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上没了束缚,顾子瑄直直地倒进了李煜祺的怀里。
“王妃,为何你的身子如此之冷?”
“可能是林中露气深重。”
“那我抱你去火堆旁烤火。”
“好。”
李煜祺蹲下身子,手臂从顾子瑄的膝下绕过,小心翼翼的将她抱起,来到火堆边。
今天着实是将她吓坏了,李煜祺的双手轻轻箍着顾子瑄,也不敢太用力。如同对待一件失而复得的宝物,轻拿轻放,小心对待。
顾子瑄晃动着身子,在李煜祺的怀中蹭了蹭,觉得十分温暖舒适,困意又上涌。
“王爷臣妾有些困了”
“困了便睡,本王在这儿守着你,没人能再伤你一根毫毛。”
“我信你”
说完,顾子瑄又睡了去。李煜祺的目光紧紧黏着在她的脸上,充满着怜惜与柔情。她抬手理去顾子瑄眼角的乱发,扶于耳后。而后用拇指小心的摩挲着顾子瑄的额角,脸颊,下颌,一遍又一遍。
“渴渴”睡梦中的顾子瑄突然喊渴,李煜祺想起马鞍山有水袋,连忙吹起口哨,唤来坐骑。
第72章 选秀之事()
此为防盗章!码字不易请支持正版!昨夜入睡前她便对着杜仲千叮咛万嘱咐务必在丑时时将自己唤醒。杜仲深知自己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懈怠,大婚前一夜更是一宿没睡,拉来了甘遂二人支着眼皮聚精会神地听着打更之人的更声。
打更之人的更声敲过两下之后,二人立刻从院前花坛边上弹起,急忙朝着顾子由的房间跑去,一通胡乱的敲门。
顾子由二人的声音吵醒,即刻便起身负责梳妆打扮的侍女们便端着各式各样的物品鱼贯而入。
衣物自是顾子由自己换上,但面上胭脂头上束冠,腰上系带皆要由有资历的宫廷侍女来打点。
一个时辰后,着着婚服妆容整齐的顾子由出了房门招呼迎亲的队伍吃些早点,备足精神,而后布置迎亲途中的守卫。
永乐公主大婚,空前绝后的隆重,迎亲途中保不了有百姓骚动,冲撞迎亲之队。皇帝李嘉懿特派出了一支锦衣卫用于保卫。但如何使用便是顾子由来支配。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顾子由决定将锦衣卫一分为二,一队混入迎亲队伍之中,负责保驾护航。一队着民衣,混入围观百姓之中,伺机而动,以备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变动。
寅时,天空破晓,万家灯火徐徐点亮。顾子由还未来的及吃上一口热饭,便要率领队伍出门,去往京城南郊的天地庙中进行祈愿。约莫便是祈愿这一天一帆风顺,众人皆乐。
于此同时,公主府的李唯兮也已起身,端坐于铜镜之前任由侍女在自己脸上画上精致端庄的妆容。其头上所盘发髻,所用银饰比顾子由要繁重上十翻。
头上发簪,皆是金银翠珠串接而成,垂与鬓侧,熠熠生辉。
玄红衮裙,金丝镶边,其上绣着一只华丽端庄的凤凰,双翅静立,华丽非常。颈上配以华贵银饰,长及腹部,轻轻一晃动,散碎翠响。
李唯兮头次穿得这般隆重,身上顿银饰沉重,声响嘈杂,十分不适。但大婚为重,也仅此一次,忍忍便过了。
辰时,礼乐声起,鞭炮与锣鼓齐鸣。繁弦急管,热闹非凡。
浩浩荡荡地,尊王府的迎亲队伍出发了。
“殿下,驸马的迎亲之队已经出发,殿下赶紧盖上盖头!”泽兰取来盖头,匆忙地李唯兮头上一盖。顿时,眼前的景物便消失了,只剩下满目的红。
李唯兮轻轻的阖上眼,心无杂念,静静地等着迎亲的队伍。
一炷香之后,耳边吵杂声起,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传来。李唯兮睁开了眼,屏住了呼吸。
“公主,驸马来迎亲了!”茯苓在李唯兮身旁小声的提醒。
脚步声越来越急促,好似已经跨进寝殿的门栏。视线被红盖头遮住,李唯兮只能看见一个十分模糊的身影,不知此人是否是顾子由。直至那人擒住自己冰冷的双手,轻轻的握在手心里,李唯兮便笃定了。盖头下的嘴角轻轻一弯,露出了一个弧度。
