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技术宅在古代-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柏却是淡然自若,笑道:“杨兄,这些大户人家都是本地人。现在他们都有钱有田,想要的无非是名声。我们可以用名声来压他们捐出粮食!”

    “名声?”杨彦疑惑起来,看着似笑非笑的李文柏,他猛的一拍巴掌道:“对,这些人不缺钱粮,一定希望获得好名声,尤其是在乡里中的好名声。有了好名声,他们的子弟在科举的时候,可以获得好评。”

    李文柏笑着点头道:“嗯,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每一个人心中都想要光宗耀祖。我们就用功德碑来实现他们的这个想法,凡是捐献粮食的人,都记载功德簿上,记载县志,然后立碑在镇子上,让乡里都知晓,流传千古。除了这个外,捐献粮食最多的人,可以为他立一个仁义的牌坊,县太爷亲自为他们宗族书写祠堂的匾额!看如何?”

    杨彦越听越震惊,越听越欢喜,越想越觉得行得通,连忙道:“好主意,这就回去和家父商量一下!”

    李文柏微微点头,这法子在现代真是一点都不新鲜了,但是在古代应该还是头一回。

鸿门宴() 
杨彦心中欢喜;立刻回到家中。

    “父亲;有办法了!有办法了!”杨彦回到府衙就急急说道。

    正在烦恼的杨县令看着杨彦大呼小叫的样子;本就烦躁;心中的烦躁倍增;不由斥责道:“你也是个读书人;不知道要举止妥当么!你现在像什么样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杨子良知晓自己儿子几斤几两;当训斥说道。

    杨彦神色大喜道:“父亲,我今日和李文柏说了流民的事情,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杨县令看着杨彦;说道:“李文柏?”第一个念头便是不合适,杨子良的眉心蹙起,“他对商贾之术精通;难不成还精通安民之术?”

    转念杨县令想着李文柏的为人;性子要比自己的儿子沉稳的多,旋即说道:“你说说看。”

    杨彦知道父亲心急;马上说道:“父亲;李文柏想出用功德碑来激这些富户捐献粮食!”

    “功德碑?捐献粮食?”杨县令听到这里;心中有些失望;摇了摇头:“我买粮食;这些人尚且不愿;你让他们捐献!这如何是好办法?”说到后来,眼神带着几分恼怒,若非涵养足够;怕是要骂人了;以为李文柏消遣他。

    他现在为此事忙的焦头烂额,哪有心情在这里闲聊,转身便准备离开。

    杨彦眼明手快绕到了父亲的面前,急急说道,“父亲,你听我说完啊,这功德碑就是将捐献粮食的人名字写在碑文上和县志里,然后将碑文树立在镇子上,将他们的名字传播到乡里。这捐献第一的,父亲赐予一个功德牌坊,彰显他们的仁义,还有父亲可以亲自提写匾额赠送。”

    杨彦将李文柏的话在重述一遍道:“父亲,这些富户有钱,但是却很少有功名。他们所求的就是名,一个传与后世,显耀宗族的名声!”说到了这里神色激动,“这法子可行啊!”

    杨县令原本恼怒的脸色慢慢消去,当听完后,眼神内闪耀欣喜之色,盯着杨彦道:“这个方法真的是李文柏想出来的?”

    杨彦立刻道:“千真万确啊。”顿了顿,又说道,“对了,李文柏还说,这些流民不事生产,不能一味的赈济,还要让他们劳作起来。所以准备招募流民中的老弱来熬制酸梅汤,扩大酸梅汤的规模。而流民中的青壮让父亲给他们找些工作,或者用以工代赈的法子安顿他们!”

    杨县令的眼中爆发出浓浓的精光,震惊、骇然和不可思议混杂在一起。猛的一拍桌子:“好!好!”越想越觉得李文柏的两个法子都精妙非常,用老弱牵制住流民之中的青壮,可以定民心,另一个法子可以直接解决缺粮之事。

    这两声好中,杨县令大喜之极,望着杨彦道:“这李文柏有大才,有远见,非池中之物,做一个商贾憋屈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他来做。若是成功了,我必然给他重赏!”杨子良甚至忧心让李文柏做个小吏,此非池中物,更应当报效朝廷!

