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到底-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润听罢,点头应允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是那么多人命。佛家所说不禁杀生,是禁杀念,并非是为了图那虚名。为了不杀蝗虫,却要将那么些人饿死,岂不荒谬?没问题,这些猪让贫僧来杀吧!”
  从天慈寺出来,李陶立刻赶到了陆象先的家。
  太平公主权倾朝野之时。宰相萧至忠、岑羲等人争相依附,只有陆象先不肯,始终没有前去拜访过她。后来,太平公主欲废黜李隆基,另立皇帝,召集宰相商议。
  太平公主对宰相们道:“宁王是太上皇嫡长子,而皇帝只是庶子,我们不应废嫡立庶。”
  陆象先当时便问道:“那皇帝为何得以继位?”
  太平公主回答:“他只是一时立功,才登上帝位。如今失德,理应被废。”
  陆象先则道:“因为有功被立为皇帝,那么有罪才可以废黜。如今皇帝没有罪过,怎能被废?”
  太平公主只得另与窦怀贞等人商议。
  太平公主被诛杀后,陆象先因是太平公主所举荐,也被捕获。但李隆基却将他释放,还加封他为兖国公。
  政变平息后,李隆基还要还要进一步清洗萧至忠、岑羲的党羽,陆象先暗中进行营救保护。很多人得以保全,但都不知是陆象先所为。
  陆象先为人清心寡欲,言辞议论高妙玄远,受到舆论的推崇。如今,他因丧母而辞职在家丁忧。李陶知道,要想堵住那些反对灭蝗的朝臣物业的嘴。只有通过陆象先最合适。
  “不知蓝田王大驾光临,有何指教?”陆象先对李陶的到来感到很是吃惊。
  李陶不不客气直接说明了来意,待他说完蝗灾之事后,有意调侃道:“陆先生,我不知这算不算大事,但我这庸人却睡不着觉了,特来请教于您。”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正是出自陆象先曾经说过的名句,此刻却被 李陶借来用了。
  陆象先起身抱着道:“岂止是有事,这是大事,蓝田王,需要我做什么,请直说”
  
  这几日,姚崇已经焦头烂额了。
  三天前,汴州刺史的奏折用五百里加急送到了朝廷,汴州境内发生蝗灾,有可能漫延至整个河南道。
  姚崇见了奏折,大吃一惊。有农业经验的人都知道,大旱之后,常有大蝗。姚崇虽然没有见过蝗灾,但他知道,蝗虫像乌云一样铺天盖地,滚滚而来。所过之处,别说是庄稼,就是树皮,也被吃得干干净净。河南道是大唐最重要的产粮区,如果这些地方闹灾,全国的粮食储备就成问题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粮食,老百姓就要人心不稳,国家还怎么可能稳定呢。他不敢怠慢,立刻奏明了李隆基。
  李隆基向姚崇问道:“此事该如何解决?”
  姚崇毫不犹豫回答道:“马上下旨,让各个州县立刻组织人力物力,捕杀蝗虫!”


