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技术宅在古代-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文柏莫名被叫到,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本能地余光看向后面的顾文,却见顾文头颅微垂直视前方,半点回应的意思都没有。

    “你看他作甚?”雍和帝失笑,“又不是科考殿试,还需要求助师兄?尽管说,你差点就受了不白之冤,你说怎么罚朕便怎么罚!”

    “陛下不可!”

    “陛下!”

    “陛下三思啊!”

    一众文臣哗啦啦出列一片,都是被雍和帝的心血来潮吓白了脸。

    皇帝金口玉言,要是这小子是个不识相的愣头青,得理不饶人,非得让陛下重罚怎么办?

    孙平一个无甚作用的纨绔子弟倒也罢了,孙尚书乃朝廷重臣,怎么可以为了这么芝麻绿豆大点事受罚?不怕群臣寒心吗?

    群情汹汹之下,李文柏福至心灵跪倒在地,感动道:“陛下大恩草民谨记在心,能自证清白已是大幸,万不敢得寸进尺,何况大齐自有律法在此,哪轮得到草民大放厥词?”

    雍和帝略一沉吟便道:“书院本应当是清净之处,孙平如此行事”摇摇头,“朕觉得,今后书院就不必去了。触犯大齐律法,着顺天府收押,按律处置,你可有不服?”

    “臣惭愧,替犬子谢过圣上隆恩!”孙显午低头。

    孙平伏首:“谢主隆恩!”

    话音刚落,自有门外的金吾卫上殿将孙平带了下去,雍和帝顿了顿,又看向孙显午:“你身为吏部尚书,本应为百官做好榜样,然却教子无方险些酿成大错,罚俸三年以儆效尤,你可服气?”

    “臣知罪。”孙显午说,“谢陛下隆恩。”

    雍和帝点头,看着殿上抖成一团的周春等人,大手一挥:“来人,将这些刁民也一并押送顺天府受审!告诉顺天府尹,此等刁民决不可轻饶!”

    “是!”金吾卫大喝一声,驾着瘫软在地的三人就拖了出去。

    雍和帝快刀斩乱麻将事情尘埃落定,孙显午面上不显山漏水,心里却有些凝重。

    他把孙平推出来可不止是为了当作挡箭牌,原本打算借此机会狠狠坑王敦茹一系一马的,但没想到雍和帝根本不给众人说话的机会,唯一一个出头鸟冯均刚开口就被打了下去,小事化了,似乎真的就只是他教子无方而已。

    皇帝既然已经下达了处置,此事自然告一段落,雍和帝显然还有话要说,“李文柏,朕还有话要问你。上京不过旬月,入学更是不过数日,是怎么就惹到孙平头上去的?”

风光() 
“这。。。”李文柏皱眉;极其隐晦地瞟了赵成义一眼;发现对方也正用余光看着自己;不由得心头一紧。

    他要实话实说与赵旭之争夺名额;致使其在考试中丢脸的事吗?

    此事只有当时在场的几人知道;孙平他们或许从赵旭之口中听到了些皮毛;但具体情形;想那赵旭之也是不敢说的。

    这才过去没多久,看这样子,应该是尚未传到雍和帝耳朵里。

    想来也是;不过是小辈的小打小闹,皇帝日理万机,要是连这等事也要时时关注;恐怕早就过劳死了。

    那么;在雍和帝可能并不知晓的前提下,要实话实说吗?

    此事说到底并不怎么光彩;说出来后可算是打了赵成义的脸;而孙平之事他恐怕已经将孙显午得罪了个彻底;赵成义是右相党的左膀右臂;得罪他等于得罪王敦茹;如此一来;几乎就等于把文官得罪了个遍,实在是很得不偿失啊。

    思及至此,李文柏张口道:“陛下。。。”

    刚说了两个字;一股不祥的预感从胸中闪过;顾文凝重的脸突然浮现在眼前,李文柏硬生生将快要脱口的话转了个方向:“陛下,草民的确不曾得罪过孙小少爷,但或许得罪过孙小少爷的友人也说不定。。。”

    李文柏最终还是决定说实话,除了顾文之外,他又想到了电视剧那些自主主张的炮灰们,明明在皇帝什么都知道的情况下,还上串下跳,试图隐瞒,他还不如说大半的实话,只替赵旭之的事遮掩一二就行了。

    “哦?”雍和帝颇感兴趣,“何意?”

