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爱国听完,心里很不高兴,没想到自家的丫头那么小,竟然跟人家处对象,这要是传出去,自己的老脸往哪放?皱着眉头问道,“就是那个今年咱们给割水稻那家?”对于马小东家,云爱国还是有印象的,毕竟那么大方的人家比较少见,不仅中午管饭,而且吃的也好,最后结算工钱的时候,零头凑了整数结算的。
事后还和几个邻居说这家人是地道的好人家呢。没想到自己女儿竟然是和他们家的小子处对象,对于马小东本人,云爱国印象更深了,据说是十里八村的天才神童,他们家之所以这么有钱,都是靠着他的注意。
可是不管再怎么神童,和自己女儿处对象这也不行啊,倒不是看不中这家人,人家的条件是绝对没得挑,可是自家的孩子太小了啊,过年之后才15,小学还有半年才毕业呢,哪能就处对象呢?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啊。
想到这儿,云爱国沉着脸看着媳妇训斥道:“这事儿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孩子还那么小,你咋能让她处对象?有你这么当妈的吗?”
孙丽芸一听,顿时火了,‘啪’的一声,把手里的筷子往桌子上一拍,吓了屋里几人一跳,看着云爱国怒声道:“你跟谁甩脸子呢?”
小丫头家里,可不是男人当家,而是孙立云这女主人当家,不是云爱国窝囊,实在是孙丽芸这个女人的手腕儿太高明,把云爱国吃的死死的,根本没有他一点反抗的余地。
云爱国一看老婆发火了,顿时一个激灵,有点尴尬的吱唔到:“我。。我这不是着急了吗?你看你,发什么火啊?”
孙丽芸一看老公服软,也没有死缠烂打,拿起筷子说道:“我跟你说,这事儿你别管,我保证咱家姑娘嫁进他们老马家的大门,哼!老娘盯上的女婿谁也抢不走。”
“行行行,你说了算行了吧?”云爱国无奈,自己在家里实在是一点地位都没有啊。看看自己几个孩子憋着笑的表情,云爱国板起脸来训斥道:“看什么看,快点吃饭。”
……
今天的小丫头和马小东一样,约会都特意的打扮了一下,平时梳在后边的辫子,今天也披散在肩头,用一个发卡别住,显得更成熟了一点,身上穿的一一套粉红色带格子的衣服,就是那种好像是运动服一样的套装,而且脖领的位置还延长出来一大圈花边。这种样式的衣服,也就这个年代还有,过些年绝对算得上是古董了。
小丫头被停在自己面前的面包车吓了一跳,下意识后退一步,可是当看到从车上下来的马小东时,顿时露出了笑容。
“你怎么坐车来的啊?”
“在镇上叫来的出租车,来快点上车,冻坏了吧?”马小东看着脸红红的小丫头,赶紧拉开面包车的后门,把小丫头拉上去。
小丫头坐在车里,东瞧瞧西看看,见什么都好奇,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坐面包车这么高档的交通工具,以前做过最贵的交通工具,就是村里那辆唯一的四轮拖拉机了。
“冷不冷?”握着小丫头冰冰凉凉的小手,马小东心疼的问道。
被马小东握住小手,小丫头的眼神从车里收了回来,脸色微微一红,羞羞的小声说道:“不冷。”要是只有两个人的话,小丫头可能还好一点,可是前边还有一个开车的司机呢,小丫头顿时不好意思了。
前边的许成龙心里简直就是‘哔’了狗了,现在的小学生,都这么早熟了吗?想想自己那会儿,跟暗恋的小女孩说句话都不敢,人家这都约会出来逛街了,而且看的出来,这绝对不是第一次啊。
马小东才不管前边有没有人呢,握着小丫头的手温声问道:“今天有没有什么想买的?”
小丫头认真的歪着小脑瓜想了想,“嗯~我也不知道,我想买好吃的!”
马小东听了呵呵一笑说道:“你个小馋猫,行,今天咱俩使劲吃一天,你想吃什么都行。”正所谓兜里有粮心里不慌,带着三千来块钱,小镇上还没有什么吃的是买不到的。
小丫头听了乐呵呵的点点头,两人就这么一路牵着手,说着话,直到了镇上。!,!!
