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容伸手捏捏胤禛的手,笑的灿烂:“这圣旨一下来,三哥可是会有很长时间不能出来蹦跶了。”说完又有点儿担心:“不过,胤禛,现在才康熙四十四年,汗阿玛还有十几年会活的好好的,太子被废,大哥被厌弃,三哥这算是被绊住了,出头的可就是你了,会不会让汗阿玛对你起疑心?”
胤禛摇摇头:“你担心太过了,爷之前就说过,这辈子,也不会等着汗阿玛挑来挑去挑到爷的头上的。这辈子,爷只会让汗阿玛只能选择爷!”
云容露出个大大的笑容:“好吧,你有信心就行,我也不过是多问两句。就算是汗阿玛现在对你很猜疑,难道你还能特意给自己找点儿事让汗阿玛将你也给圈了?”
“那可不行,爷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呢。”胤禛笑着侧头在云容脸颊上亲了一下:“爷要是被圈了,你们娘几个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所以就算是为了福晋,爷也只能更强。”
和云容说笑了几句,云容就又将话题给扯回来了,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情,她还是很好奇的。按说,汗阿玛既然答应逛园子了,就三阿哥胤祉来说,就是一件好事了。
只要不出差错,这事情就算是给三阿哥增光了。只是,这原本十分好的好事,到了最后怎么就变成了坏事呢?
胤禛将茶杯推到云容跟前,云容赶紧给胤禛倒茶。胤禛喝了茶,才慢吞吞的开始讲。
康熙到场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三福晋安排了午膳,原本是要一起用膳的,只可惜三阿哥胤祉没考虑实际情况,暖阁太小,根本装不下那么多人。
于是只好分开,女人继续留在后院,三阿哥请来的文人学士什么的,则是在二院。只留下康熙领着十几个儿子在暖阁里,这样的安排也没出错。
错的是三阿哥不知道怎么回事,脑袋忽然一抽,吃饭的时候就说外面那些人都是很忠君爱国的,很想瞻仰一下圣颜,皇上既然来了,那就给个面子见一下吧。
要知道,三阿哥请来的,可不光是翰林院的熟人或者大学士之类的文人,还包括很多科举暂时失败的或者提前进京想观望科考的人。
其实准备科考然后进入官场的学子们,提前在京城找个有势力的人当个门客幕僚的事情是很常见的,就是平常的一品大员二品大员里面,也差不多是人人都有门课幕僚的。
更不要说皇子了,按照规定,只要皇子开府有差事了,门下就能养门人幕僚。这些事情,康熙都不会管。三阿哥是个皇子,手下没几个人,康熙说不定才会更担心呢。
但是,康熙最讨厌什么?最讨厌拉党结派!那些学子以后说不定就会是国家的栋梁,你三阿哥不动声色的明目张胆的将这些人都请过来,还以主人的姿态让他们来拜见皇上,打的是什么主意?
让皇上留个好印象然后将你的人全部放在重要岗位上?还是说,想要你的人表现的好一点儿,让他这个皇上不得不赏下来一两个官位?不管是哪一个打算,都是很让康熙忌讳的。
好吧,康熙是个会隐忍的。光是这一件事,就算是为了在广大学子们面前保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形象,也会露出高兴和蔼的神色来的。
周公吐脯天下归心,他康熙自诩一代明君,总不能对大家说,朕要吃饭了,你们就不用进来拜见了这种话吧?那些学子还好,一个挨一个的进去,剩下的还能抽时间填填肚子。皇子们也各有办法,偷偷的吃点儿,或者找个机会到外面吃点儿。
就康熙一个人,从头到尾,都要保持良好的形象,坐的端正,脸带笑容,期间只能喝茶水来充饥。
好吧,康熙是个坚强的,饿一顿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有时候朝政繁忙,饿上一天都是小事。反正,等那些学子们拜见完,康熙还是能吃上一顿饭的,三福晋服务周到,还很贴心的让人将饭菜给热了一次。
就算是心情郁郁,也没对三阿哥说什么重话。
吃完饭之后才是重头戏,所谓的逛园子,来了总不能光吃一顿饭就走人啊,总得逛上一圈才行。所以,康熙打头走,后面跟着一群儿子,儿子后面跟着一群文人墨客。
“汗阿玛,儿臣有个提议。”三阿哥走了几步,又想到好点子了。
康熙看他一眼,点头:“说吧。”
“有美景看还是单调了点儿,今儿来的人也不少,不若我们来个诗画大赛?就以这园中的景色为题,随意的写画,儿臣厚颜,向汗阿玛讨个彩头,写的好的,还请汗阿玛给点儿赏赐。”
三阿哥笑的风流倜傥,大冬天的也不嫌冷,康熙刚点头,他就让人搬来了桌子拿来了笔墨。
“三贝勒说的很有道理,这光有美景,看时间长了也没意思,不如你们大家就动动笔墨。写的好的,朕自然是大大的有赏!”康熙笑着对众人说道。
下面一叠声的应了,康熙又转头看他的儿子们:“你们也上去露一手,同样的,写的好的,朕有赏!”