因为那人的手好似一团火,只要握上了,就分外温暖。普天之下,便只有她,有这份温暖。
“怎么手掌如何冰冷?是否着凉了?”顾子由皱起眉头问道。
“本宫无碍。”李唯兮轻轻的晃了晃脑袋,所佩戴的银饰、珠翠便叮叮当当地响了起来,外人不觉得吵杂,李唯兮听来确实振聋发聩,着实难受。
书上说的没错,大婚当日还是规行矩步,不发一语的好。李唯兮心里默默记下。
顾子由似是看破了李唯兮的难处,便不再多语,轻轻的挽住她的手臂,温声说道:“走吧。”
而后便扶着李唯兮的手臂,将她带出了公主府。
府外,喜乐奏起,掌婚者朝着府外围着水泄不通的人群高喊:“公主入轿!”随即便响起了一阵狂呼喝彩声。
李唯兮在顾子由地搀扶下小心翼翼地坐进了轿里,一行人欢欢喜喜的往尊王府去了。
大晋朝的公主大婚,需拜堂两次,一次便在那驸马的府中,拜见公婆,于午间进行。一次于公主府中,由皇帝陛下主婚,再次拜堂,于晚间进行。毫无疑问,后者更为隆重。
此时,李唯兮便随着顾子由与掌婚者来到了尊王府,顾知府和顾夫人早已换上华服,于堂内候着。
李唯兮一到便行拜堂之礼,而后便送入房中休息,等候傍晚时分的再一次接亲。
“公主,趁着空闲吃些东西吧。”房间里,李唯兮披着盖头,端坐在床沿。顾子瑄端来一碗热气腾腾面条,放于房间里的楠木桌上。
“不必了,本宫还不饿。”李唯兮并无食欲,在床沿一动不动,拒绝道。
“那臣妾就先放在这儿了,等公主有食欲了再食吧。倘若不热了,便唤府中的下人去换一碗。”
“嗯。”
顾子瑄急匆匆地来,又急匆匆地走了,显然是手中有活忙活不过来,连一向如狗皮膏药一般黏在她身上的尊王今日都不见踪影。足以见得大家有多忙。
李唯兮叹了一口气,想着自己珠翠满脸,妆容已定,如若要吃东西,则要拆下,食完东西之后还要重新插上,甚是繁琐。
大家皆如此忙碌,还是莫要给她们添乱了,李唯兮心道。
顾子由安排好今夜的宴席菜品、手礼之后,便往大厅走去,刚巧碰到从大厅里走出来的顾子瑄。
“怎样,公主食些面条了吗?”满头大汗的顾子由问道。
“未曾,公主说她没有食欲。”顾子瑄如实回道。
“我去看看。”
由于公主府更加忙碌,李唯兮大部分的侍女都留在府中奔波,此时她的身边只跟着泽兰一人。
而在一盏茶之前,泽兰也被李唯兮派去帮忙了。
所以偌大的寝殿里,只有李唯兮一人,寂寥的坐在床边,后背挺直,显得孤单又高贵。
“公主。”从门沿外大步垮进,顾子由的视线从桌上未曾动筷的面条移到正襟危坐的李唯兮上。
“怎么不食些面条?待会儿行完大礼要到深夜才有酒食。”顾子由急急地问道。
“本宫胃口小,早上食得多,此番便不饿。”李唯兮解释道。
“如此的话,我这儿有些特制的药丸。”顾子由从衣襟里掏出一个小巧的药囊,塞入李唯兮手中,继续说道,“这药丸,食起来方便,吃下去便会产生饱腹感也会补充能量,公主可随时带着。如饥饿,便可服用它。切记,莫要饿着。”
顾子由细心嘱咐着。透过红盖头,李唯兮似是看到了她真诚关切的目光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心上一暖,李唯兮轻轻的攥紧了药囊,唇边荡起一抹笑:“嗯,本宫知晓了。”
“那我下去准备了,再有半个时辰的功夫便要回公主府了。”
“嗯,你且去忙,本宫这里不必担忧。”
顾子由很是急切地走了,李唯兮听到了鞋履跑动的声音。望着自己手上的药囊,一抹别样的感动在她心头荡漾开。
轻轻地解开封口的紧绳,李唯兮从中取出一颗药丸,放在嘴里缓缓咀嚼。一股食物且好闻的馨香马上在嘴里蔓延开来,一阵暖意顺着喉部慢慢地向下流动去。
片刻之后,腹中便觉得紧实了许多,手脚也不再那么冰冷。
李唯兮将药囊妥善收进袖兜里,抚着它,便觉得安心无比。
酉时到,泽兰归,提醒着李唯兮再次要出发了。
