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技术宅在古代-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比不上新作坊,但好歹能做到最低限度的持平,也留住了不少工人。

    到此,作坊工人的工钱待遇问题,才总算解决。

    前庭的豪绅商户们,曾一度把李文柏当做对手看待。殊不知,在李文柏的眼里,他们不过是他前进路上,不小心踩到的几颗小石子罢了。

    他要的是振兴前庭,让前庭恢复到作为西州治所,曾经的辉煌与繁华。

    解决工人的工钱问题,让百姓有饭吃有衣服穿,有钱治病,这仅仅是第一步。

婚事() 
如法炮制;将文兴县的治理方式;做了略微的改动;套用在了前庭这里。

    几个新兴的作坊又建造而起;很多乡下的百姓;甚至可以在乡村里建起小型的造纸作坊;自己造纸;然后卖给印刷作坊,所挣的钱,比起作坊打工;是有多没少。

    除此之外,李文柏又下令,动用府库里以前查抄曹严的赃款;用来建造免费医馆、养济院、育婴堂、启蒙书院和武馆等公益基础;最大程度的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另外,原本被查封的往来居;也被李文柏重新解封;不再是一家情报机构;而是一个纯粹的酒楼。这座曾经前庭最奢华的酒楼;如今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同福客栈。

    以前的往来居是专门招待富豪和官吏的高级场所;而如今的同福客栈;却是出了名的价格公道,人人皆可消费的亲民酒楼。

    可以说一年多的时间,前庭彻底改头换面;从一个即将没落的西州治所;逐渐焕发生机,最后成为了整个陇右人人向往的繁盛之地。

    前庭的名声越来越响亮,逐渐传到了京都。

    ***

    御书房里,冯妙贞跪在了雍和帝的面前,“谢父皇,儿臣愿意!”她深深地对着父皇叩首,她的欢喜无法自已,她终于又得到了这一张圣旨,嫁给李文柏的圣旨。

    今生李文柏的路数与她记忆之中相比相差太大,她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如愿,夜里辗转反侧,眼底下都有了淡淡的青色。

    如今她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父皇没有考虑三姐姐,而是直接找到了她,问她愿不愿意嫁给李文柏。

    女儿愿意嫁给李文柏,这让雍和帝松了一口气,心中又有些浅浅的愧疚,无论如何,这李文柏的身世太低。他下意识地安抚四公主,解释说道,“此子虽说商户出身,但是个胸襟广的,文兴县的事像是一个火苗,燃起了整个西州的大火。”提到了李文柏,雍和帝的眼底泛着光,“若是到京都,朕给他一个更大的地界,他会不会改变更多!”

    冯妙贞低着头,手指搅着衣袖,她当然知道他会的。

    那时候他总是搂着自己,用手指绕着她的长发,他的语气是那么的温和,他的眼中只有自己的身影,他絮絮叨叨说着白日里所做的事,计划铺陈到了哪一步,不在她的面前掩饰他的雄心壮志,她知道夫君很厉害,她敬佩的很,她总是仰着头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到了最后,李文柏笑了,低声唤道,“贞娘。”

    “夫君。”她柔柔地说。

    他含笑着低头轻轻含住她的唇瓣,丫鬟们匆匆避开,这让冯妙贞羞红了脸,一双手抵在丈夫的胸膛,“别别这样。”因为被捉住了唇瓣,说话都含糊不清。

    “别怎么样?”他的动作越发过分,眼底是溺毙人的温柔,“是不要这样,还是不要这样?”

    重回到了少时,她尚未嫁给李文柏,总是压抑住自己的思绪,不去轻易触碰那些属于前世的回忆,得到了父皇的询问,那些记忆破土而出。

    冯妙贞用了很大的力气克制住自己,“儿臣知道。”

    雍和帝笑了笑,“很好。”

    冯妙贞从书房里出来的时候,红霞漫天,飞鸟掠过屋檐,她的心也好似飞鸟一样快活。

    “四妹妹,遇到了什么事,这么开心?”