    赵成义眉心微微皱起,看着李文柏愣头愣脑的模样,担心他说了赵旭之的事。

    李文柏看也没有看赵成义,张嘴就将当时的事情说了出来:“陛下,草民入学之时曾与赵大人爱子赵旭之少爷争夺入学名额,草民老师为表公平,特地为草民二人设置了入学考试,李文柏不才,得老师厚爱收为学生,赵旭之少爷所作之文。。。较为平庸。”

    “平庸”二字出口,赵成义心中一松,皱着的眉头舒展开来,对李文柏选择了隐瞒自己儿子抄袭的事放下了心来。

    无论是赵成义还是李文柏,都以为雍和帝尚且不知道书院里发生的一切,尤其是李文柏,不知道他的十思疏早就被王行之献宝似的交给了雍和帝。

    至于赵旭之作弊之事,雍和帝当然心知肚明,不过是因为觉得此事不甚严重才没有过多追究,却并不代表他不知道。赵旭之抄袭的事若是落在文人那里,只怕这辈子都要背负这样的名头,只是教子不利,雍和帝懒得去管臣子的那些家务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顾文不着痕迹地松了口气,他是知道的,但猜到今日雍和帝会用此事来试探李文柏后,便不能直接告诉这位小师弟了,只能间接地“警告”一二,希望李文柏不要让他失望。

    还好,这关算是过去了。

    雍和帝故作好奇道:“哦?这么说,你所作之文,便不平庸了?”

    李文柏干笑,难道自己说自己文章还不错?

    冯濬瞧着有趣,从鼻腔里轻轻笑了一声,也没有为难李文柏的意思,喊道:“顾文!”

    顾文上前一步:“臣在。”

    “李文柏是你的师弟,他写了一篇如何精彩的锦绣文章,才让王行之那般眼高于顶之人都愿意收他为徒,你想必是知道的?”想到了那篇十四疏,心情霎时间就愉悦了不少。

    王行之虽为国子监祭酒,按品级是应该参与大朝会的,但此人一心学术对政事从不过问,比起在朝堂观赏菜市场吵架,更喜欢待在书院里教书育人,这次朝会理所当然地又称病告假,众人也都习惯了。

    顾文拱手:“启禀陛下,臣的确曾有幸拜读过师弟入学时的高作。”

    “哦?”雍和帝问,“可还记得?”

    顾文回答:“当然记得。”

    众臣茫然四顾不知所谓,明明前一刻还在就如何处置孙平剑拔弩张,怎么这话头一转,突然要鉴赏起李文柏所写的文章来了?

    李文柏垂手而立,猜到了接下来的走向,面上有些发红。

    顾文倒是怡然自得,似乎对能在此处展示他那小师弟的文章十分骄傲,略微拱手施礼后张口就来:

    “谏圣上十思疏。。。”

    随后他将这篇文一条条一款款,字字句句说的掷地有声,饶是雍和帝私下里已经读过多次,再听来还是觉得振聋发聩。

    雍和帝手指轻敲龙椅扶手,眼睛微微眯起,询问李文柏,主要也是想要引出这一篇十思疏,如此好文,若是藏于御书房只有他品鉴太过可惜。大道相通,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若是可做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则可拱手而治。

    第一次听到的文臣武将更是惊讶,不敢相信这竟是一位不及弱冠,出身商贾之家的少年所作。

    武将们不知所谓,只觉得听起来热血沸腾,文臣们却听得异常专注,到重点时还忍不住频频点头,互相交换着惊诧的眼神,只觉站在殿上的不在是个浑身铜臭味的商贾子弟,而是为饱读圣贤书,矢志报国的未来栋梁。

    王敦茹和孙显午也是初次听到,也都不禁看向微低着头的李文柏,当然不仅是惊讶于文章内容,更多的还是没想到圣上会厚待此人至此。

    顾文的朗读声还在继续,李文柏低头盯着地板,平静之后,心中依然是感慨万千。

    雍和帝这一问意味非凡,或许本心只是为了点拨朝堂里的文武百官,但也给了他极大的好处。这是在大朝会上为他正名,不仅是清白,更是文采和才能。没有比这更直白的重视了。

    古板刚直如方彦明,眼中都闪烁着不可置信,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看错了人。

    能写出如此掷地有声的谏文之人,怎么可能会和那些唯利是图,阴险狡诈的商人们一样?这分明就是大齐朝未来栋梁的模样啊!

