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一听元老爷开了口,立刻跟上,纷纷附和。负一点责任是多少,当然由周怀山来判断。他要的也无非是大家的意见,就这样,在张家不在场的情况下,直接给他定了罪。
借着这件事,樊城的士绅不干了,凭什么你能赔解了约的农民,却只赔我们这么一点点。
很快张家被蚕食一空,多筹措资金买的粮食没有了,铺子也被迫卖掉了。如果不是元老爷最后给他保有了一点体面,恐怕连房子都得抵出去。
三元又一次溜进少爷的屋里汇报,这一回颇有些义愤填膺,“若不是老太太和太太还有二少奶奶护着,怕是两位舅爷已经去要饭了。”
“有元家这门姻亲在,他们怎么可能去要饭。”
元老爷就算花钱养着他们,也不可能让自己的表弟兼亲家落到那种地步。
“少爷打算就这么放过他们?”
三元可不信少爷是这么好心的人,但张家的身份实在是棘手,占着亲戚的名头,无法明正言顺,不然早就把他们赶去要饭了。
“嗯,就这么着吧,想办法让他们借住到元家去。”
元殷书丢下一句话,慢慢抚摸着书页。只有三元知道,少爷抚摸的可不是书页,是夹在书页里的信。
到底什么东西曾被少爷这么含情脉脉的抚摸过,三元翻了翻回忆,摇摇头,就是商行曾贩卖过的最珍贵的宝物,也没让少爷这么温柔的对待过。
张家两位老爷自然希望能重振生意,可现在的他们当真是口袋比脸还干净,整身上下翻不出一块比指甲盖大的银子来。
去借?除了大女儿,其他的都嫁去了外地,而且夫家的家境也比不上元家。
想来想去,还是打算跟元家开口。结果不知道怎么被人一劝,他们又改变了主意。倒不如卖了房子去做生意,然后借住在元家。
元家的内院全是张家的姑娘,说白点,跟住自己家里也没什么两样,任何时候,只要元家不倒,就不会有人赶他们走。这样还省了借银子的不自在,两个人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转头就卖了房子,住进了元家。
元老爷当然不喜欢,可是没有办法,谁叫自己的娘是他们的姑妈呢。姑妈心疼侄子,妻子心疼亲兄弟,儿媳妇心疼父亲和叔叔,倒只有他,仿佛成了个外人。
张家两位老爷想去一趟江南,却被元老爷制止了。皇上病重,现在稍有点官场渠道的人也都知道了。
“干脆等这件事过去了,你们再出去。”
两位张老爷直叹时运太差,但也害怕出去惹上事端,只好在元家安心住下。
元殷书得知两位张老爷落入圈套,握住毛笔的手紧了紧,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不错,他已经可以站起来,下地慢慢走动,但在外头,却依然说伤了筋骨,还不能起身。
“我记得老二家的幼子颇有经商的天赋,一直想着出人头地。”
“那个眼高手低的……小的明白了。”
三元马上就懂了,低头退下。
丰登在商行里将自己经手的帐册整理好,交到隔壁的小姐手中。看到他脸上的不安,叶青蕊拿笔询问,他可是有什么想说的。
他当然有话想说,是太想说了。
商行派出一支去北地贩货的商队,又派出大管事去各地巡查,一来二去,商行里的人竟去了大半。
留下的全是近二年才进来的新人,老人,或者明确说大东家的心腹全在外头。这让丰登非常不安,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小姐。
