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技术宅在古代-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皇帝的回护和王行之的面子,天长日久,众人干脆也就看开了。

    好歹只是一次考评,年轻人嘛难免冲动,只要多加劝说磨磨性子也就是了,于是雍和帝终于清静了一阵子。

    可现今临近秋闱,秋闱之后按例各处就该开始准备收集一年来的考评了,众大臣眼睛都盯着顾文,正想着一一上门好生规劝,防止这小子又暗地里搞事情的时候,没想到今年的顾文不低调了,反而大张旗鼓地分派考功令史前往各地大小官府实地考察。

    三省六部也没能幸免,拿着考功司铭牌的令史们往正堂上一座,眼睛死死盯着各部大小官员,还随身带着纸笔,时不时在上面写写画画,闹得众人是心惊胆战。

    各部主官有心从令史们嘴里套出点话来,但谁也不知道年仅二十三岁的顾文是什么时候把考功司捏成一团的,往常点头哈腰的令史们如今腰杆子挺得笔直,谁来呵斥张口就是大齐律令,唬得人一愣一愣的。

    去年那一套就搞得各地人心惶惶,今年再来一次那还得了?

    于是三省六部齐出动,劝谏的、弹劾的奏章不断摆到雍和帝面前,王敦茹几乎隔一日就要就此问题找雍和帝谈谈心,吏部尚书孙显午已经常驻在顾文家中,王行之府上也差点被踏破门槛,唯一安静的就只有看热闹的各处武将府邸。

    此事说严重也没有严重到非要整死顾文的地步,所以文官们都还算克制,硬的不行,咱们来软的!

    顾文和王行之到还好,一个死守半山书院闭门不见客,一个动不动就跑老师家多清闲,只剩下雍和帝本就因为抑商和收拢兵权的事头痛得不可开交,现在又来这么一套,简直看见顾文的名字就产生心理性烦躁。

    “总而言之,你这个学生做事也太乱来了!”雍和帝吹胡子瞪眼睛,“他想替朕整顿吏治是好事,就不能想点和缓些的法子吗?非要这么乱搞,你这些年都教了他些什么?!”

    “陛下教训的是。”王行之例行请罪,脑中却闪过李文柏的身影。

    他有种预感,这个商贾出身的少年,或许会成长为比顾文还要令他骄傲的子弟。

    ****

    与此同时,半山书院王行之的书房里,李文柏正听顾文谈及往年会试的经验,书房门突然“砰”地一响,顾文抬头看去心中一苦——这个横眉怒目双眼能喷出火的中年人,不是他的顶头上司,吏部尚书孙显午又是谁?

    要说这孙显午也是个奇人,年仅四十岁时便凭借执政天赋和为人手段高居吏部尚书之位,之后整整十年不上不下再没有挪动过,无论朝中局势风吹雨打就是没人能让他挪窝,强势如王敦茹也拿他没办法。

    孙显午以吏部尚书之位,硬生生拉扯出了朝堂上仅次于王敦茹一党的另一派系,就连当朝左相也唯孙显午马首是瞻,雍和帝看在眼里,想要为其换个更为位高权重的位置,孙显午却坚辞不受,偏要做个雷打不动的吏部尚书。

    “孙大人?”顾文默默按住李文柏的肩膀不让他轻举妄动,一边大笑着迎上去,“大人日理万机,怎么有空来半山书院?”

    “顾敬元?”孙显午脚步一顿,刚要出口的抱怨被硬生生咽了回去,“你不在衙门里主持考评事物,来此作甚?你老师呢?”

    要说顾文在吏部搞事,首当其中的就是吏部尚书孙显午,几乎所有人见着他都要抱怨两句,导致孙显午跟雍和帝一样,这段时间光是见着顾文的名字就要爆炸,更何况要天天照面。

    “大人明鉴,下官今日休沐,昨日可是大人亲笔给批的。”顾文笑呵呵地把孙显午拉到上首坐下,“老师方才进宫面圣去了,想必一时半会儿不会回来,您看您是先喝会儿茶等等还是?”

    孙显午冷哼一声,目光转向李文柏:“你是这里的学生?不上课在王大人的书房里作甚?”

    还真是歹谁轰谁啊,李文柏心下苦笑,不知道自家老师师兄是如何得罪了这位大人,只好起身行礼:“学生李文柏,奉家师之命在此聆听师兄教诲。”

    “家师?你是王行之的学生?”孙显午一愣,看向侍立在侧的顾文,王行之收徒是一个时辰前的事情,消息尚未传出去,“你老师什么时候又收了个学生?”

