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正传-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后此时颇信正谏大夫明崇俨。崇俨是一个道士,精通左道旁门,能卜吉凶,断休咎,武后常常接见他。当时医生与道士都可以自由出入武后的寝宫。崇俨已经和武后很亲密,自然知道武后爱听什么话。他向武后说,太子贤的面貌骨骼显露,眉目分明,是福薄寿短之相(照一般的相法看,他说的并不错),鼻子太尖,聪明智慧,不肯服人;而王子哲(原名显,今更名哲,改封英王)呢,倒很像太宗皇帝。王子旦的相貌最好。在那种时候说那种话,听来也启人疑窦,结果使武后与太子之间之关系更行疏远。章怀太子最恨迷信,最轻视迷信的女人。武后并不隐瞒星相家明崇俨的预言,而章怀也不掩饰他对星相家的鄙视。

  区区一个星相家竟成了太子败亡的原因,却也奇怪。在高宗调露元年的冬天,明崇俨在待返长安洛阳的途中,为人所害。凶手始终没能擒获,也没有先父串谋的证据。如果说先父曾与此事有关,我也不敢说断无其事。总之,宫廷之中,最好是灭绝这种江湖术士毒恶有害的影响。

  这个江湖术士对武后本人究竟有什么重要,无法弄个明白。不管他与武后的关系怎么样吧,他被害的消息一传到武后耳朵里,武后大怒。她立刻怀疑是太子主使谋害的。于是武后又玩弄起法文条例来。先父应诏赴洛阳,他不在的时候,有人到他的府第来检查。马厩里搜出三百件武器。前面说过,也许先父在马厩里藏有武器,是为了自卫,以防意外。也可以说,先父不在时,检查府第的时候,武器是由人从离皇宫不远处一个武器库里拿出来,在先父府里栽的赃,于是先父被控阴谋造反。可是三百根枪,三百身甲,三百个盾,能造什么反呢?他与高宗皇帝离几百里地远,他谋反要谋害谁呢?要反什么人呢?再想他身为太子,登基为天子已经为期不远,这时竟要造反?想来的确荒唐。那种控告真是可笑!

  不管怎么说,真凭实据是在先父府第里找到了,就和以前在王皇后的床下找出刻有高宗名字的小木头人一样。太子是有口难辩。武后暗使先父左右一个周某出面做证,诬称道士明崇俨是先父使人谋杀的。搜出的兵器运往洛阳,在皇宫前面的天津桥上烧毁了。几个大臣奉命审问,照着武后的意思定了罪。太子身犯叛国之罪,依法当诛。武后宣称,事已至此,不得不大义灭亲,国家纲纪,不可轻忽。

  高宗一想到已死的儿子忠和弘,不由得战栗起来。他主张从宽办理。其实有很多从宽办理的理由。在先父监国之时,贤能之声,无人不知;而且谋反之意并不明显,再者,身为太子,何须谋反?虽在府第中查出兵器,也不是他蓄意谋反的确证;至于谋杀一个道士,更是微不足道,谁又屑于去对付一个江湖术士?总之,皇帝有特赦之权,总可以制御群臣。为一个江湖术士而竟使太子受刑,历史上的确少见。若不是武后预谋废却贤能的太子,绝不会使人搜查太子的府第,也绝不会控告太子。

  结果是个暂时折衷的办法。太子贤被废为庶人,监禁起来,改立英王哲为太子。武后称了心愿。我家遭此横祸之时,我才八岁。先父未被立为太子时,官为凉州大都督。我们全家一向过得豪奢富足。事情一发生,我当时恐怖得厉害。那种恐怖,只有孩子才知道。次年,先父谪往成都,我们三个孩子,因为年幼,留在宫里。父亲在成都,没法接到一封家书,独自捱着愁苦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衰弱憔悴。到了适当的时候,武后才将他害死,不是现在,因为高宗皇帝还活着。从那时起,我们孩子们就始终没得再见先父一面,直到武后死后,先父的遗骸才运回来,陪葬在乾陵。有人说,母猫有时吃自己的小猫,这个我不知道,我没有见过。大概以腐肉为食的鸟和狼吃自己的小鸟小狼吧,不过我也不太清楚。