第215章 殡天()
叶青蕊愣了一下,顺手写下,也许是巧和。丰登倒是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低下头告退。
可这真的是巧和吗?可无缘无故的,他将心腹全调开樊城是为什么?叶青蕊百思不得其解,最后自嘲的一笑,他做的事自己什么时候搞明白过,还是不要自寻烦恼吧。
借住在元家的两位老爷得到了很好的照顾,三位少爷也宾至如归,但三位少奶奶却不自在极了。
元家有三位张家的姑奶奶,上头两位是长辈还好说,下头这位元家的二少奶奶,那积怨可就深了。
之前做姑娘时,因为元殷书迟迟不肯迎娶,她没少被人嘲笑。这三位张家的少奶奶和她也是摩擦不断,当时一方是小姑子,另一方也是张家的少奶奶,也算势均力敌。
可现在呢,张家少奶奶借居元家,这境况何止是一落千丈,简直就是直接从天上掉到了泥坑里。
三位少奶奶都希望相公带他们离开,哪怕拿着嫁妆出去租房子都可以。却因为没有分家,只好住在一起。
这俗话说远香近臭,这时间一长多少受了些气,听了些风凉话,便一起鼓动自家相公要求分家。
开始只是在自家人里头闹,后来又闹到元家,最后三位少奶奶的娘家也出面了。两位张家老爷只得分家,将卖了老宅的银子二一添作五,一家一半,然后各自留了一些,剩下的分给儿子。
张家的宅子很大,卖的价钱也不算差,足足二千两银子,足以当成他们日后翻本的本钱。可这一分下去,这银子就不多了。
一个人不过几百两而已,够什么用的,还真不知道。
三位张家少爷却十分高兴,在外头置了宅子,接了自己的父母出来,不肯让他们再借住元家。
两位张老爷都是又悔又恨,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不卖房子,现在一套大宅子拆成两套小宅子,每个人手里都有点钱,却又不多,绝对不够去江南贩货的。
只有最小的一位少爷,他将妻子往大哥大嫂屋子里一扔,就带着自己的三百两银子上了路,至于去什么地方,就只有天知道了。
叶青蕊将纺车公开后,就全部搬到了庄子上,织女直接在庄子上纺出来,再通知商行来提货。她隔三差五就会去看看,这一天刚进城,就听到县衙传来钟声。
随着钟声的响起,很快就有差役身上扎着白色的麻条出来报丧,“皇帝殡天了……”
“啊。”
叶青蕊心中慌乱的跟什么似的,不是才说病情有了起点,还上朝处理政务,怎么忽然就殡天了呢。
家里有楼氏在,这些事她会处理,赶紧让白芷去街上的布庄扯了几条白麻扎在身上,直接去了元家的私宅。
元家正在门口把带红色的东西给取下来,下人身上也扎着白麻。这一回三元倒是没拦着,还迎上前说自家少爷正要去请她过来商量事情。
叶青蕊一进门就把纸笔拿出来,“大皇子会去京城吗?”
这是樊城会不会乱的根本,大皇子若是不肯去京城,将军恐怕立刻就要出兵,樊城马上就会乱。
“他一定会去的。”
这是元殷书呆在家里反复思考过的答案。
大皇子生母卑微,这一点最为被人诟病,如果他再不去京城送皇上最后一程,就会被视为不孝。他想争夺皇位就会更困难,越发名不正言不顺。
只有去京城,亲自安葬了皇上,如果被太子迫害,他才能名正言顺的竞争皇位。当然,前提是他能从京城全身而退。
太好了,叶青蕊拍拍胸脯,大皇子只要去了京城就等于承认了太子登基的合法性。管他是死是活,至少这个天下是安稳了。
等等,要不要问他为什么把这么多人派出去呢?