顾子由再入殿,将李唯兮搀上花轿。掌婚者再次高喊:“公主入轿。”人群中又是一阵欢呼雀跃。接亲的队伍缓缓移动,人群变成了人流,随着八抬大轿一同往公主府走去。
那儿,主婚人李嘉懿已经等候多时。
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上千年的沧桑礼仪在今天的新妇、新婿上又得到了华美的绽放。
随着李嘉懿一声高呼的“礼成!”,李唯兮规行矩步的一天便落下了帷幕。她在一群欢呼喝彩声中,被先行送入了洞房。
而苦不堪言的驸马大人则需在送往她之后,返回前堂,招呼宾客,与宾客畅饮,无醉不归。
饶是已经服下了抵酒之药,从喜宴上退下时,顾子由的脑袋也有些昏沉。
第73章 皇城之中()
此为防盗章!码字不易;请支持正版!义军总领李檀于北京城立旗登基,立国号为晋;改年号为晋元。新皇登基后随即分封各路豪杰;其中,立最大功劳的善医者顾氏一族得最高赏赐;几世后代尽享荣华富贵。
经瘟疫一事;李檀知晓医术于建国安邦有极大作用。于是推崇全民学医;皇朝子孙皆要学习医术;通晓医理。一时间医官地位可谓是拔地而起;位居大晋朝正二品。
新皇李檀登基励精图治,勤勉于己,十年之间扫除动荡;制定法律;恢复社稷。晋元十一年;时局稳定;国泰民安,民间皆是一片歌舞升平之景。
晋元十七年;晋太祖李檀崩;太子李嘉懿继位,改年号为新乐。
新乐元年,李嘉懿得长子;为皇后所出;立为太子;无女。
新乐三年;李嘉懿得四子,无女。
新乐七年,李嘉懿复得五子,无女。
男儿欢闹,女儿称心,久而不得,皇帝思之更甚。
新乐九年,李嘉懿寻顾家三儿顾峰会,求得一生女秘法,试之。
新乐十年,皇后产,为女,李嘉懿大喜过望,立即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往此之后,宫中嫔妃再无公主出,大晋朝公主仅此一人。
李嘉懿将其视若珍宝,赐名李唯兮,赐号永乐公主。
同年,顾家远戚顾辛门诞下一女。此孩儿出生之时甚是怪异,面容黝黑,双目无神,如有毒气堆积于体内。无论产婆如何拍打,她皆是不哭。腿上嵌着一梅花标记,泛着黑血。顾辛私以为此乃不祥之兆,当即决定掩瞒女儿身份,换做男儿养,以保孩子安康。
念头一出,必是板上钉钉,绝无回头之余地。顾氏宗族立刻将此儿信息载入家族史册。
此儿乃顾辛第三子,名为顾子由。
新乐十一年正月十五,永乐公主得奸妃所害,困于冰窖两天两夜,命悬一线。寻回之后,皇医顾峰会竭力抢救,得以保全性命。只是幼儿染上一身寒毒无法破解,伴随终生。每逢十五十六夜,毒必发,需在屋内备足火炉方可度日。
李嘉懿闻之痛心疾首,私以为是自己疏忽导致,对公主越发珍爱。
新乐十二年冬,北京城大寒,永乐公主伤寒数日未愈,每日哭啼不断。皇后夜不能寝,贴身照料。
李嘉懿揪心难忍,随即决定迁都。
新乐十三年秋,晋朝迁都南京。
新乐十七年,永乐公主七岁宴。酒席中,公主深感无聊,携一宦官四处游荡。逛至后院,见着一大枣树,枝干盘曲,熟枣高挂,欲向上爬而摘之。公主令此宦官于门口守着,未得之令,不得入内。宦官唯诺而去。永乐跃跃欲试,凌空三两枝,不慎,脚滑,双脚悬空,双臂紧抱树枝。永乐大声疾呼,宦官前去解手未曾闻见。
手将无力之时,永乐忽感双脚被人擒住,一股力量将自己往上送去。俯头一望,乃一白衣少年,于树下托住。
双脚重新归于树上,永乐悬心落地,复而望着此少年。只见少年身姿矫捷,三两下便爬往枝顶,采集大枣,送与永乐。
顷刻,宦官归,呼:皇后寻。少年遁走,未留姓名。
翌日,公主欲寻此少年,派昨日宦官前去查询。宦官查询二日,未果,谎报之,此乃季家小儿,季初陵。
坐在床沿的李唯兮稍稍抬头,便望见顾子由满脸红润,迷蒙的眼睛一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