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人名卓然,是太康人士,寒族出身,但是无论是手段还是谋略都令人心折,是太保刘延年如今最为倚重的人。
刘恭有些奇怪的说:“叔父怎么会来我府上?”
刘延年是宗室,不过并非刘渊近亲,刘恭称呼一声叔父不过是表示亲近而已。
“陛下快要不行了。”刘延年出口便是惊人之语:“殿下可对未来有所打算?”
刘恭对这个消息有些震惊,但是很快,他就勉强笑了笑,说:“本王不清楚叔父的意思,若是对我有不满直说就是,又何必咒皇父呢。”
刘延年冷笑一声:“殿下不用装糊涂,原本与太子殿下竞争最激烈的是四殿下,可是四殿下牺牲于沙场之上,已经折戟沉沙,如今齐王、鲁王资质驽钝,背后母族势单力薄,而实力雄厚的北海王年纪又小,最有竞争力的便是殿下你。你觉得太子会放过殿下么。”
刘恭抿了抿嘴,斩钉截铁的说;“我相信皇父不会有事。”
“呵,其实三位太医已经确诊了,但是他们三人却都不敢说出来,要不是其中一位与我是老交情,我这个情报还得不到呢。殿下不必自欺欺人了,还是早日做决定比较好。”刘延年说。
“叔父如今冒险提醒我的价值又在什么地方?”刘恭反问。
“我是四殿下的人。”刘延年闭了闭眼睛:“四殿下如今战死,我等不能坐着等死,让刘和那个猖狂小儿得意。”
刘恭一阵惊讶,谁都知道四弟没有朝堂势力,所有的权利都在军队之中,谁知道人家不是没有,只是藏得比较深。
但是刘延年能跑来找自己投诚,那就表示太子早已知道刘延年是四皇子的人,刘恭想到此处不由得心中一紧,自己还是太小看那个看似粗鲁平庸的太子大哥了,至少有些情报是他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
“那么叔父到底想要怎么做呢?”刘恭轻微松口。
“听闻太宰与殿下关系甚好。”刘延年问。
刘欢乐看重刘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故而刘延年直接开口询问当事人的意见。
谁知道刘恭在那一瞬间,脸上的表情有一丝狰狞,不过很快,就被隐藏起来了。
而这一点正被一直充当布景板的卓然看在了眼中。
刘恭有些无奈的说:“太宰只是心疼我而已。”
刘延年见状,并没有继续问,而是转移了话题说:“殿下应该清楚,如今城防军掌握在单将军的手中。而我的驻军虽然依旧驻守在外地,但是距离平阳却很近,不过一日行程而已。”
刘恭吃了一惊,他听出了刘延年的计划,就是直接逼宫!
只要能拉拢到单将军这个戍守皇城的人。
这时候,旁边的卓然智珠在握的笑了笑:“范玉阳曾是在家同僚,如今与我一样,玉阳正在单将军府上做幕僚,正可以说得上话。其实殿下如今尚无子嗣,北海王又年幼,殿下可以抛出诱饵,说将立北海王为皇太弟,越过呼延氏立单氏为太后,不怕单将军不答应。至于未来该怎么样,还不是殿下说了算。”
刘恭眼睛亮了起来。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忙碌时节。
繁衍生息这个词在如今的世界实在是太重要了,没有人口有其他东西有的再多也没有用。而青州因为少战乱,人口原本就丰富,再加上游鸿吟的各项政策,如今的青州,已经繁华的有些好比天上之国,干净整洁的道路,四处播种的欢声笑语,高耸的城墙,干净整齐的街道,人来人往的商业街。
战火是什么?饥荒是什么?匪患是什么?