没多久,众人的作品就送到康熙面前了。
“汗阿玛,儿臣觉得此人的文采甚好,看这一句,写出了梅花的高洁和孤傲,很是贴切啊。”指着其中一首诗,胤祉感叹道。康熙看了一眼,可有可无的点头。
说实话,他觉得吧,那首诗写的不算很坏,但也绝对不算最好。就是十三写的诗,都比这个人的好。还有那一手字,绝对比不上老四。
“汗阿玛您也觉得不错啊,还有这个,汗阿玛您看,写雪的,和梅花结合在一起,冬景跃然纸上,让人感到天地一片洁白,也很好吧?”
继续指指点点,康熙随意的在那纸上戳了两下:“你觉得连字都写错的人,写出来的诗不错?”
三阿哥脸一红,不吭声了。康熙随手将那些诗画给胤禛他们:“你们也来看看,各自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一会儿朕再点评。”
事情发展到现在都不算太坏,要是一直保持下去,说不定康熙因为看了几幅好画念了几首好诗,也就将今天的事情给揭过去了,三阿哥胤祉就算是没功也不会有过。
可很明显三阿哥就认定了今儿是他要露头的日子了,刚才康熙的嘲讽也没让他清醒过来。拎着几张选出来的还算是比较好的诗作,胤祉笑着说道:“汗阿玛,您先前可是答应了要给彩头的,这几个都是很不错的,不知道汗阿玛会给什么赏赐?”
“都挺不错,你们想要什么赏赐?”康熙很和善的问道,以他想着,这些学子们要个国子监的名额就是顶天了的。他其实是更愿意赏下一些金银珠宝的,这些人真没什么真才实学,要不然早就进国子监了,还有得上自己给名额?
“汗阿玛,不如您给他们指个好的师父?他们也是上京赶考的,儿臣想着,有名师指点,说不定他们能更优秀些,日后也好为我大清做贡献。”
胤祉装模作样的考虑了一番,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
找个好的师父是什么意思?就是告诉大家,这些人是康熙钦点的看好的人才,就是不进国子监,这将来考科举的时候,也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将来进了翰林院,更是人脉扩广,三阿哥胤祉到时候就能很好的将翰林院给掌握到自己手里了。
这方法可是好的很,自己没向康熙要恩典,不会引起康熙的反感和怀疑,还能将自己的人手给安排出去。就算只安排一个师傅,那也绝对能增加一条人脉。更何况,万一康熙大发善心,多给了几个师傅,他岂不是赢大发了?
只是胤祉想到未来的美好,却忘记了康熙不是个好糊弄的。他这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都能想起来这些,康熙会想不到?康熙甚至比他想的还多,觉得他是想将人安插到上书房国子监翰林院这三个地方的!