    顾文谦卑拱手:“陛下,臣背完了。”

    “好!好一个十思疏!”雍和帝朗声大笑,“听得朕都忍不住躬身自省,恨不得将这“十思”背下。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今后朕要常常反思,常常十思。”

    李内侍一听完,他立刻机灵跪下,朝堂之中也是霎时间便是众人跪下,激荡的万岁万岁万万岁响彻于金銮殿上,所有人的心中都有豪情激荡。

    就像文里面所言,文臣想做到智者尽其谋,武将想做到勇者竭其力,这位雍和帝不同于前朝的帝王,也不同于先前的帝王,他们生在盛康之时,君王智勇双谋。

    李文柏也跟着跪下,跟着俯首,心中明白,这边是雍和帝让顾文念十四疏的缘由了。

    “诸位爱卿平身。”雍和帝说道,又对着李文柏含笑说道,“好一个英才,朕当日没有夸错此子!”

    当下又有大臣俯身跪拜:“陛下圣明!”

    李文柏闻言起身,微红着脸低头行礼:“陛下谬赞,草民惭愧。”心中觉得受之有愧,又觉得,若是雍和帝如同李二一样,日省吾身,也算是这篇十四疏物尽其用了。

    “有什么好惭愧的?朕说你是,你就是!”雍和帝大笑两声,对着李内侍笑了笑,“再宣一次李文柏的赏赐。”

    內侍重新宣读圣旨,飞骑尉的勋位稳稳落在李文柏的头上,此次反对的视线淡了许多,更多的是探究,显然一席“十思疏”让李文柏在这些眼高于顶的文官心中有了些许地位。

    王敦茹想起赵成义的劝说,对李文柏又更加满意三分,打定主意要趁着科考前不到两月的时间将其收归麾下。

    收拢人心只能雪中送炭,越早越好,若等到科考结束,李文柏高中进士,那时再递上橄榄枝可就晚了。

    在王敦茹看来,没想过李文柏会不中的情况出现,毕竟能够做出这样的锦绣文章,定然是高中一甲的!若是李文柏知道王敦茹所想,只怕会汗颜不已。

    李文柏领赏谢恩正准备和众将士一道退下,雍和帝不知想到了什么,突然问道:“李文柏,此次匈奴犯边连下五城,边关军情紧急,你对此有何看法啊?”

    李文柏一愣,不解地抬头看向御座。

    雍和帝笑:“不必有何忌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朕也不怪你。”

    李文柏脑中思绪电转,余光突然注意到一直没有动静的贺青后脑勺极其微弱地摇了摇,心中立马雪亮,苦笑道:“陛下,草民才疏学浅,只知经商之道、诗书文章,对兵事真的一窍不通,绝不敢贸然插嘴国家大事,草民还需要像师长多加学习,希日后有底气可以知晓一二,以抱皇上厚恩!”

    雍和帝盯着李文柏看了半晌,直把人看得头颅越来越低,看来是真的不懂了,也是,他都未曾及冠,这人就是聪明,哪里能什么都学到,他笑了:“行了,朕也知道是难为你,不懂就不懂,回去休息吧,跟着王行之好好学,希望能在殿试上看到你。”

    “谢陛下鞭策!”李文柏舒了口气,连忙退了下去。

    虽不知道雍和帝刚才的试探是因为什么,但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及时看到贺青的动作,他说不定就真的说出些什么。

    但从雍和帝之后的反应来看,如果他真的选择发表了意见,得到的,恐怕就不是这一句轻飘飘的鼓励了。

    他如今得了一个爵位,难道就可以高谈国事?他自称学生,也只是一个学生罢了。

    经此一役,李文柏更加坚定了心中所想。京城党争已经渐趋白热化,像他这样的小虾米如果不自量力在此时跳进去,恐怕唯一的后果,就是被大浪卷得体无完肤。

    推出了金銮殿,回首雄伟的皇城,李文柏暗下决心,若有幸今科得中,不管其他人如何劝说,一定要想办法远离这京城是非之地,外放地方积攒力量才是正道。左右逢源如顾文在朝堂上都如此战战兢兢,他可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兴趣。

    李文柏笑着挥别众位将士,登上贺府早已经等候在皇城外的马车,心中暗想。

    观雍和帝所作所为,这个上位不正的皇帝,绝没有贺青和王行之所说的那样英明,伴君如伴虎,在有足够力量自保之前,还是跑得越开越好。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