    三公主同冯妙贞说道。

    冯妙贞对着眼前人笑了笑,笑容有些欢喜又有些奇怪,温声说道:“等到过些日子,姐姐就知道了。”

    三公主见着冯妙贞的笑容心中有些莫名,难道母妃的消息不对?不是父皇准备给那个什么西州的李文柏指婚,不过是个商户出身,就算是回到京都里,也冲破天是个四品的官员罢了,原本还可以说有个不错的师傅,那是名满天下半山书院的院长,去年夏天王行之去了,顾文又被外放,那李文柏就算是回到了京都里,又没有靠山,又没有人脉,冯妙贞在欢喜什么?

    三公主的心中一突,莫不是这事最终落到了自己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这个唯唯诺诺的四公主转了性子,会讨好父皇,难道是眼前的人用了什么计谋,把这婚事落到了自己头上?

    冯妙贞当然懂眼前人的疑问,前世父皇一开始考虑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把三姐姐嫁给李文柏,三姐姐想法子脱了身,把这桩事落到了自己的头上。

    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刚开始她被人同情,等到后来,她被人艳羡,那时候李文柏位高权重,都不曾有其他的姨娘和通房。三姐姐的亲事不顺,到这时候想起了李文柏的好,心中妒忌,让她过世。她死后,李文柏依旧是孑然一身,多少人羡慕已经死去了她,更诱人赞叹他们的爱情。

    想到了这里,冯妙贞说道:“姐姐,这是我的好事,你难道不替我欢喜?”

    三公主一愣,见着眼前的冯妙贞羞红了脸,“父皇要给我指婚了,过两日就会下旨,不过只怕还要点时日,毕竟他还不是京官。”

    这亲事落在了四公主的头上,三公主眉开眼笑,“那就恭喜四妹妹了。”

    随着四公主的点头,圣旨就落了下来。千里迢迢来传旨的,还是那个张太监。

    这一次,张太监的态度与前两次完全不同,才刚下马车,还不等李文柏说话,他就整张脸笑成了一朵花,大老远就说着恭喜恭喜的话来。

    张太监这反应,让李文柏一时有些受宠若惊。

    笑得这么浮夸,这不像他啊。

    要知道,平时宫里的太监到地方传旨,都是一张冷冰冰的脸,而地方官才是笑脸相迎的那个。怎么今天,觉得完全互换了啊?

    他如今已经是西州刺史,西州在他的治理下,名声在外也人所共知。刺史再想升迁,几乎是不太能了。所以雍和帝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调回京都任职。

    刺史在地方虽然位高权重,但是比起京都的官员,还是没得比的。所以调回京都任职,对于一个刺史来说,就是升迁了。

    只是这张公公,也太高兴了点吧?

    不过这么高兴恭喜你,他也不好冷落了人家。于是李文柏连忙走上前,拉着张太监的手,一脸谦虚的说着“不敢不敢,都是为官者的本职”这一类的客套话。

    一看李文柏这个反应,张太监就知道李文柏对即将到来的圣旨内容并不知情,笑道:“李大人还不知道吧?”

    “嗯?”李文柏愣了愣,“不知道什么?”

    张太监微微一笑,当即取出怀中的圣旨,“圣旨到,西州刺史李文柏,接旨。”

    一时间,李文柏,李二,李成,刘安,六位判司,还有府衙的一干衙役,全都跪了下来。

    圣旨的内容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先是不吝辞色好好的夸了李文柏一通,然后调令李文柏回京都,任职户部侍郎。

    户部侍郎,正四品官衔,论品级还在西州刺史的从四品之上,更何况,户部侍郎,乃是户部仅次于户部尚书的二把手。其重要性和地位,不言而喻。

    从地方回到京都,就算略微降低品级,也算是升迁了。更别说,李文柏这种,不仅回到了京都,官衔品级还提升了。可见他是多么受皇帝器重。

    这可谓是重重的提拔了。

    听到这里,李二和李成等人,都暗暗替自家大人高兴。刘安也在心中感叹李文柏非池中之物。

    而朱江、郭高轩等六位判司,则是一阵后怕,庆幸自己当初接受了李文柏的劝慰,没有和他作对,最近这两年,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否则,凭李文柏如今这权势,要是找他们算账,只怕他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同时,他们也不禁有些高兴。李文柏升迁,是因为前庭治理的好。但前庭治理好,也少不了他们这些下属的功劳。

    李文柏也挺高兴,升官户部侍郎倒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他终于可以回京都了。、

    自从来到文兴县,再到前庭,这都过去三年多了。三年多,也不知道小环儿如今怎么样了,现在应该已经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吧。李环是他的亲妹妹,也是他在京都最牵挂的一个人。现如今,终于可以回去看看她了。

    但是圣旨还没读完。

    当第二部分的内容从张太监的口中念出时,整个府衙的人都惊呆了。

    什么?