最后康熙气极反笑:“你倒是个有心的,什么都能想到。只是,这好师父也不是说有就有的。他们没一点儿成绩,朕也不好给他们做这个主。光凭一首诗一幅画,朕不能说他们很优秀,这世上能写诗作画的人不少。这样吧,你让他们自己去国子监试试,若是能考上国子监,自然不愁好师傅。”
说完,想了想又说道:“朕今天才知道,朕的胤祉是个喜欢文学的,写诗作画都很有一手。既然你这么的喜欢这些东西,也愿意和文人学士交流,那朕就给你个恩典。”
“朕前些日子忽然想起来要修书,只是缺个负责的,现在这事情就交给你吧,朕要修的书从唐诗三百首到各朝史书,以及历法书,大清各地人文地理自然风俗习惯,还有农书,回头朕会列个单子给你,翰林院也会拨几个人给你用。你从明天起,就开始修书吧。”
第105章()
“皇上,雍郡王来了,正在门外等着。”梁九功轻手轻脚的走过去,朝座上的康熙行了个礼,低声说道。康熙正批着折子的动作顿了顿,才神情不明的说道:“让他先在茶水间等着。”
梁九功小心翼翼的偷看了两眼康熙的脸色,应了一声之后赶紧退出去了。胤禛正穿着朝服站在外面,天气寒冷,呼出的气变成一团团白雾,让他的面孔有些模糊。
“雍郡王,万岁爷这会儿正忙着批折子,让您先到茶水间候着。”梁九功行了个礼,笑着站在一边说道,看胤禛点头了,一边带着人往茶水间走一边呵斥一边的小太监:“没眼色的,还不赶紧去端点儿茶水点心过来?”
“梁谙达有心了。”胤禛坐下,将手在熏笼上烤了一下,看着梁九功说道:“汗阿玛可是十分忙碌?”
“奴才大字不识,也不知道皇上忙不忙,只是,奴才见着那桌子上的折子,大约是比以往厚一倍的。”梁九功将胤禛递过来的荷包塞到袖子里,笑眯眯的说道:“刚才奴才出来的时候,见皇上蹙眉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什么难办的事情。”
胤禛点点头没再说话,梁九功很识趣的道了声告退,就又出门去大殿里服侍康熙去了。
差不多等了两刻钟,才有小太监过来说皇上宣雍郡王觐见。胤禛随意的整理了一下衣服,就跟着那小太监进了乾清宫大殿,一进门就有一股暖气扑面而来。
“儿臣见过汗阿玛,给汗阿玛请安。”甩袖子请安,一套动作端的是行云流水。胤禛本身长相就继承了五分德妃的秀美,又添了几分康熙的英气,再加上前世为皇,身上自有一番气势。就算是绷着一张脸,常年没个笑容,也不能否认他是个英挺俊美的男人。所以这动作做下来,还真有几分赏心悦目的感觉。
康熙抬头看了看胤禛,半天才说道:“起来吧,你可知道朕叫你来有什么事情?”
“儿臣不知。”胤禛垂手站在一边,眼帘垂下,遮住眼睛里的神采,脸色也不见半点儿波动。太过于平静无所谓了,倒是让晾了胤禛半天的康熙有点儿冒火。
伸手拿了个折子给了梁九功:“这是江南那边送来的折子,你先看看。”
梁九功将折子递给胤禛,胤禛翻开看了一遍。其实,上面的内容他早就猜到了,前段时间,江南那边刚送来消息,说是现在苏杭那边,已经出现家庭手工作坊了,纺织机也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有了。
还有广州那边,胤誐的水师也训练的差不多了。随着大清水军的建立,海上贸易更加的繁荣昌盛。广州十三行已经逐渐完善,天下商人有半数聚在广州福建那边,很大的带动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而北方,主要是辽宁三省,这是满人的大本营,虽然胤禛没敢多干涉这边的经济,但因为各种高产农作物的出现,东北早就不是那种天寒地冻饥荒连连的贫苦之地了。
这代表着什么,没有人比胤禛更清楚了。而随着这些东西的发展,很多弊端,也跟着出现了。
经济发展的太迅速,也不是坏事。只是,古代的税赋比较不完美,商人税重,但在赚钱多的情况下,比起农民来说,还是好很多的。要不然,这世界上也不会只出来富商,而从没有过富农了。
经济太过于发展,带来的后果就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种地了。反正,大清是沿袭明朝的一条鞭法来收税的,到时候只要交纳足够的银两就行了。
其实大清入关之后,满人大量圈地,已经对后来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上辈子,在康熙后期,因为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发了“丁额无定,丁银难征”的钱粮亏空,差点儿酿成官逼民反的局面。
若不是自己后来登基,一连免了十二年收成不佳的地方的赋税,估计民间的造反组织不会是到乾隆年间才猖狂起来的。
“汗阿玛,粮食是国之本,儿臣认为,我们应该想办法,让百姓自己去种地。若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