    杨彦得到父亲的首肯,心中欢喜,立刻道:“好,这件事情我一定和李文柏办的妥妥当当的。”

    杨彦心中欢喜,那里还有任何的啰嗦,直奔李文柏的府邸。笑着说道,“李兄,我父亲同意了这个想法,并且对你大加赞赏。他让我们全权处理此事。”

    杨彦的话让李文柏一惊,随后很痛快应下了,这让他来运作,不知道能积累多少人脉关系,而且可以进一步昭示他和杨县令之间的关系。当下,他点了点头说道:“杨兄放心,我一定会将这件事情办好!”

    “可有什么章程?”杨彦说道。

    李文柏思量片刻后道,“此时不急,我们两人一个”一边说着一边整理自己的思路,说过了大概的章程,而后说道,“这事也不急,你先下帖子,我再整理一边,看看是不是考量周全。”

    短短时间就能够拿出在杨彦看来已经十分缜密的方案,杨彦对李文柏越发敬佩,“我都听文柏的安排。”

    李文柏笑了笑。

    拟定了章程后,两人便准备设宴款待整个乐平县的士绅和豪族。当天杨彦便以县衙的名义宴请城中的富户和士绅。

    “老爷,县太爷派人送来了帖子,邀请老爷三日后在太白酒楼聚!”张大户家的仆人将县太爷的帖子送上来。

    张大户听到了帖子就有些头疼,“帖子?肯定又是买粮食的事情!如今流民增多,四周的粮价都在涨,我现在怎么可能卖!”

    “那回绝?”仆人小心的问题。

    “县太爷有请,怎么能回绝,阳奉阴违罢了!你准备一下,明天我就去太白酒楼。”张大户淡淡的说道,这件事情整个乐平县的富户都有过私底下的约定,所有人共进退。都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思。

    其他几个大户和地主受到请帖后,也都说去,但是也都准备阳奉阴违,吃饭可以,让捐粮那是没门!

    第二天的时候,杨彦和李文柏已经准备妥当。

    杨彦端坐在主桌上,李文柏随意找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

    太白酒楼有三层,此时顶层已经被杨彦和李文柏包了下来,而二楼则有一些说书人。

    第三层中除了富户外,还有各村各大姓的族老。

    许多富户和士绅到来的时候,看到这些族老的时候,明显愣了下,以为是县令要用这些族老来压制他们。

    “这县令糊涂了吧?我们族长和族老还不站在我这边,难道还能帮助外人侵吞本族子弟的家产!”

    “是啊,我每年可是给族中不少好处的!”

    这些人低头交流起来,神色不屑,有的明显有些紧张,显然这是平时打点族里头不够的,频频望着自家族老的方向。

    李文柏坐在一个角落,看着这些大户和商人穿的绸缎衣服,衣着华贵,但少了气度。心中明白,大部分都是没有什么底蕴的家族,这样对名声就更加看重了。

    杨彦站在主桌子上,看到每一个走来的人,抱拳笑道:“许公来了!好久没见到了。”

    “吕公别来无恙!”

    杨彦打招呼的时候,神态热情。

    这些人也纷纷抱拳回礼,就算是心中不愉,谁也不会给县尊之子脸色看。

    众人聊天交流,又等了一刻钟,这才听到楼梯下传来一声唱喏:“杨大人驾到!”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起身齐齐看向楼梯口。

    即便是他们不愿意,但是谁也不敢真正的对县太爷不敬。

    半响,杨县令头戴乌纱帽,脚上穿着皂靴,穿着官府缓缓的走了上来,面色威严,官威十足。

    众人齐齐叩首。

    杨县令坐在主位上,轻轻抬手道:“起来吧!”

    李文柏见到了这杨县令的威风,心中暗道,今日的事情就更好解决了。

    杨县令看着众人道:“今日邀请众人,一是叙旧,二是关于流民之事,这件事情关乎县城的安危。不过此事我已经交给小儿处理,你们自行协商。本官还有公务,就不在此地逗留了!”

