也不好言语,只能狠狠地瞪了一眼,随即转过脸,不再看他。
孙传庭这两天已经和秦牧细谈过,当然明白其中的关窍,不过看着卑躬屈膝的李知府,也没有点破,而是轻轻点了点头说:“延安府上下一心,李知府居功甚伟,本官也十分欣慰,他日回到京中,自然会向皇上禀奏一番!”
“多谢钦差大人抬爱,下臣感激不尽!”
李知府赶紧从椅子上站起来,再次匍匐在地,连连叩谢。
在李知府和孙传庭对话之间,县衙的长随就进屋禀报了四五回,府县的大大小小官员已经在前衙等候了。
孙传庭又和李知府客套了几句,就摆摆手说:“都到前衙吧,我也要见见延安府上下的各位官员!”
府衙的正堂,此时已经是人头攒动,大大小小五十多个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都在这儿集合了。
看见李知府陪着一个身穿便服的人走了进来,便知道这是钦差大人了。
众人掸掸袖子都匍匐在地,口中高呼:“下官给钦差大人请安!”
县衙里原本就简陋,一共只有几个座位,李知府把钦差大人和随旨太监让到了上座,然后自己在旁边陪着,秦牧随之又占了一席,就只剩下了一个座位,张跃武上前毫不客气地坐在了上面。
底下的官员此时没有一个人出声反驳,都是规规矩矩的立在旁边,仿佛张跃武就应该坐在那儿。
瞅着下面这些以前对自己横眉立目、不屑一顾,甚至出言挖苦的上司老爷们,现在规规矩矩地在下边垂头肃立,仰视着台上几个人,张跃武心里有着说不清的舒坦,也不禁对秦牧更多了几分感激,顺带看着钦差大人,也多了几分仰慕之情。
孙传庭坐在上座,虽然没有穿官服,可是这个气场却是不一般的,不怒而威。
此时包括李知府在内,都有些战战兢兢,没人理会张跃武的小心思,都在静等着钦差大人发问。
孙传庭正襟端坐刚想开口,谁知旁边的随旨太监首先拉出了长声:“这里的县衙可真是简陋,倒是委屈了台下诸公!”
这次随旨的太监,实际上只是宫里的一个低等小太监,因为要下圣旨,才跟着出来打酱油的,论理哪能捞到钦差大人旁边的座儿。
可刚才是李知府安排的座位,硬是把太监安排在了钦差大人的旁边,而自己稍后一席。
小太监得了这么个位置,不觉间长了底气,想给钦差大人长长面子,不能弱了皇家的气派,所以就先开了口。
小太监就想端端架子,这话也说的有些不伦不类,可是听在李知府和下面这些人的耳朵中,却是另外一番思量:“难道是张跃武和钦差大人告了状,说他这几年在延安府受了委屈。”、“没看张跃武坐在了上座嘛,一定是钦差大人给他撑的腰。”
李知府率先坐不住了,赶紧起身向钦差大人和小太监施礼道:“这是下官的错,让张知县受委屈了,以前下官多次要给米脂好好修修衙门,可张知县就是高风亮节,硬是推脱不受钱财,这次钦差大人,您可要为张知县作一下主,把我们要拨付的钱粮,给接收了吧!”
张跃武一愣,心说:“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好事了?”
府衙里的王经历这时在下面也得到了机会,上前一步:“钦差大人,李知府拨给米脂的修缮经费,一直在下官这儿掌管,我多次给张知县送来,可他硬是推脱不要,我都带在身边了!”
王经历说着,从袖袋里掏出了一打银票。
小太监又拉长声问道:“你们给准备了多少啊?”
“这……”,王经历偷偷的瞄了眼李知府。
李知府忙在旁边答道:“嗯,本来是五百两,可是下官又想想,这个县衙多年未修,可能五百两有些不够,又让王经历添了五百两。”
“那是一千两了,哦,你们有心了!”
小太监说完往椅背上一靠,就不再说话了。
孙传庭这时方开了口:“朝廷知道诸君都辛苦了,这米脂县番薯种植全赖在坐诸君积极配合,张知县更是亲自下地上田,才能取得今日的大丰收,本官甚是欣慰,待来日启奏皇上,定当对各位进行嘉奖!”