还是算了吧,叶青蕊脸上细微的表情没有逃过他的眼睛。
“你又在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周怀山大概是安心了吧。”
叶青蕊急急寻出一个理由。
元殷书挑眉一笑,轻声道:“你倒是很关心他。”
这笑容听在叶青蕊耳里,觉得怎么都带着一股邪气。她下意识的点头,心想,都是朋友,关心一下也很应该。
却不知有人被她的这个点头,几乎要憋出内伤来。
叶青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身轻松的走了,留下元殷书在屋里转了好几圈,忽然扬声,“来个喘气的,磨墨……”
“是。”
三元暗叫一声爷哟,这叶姑娘走的时候不高兴,您老人家也不高兴,这叶姑娘走的时候高兴,怎么您还是不高兴呢。
闷骚的心思你别猜,猜来猜去你也猜不明白。
“怎么是你送过来,丰登呢。”
白芷收下帐房送来的帐册,有些奇怪的看着这个不认识的帐房先生问道。
“丰管事去看大皇子了。”
叶青蕊抬头,这才想起来,大皇子带了三千骑兵上京,今天路过樊城。没想到丰登还是个爱凑热闹的人,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呢。
大皇子上了京,叶青蕊也没什么顾虑了,让叶青之回学院。虽然叶青之不放心姐姐,但家里还有楼氏识字,加上白芷已经识得了上百字简单常用的字,他这才搬回书院。
因为在外头忙着,叶青蕊已经好几天没见着楼氏了,送走叶青之后,她猛的一抬头,才发现楼氏的头发多了好多明显的白发。
楼氏还不到四十岁,这些年又养尊处优,怎么忽然生出这么多的白发。叶青蕊赶紧陪着她进屋,才知道母亲是为了她操心。
拉着女儿的手,楼氏最惯常的就是哭,边哭边说,“你的嗓子说是无事,可却一直说不了话,这可怎么是好。早知道这样,我就该让你跟徐家一起走,也省得落到这个境地。”
女儿马上就要及笄了,却因为意外哑巴了。女儿就是再能干,谁家会要个哑巴主母。之前还有许多人来探口风,问二丫头及笄之后打算挑个什么样的。
可自从不能开口说话,这些人全都不见了。
第216章 二表嫂()
叶青蕊几乎有些庆幸自己现在不能开口说话了,不然的话,现在一定在被楼氏象推销滞销货物一样往外推。
能选择主动离开徐靖成,已经将她的力气抽干了,至少短时间内,她根本不想考虑这个问题。但她知道跟楼氏讲不通,只能闭嘴听着,反正她现在不能说话。
“你这孩子,倒是说句话啊。”
楼氏把纸笔推到叶青蕊面前。
叶青蕊无奈,只得写下,“既然如此,等我能开口说话的那一天,不就行了吗?”
楼氏大急,这种事能等吗,一年二年也就算了,万一三五年不好,就一直等下去吗。
叶青蕊实在被唠叨的不行,只好写下,“现实如此,自己着急有用吗?既然没用,为什么不平心静气一点,也许老天自有他的安排。”
叶青蕊在前面走,楼氏跟在后头不停的叨叨,“什么安排,你说能有什么安排。你的聪明能干就不能分一点到这个上头吗,拿做生意一半的精力出来,就是个王爷你也嫁得了。”
在前头不停摇头的叶青蕊掏了掏耳朵,实在不想再听下去,她决定没什么事,还是不要过来惹她,免得又是一顿唠叨。她能接受好好的沟通,但实在没办法接受一点逻辑和道理都不讲的唠叨。
“还有一件事,你二表嫂病了……”
楼氏看女儿要走,赶紧拦住她。
楼家自从大表哥作死后,房子都被叶青蕊收了,他们见识了表妹的厉害,自然不敢再找叶家要钱做生意。两个表哥在外头找了文书和帐房的工作,勉强能养活一家人。再加上楼氏常常补贴一点,日子虽然紧巴巴的,但还过的下去。
不过这回二表嫂的病,却有些棘手,开始没当一回事,拖来拖去最后拖成了大病。
叶青蕊一听,没怎么犹豫便让母亲找最好的郎中去看,不管是诊费还是药费,由从家里的帐上走。
楼氏还以为女儿会一口拒绝,没想到她又大方起来。
“生病了,或是孩子确实有出息想读书,我都可以支持。至于别的事,都别找我,有手有脚还是识字的人,饿不死。”
就是出去摆个摊帮人写信也能挣几个铜子花用呢,叶青蕊心想。
楼氏见女儿同意,心中大定。赶紧让下人请了郎中去楼家,自己在家听消息。
叶青蕊有些奇怪的看着楼氏,自从大表哥的事刺激过她后,她病了很长时间,自从好了,再也没提过大表哥,也不知道她是知道不能提,还是真的受刺激过深给忘记了有这个人。
二表嫂本来已经快不行了,又被楼氏找的郎中给救回半条命来,只说安心静养有一半的机会撑过去。
结果二表嫂还没养好,外公外婆倒是前后脚的功夫走了。楼氏哭天抢地的赶回去,扑到地上就哭,叶青之也从书院赶回来,姐弟俩陪着楼氏在棺木前磕头。
老人家的身后事,叶青蕊自然不会吝啬了,任楼氏封了一百两回去。能花一半在丧事上,已经是了不得的派场了。
既然去了,少不得看一眼病着的二表嫂。本来就受不得刺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