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帮助像表姑这样的弱势,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我们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放在大路边上,让很多过路的人都可以看到,而且告诉他们这是谁的,请他们帮忙照看,不要让别人巧取豪夺。
有时候,我也冒用队长、保管员的名誉,说是他们让照看的。这些人想从中使坏,也就有点困难了。
小时候,很多人都说我聪明,夸奖我脑子好使,转得快。我也常常因为帮助那些受欺负的弱势群众获得好评和保护。
可以,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对此非常不满,常常对我指指点点,说我好管闲事,人小鬼大。
不过,在我看来,就是要跟这些人对着干,不能让他们欺负人。好歹,我也是一个男子汉,怎么会容忍他们的行为呢?
当时,我觉得他们说我人小鬼大是在挖苦我、讽刺我,心里挺不舒服的。后来,我才知道人小鬼大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说明我脑筋灵光。呵呵呵,管他呢!
再说,要不是小时的这种聪明灵光,说不定我还吃不成律师这碗饭呢?
这说明,人小鬼大对我来说并不是坏事!
第3章 体验委屈()
第3章体验委屈
正是由于小时侯的很多事情,都让我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让我感觉到弱势群众常常都在受欺负。
虽然,那时我不知道有律师这个职业,更不可能知道律师是干什么的,但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早就暗自决定长大了,一定要为弱势群体说公道话,为他们撑腰。
或许,真的是我与生俱来就是一个天生的律师命,上苍所以早早就安排我亲眼看到社会的一些需要人同情、帮助、改造的方方面面。
渐渐的,我可以上学读书了。小学成绩虽然我不是最好,但也算好成绩,由于我比较聪敏,嘴巴特别甜(看到熟人、长辈、老师都爱打招呼),老师也很喜欢我,对我特别关照。
记忆中,儿时的我真的是很逗人喜欢,几乎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说实话,回想起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耶!
不过,告诉你哈,我这绝不是自恋哈。顶多,说我过于自信!
由于跟老师关系好,成绩又好,所以有时候犯了一些小错误老师也不追究,同学们就有点嫉妒我。
唉,这种感觉我体会最深,被人嫉妒羡慕恨的感觉真不好,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烦恼,我的过去已经让我烦透了顶。
现在,我尽力回避很多事情,回避很多对我羡慕嫉妒恨的人,居然还是有人说我是加低调,骨子里高调得很,真是无语了!
实际上,我小时侯身体不太好,个头也小,那些大点的同学就常常欺负我,所以我也有过弱势群体的经历和体会,长大了当个英雄的思想就根深蒂固,只是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成为英雄。
特别是,在小学时有一次考试后,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出教室门,我被后面的同学一挤,就跟着前面的同学滚到教室外面的一块空地上。
这一挤一滚,本来没有多大关系,可是我却滚到一位女同学身上去了,把她压在了地上。把她压到了地上也没多大关系的,可是同学们有好事者一见到这种情况就起哄,都开起了成人们常开的玩笑。说实在话,虽然同学们在开那些成人玩笑,其实大家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那是骂人的,是脏话。
这一下,我就惨了。那个被挤下去,被我压在地上的女生一听到同学们的笑声,那个气就大得很,翻身爬起来一把抓住我,对我又打又骂。我反复解释都不管用,反正她就不听,对我又吵又闹,最后在老师的劝解下,那个同学才放手。
本来都以为没事了,没想到放学时在老师都走了的情况下,那个同学突然又来到我面前,一把抓住我的文具盒放进了自己的书包。我根本没有想到她还会来找我的麻烦,一下子不知所措。等我回过神来,那个女同学已经走很远了。
文具盒被拿后,我不敢回家,怕母亲打我(小时侯,母亲对我非常严格,东西掉了基本上都是要挨打的),只好提着书包跟着那个女同学追去。
在学校后面的一个小卖部(当时的合作商店),我追上了那个同学。
追上她后,我一把就把她抓住,要他把我的文具盒还给我,可她就是不给,我们就一直僵持着。还好,那天母亲病了,来到大队的村合作医疗店看病,听别人说了我的事,母亲立即赶来为我要文具盒。
说实话,那个同学很有个性,说不给就不给,母亲也把她没办法。
最后,还是那个同学的姐姐读初中放学回来费了很多口舌,她才把我的文具盒给我。
这件事发生后,同学们都认为我没出息,连一个女同学都奈何不了。母亲也说我没本事,被一个女同学都欺负了,还说我不对。我对此特别委屈,觉得特别的冤枉,就是找不到说理的地方,找不到听我解释的人,为此我那一段时间特别痛苦。
在我的心里,我根本没有对那个女同学有任何的非分之想,当然那时候我们都还小,也不会知道都有哪些非分之想。
至少,我知道我不是故意的,我没有想欺负她的目的和动机,我也是无辜的,也是被后面的同学拥挤上来推倒的。
但是,我把她压在地上这是明摆着的事实,也的确是我与她最近距离的或者说肌肤相亲的,大家有目共睹,我是百口难辩啊!