“钦差大人,下官定当把农事放在心上,明年全府大力推广番薯。”李知府率先表态。
“张知县和我等兄弟知县,素来感情深厚,我等将以张兄马首是瞻,把这番薯在全县推广,这个如何种植,还望张兄不要藏私!”和孙传庭没搭上话的各个知县;居然转过来和张越武套近乎。
很快孙传庭就和大小官吏叙完了话,挥挥手让大家回去了,可张跃武还在旁边没想明白自己怎么就成为了香饽饽。
今天米脂县衙突然变得热闹起来,知府大人屈尊降贵驾临县衙,延安府衙的大小官吏又陆续赶到,再然后府内其他十五个县衙的人也络绎不绝地到了米脂。
米脂的老百姓已经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多当官儿的了,一下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儿?,就有人去县衙问当差的。
这时就不得不说,目前米脂县官民关系那是一个融洽呀!
原来县衙里的几个差役,因为衙门欠饷,而家里日子又穷,就都回去种田不去当差了,后来张跃武拿了秦牧的银子,雇了三个长随,开始种番薯,这几个差役知道后又回来了。
张跃武也明白这些人的苦衷,不计前嫌把他们安排到县衙里当班,至于拖欠的钱粮,张跃武从自己的一百两银子之中拿出了几两,众人就感恩戴德,跟着张跃武天天往田地里跑,和老百姓混的很熟。
这几个月秦农使带着秦家的侍卫在米脂坐镇,同知大人秦牧也是这儿的常客,不过众人都没有当官儿的那种高高在上的样子,不是在衙门里坐着喝茶,而是跟着张跃武风里雨里的蹲在番薯地,这样不论是差役还是老百姓都把他们当成了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们来去也没有人关注。
昨天来的那十几个人,看起来轻车简从,而且还和张知县他们一起在县衙外边吃了烤番薯,不说差役就是外面路过的老百姓,也仅仅是把他们当作是张知县的朋友;一些普通人。
可今天大家却打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原来那些人是钦差,皇城里出来的。
这下老百姓不淡定了,听人说钦差来了得黄土铺道,清水洒街,咱米脂是不是失了规矩,对皇上大不敬。可已经这样了,没有法子,老百姓商量了下,除了妇孺,剩下的人都去衙门附近站班,显示对钦差大人的尊重。
李知府一干人从县衙出来,看见周围一下子多了不少百姓,而且都整整齐齐目不斜视地排成一排,不禁都是一惊。
李知府低声招呼了一声王经历,告诉大家都不要离开,这张跃武和钦差大人关系不一般哪,咱们还得好好商量一下。
第153章 公心私心()
昨天打发走了李知府一行,张跃武痛快地睡了一个好觉。
想着白得一千两银子,张跃武今天就打算核算一下,看看怎么能把县衙好好修修。
可谁知刚吃完早饭,王经历又返回来了。
见到张跃武乐呵呵地说:“知府大人要全力推广番薯,今日就让王某来这儿找张兄安排种薯,按照一个县十万斤的数量分发到十五个县。”
“啊!”张跃武在旁边一下呆住了,随即沮丧地耷拉下脑袋,“看来这番薯保不住了,刚得了一千两银子,自己还没捂热乎,一百多万斤番薯就要丢了。
“张兄,李大人知道番薯种植不易,可各县也不宽裕,就五十文一斤吧,请张兄和钦差大人多多美言!”王经历说着给了张跃武一个你懂的眼神儿。
“五十文?”张跃武脑子中快速反应一下,粮食这几年价格暴涨,也就十几文一斤,五十文是天价了。十五个县一百五十万斤,就是七万五千两银子呀!这不是要买薯,这是给我送银子来了!
张跃武真想大叫一声,可是看看是在县衙,马上意识到钦差大人和秦牧还在县衙,赶紧整了整衣襟,勉强地说:“好吧,我会和钦差大人说的!”可心里却乐开了花。
两天时间,米脂县衙番薯少了一半库存,张跃武手里也多了七万五千两银票,不对,是七万六千两,还有给他修县衙的一千两。
张跃武在后院想了一宿没睡觉。
第二天早晨,张跃武早早的起来,恭敬地来到了孙传庭的房间,递上了五万两银票。
“张知县,这是何意?”孙传庭惊讶地问到。
“钦差大人,这是各县买番薯的钱,一共七万五千两,加上修县衙的一千两,一共七万六千两。跃武出身贫寒,从来没见过这大把银子,昨天是失了态没有立即送过来,可这一宿事儿也是能想明白的。番薯哪能值这些钱?还不是依仗钦差大人的面子,请钦差大人把这五万两转给皇上吧!”
张跃武顿了顿接着说:“这种薯是秦同知带来的,还是他自掏的腰包,我要给秦同知送去两万两,另外张公公仗义执言,剩下的五千两,我就送给张公公。至于王经历给的一千两,我打算拿出三百两,把衙门修修,再拿些银子招募下人手,把县衙里空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