    顾文恭恭敬敬,有问必答:“回大人的话,此人正是下官的师弟,家师一个时辰前刚将其纳入门下。”

    “哼,难怪本官不知道。”孙显午没好气地瞥过去,“李文柏是吧?本官听说过你,贺老将军还准备给你请功呢,弃商从文是好,王行之也是个有学问的,但切记凡事不可盲听盲从,别像你师兄一样,好的没学到,王行之那副不知天高地厚的牛脾气倒是学了个十足!”

    这简直是无妄之灾啊。。。李文柏余光接收到顾文“稍安勿躁”的讯号,便干脆低下头做出受教的模样不再言语。

    一个吏部侍郎一个吏部侍中,反正都是吏部内的神仙打架,他一个小小的百姓没必要掺和进去。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李文柏真正见识到了何谓顶级文人间的“唇枪舌战”。

    孙显午步步紧逼字字如刀,长辈和上级的架子端的十足,顾文虽处于守方却也见招拆招,态度谦卑,表面上虚心受教言语中却半点不改,双方引经据典互相炮轰,谁也没让谁占着便宜,只把李文柏一个纯粹的工科生看得目瞪口呆。

    “罢了,早知你是个油盐不进的性子,本官改日再来找王大人!”孙显午一口咽下浓茶,“敬元,别说本官没提醒过你,刚过则易折,年轻人,做事还是谨慎点好!”

    顾文恭谨低头:“下官谨受教。”

    孙显午一口气憋在喉间差点没缓过来,怒而挥袖离去。

    两人言谈间丝毫没有避讳,李文柏在这段精彩绝伦的吵架中也大概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不禁有些好奇:“师兄如此行事,他们为何还在好言相劝?”

    不是李文柏天真,实乃此事说小不小,考评可是拉拢部下的重要手段之一,往往也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让顾文这么平白搅和了,上下官员不恨到牙痒痒才怪,可为何看孙显午的态度,却是无奈居多?

    “年轻人啊,想法不要如此暴躁。”顾文笑眯眯地朝李文柏头顶来了一下,“你师兄别的不擅长,唯独擅长平衡之道,放心吧,还没到非得危及性命的那一步。”

    李文柏好奇不已,顾文却不再多说一个字,只让李文柏好好把心思放在会试上,官场上的事,等真正进入官场再学不迟。

    李文柏颇觉有道理,于是继续就顾文提出的策论题目冥思苦想起来,心中的疑惑却只增不减。

    三日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李文柏三天来都在王行之的督促下进行加急版的“应试教育”,从讲经到文赋再到策论,李文柏不得不承认,有这么位当世大儒做老师,真的能少走许多弯路。

    就在李文柏师徒专注于学习的时候,书院中一股流言正慢慢蔓延开来。

    “李文柏至今以来的所有发明全是剽窃,是利用财力在乡间网罗各地祖传秘方,再对百姓匠人威逼利诱其封口得来的产物!”

    “十思疏也是贺家早知要考试,提前找人代笔所写,根本不存在什么德高望重的道人!”

    “贺家收了李家不少钱财,才对这个李文柏如此亲近,李文柏被王行之收为弟子也是因为贺家从中斡旋!”

    “李文柏只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沽名钓誉之辈!”

    一桩桩一件件,直把李文柏至今以来所得到的一切都打上了“剽窃”的标签。

    甚至据流言所说,那个负责为李文柏做“黑活”的管事已经找到,不少被李家威逼利诱交出配方的工匠们也愿意作证,且配方的确都与李文柏所作的一样,人证物证具在,李文柏根本无从抵赖!

    而李文柏商人的出身本就受人诟病,书院里许多学子都不愿与其为伍,几乎是流言一出来就选择了相信,一时间群情激奋,纷纷叫着喊着要求把此等败类逐出半山书院。

    这些流言传到李文柏耳朵里的时候,他正在冥思苦想王行之所出的一道时事策论题,顾文也正兴致勃勃地看笑话。

    “一派胡言。”王行之紧皱眉头,“李文柏,你在书院中可得罪过什么人?”