  第二十三章 高宗驾崩

  各种事件现在正迅速演变,就将达到大唐皇室的生死关头。现在戏台上的巨幕即将升起,即将演出一出戏会令人头晕目眩,莫名其妙。

  高宗皇帝的病越来越重,桌子上乱摆着些丸散膏丹和熬好的汤药。皇帝陛下正患神经痛,疼痛难忍,一阵阵的昏晕,浑身麻木、气喘,上气不接下气,在开耀元年就不能视朝。武后虽然放荡妄为,但还不会谋杀高宗。她能消灭谁?她不能消灭谁?她自己清楚。谋害一个公主,谋害一个皇子,与她不会有什么不利,因为那多少是宫廷的私事,她为家中长辈,总可以遮掩起来。皇帝若中毒而死,岂不是罪恶滔天,她的亲信也难免会张嘴说话的,恐怕立刻闹起叛变来。她不会像中宗皇后韦后那样做,她不会那么愚蠢,韦后是自寻绝路。她虽然那么热衷于独坐大唐天下,她仍然决定宁静以待。只要高宗染病在床,不能处理朝政,她也就满意了。事件总是于她有利的。

  苍天仿佛预示唐朝大祸将临一样,种种的天灾人祸都接踵而至。开耀元年,彗星出现。不错,大将军裴行俭虽然率兵战胜了西突厥联军,不过军队若是不能撤回来,战争虽胜,耗费仍然巨大。在仪凤二年至永隆元年,大将军李敬玄两次大败于吐蕃之手。汉人惨遭屠杀,士卒死于道旁。在开耀元年至永淳元年,发生大饥。永淳元年,久雨之后,洪水暴发,洛阳遭水塌淹。洛水的洪波巨浪,把皇宫前的三座大桥吞卷而去,房屋坍塌倒坏,数方百姓,惨遭淹毙。在六月,北方麦子遇雨被毁,随后苦旱,麦田龟破。西北各地蝗虫猖獗,把地面残留的庄稼,一扫而光。随后疠疫横行,京都里缺乏粮食,死尸堆积,人们饥饿无食,竟至人吃人。结果,法律秩序,荡然无存,乡间饿殍遍野,盗贼充斥。好像惟恐灾难不够齐全,十月又发生地震,洪水侵害山东。真是苍天赫然震怒了。

  武后决定此时,在河南嵩山兴建大庙,打算使嵩山多少可以代替了东岳泰山,大庙赐名“奉天宫”,以示敬奉上苍之意。不论天灾疠疫怎么闹,武后是要高高在上统治一切的。她的信心不变动,不动摇。在朝廷应当倾全力赈济灾民的时候,武后却相信由饥民修建的寺院,会讨上苍的喜悦,会给武后的统治增加光辉。

  也许有人不迷信,可是武后一打算去朝嵩山,必有灾难发生。武后总是想在外省游历一番,顺便朝一下东岳泰山以外的另四座灵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照晋武帝当年统一三国之后一样。至少,嵩山总算不远。她乐意人们传说,孔子当年赴泰山,使泰山成为了传统的昊天上帝所居之所。武则天朝嵩山,也使嵩山成为了昊天上帝居住之地。可是,每有“封山”之计划拟定,必有灾祸随之发生,如战争失利,或突厥或契丹入寇,封山之行,于是中止。两次拟议封山是仪凤元年及调露元年。

  奉天宫在隆重的仪式下开工,是永淳元年七月,饥馑疠疫最凶的时候,一年以后才竣工。武后敕建奉天宫,固然是要把自己的寺院传流于永久,使人纪念仰慕,也是盼望自己成个半神之体,是自我崇拜与妄自尊大狂的初步征候。她在尘世上的愿望既经满足,以一妇人而统治文化灿烂的世界,进而便盼望与神圣携手,以自己的庄严威仪求宠于上苍。

  在弘道元年正月,首次赴嵩山奉天宫。寺院已然竣工,庭院及其他次要建筑一时尚未完毕。大臣中有人奏请竣工之时,在嵩山举行封山典礼。这是第四次拟行封山大典,竟而引起非常的惨变。

  在十一月,高宗与武后赴嵩山,登山莅临奉天宫,一观殿宇宏丽之状。当时高宗忽然头痛如割,进而双目失明。御医张文仲、秦鸣鹤奏请用针砭,刺头出血可愈。武后大惊,怒道:

  “两御医应当处死!如何妄用金针刺伤天子龙体!”

  高宗痛苦呻吟着说:“让他俩试试吧,痛死我了!”

  于是用金针一扎,高宗疼痛立止。

  高宗喊道:“我又看见东西了。”

  武后也喊说:“谢天谢地!”于是以锦缎厚赏张秦二人。

  可是神经痛又犯了,高宗还想用针砭。武后不答应。她说:“一次就够了!”