 四百八十章 姚崇的阻力

  李隆基疑虑道:“这蝗虫铺天盖地,怎么杀得过来呢?”
  姚崇急了:“就算杀不完,总比坐视不管强吧。过去因为蝗虫成灾,亡国的事情都有啊。如今国家的粮食储备本来就不多,如果再出现歉收、绝收的事,老百姓就会乱啊。”
  李隆基听了,并没有反驳姚崇,但是,还是一副期期艾艾、迟疑不决的样子。
  姚崇就问:“陛下,您还有什么顾虑就直说吧。”
  李隆基叹了口气道:“蝗虫是天灾,是不是上天派来警示我的呀?我是天子,灭蝗不会得罪上天吧。”
  姚崇一听哭笑不得道:“这样吧,以后凡是关于灭蝗的事情,您不要以皇帝的名义出敕令,而是让我以大臣的名义出牒书吧。就算上天怪罪下来,也是怪我,跟您没关系不就行了嘛!”
  尽管姚崇说的很明白了,可李隆基还是拿不准主意,最后他决定,立刻召集朝会商议此事。
  在朝会中,姚崇再次提出了灭蝗的意见。谁知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一个人提出了反对意见。姚崇一见此人顿时傻眼了,出来反对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另外一名宰相卢怀慎。
  卢怀慎出身于山东高门范阳卢氏,是地地道道的贵族之后,但是,他当官特别清廉,生活也十分朴素。
  有一次,卢怀慎生病,两个同僚去看他。他留人家吃饭。一会儿,饭菜端上来了,就是两盆煮豆子,一点荤腥都没有。这还是卢怀慎费尽心思打点出来招待客人的东西。可想而知,平时就更节俭了。这样的人能不让人佩服吗?所以,他的道德影响力特别大。
  卢怀慎这个人虽然人望高,但是,平时从来不反对姚崇。卢怀慎自知才能不及姚崇,所以轻易不敢拿主意。
  有一次,因为姚崇的儿子死了。回家处理丧事,请了十多天假。所有的公文就都堆到卢怀慎面前来了。卢怀慎看来看去,哪个也不敢批,没办法,卢怀慎只好来找李隆基了。
  卢怀慎向李隆基禀报:“陛下,微臣办不成事,您把微臣撤职了吧。”
  李隆基一听就笑了:“我任用姚崇是办事的。任用你是因为你清廉端正,可以给天下官员树立榜样。本就没指望你办事。你放心回去吧,等姚崇回来处理。”
  姚崇回来以后,不到一个时辰,全部都批完了,卢怀慎佩服得五体投地。正因为如此,一般姚崇说什么,卢怀慎就随声附和。所以当时号称“伴食宰相”,就是陪着姚崇吃饭的。
  现在,听说姚崇要捕杀蝗虫。卢怀慎觉得不妥。于是,他斗胆提出反对意见了。
  “这蝗虫也是生灵,杀生就要伤和气,伤和气可是要招祸的!”
  卢怀慎是受佛教的影响,才说出了这番话。
  卢怀慎的说法,让许多大臣附和。
  不仅是卢怀慎等朝廷大臣不同意捕杀蝗虫,就边许多地方官也纷纷递了奏折反对。反对呼声最大的。就是蝗灾最严重的汴州刺史倪若水。
  倪若水在奏折中写道:蝗虫是天灾,不是人力所能解决的。所谓天灾就是上天的警告,应该让皇帝修德才是。如果皇帝不从自己的角度解决问题,而是一味捕杀蝗虫,那就是缘木求鱼!当年十六国时期,后汉皇帝刘聪也捕过蝗虫。最后越捕越多,连国家都亡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倪若水运用“天人感应”理论,是劝谏皇帝的一种经典方式。天人感应是为政者在面对灾害时无力的一种自责心态作祟。从汉代起,便有天人感应之说,因对蝗虫那杀之不尽的数量感到恐慌,对防治蝗虫的无力,便认为蝗灾是上天的谴责和警告。从皇帝、丞相到州县官,都反省自己失道失德之处,祈祷神虫嘴下留情。有见识的君王会下罪己诏,开仓放粮救灾,组织人手灭蝗,而常识水平不有够的皇帝甚至会寄希望于神力。
  于是,朝廷内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认为“只需上下齐心协力,必能治住蝗虫,即便有除治不以的当地,也比养患成灾强。” 但不少人以为:‘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力‘,是除治还是不除治,两边争斗的十分激烈。
  李隆基无奈之下,只好暂时退朝,次日再议。
  如此议了三次,依然没有定论,眼见着时间在无意义的争论中流失,姚崇心急如焚。
  姚崇突然想到了李陶,这天一大早,他没有去议事厅,而是来到了蓝田王府。当他急匆匆来到蓝田王府的时候,却被裴岳却告知:小主人外出了。
  姚崇一脸失望,正要转身离去,裴岳却叫住了他:“姚阁老,小主人让我转告您,李林甫只要一到任,他便可以帮你解决这天大的麻烦。”
  姚崇二话没说,转身便到了吏部。
  下午时分,李林甫的国子司业的任命书,便被姚崇亲自送到了姜绞府上。姚崇明确要求,李林甫明早便去国子监赴任。
  当日被任命,第二日便赴任,李林甫开创了大唐有史以来最快的纪录。
  由当朝首辅亲自送达任命书,姚崇也开创了大唐开朝以来唯一的特例。
  