番外:东北大酱()
东北人就没有不知道大酱的,我估计也没有人没吃过大酱的,因为大酱是东北人生活中无法离开的副食。
过去的东北家家户户都做大酱,还没听说哪家不做大酱的。现在城市里的家庭已经很少有做大酱的了,一个是东北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做传统的大酱了,另一个是因为现在的大酱已经是机械化生产,成瓶成袋地出售了,所以人们就没有必要自己再费事做大酱了。
但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大酱很少是黄豆做的,为什么不再用黄豆做了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用黄豆做大酱成本高,降低成本,生产大酱的厂家都改由玉米来做大酱了,而玉米做出的大酱一个是口感不好,味道不纯正,另一个就是没有营养。即使是标明用黄豆做的大酱,也不是百分百地用黄豆做的,黄豆只是大酱中的一部分而已。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感觉从商店里买回来的大酱味道不对劲也不好吃的原因所在了。
大酱是东北的特产,之所以大酱是东北的特产,是因为做大酱的原料大豆是东北的特产。
过去,一到秋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做大酱,首先要把黄豆洗干净,然后用大铁锅烀面,烀黄豆的时间大约要两三个小时,需要文火。烀好后的黄豆要捣碎,这个工序很费劲,不好捣,需要身体好又有劲的人来做,一大锅烀好的黄豆捣碎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捣碎后的黄豆脱成坯,坯子是长方形的块状,长度大约一尺多,宽度大约半尺多。然后用纸严密地包裹起来,放到屋子干爽通风的地方。这种包裹起来的长方形烀好的碎黄豆坯子称为大酱块子,所以东北学校的老师经常骂学习不好的学生的脑袋是大酱块子脑袋,也就是说这个学生的脑袋是死芯的,不转个,笨。
做好的大酱块子一直要放到来年春天的五月,然后开始做大酱,也就是真正地开始用酱缸做大酱了,东北人把这个程序称之为下大酱。
下大酱首先要把包裹了一冬的大酱块子打开,把裂缝中生的虫子用水冲洗掉,通常应该是不会生虫子的,除非没有包裹严实,没有包裹严实的一个原因就是用纸少,没有包严。为什么不多用些纸呢?因为没有纸,这就是时代。
冲洗好的大酱块子,需要掰成拳头大小的碎块。凉干后倒入缸里,再倒入水,水要比碎大酱块子多很多,再放入适量的大粒盐。然后再把酱缸用纸封好,把封好的酱缸放到室外的园子里阳光照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大酱发酵,发酵过程大约需要十多天。
等发酵差不多了,再打开封纸,用大酱耙子捣酱。大酱耙子是用木头做的,一个圆木棒,一端钉一块巴掌大小的长方形小木板。每天都要捣酱十几分钟,通常启封后再发酵十多天就基本上可以吃了。但这还不算完,还需要每天捣酱,大酱每天仍然在发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几乎持续整个夏天。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酱缸保护不好的话,就会生蛆,蛆长到一定长度就会顺着大酱缸的壁往上爬,大酱生蛆是做大酱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几乎人家的大酱都生过蛆。但大酱生蛆对人的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只是看着不舒服而已。所以东北有一句常用的话,就是:酱缸里面的蛆,不咬人硌痒人。这句话通常指那些让人讨厌的人。柏杨把中国人也形象地比喻成酱缸里面的蛆,说中国人只会在酱缸这么一个小天地里爬,还互相乱拱。
现在非常时髦的韩国大酱与东北大酱不太一样,但韩国大酱是东北大酱的一个分支,韩国大酱是几百年前从东北流传过去的,东北大酱流传到朝鲜半岛后被改造成现在的样子了。延边地区朝鲜人做的大酱则是典型的东北大酱,但也与东北汉族人做的大酱味道有所不同,具有民族特色。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逛街()
第一百二十五章逛街
“许师傅,停在中学门前那就行了。”看着到了镇上,马小东把下车的地方告诉许成龙、
“好的。”
两分钟后,面包车在兴东镇第一中学门前停了下来。按说一般叫第一中学的学校,一般升学率都是不错的,可是这个第一中学,升学率实在一般,每年初中考上重点高中的不足二十人,本校高中考上本科的不足十人,那为啥还叫第一中学呢?因为镇上就这么一个中学,相交第二中学也不行。
“这里就是咱们以后上学的地方吗?”两人下了车,小丫头看着马路北边的三层白色教学楼问道,这栋教学楼一共就三层,每层大约十来间教室,一层教室最多,越往上越少。
马小东点点头,“没错,以后咱们都要在这里上中学,要不要我带你进去看看?”
