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店当家的三代搞药,哪能听这种瞎掰,一顿客气话把两位打发走了,心里还暗笑笑这俩樵夫狮子大张口。
  过了三天,药店里突然来了位客人,非常着急的样子,说是家里主人病重,请得宫中太医诊治,太医开了药方,诸药皆齐,唯独缺一味蜂巢,遍寻长安药店不得,只好到这济生堂碰碰运气。
  
  


 第二百一十五章 黄柑案

  药店当家的奇怪了,不就是蜂巢吗,干嘛弄得这么紧张。
  客人就讲,宫中两位太医都说普通蜂巢不行,需要个头硕大,采集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天
  总之要求很高,就因为要求高,所以难找;就因为难找,所以愿出万贯高价购买。
  药店当家的一直在有心没心的听着,最后听到“万贯”这个词,突然就感到一道亮光从头顶直贯到脚底涌泉,又从脚底只冲头顶百会,亮光到处只引得汗毛直竖,他的脑瓜子里一下就涌现出那两位山野樵夫和那个蜂巢巨无霸的样子,然后就是黄金元宝、广宅良田、宝马美人不停地从右眼转到左眼,从脑门子骨碌到肚脐眼儿。直到客人的两个手指头在他眼前晃了三回,这当家的才缓过神儿来。
  接下来自然是药店当家的一番得体妙言稳住了客人,让客人留下了住址。回头儿药店当家就去找那两个樵夫。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踏破钢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两位樵夫给他找着了。
  可是两位樵夫不卖了,说是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弄到的希世珍宝对自己有特殊意义,准备自己收藏当传家宝。
  这药店掌柜的一听急了,费了口舌这通儿说呀,直说的嗓子眼冒烟、舌头根儿发硬,到底是给他说通了。俩樵夫卖是卖,但价格不是五百贯,而是提高到一千贯。药店掌柜心里的算盘珠子这通拨弄,琢磨着就算一千贯,自己一倒手还有九千贯的赚头,值、值、值呀,哈哈哈。当下达成成交协议,当天就让伙计把一千贯钱送到樵夫的手里,第二天又雇了辆两匹骡子拉的车把蜂巢巨无霸运回自己的药店里。
  运回蜂巢,药店掌柜马上按照客人留下的住址去请客人,这心情就像是喝了王母娘娘赠送的陈年佳酿,就像是正和六仙女**缠绵。脚底下像踩着云彩。当药店当家的到了那个住处的时候,哪还有客人的影子?
  
  李陶感慨道:“骗子专盯爱占便宜的人,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本是千古名言,可总还是有人会上当!”
  “是呀,这‘黄柑’案几乎与‘蜂巢’案如出一辙”
  
  有个姓李的客商,在家乡发了横财。来长安花钱买官,下榻在一家旅店里。旅店对门有个宅院。门首垂着帘子,常有位少妇站在帘后看街上热闹。隔帘花影,娇声莺啭,引得客中寂寞的李某想入非非。
  有一天,李某正站在旅店门口偷窥对门,有个卖黄柑的小贩经过。他既想吃黄柑,又舍不得掏钱买,便建议和小贩以一种叫“关扑”的赌博的方式来买黄柑,且由此在意中人眼里显露两手。没想到心猿意马。扑了十千钱都没扑出一个“浑成”来,黄柑一个没到口,反输了十几贯,连喊可恨可恼。
  过了会儿,对门宅院里出来个小僮,端一盘黄柑送给李某,说是我家主母见官人扑柑子不成。反折了本钱,有些不忍,派小人送几个家藏的柑子给官人尝尝。
  李某得知“主母”就是门帘后的美人儿,心波大动,忙拉小僮攀谈起来。原来这家主人是官员,外出公干。留下年轻的主妇看家。登徒子自忖有香可偷,便收拾些礼物,拜托小僮回谢他主母,这就把线儿牵上了。
  此后,那少妇常使小僮送些菜肴点心之类给李某,李亦必用匹头首饰等贵重物品回报。隔帘儿看倩影,李某恨不得一步跨过“天河”去。
  几番周折。李某经小僮过手,把他家仆从、丫鬟全部买通后,终于得了个趁夜进门与心上人幽会的机会。岂知三杯色媒酒下肚,正待行那苟且之事,长年在外公干的主人突然回家来了,恰得“捉奸捉双”,拍桌打凳,要把姓李的捆去官府,治他个诱奸官眷的罪名。
  李某害怕吃官司,更怕这一来永远耽搁了自己仕进的门路,忙跪下向主人求饶,情愿输财“私了”。主人即派仆役们一起随他回旅店,将其财物掠劫一空。次日,窃幸已花钱消灾的李某偷窥对门,竟是人去楼空。再悄悄打听,才知道这户人家不知是从哪儿搬来赁屋暂住的,又不知为何连夜搬走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李某若不是好色岂能被骗?”李陶恨恨道。
  马鸣点点头道:“蓝田王说的是,这些人对被骗之人的心思拿捏的准确无误,故而才能屡屡得手!”
  “马捕头,红狐堂的情况我心中有数了,你再给我讲讲这长安市井中偷窃之事!”
  马鸣苦笑道:“这些人是搅世的魔头,把一座清平世界,弄得鬼怕神愁,虽然做的只是偷盗之事,可危害却不小”
  