  姚崇终于见到了李陶。
  “蓝田王,莫非你早就知道汴州发生蝗灾一事?”姚崇气急败坏道。
  李陶点点头:“没错,我比你早知道了两日。”
  “既然知道了,为何不早些告诉我?”姚崇忿忿然道。
  “就算我告诉你了,你有办法吗?”李陶不以为然道。
  姚崇想想自己这几日遇到的阻力,苦笑着摇了摇头。
  “再说了,我要提前告诉你了,你还会为我办李林甫一事吗?”
  “你简直太狡猾了!”姚崇气急败坏道:“李林甫已经到国子监赴任了,现在你该帮我解决难题了吧?”
  李陶笑道:“这事我已经在做了,你安心回去,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送走了姚崇,李陶径自进宫来见李隆基了。
  “陶儿,你来的正好,我正有事要与你商议呢!”愁眉苦脸的李隆基见了李陶,眼中放出光来。
  “三叔,我知道你要与我商议什么,你最好还是先容我说几句话,如何?”
  “好,你先说吧!”李隆基爽快地答应了。


 四百八十一章 造势

  “贞观二年,太宗前往玄武门北御花园,看到花草上有蝗虫,捉了几只,对臣下说,百姓靠庄稼养活生命,而你吃庄稼,我就吃掉你。说罢便举手要吃蝗虫,左右侍从官员大惊,劝阻太宗,生吃蝗虫有毒,使人生病。唐太宗却说,我为人民受苦不怕生病。说着竟把蝗虫吃掉了。太宗以王道治天下,朝廷要善待百姓,朝廷政策要以百姓为核心,要考虑百姓的利益,并提出‘君为舟,百姓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至理名言。太宗深知人心向背关系国家社稷之安危,把以民为本作为治国的总策略,故心中经常想着民众,因而开创了大唐贞观盛世。”
  李陶与李隆基相熟,知道他时常将太宗皇帝作为自己的榜样,故而才有的放矢地说了这一番话,定会让李隆基有所触动。
  果然,李隆基听罢不由低头沉思起来。
  李陶继续道:“飞蝗繁殖能力极强,且移动速度快,若不尽快捕杀,四处漫延来来,那便不是汴州一处受灾,待到事态不可控制之时,饿殍遍地势必激起民变,到时候三叔你还能坐得住吗?”
  李隆基是个务实之人,他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虚名,若用虚名与皇位比较,他肯定会选择后者,李陶清楚,自己的这一番话定然会让李隆基做出选择。
  不等李隆基说话,李陶趁热打铁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选择姚崇为相,是三叔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实上这个选择也没有错,姚崇治国的成效也在逐渐显现。如今朝廷上下没有几个人支持姚崇灭蝗,若三叔你也不表态,那姚崇便难以为继了。同样,三叔你若不表明态度,那些朝臣就更有理由肆无忌惮地反对姚崇灭蝗了。”
  李隆基知错便改,点头道:“陶儿。你说的对,是我有些优柔寡断了,我马上下诏,全力支持姚崇全力灭蝗。”
  李陶笑道:“三叔,光下诏还不行,还得来点实际的,帮助姚崇减轻阻力!”
  李隆基茫然道:“那我该如何做呢?”
  “三叔。你听我说”
  
  三月十六,这一日本不是上朝的日子。但在京所有六品以上的官员都接到了通知:陛下将在含元殿宴请群臣。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第一大宫殿,这里一般是举行重要典礼仪式的场所。今日,李隆基却要在这里宴请群臣,当真让人觉得奇怪。
  很多大臣不知究里,四处打探消息,可得到的消息却让他们瞠目结舌:就连首辅姚崇都不知陛下因何而宴请群臣。
  当群臣来到含元殿时,心中不由咯噔一下:不仅李隆基早早等在那里了,而且很久没有露面的蓝田王李陶也出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按照以往的经验,有李陶出场的地方。他总会折腾出些动静,而且动静还不会小。想到这里,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李陶。
  姚崇也不例外地看向李陶,他的目光刚一与李陶接触,李陶给了他一个眼神,意思是让他稍安勿躁。尽管有一肚子的疑惑,但姚崇也只有静观其变了。
  待众人在各自的案几前坐定之后。李隆基便发话了。
  “众位爱卿,今日的宴席,由蓝田王李陶主持,众位爱卿听蓝田王的安排便可!”
  李隆基就说了这么一句,便不再言语了。
  李陶在众人目光注视之下,向大家抱抱拳。乐呵呵道:“在吃饭前呢,我先请两位高人,给大家论论道,也算开开胃吧!”
  在李陶的安排之下,高僧普润与士林领袖陆象先分别做了一席慷慨激昂的讲话。当然,他们的讲话主旨只有一个:灭蝗有百利而无一害,而阻止灭蝗是不得人心的。
  直到此时。姚崇才有些明白了,敢情李陶这是用这二人的特殊身份,在为灭蝗造声势呢。
  果然,当二人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