小丫头犹豫了一下,“可以吗?”对于将来要上学的地方,她还是很好奇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能够随便进去。
马小东笑了笑说道:“没事儿,走,我带你进去看看。”说着,拉着小丫头的手,就进了学校的大门,这破学校,就连个门卫都没有,谁管你进出啊,平时社会上的小流氓都随便的进进出出。
兴东镇中学的保卫科只有两个保安,都在楼房里边,冬暖夏凉的吹着空调,平时说是负责维护学校的治安,不过这两个保安的用处实在不大,对于一些普通的学生或许有些威慑力,但是对于那些小混混学生,实在是作用有限,甚至有的时候,学校的小混混打架,他们都远远的躲着,不敢上前。
绕过教学楼,就是一片大大的操场,这里的操场可是比马小东他们小学的那片大的多,操场的东边是一排平房,这里是初一年级上课的地方,一共八个教室,马小东记得自己上初一那年,初一年级8个班,每个班都有六七十人。
操场的北边也是一片平房,那是初二年级上课的地方,同样是八间教室,只不过到了初二的时候,学生会少了将近三分之一,每个班也就剩下四十人左右,九年义务教育,在这里,只是说说而已。
操场的西边,就是厕所了,东边初一的学生要是想上厕所的话,那你的快点跑两步,不然上课之前估计是回不来。南边就是那栋三层的教学楼,一楼是初三用的,保安室也在一楼,二楼是高一,高二,高三,和微机室。三楼,是老师们的办公室。还有会议室之类的,马小东在这学校上了几年学,去三楼的次数屈指可数。
小丫头听完马小东的介绍疑惑的问道:“不是说咱们路远的学生是需要住宿的吗?宿舍在哪?”像小丫头和马小东这样家里在农村,距离镇中心十几里的学生,是没办法每天来回跑的,只能在镇上住宿,有些学生距离这里更远有五十里地。
马小东听了,笑着给小丫头解释道:“住宿是这里的,学校没有宿舍和食堂,咱们到时候都得住在校外的宿舍里。”
“在哪里?”小丫头好奇地问道。
“走吧,我带你去看看。”满足小丫头的好奇心,马小东带着小丫头出了学校,来到了刚才下车的学校大门口。指着学校对面,马路南边的几间平房说道:“诺,这里就是宿舍,往东去还有几家,这些宿舍都是个人家的住房,只不过房间够大,屋子多,每个屋里放几张高低床,就是宿舍了,到时候咱们也得找一家住下,吃饭也是在他们家,不过咱们吃的大米是自己带来的,到时候换成粮票,他们会把大米做成饭,一饭勺就是2两粮票,一勺菜是五毛钱。”
前世的时候马小东就住在这些私人的宿舍里,每个学期住宿费是150块钱,每周的菜钱是七块五,周六周日回家。有些人心地比较好的人家还是可以的,除了大锅菜难吃点,屋里的臭脚丫子味儿浓郁点,其他的都可以。
在自家的时候,吃喝也好不到哪去。农村来的孩子,也没什么挑剔的。不过有的人家就不行了,冬天的时候冷的要命,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敢把头露出被窝,吃的大米都是被换过的,用学生们带来的好米,换成带着糠皮的碎米,菜就更不用说了,什么便宜吃什么,甚至还有烂菜叶。
小丫头听了马小东的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马小东嘿嘿坏笑着说道:“没事儿,到时候我会在外边租一间房子,你要是不愿意住宿舍,咱们俩可以住在一起,我天天给你做饭,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马小东这辈子可不打算再一次那种集体生活了,还是自己租房或者买房好一点,也自由,朋友们没事儿了还可以在一起聚一聚。
小丫头脸嗵的一下就红的和西红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