  小偷是市井中生活着的另一类人,他们是社会上的特殊群体,以偷窃为生。
  繁华的地方小偷多,这似乎是一条“繁荣定律”,长安是大唐最繁华的地方,很多外地人来长安都喜欢逛街。与此同时,长安也是偷盗者的乐园,让人们很烦。
  常见的一种小偷叫“翻高头”,他们是蹿房越脊、高来高去的飞贼。
  这些被称为“翻高头”的小偷中,还有一种不用借助绳索、钩子等就能翻身上房的小偷,被称作“上手把子”,而借助竹竿、绳索等翻身上房的小偷叫“下手把子”。这一类小偷功夫高超,有的甚至能够翻越皇宫高墙,偷走皇宫里的珍宝。戒备森严的皇宫,小偷却可以来去自由,连皇帝也为此苦恼不堪。
  九月至来年二月,夜长天寒,人多畏寒懒起,这种在夜长天寒的时候入室盗窃的小偷叫“夜燕”。
  小偷的名目很多,掀开屋顶的砖瓦,弄个窟窿,顺着绳索下去的小偷叫“开天窗”。
  掘壁穿穴的小偷叫“开窑口”,也称“开桃源”,他们钻入墙穴偷取财物;专门盗墓的小偷名叫“掘冢”、“椎埋”。
  
  


 第二百一十六章 行窃行业

  撬门行窃的小偷叫“排塞赃”,其中,天未亮时活动的叫“踏早青”,大白天动手的叫“白日闯”、“白日鬼”,黄昏时出人不意行窃的叫“跑灯花”;专门趁着主人锁门外出、撬锁入户偷盗的小偷,名叫“吃恰子”。
  以乞讨为名,先上门观察地形和财物所在,然后找机会去偷窃者,名叫“铁算盘”。
  专门乘人不备,窃取别人晾晒衣物的小偷,名叫“收晒朗”。
  专门偷鸡的叫“拾帐头”。
  专门偷牛的叫“牵鼻头”。
  专门进船舱偷窃者,叫“钻底子”,“底子”指的是船。
  用长竿等工具“钓”财物的,叫“挖腰子”。
  在人群中偷窃的小偷,叫“插手”,其中,徒手行窃的,叫“清插”,借助剪子、刀片等行窃的,叫“浑插”,“浑插”中还有“剪绺”、“小利”。“绺”长安人佩戴的一种丝络组合成的袋子,拴在衣服上,里面将着财物。
  小偷还以行窃的区域来分类,城外的小偷叫“草窃”,城里的小偷叫“市偷”。“市偷”的身手狡诈,技高一筹。即使防守森严的地方,有的“市偷”也能来去自如,行窃手段高明,人们称这些防不胜防的“市偷”为“妙手空空儿”。
  根据掌握的技能不同,小偷也分很多种,有专门翻墙入室行窃的飞贼,也有用利刃割破他人衣服、窃取随身财物的扒手。
  有些扒手则是多人配合,然后伺机施展空空妙手。有一次,一个人在京城的茶馆等朋友,将随身携带的二千钱放在身前的桌面上,三个穿戴整齐的扒手进来,其中一人装作与等人者相熟,一见面就躬身作揖。等人者不知是计,也起身回礼。趁他躬身的一霎那,旁边的扒手便把桌上的二千钱偷走。挂在肩上。礼毕,扒手又假装是认错了人,马上道歉。等人者愕然回到座位,发现钱已经被偷走了,赶紧追问店伙,而这时,偷了钱的扒手还假装好心。数落他不该掉以轻心,把钱放在桌面。应当像自己一样,把钱挂在肩膀上。由于没有证据,等人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扒手把自己的钱拿走。
  还有的扒手是施以诡计,夺取他人的钱财。有一少年拿着一件金器到市场上换铜钱,正与人讲价,一个老头从后面猛地将他击倒,嘴里还骂道:“父穷至此,做儿子的却偷偷拿银子来换钱,怎能如此不孝?”旁观者都以为是父子相争。也就不愿多管闲事。被打懵了的少年,过了好一会才坐起身来,向众人陈述老头并非自己的父亲。此时,老扒手已经不知去向了。
  而独自行动,以摸扒行窃为业的扒手,最为多见。有人某日到酒馆吃饭,在桌下拾到一串如同钥匙般的东西。不知为何物,遂收到行囊中。之后他到处游玩,至深夜方归,却见有三四个少年在路旁等他,执礼甚恭,非要请他喝酒不可。席间。众少年把状似钥匙的东西还给他,还要拜他为师。他懵里懵懂,不知所谓,说自己也是偶尔得之,不知这些东西的用途。众少年都不肯信,久求无果方散。他追问其中的一个少年,才知道这些钥匙是专门开箱撬锁的工具。这些少年都是扒手,神不知鬼不觉地偷了他的行囊,见里面有这些东西,误以为他是个高手巨盗,故想要拜他为师。此人后来怕惹祸上身,赶紧把钥匙毁了丢掉,且许久不敢到街市上玩。
  