  当时疼不可忍,高宗连忙回程,十一月二十四日抵达东都洛阳。朝臣在天津桥分班伫立,恭迎二圣还朝。

  定于十二月四日颁发大赦旨意,为高宗皇帝求寿。高宗定于那天在则天门楼上颁发圣旨。上马之时,忽觉气短,不能上。门外百姓正奉命齐集,等待颁发大赦旨意呢。

  高宗问:“百姓快乐不快乐?”

  “他们都很快乐,感谢皇恩浩荡。”

  “我恐怕病得很严重。如蒙上天嘉祐,再活一两个月,得以回到长安,于愿足矣。”

  当天夜里,皇帝病势危殆,中书令裴炎奉召入宫,受皇帝遗命。太子哲即位为中宗,奉遗诏决军国大务,一反武后旨意。高宗皇帝饱经痛苦,如今得以安眠于地下了。

  依常例,太子哲应当正式昭告天下,新君即位,以安民心。但是三天、四天、五天过去了,武后似乎不能遵奉高宗的遗诏。到了第七天,武后在裴炎坚持之下,使太子哲布告天下,为新君中宗,继承王位。

  武后如今成为皇太后,临朝称制。高宗驾崩时五十五岁。武后现在六十岁,可生活如今才开始呢。

  第二十四章 中国的第一个女皇帝就这样登基

  以往导致高宗驾崩的诸多事件,可以表示一点,就是:武后如今是如愿以偿了。她如今是真正的大权独揽了。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幼子太子哲新近登基为帝,当然事事唯命是从。她活过了丈夫,长子弘早已死去,另外两个儿子上金、素节、先父贤,都远谪在外。种种事情都照她的计划一一实现了。把贤能的太子一一废却,本意就是得以利用庸懦恭顺之子称帝为名,受她任意摆弄,和以前摆弄高宗一样。她将再继续独揽大权。一般而论,任何妇女据有此等地位,也心满意足了。

  以往种种事件都足以显示武后的热衷权力,轻妄浮动,残忍自私,又辅以政治手段高明,是以在二十年之内,执国政。贬谪贤良,毒杀异己,终使朝廷之臣尽成奸佞谄媚之辈。奸计既着着得逞,信心也逐日增强,贪权夺势之欲望,也越发不可控制。但若认为她现在对她的地位已经心满意足,实属大错。

  在高宗驾崩的那几天,武后对太子哲继承王位,曾经显示踌躇不定,中书令裴炎竟一时不明究竟。武后当时心中盘算,究竟是让太子哲登基继承王位呢,还是采取激烈办法,或假造圣旨,或采用政变行动,立刻自己称帝即位呢?实际说来,她早已不愿再演配角坐第二把交椅,或做帝王之后,或做帝王之母。不自己手执王节,终不称心惬意。六天六夜里,她自己心中争辩不决。她当然可以毒杀太子哲,但是下一步仍要毒杀太子旦。这样做究竟是否得策,颇为犹豫。

  她的聪明头脑终于决定不采取阴谋毒害办法,决定采取“合法”手段。她采取的手段“合法”,不怕人反对。她可以想主意使幼君退隐在背后,自己利用幼君之名,行统治之实。有人反对时,就犯叛国之罪,因为她临朝称制,代皇帝行使职权,于法有据。如此决定之后,她才在第七天,依照裴炎的主张,让太子哲登基,继高宗为中宗皇帝。

  武后的腹稿既然拟定,朝廷上要有剧变也不足为奇了。有人已然料到,但是发生之早及手段之猛烈,则人人怵目惊心。武后在天下稀有的富贵荣华的梦想之下,在即将身为帝王开朝创业的梦想之中,她开始了别的妇女从未想得到的行动。

  这场狂风暴雨来得太早,出乎每个人的意料。武后太急切,太不耐烦了。高宗驾崩后还不足两个月,她就废了中宗,贬谪出京。这是她第四次废却她的儿子。在光宅元年二月五日,她把中宗逮捕,以空洞薄弱不成理由的借口,真个把中宗从皇帝宝座上拉了下来。别的叛徒曾经逼迫皇帝退过位,而现在武后却需要劫夺自己儿子的王位。可是武后并无顾忌,毫不在乎。

  太子哲已经年纪不轻,已经二十八岁。被废的借口是中书令裴炎引起的。中宗要使岳父官居侍中。裴炎反对。君臣争论起来。

  中宗说:“我乃当今天子,你不要忘记。我若把天下让给他坐,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本是一时愤怒脱口而出的,这就是武后废中宗的理由。年轻的皇帝还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如同草原上吃草的小鹿,信步走近了藏有母狮子的丛莽。武后这个母狮子闪电一般,一跳而起,扑在自己亲生儿子身上,凶恶得令人魂惊魄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