所以,在后来的律师生涯中,我很能理解那些被委屈了的人,因为都说眼见为实,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系。往往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看到的仅仅是一个假象,并且经常被这些表面现象、假象所迷惑。很少人愿意去分析真正的原因,往往也不让你去分析真正的原因。
也就因为这件事,我很久都没理那个女同学。一直到初中要毕业了,在一个下雨天,我看到她没带雨伞。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我最后决定把雨伞让给那个女同学。虽然,当时那个女同学没有接受我的好意,至少从此我们的僵局被我的举动打破了,我们又开始了语言上的交流。
也就从这件事开始,我真正体会到委屈的滋味,我决定长大后要为那些被冤枉的人做一些什么事,来关心、帮助他们。
在那个时候,我记忆里仍然没有律师的映像和概念,根本不知道自己长大后还可以当律师。当然,更不知道上天会赋予我如此的重任,让我拯救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受苦受难的弱势群体。
除了这件事,还有很多我记忆犹新的事情,明明不是我干的,但是他们总是怀疑我,指责我,把责任归咎在我的身上,让我从小受到了很多的不公平,让我自己感觉到一直在委屈和不公正的环境中成长。
换句话说,童年里我替很多人背了黑锅,承担了本不属于我的责任和本不属我应该承担的责任。
起初,我很难以理解,一直想尽办法为自己辩解,想替自己洗脱冤屈。但是,后来发现你无论如何为自己辩解,不会有人听你的、信你的。如果,你在没有足够的证据和把握的时候轻易为自己辩解,往往自己死得更难堪。
或许,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锻炼了我的证据意识,锻炼了我冷静处理事务的能力,凡是都不会那么冲动,要做长远的打算和谋划。
要知道,如果在遇到他人故意设套子让你钻进去的时候,你如果没有周密的计划和分析,没有充分的准备,你将会越辩越难辨。当你有了充分的分析、准备、绸缪之后,往往可以让谣言不攻自破。
特别是,当你拿出有力有利的充分证据时,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结果。或许,这就是律师行业中经常说到的“事实胜于雄辩!”。
所以,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委屈,只有如何去面对委屈,如何让自己昂首挺胸的化解一切委屈,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对我刮目相看。
这就是我,也是我想要的我。
第4章 第一课堂()
第4章第一课堂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在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人深厚的血缘亲情和密切的家庭关系,对社会、人生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中国的经济、政治、思想、道德,乃至古老的中国文明,都能从家庭追寻到发生、发展的源头。
丁文教授认为,西方社会学的家庭理论,难以契合中国国情,也难以解决中国现存的家庭问题的观点我非常支持。
家庭做为社会的细胞,有人认为家庭学是“人世间最难的课题”。还有人说,家庭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对于这些观点,我都深有体会。
就我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我认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人生的很多启蒙教育、第一次、第一映像、第一。。。。。。,都是来自于家庭。
家庭其实就是一个避风港,一个温馨的休憩之地,一个融亲情、爱情为一体的组织。在家庭里,讲的是互相尊重、关爱、关心、体贴,不是一个讲理讲法的地方。
对于这个认识,或许之前我并不赞同,到了40岁的时候,回顾这么多年办理的若干婚姻家庭案件,我终于相信了这个道理。
通过自己的办案经验总结和自己对家庭的体会、理解,我真真切切的理会到家庭真的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我们启蒙教育的第一步。
就拿我的家庭来说,之前我有一些怨言和不理解,现在想来其实这也是对我的历练。再说,由于我国实施这么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就只有一个独生子女,我们所经历的很多东西她们都没有办法经历,我们对家庭的很多感触和体会,他们今生今世也都无法体会的。所以,对家庭的理解和感悟,对我在律师职业生涯中办理婚姻家庭很有帮助,往往十分得心应手。
妹妹比我小四岁。父母对妹妹很好。为了妹妹,我挨过父母很多打。虽然如此,我还是能够理解父母,毕竟我是哥哥,应该照顾妹妹。
在我记忆里,我小时侯经常挨打,都觉得冤枉,可是又总是无法解释,总感觉父母根本不相信我。这种事情多了,我就常常想要是我们家里有一个录音机就好了,可以把我们平时说的话录下来,在遇到需要自己申辩时好拿出来对质。
或许,这些经历再次巩固了我的证据意识,只不过当时不知道罢了。当然,更不会知道这些经历还会对我的律师职业有所助益。
同时,我们同年的,在家里当哥哥姐姐的孩子都有同感,常常在一起议论自己的父母。最后,大家共同认为“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我们不是老幺,父母当然不喜欢我们了,挨打受气也就正常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在家长心里,年长的就应该多照顾年小的,这就叫互相关心和帮助。往往在这方面得到好的教育的孩子,出生社会后才会更好地与人相处,处处替别人着想,不会过于自私自利。
或许,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有一颗包容的心,才会乐于助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才会游刃有余。
不过在那个年代、那个年龄阶段,我们是想不到这些的。在我们心里,我们都知道父母的打骂都是为了教育我们,可是就是心里不好受,不愿意接受,不愿意去理解父母。总感觉在家里,找不到人说理,父母不公平。
就这样一直到我长大,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我从来都没有赞同过。
当我们长大成年,自己有了老婆孩子,当家作主的时候,我们才慢慢体会到当父母其实有多么的不容易。这时候,我们才理解到父母他们毕竟出生年代不同,受到的教育也不多,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自私才没有理解父母。
在我们家里,母亲经常外出开会或出去干活,就留下我在家里看护妹妹。
说实话,记忆中的妹妹个性特别强,脾气很差,什么都要按照她的意思去做,否则她不会同意,而且在母亲回来时,她还会去告状,她一告状,我多半会被挨打受骂。这在我的童年里基本成了定格。
这样的生活,在我的童年里记忆非常深刻。乃至于后来只要妹妹一提到要告状我就不敢惹她了,只好哄着她让着她。
其实,对比现在的社会某些现象,其实跟家庭里的兄妹相争也是一个道理,只要慢慢体会,细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收获。
实际上妹妹的性格以前并不是这样的,记忆中,应该是她到父亲单位去玩了回来之后发生改变的。现在想来,或许是当时就妹妹一人在父亲身边,父亲对妹妹比较娇惯造成的。妹妹的这种性格养成后几乎没有多大改变了,这也导致了她的生活并不是那么轻松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