  李陶听罢不由赞叹道:“真没看得出来,马捕头对这些人如此熟悉!”
  马鸣惭愧道:“其实,盗窃之人我抓过不少,也用过重刑,可总是治标不治本,这盗窃之事屡禁不绝!”
  李陶沉吟片刻,对马鸣笑道:“我有一个法子,兴许会管用!”
  马鸣大喜道:“真的吗?蓝田王,您说来听听”
  就在此时,张玮走了进来,他朝着李陶一拱手道:“蓝田王,我回来了,幸不辱使命!”
  李陶见张玮满身是血,大吃一惊,赶忙问道:“你这是处么了?受伤了吗?”
  张玮摇摇头道:“真是一言难尽呀!”
  一旁的陈适将张玮当着太平公主的面将郑平定斩杀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李陶听罢顿时哭笑不得,本来是为了把戏演的逼真,李陶才没有告诉张玮自己已经与太平公主通过气了,没想到这张玮假戏真做,竟搞出了这么一出。不过这样也好,张玮此举所造成的效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京兆尹连太平公主都不怕,其他豪门还不得掂量掂量?
  陈适心有余悸道:“太平公主肯定会去找陛下求助,蓝田王,我们”
  李陶见他们二人一脸愁容,本想告知他们实情,可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今后对抗韦氏还要借助太平公主,若是让韦皇后知道了自己与太平公主的这一层关系,对自己很是不利。
  想到这里,李陶对二人道:“你们怕了?就算有事也是我来扛着,还轮不到你们!”
  张玮张刚要嘴说说话,李陶却摆摆手道:“此事至此为止,今晚我设宴为你们压惊,我们一醉方休!”
  第二日,张玮与陈适又去了宋国公刘景的府中去缉拿杀人凶手刘玉。
  刘景的身份虽然没有太平公主那么显赫,可他在朝廷中是相当有份量的人物
  
  则天皇帝调露元年,突厥阿史那泥熟匐背叛唐朝,煽动奚族、契丹造反,营州都督周道务派刘景迎战。刘景在独护山大破突厥,因功升任丰州司马。
  永淳二年,突厥围攻丰州,斩杀都督崔智辩。朝廷震动,多数大臣都主张放弃丰州,将百姓迁至灵州、夏州一带。刘景上表道:“丰州自秦汉便是国家重镇,土地肥沃,适合农牧生产。隋末大乱,将当地百姓迁移到宁庆二州,致使胡寇深入,以灵夏二州为边境;贞观末年,朝廷移民充实丰州,西北才得以安宁。今若废弃丰州,则黄河边上的土地将再次为胡寇所有,灵夏等州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这对国家非常不利。”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
  
  


 第二百一十七章 小霸王

  后来,刘景调任安西副都护,驻守碎叶城。永昌元年,吐蕃攻克焉耆等地,文昌右相韦待价西征兵败。刘景便收集残军,坚守西州,改任西州都督。长寿元年,在刘景的请求下,武则天派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
  圣历二年,刘景调任司卫卿,兼凉州都督,吐蕃大将麹莽布支攻打凉州,兵至洪源谷,打算围攻昌松县。刘景率军迎击,他见吐蕃军衣甲鲜盛,对部将道:“麹莽布支麾下都是些贵族子弟,虽然看起来强盛,但是不通军事,你们看我破敌。”刘景亲自披甲上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