    陛下赐婚?

    公主下嫁?

归京() 
李二和李成傻了;自家大人要成为驸马爷了?这是什么情况?

    刘安也愣住了;心想没听说李文柏还和公主殿下有过什么来往啊。没想到李文柏竟能收到陛下如此厚待;将公主下嫁与他。实在是了不得。

    而朱江郭高轩六位判司;则是彻底傻了眼。怎么回事;怎么好好的;就突然嫁公主了?如果说刚刚李文柏升迁户部侍郎;还在情理之中的话,那么现在陛下突然要把公主殿下下嫁给李文柏,就是完全的意外了。

    想不到李大人背负的圣眷;竟厚重如斯。

    而李文柏则是呆呆的跪在那里,甚至连张太监不知道什么时候递过来的圣旨,都忘了接。

    张太监也不催促;给足了李文柏慢慢消化的时间。

    等到李文柏回过神来;发现张太监手里拿着圣旨,早已经等了他多时了;这才歉意一笑;连忙接过圣旨。

    “恭喜李驸马了。可喜可贺啊。”

    “都是陛下抬爱”李文柏下意识地说起了客套话;脑子都是一片空白。

    李文柏的脑海之中浮现了那个上京时候初次遇到的身影;不知何时起;她的那抹倩影竟是深深地刻在心中。

    这次张太监宣读完旨意后没有匆匆离去;而是留下来等李文柏把前庭的事物全部做好善后处理后,才一行人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途。

    而前庭刺史,则是由刘安暂时接任。

    ***

    一个月后;李文柏和张太监一行人的马车;终于驶进了京都的城门。

    李文柏掀开马车的帘子,看着眼前这熟悉的街道、城楼、茶楼酒肆还有来来往往的熟悉的口音,不禁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原来自己已经有三年多没有回来了。

    这三年多的在外任职,斗施五,搬曹严,建作坊一桩桩一幕幕,不断从脑海中闪过,就像是做了一场梦一样。

    现在,他终于回到了这里,回到了这个大齐最繁盛的都城,让西州焕发出勃勃生机之后,他再看眼前的京都,就少了第一次的震撼,行在大街上,看着往来的人群,下意识地想着的是西州与之相比也相差不多。

    从县令到刺史,一路行来,李文柏知道推行政令的难,知道要做之事必须从基础出发,一步一个脚印,自己所知道的后世之物如何一点点改变,如何在这个大齐发光发亮,给百姓带去诸多的改变。

    作为地方官调任回京,第一件事,就是先去宫里,拜见一下皇帝陛下。

    这次入宫,雍和帝对他的态度,比起离京之前,明显好了不少。李文柏看得出雍和帝对自己的赏识,甚至一开始雍和帝就直接坦明,让他尚公主正是因为看好他。

    “臣受之有愧。”李文柏跪下。

    到大齐已经约莫四年,这些经历改变了他,让他更像是这个时代的人,他跪地的时候,也当真感觉到了为何古代的那些贤臣愿意为帝王肝脑涂地,那是因为他们曾得到过一国之主的看重。

    帝王愿意给贤臣一个机会,贤臣也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曾见过百姓的苦日子,也曾见过万民伞,听过呼声震山的青天大老爷。雍和帝愿意给他一个机会,他也愿意一同创造一个盛世。

    雍和帝笑了笑,面容越发温和,“冠玉不必如此多礼,坐下陪朕说说话,过往都是从奏折里知道西州的改变,今日里,朕想亲耳听你说一说。”

    “臣遵旨。”李文柏捡了凳子的一角坐下,脊背挺得直。

    两个人,一君一臣,一翁一婿,在御书房里东扯西扯,从西州谈到了京都,从民生谈到了国策,聊了足足有两个时辰。

    在为官一开始,李文柏仰仗的是前世的阅历,依靠的是他所知道的技术,等到了后来,看了很多的书,甚至也尝试开始自己写书,把自己所知与这个时代糅合起来。

    李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