曾经记忆中的困难和痛苦似乎已经很遥远了,在朗朗读书声中,所有人都觉得再也没有比如今的日子更有奔头了。
而富足安定的生活带来的便是人口的刺激性增长,似乎哇哇哇的哭声一下子多了起来。
很快,郭使君娶亲之事传遍了整个青州,每个人都在想着,到底是那位世家的小娘子如此有福气。
其实在游鸿吟自己娶老婆之前,他就已经将徒弟们都喊过来谈过话了。
令他吐血的是,他的徒弟都不怎么正常。
胡归胡危是不想娶,他们本是胡人,却又没了族人,所以没人能管束,胡危是职业病发作,看谁都好像是探子,遇不到让他放心的女子,就干脆直接纳了个妾侍,有需要了睡一睡,没需要了就不见面。而胡归一心练武,一心保护主公,对男女之情没有一点兴趣。
沈源志在天下,最喜游历,说是没有女子愿意在家中一等等个几年丈夫都不回来,也没有女子能吃得了到处跑的苦,所以他就不娶妻,他不仅自己不娶,还拦着于朝宗这个师兄也不许娶。
回头那臭小子还好奇说:“原来师傅不是分桃断袖之人啊。”
游鸿吟就呵呵了。
唯独让游鸿吟省心的便是霍青峻,他家中尚有长辈,如今已经替他订了亲,正备着婚礼呢。
游鸿吟最后打算替唯一的女弟子,一直为他默默管理着后院和商队等诸多事务的元夕找了婆家,谁知那丫头整整半个月没理他。
他自然知道女弟子心中有一丝幻想,不过他真的是把这丫头当女儿在养,真的下不去嘴。
结果元夕转头就给自己找来了家人,原来她本是陈留人士,家中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一户士族,而她流落流民之中,早已没有干净名声,便一直不想回去。而这次回去认亲,便是为了不被师尊嫁掉,她无法与师尊结缘,便想要一辈子守在师尊身边。
若是一般人早已被这番深情感动,可是游鸿吟并不是一般人。
若是纳了元夕,对她来说太不公平,对自己来说也是一道难捱的关卡。
游鸿吟没多管她,自己则继续按部就班的做自己的事情。时光会冲淡一切,就算冲不淡,自己做出的选择,未来就只有自己去承受,游鸿吟从不溺爱弟子。
只是他也下定决心,以后少收些女弟子,因为女子比男子更容易动情,也更为执着。
游鸿吟选择的妻族是陈氏。
不错,就是他老师陈堪一族中的女子。而因为这桩联姻,陈氏一族已经彻底从南方撤出,渐渐回到自己原来的族地,司州颍川。
去岁冬日,刘渊病重,结果二皇子刘恭造反,领军攻入皇城之中,太子**被杀,刘渊被囚禁。
谁知道,单氏之子,只有十几岁的刘乂聪慧过人,与太宰刘欢乐、单将军等共同救出了刘渊,除掉了伪帝刘恭。
刘渊却因为丹石之毒,病入膏肓,匆忙之间,封刘乂为太子,着刘欢乐为太宰、大司马,封单将军为大司徒,随即便撒手人寰。
而在主弱臣强的情况下,汉国宗室和外戚以及各方权贵斗成了一团。游鸿吟暂时没管,也没趁乱捡捡便宜什么的,反而给了他们充分安定和平的内斗环境,同时倾销了大量瓷器、烈酒等奢侈品,换取了不少马匹、皮革等物资。
之后,游鸿吟便实现了对独孤氏的承诺,夺下了司州,将诸多胡族赶出了司州境内。
洛阳终究还是落入了游鸿吟之手。
第219章 名士风流(四十六)()
立国这件事;其实游鸿吟的属下早有准备,虽然口头从未说过,但是彼此之间早已心知肚明。
司马氏虽然是皇室;但是他们的天下得来本就不正;加上统治时间太短;所以大家对皇室的忠心当真有限,对于立国之事自然不会太过排斥。
所以比起在其他世界的任务;游鸿吟这次称帝的过程更类似于白手起家的建功立业;基本上都是光明正大的拼硬实力,考验的是他的政务能力。
只要他正确认知天下详细情况;并相应的制订出契合的制度,平衡多方势力,尽力让天下修生养息,那么他的优势将会无限大。
不过虽然大家都知道立国是必然的事情,但是这个提议却并不能由游鸿吟自己首先开口;否则就是吃相难看。
也许如今看来;这种做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甚至有一些沽名钓誉,但实际上这种类似于潜规则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主要是为了在历史上不留下污名;毕竟推倒前朝;起兵造反的名声并不好听;哪怕是为了所谓的天下黎民;因为一个人是无法代表所有黎民百姓的。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群臣‘谏言’,然后君主在众望所归下,才会建国。