    李文柏也没想到短短三天舆论竟会汹涌至此,不禁苦笑:“学生上京不足一月,入学也不过三日,哪里来的时间和机会去得罪什么人。”

    王行之也觉得如此,但流言来势汹汹,分明是要让李文柏就此身败名裂,如果不是得罪了什么人,一个与世无争的学子,何至于惹上这等祸患?

    “要说得罪的话,无非也就是让赵旭之丢了面子。”李文柏摸摸鼻子,“可以他的”李文柏清了清嗓子,不想说智商二字,“不像是能折腾出这么大动静的人,赵大人为人刚直,应该也不会助纣为虐?”

    “这不是赵侍郎的手段。”顾文一口否定,“赵成义喜阳谋不喜阴谋,他要对付你,绝不会用如此阴狠的手段。”

    “那还能是谁。。。”李文柏百思不得其解,“书院中的学生,就算再有后台也不太可能做到这等地步啊。”

    顾文一掌拍在桌案上:“总之,后日就是朝堂封赏的时候,如果真要让师弟身败名裂,在朝堂上摊牌是最好的选择,还有不到十六个时辰,师弟,你回去后好好想想他们所说的人证物证会是什么,同时劝说贺老将军不要轻举妄动,老师,拜托您在书院中尽力稳定住学生们的心思,他们恐怕会被利用,至于找出幕后黑手,就交给学生吧。”

    论学术政论,三个顾文也抵不上一个王行之,但论及朝堂政斗,一直在两股派系中走钢丝的顾文显然比终日埋头学问的王行之更为擅长,如此安排的确是最好的选择。

    李文柏也很清楚其中利害,当即以生病为借口告假返回贺府,他现在身边没有人,只能飞鸽传书广陵,看看是否能得到什么情报。

    贺青在军中尚未回府,府中除女眷外只有贺飞宇一人,李文柏不敢托大,当即将书院中发生的事说与了贺飞宇。

    李家已经被牢牢掌控在了手中,各处工场管事也都是值得信任的心腹,这所谓的人证物证配方究竟从何而来?

    “竟有此事?!”贺飞宇气得一蹦三尺高,“是谁?敢如此中伤贤弟!本少不扒了他的皮!”

    “少将军还请稍安勿躁!”李文柏赶紧按住贺飞宇,“老师与师兄都在想办法,此时找到幕后黑手才是关键,只要知道是谁为了什么才这样做,就能够见招拆招了。”

    贺飞宇点头:“有什么能帮忙的,贤弟尽管说。”

    “还真有一事想请少将军帮助。”李文柏低声道,“能否烦劳少将军派人找到在下的妹妹和随性的仆人,将其带回来?”

    贺飞宇问也不问理由当即点头应诺,然后一阵风似的出去布置了,李文柏看在眼里心中更是感动。

    同时,半山书院中发生的事也如实传进了雍和帝的耳中。

    听着探子事无巨细的汇报,雍和帝笑得意味深长,让人琢磨不透情绪。

    “陛下?”贴身內侍李云生小心翼翼地试探道,“此事分明另有蹊跷,您看要不要提点提点那小子?”

    “提点什么?”雍和帝轻笑,“要是连这点小手段都能把王行之看上的学生给坑了,那朕要这样的臣子何用?等着吧,后日朝中定有一场好戏上演。”

投石问路() 
半山书院的风波很快传遍整个京都;担忧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观望者有之;更多的;是看戏的围观群众。

    平民百姓津津乐道天才的陨落;比起名利双收的少年天才;他们更喜欢听到的是精彩反转,以此来抵消自己身为平凡人的怨念。

    朝堂重臣想的多是幕后黑手,没人会以为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为的只是半山书院一个小小的学生,背后如果没有什么阴谋都对不起他们的脑细胞。

    赵旭之一回家就被赵成义拎起耳朵给拽到了书房里。

    “爹,真不是我干的!”赵旭之捂住通红的耳朵满脸委屈;“我是想过要想办法让那小子难堪;但也不至于干出这种事来啊!再说了,我有几斤几两您还不知道吗?”

    的确;刹一见挺像是这小子干出来的事;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把这事儿搞得满京城皆知;这个满脑子浆糊的儿子根本做不到。

    但要说赵旭之什么也不知道;赵成义一个字也不相信。

    “你给我说老实话;是不是书院里你那群狐朋狗友的主意?”赵成义一字一顿,“快说,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要是一不小心你爹我都得搭进去!”

    “至于这么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