    杨县令喝了一口茶后,便起身离开。

    这件事情他只是来为杨彦和李文柏背书,给予支持,并不参与其中,毕竟其中的一些事情,他不好参与。

    在杨县令走后,所有人不由松了一口气,也不再正襟危坐,而是将目光望向了不远处的杨彦。

    他们都是老奸巨猾之辈,对于杨县令敬畏,但是对于杨彦这种乳臭未干的小子,可没有丝毫在意的。

    在杨县令走后,李文柏让人开始上菜。

    一道道热菜被端了上来,尤其是冰镇的酒和酸梅汤上来后,让这些人心中欢喜。

    他们打定心思是要吃好喝好,然后就擦擦嘴离开。

    在众人喝的微醉的时候,李文柏对着杨彦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可以开始了。

    这些人都有些微醉,脑袋并不清醒,这个时候正适合谈事情。

    杨彦看到众人,一脸郑重道:“诸位叔父想必已经知晓,我们乐平县外聚集了大量的流民。这些流民聚集在我们县城外,朝廷下了严令,需要救济灾民,更不得驱赶。家父身为县令,心中忧愤。若是流民聚集起来,变成了乱民,我县城堪忧!如今前来,也是希望诸位可以出个主意。”

    杨彦说道这里,下面的人脸色微微一变,他们也知道暴民的危害。但是一想到要卖出粮食,心中都是一疼,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没有到了那一步,没有人会愿意出售的,都存着侥幸心思。

争抢捐粮() 
此时;一个老者缓缓起身道:“杨公子的话说的不错;可是我们家贫;粮食不多。若是出售了出去;我们自己怕是无法生活。那些流民日日吃饭;多少粮食也会被吃完的!不如驱赶了;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说完还长叹一口气;提到了驱赶,好似还露出了不忍之意。

    “张公说的不错,我们的粮食也不多;除了要供应自家外,也要接济一部分族人,实在无力卖粮食啊!”又有其他人扬声说道。

    “杨公子;我们也愿意卖啊;可是真的没有粮食。”

    一群人开始哭穷,杨彦瞧着心中发冷;这局面果真是应验了李文柏所说。但这些人不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真不怕流民生了乱?

    李文柏注意到了杨彦的神色轻轻的咳了一声;对着杨彦笑道:“杨公子;诸位乡绅说的不错。他们都是一大家;粮食自己吃也不够。不过在下孑然一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愿意捐献八百石粮食!”

    当李文柏提到了八百石粮食的时候;所有人脑中都升腾起这样一个念头;莫不是他发疯了不成?那冰铺的生意确实火爆,酸梅汤的生意做得也不小,但是能赚八百两之多?

    赵家家主的眼神微微眯起,想到了刘顺被骗走的十五两银子,对李文柏嗤之一笑,指不定先前就这般诓骗过许多的大户,累积了不少的银子。

    还没来得及深想,就听着李文柏说道,“不过希望杨兄说的匾额和功德碑能够实现。在下原本穷困,被人赶了出来,若得到匾额和功德碑,足够显耀与族人!”

    杨彦也起身道:“李兄高义,功德碑自然有李兄的名字。家父也会赐予功德牌坊和为李家祠堂书写匾额!”

    李文柏和杨彦一唱一和让众人微微一愣,有些人自然知晓这两人的关系。

    只是听到功德碑和匾额,顿时一惊,一个人起身道:“功德碑?匾额?这是什么东西?”

    杨彦轻轻的笑了下道:“这功德碑和匾额是给捐赠粮食之人的。”

    杨彦故意吊胃口。但是越是神秘,他们越是感兴趣,尤其是县尊为祠堂书写匾额,这让很多人都有些意动。

    那些吃喝的族老听到这里,更是躁动起来,忍不住望向族中的乡绅。

    刚才最先开口的老者又道:“请杨公子详细说道一下!”

    这些人有足够的钱财,但是都希望有名声,流传千古,被乡民称赞,让家族荣幸。

    杨彦看了下李文柏,呻之一笑,望着这些人淡淡道:“这功德碑是将捐献粮食的人的名字和家族姓氏雕刻在石碑上,放在县城四周,让世人称赞,流传乡里。这些人的名字和家族也会记入县志中。捐献最多的人,会得到一个朝廷赐予的功德牌坊,家父也会亲自为其祠堂书写匾额。”

    “什么?”众人的面色齐齐一变。

    这牌坊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可以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有了这种牌坊,对个人和家族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荣耀。日后祭祖的时候,族中的后人就会想到自己的名字。

    想到此处,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为首的老者直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