许多开国君主立国之前,都会找到一个光明正大、占据大义的理由,勤王、讨伐暴君、光复旧朝等等旗帜,不知道被多少任君主使用。而光明正大没披着这层皮的便是始皇帝,名声却早已不知臭了多久了。
所以游鸿吟就算是要立国,也必须等个契机,同时还得找个光明正大的‘理由’。
在将司州彻底握在手中,游鸿吟就迅速开始在司州招揽流民,恢复那些因为无数世家彻底离开而陷入瘫痪的各方生产和民生。同时因为当地部落、族类比较复杂,司州的处理方法类比幽州,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梳理各方势力,制定适合各方的制度。
而在司州勉强恢复了一些元气,似乎有几分昔日繁华影子的同时,聪明的陆云被游鸿吟暗示了一次,他也不可能听不懂,不过陆云本身是不太赞同这么快立国的。
他虽然不知道如今情势大好的情况下,为何主公会如此着急,要知道一旦立国,就代表着主公正式和朝廷撕破脸,朝廷有诸多世家扶持,实力不可小觑,真拼杀起来,他们这边不一定能占到便宜。
所以陆云表示,他根本没听懂主公到底暗示了自己什么。
游鸿吟见状,就明白陆云天性中谨慎的个性让他并不赞同这么快就立国。但是游鸿吟比陆云更能明白,与南方朝廷相斗,已经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占据富庶南方的朝廷可能会解决内部矛盾,并且恢复元气,实力大增。
而随着双方实力都积蓄的更为强大,死伤人数将会越巨大。
所以,还不如速战速决。
这也是游鸿吟想要快速立国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有一个方面便是游鸿吟想要以主君的身份接受汉国的投降。
汉国内乱到一定程度后,实力大为削弱,游鸿吟自然不可能一直放任这头濒临死境的老虎一直在身边卧着。必然是要接手过来的,而以一国之主的身份接受汉国投降,是为了天命这两个字。
汉国虽然是以匈奴为主,算不得纯粹的汉人国度,但是它是一个有国号,有君主,有朝政体系的正式国家,所以若是能接受一个真正的国度投降,便会有了‘天命所归’的说法,这个情况将会给其他各种伪政权以及南方朝廷一个沉重的打击和无与伦比的压力。
不过游鸿吟并不觉得陆云这种消极怠工做的不对,他从不觉得臣子与君主之间不能出现分歧,反而陆云这种做事态度才是真正的忠臣该为之事。
不过,他能懂陆云,陆云却并不是对他这个主公有绝对的了解,这让游鸿吟多少有些惆怅。但陆云如今是他的谋主,可以算得上是文臣之中第一人,他不牵头,游鸿吟暗示的第二个人就要比较挑剔了。
首先,徒弟要都排出去,关系太过密切,若是徒弟们开口,和他这个主公亲自开口没有任何分别。
最后游鸿吟选择了葛洪。
葛洪如今做一州长官做的风生水起,可是他的修道炼丹的爱好却一直都没有放下,所以在自己手下的那些文臣之中颇有人缘。
游鸿吟在王弥动手大败汉国成列在并州的将近十五万人马后,召开了大例会。
而正是在这场会议上,他麾下文臣武将各有说辞,揭开了立国之序幕。
其实下面许多人早就想要主公早日立国,要知道立国之后,他们的位置也许久会变更一下,也算得上名正言顺的在历史之上占据‘开国元勋’这个名号了。
所以大家在大例会上可谓是群情汹涌,各个口若悬河,引经据典之间,说的好似游鸿吟不立国就是对北方所有黎明无信,弃万民于不顾等等。
游鸿吟不过是走个这么过程,免得被对手抓到攻讦把柄而已,并没有故作矜持,很快就正式确认了立国之事。
随即便开始讨论国号,在沿袭古称的夏、周,按照郭氏姓名起源和发源地起源的虢、姬、任,以及以起家之地为名的青这些个之间,最后定下了‘周’为国号,沿袭古国之号。
然后便是一干定封号、年号等,在场诸位均熟知典籍,很快便定了下来。
不过随即陆云便提出异议,觉得比起立国称帝,不如先称王。
游鸿吟拒绝了。
的确,自三国始,便有称帝之前先称王的说法,但是,这种规矩不过是那些皇帝为自己怯懦的内心加上了一丝安慰,或者说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