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珠儿拉着坠儿出去弄麸炭,印儿笑得开心,问阳筠要不要顺便拿几件衣服出来。
阳筠扭头看着印儿笑,好半天不说话。
“左右也开了库房,手炉都用上了,拿件大氅不好么?”印儿轻声问。
“傻子!我把他送的东西一股脑儿都翻出来做什么?”阳筠笑着摇了摇头,“还以为你是聪明的,没想到被他随便几句好话就弄糊涂了。”
印儿闻言立即懂了,不禁红着脸笑了起来,忽然叹气道:“可惜了那把琴。”
阳筠也觉得没听见琴音是件憾事。略沉思一下,她正色道:
“合当是我的,便是推了几次也还是会回来,且等着吧。”
第二十八回 金兰语()
诸如开库取物原是小事,姜华却早留了个心眼,让八凤殿的小内侍们留心太子妃的用度。
“尤其太子殿下送过去的那些物件,都仔细看着,太子妃殿下喜欢什么、常用哪个,随时来报我。”
小内侍们得了嘱托后当真十分用心,连阳筠调香的事儿他们都告诉了姜华。
武承肃听说后,以为阳筠只是爱香气,特意送了个沉香木的屏风,他哪里知道阳筠需要的是能碎了做香料的木头。
送个屏风有什么用,她还能给拆了不成?
内侍们眼见着太子的赏赐一件件来,怎料太子妃把东西都收入库房,竟然从不见用。好容易等到坠儿开库房,找了半天却只拿了个手炉出来,小内侍们都十分开心,以为得了重要消息,争先恐后地去给姜华报信。
姜华出去听消息,接二连三地竟来了三四个小内侍。凡是来报信的姜华都给了不少赏钱,打发了他们,并说以后不用再留意了。
武承肃明知姜华出去听八凤殿的消息,却没什么兴趣,仍旧心不在焉翻着手里的书。
说起来姜华这样出去了不知道几次,没一次的消息有用,这次估计也是一样。
但看到姜华笑着进来,武承肃立即打起精神。
“奴婢恭喜殿下!太子妃方才让人开库房拿手炉呢!”
“拿个手炉罢了,喜从何来?”武承肃斜眼看着姜华。
姜华忙轻轻打了自己两巴掌,边打边说“奴婢多嘴”,接着憋了半天,竟不知怎么开口了。
虽说是自己一时失言,但太子分明是欢喜的。方才说了是报喜,却被太子堵了回去,这话头怎么再提起,姜华也不知道了。
“说吧,拿个手炉怎么了。”武承肃瞥了他一眼,把手里的书翻了一页。
见太子主动问起手炉的事儿,姜华脑筋也快,忙改口说道:
“太子妃殿下的身子想是好了!前些日子太子妃殿下在病里,炭火都不敢太旺。才刚听说让人开了库房,拿了个殿下送的手炉出来呢!”
“哪一个?”武承肃心里一动。
“听说是个鎏金雕竹子的,连星子炭也用上了。”姜华一脸的笑。
武承肃见姜华笑得开心,忍不住也笑了一下,姜华见状,笑意更盛了。
“换热茶去!在这站着,等我赏你呢?”说着,武承肃又拿起书盯着看,好半天也不翻一页。
姜华知道太子这是要偷着乐,忙答应着出去,半天也不把茶换回来,留武承肃一个人在屋子里想心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阳筠这是把他当君子了么?武承肃想着,心里又软了一些。
八凤殿里,阳筠坐在床边,手里拿着装了炭的鎏金手炉,手指摸索着雕刻的纹路,双眼盯着地面,眼神空洞洞的,不知道想些什么。
印儿以为阳筠心中反复,怕再劝会适得其反,便站在一旁静静看着阳筠。珠儿拿眼睛觑着印儿的脸,忽然偷偷一笑。印儿不解,看了看珠儿,珠儿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只看着阳筠。
“娘娘,药好了。”钏儿端着药进来。
“拿来吧。”阳筠说着伸手要接。
“可使不得!”虽然离阳筠还很远,钏儿还是把碗往自己身前缩了缩,“这药可烫着呢!娘娘哪能自己端着。”
阳筠微微一笑,道:“你就是个不怕烫的了?”
见钏儿仍旧不想撒手,阳筠起身在胡桌边上坐了,轻轻拍了拍桌面:“放这里可好?”
钏儿把药吹得略凉,十分小心地把碗放在阳筠面前。阳筠喝药的时候,她还抻头儿看,好像阳筠不能自理,随时会被烫到一样。
趁着阳筠喝药的时候,珠儿小声问印儿:
“姐姐方才哭了?”
印儿欲言又止,珠儿却不再看她,笑着凑到阳筠身边去了。
珠儿又是嘲笑钏儿严肃,又说库房里有多少宝贝,说坠儿怎么嫌她毛躁,不许她动,逗得阳筠笑了好久。
钏儿把空碗拿开递给外头的侍女,也留在内室凑趣。
阳筠接过印儿递来的手炉,摸着纹路问:
“这是谁挑的?”
“坠儿姐姐挑的,说这个精巧又素净,娘娘会喜欢。”珠儿抢着答。
阳筠抬头看了看平时话最少的坠儿。
坠儿脸上也有笑意,见阳筠看她,坠儿抿了抿嘴,有点不好意思。
阳筠点了点头,赞道:“挑的倒好。”
“奴婢还怕太素净了,不起眼儿呢,坠儿姐姐坚持要这个。”珠儿看着手炉撇了撇嘴。她还是觉得,以阳筠的身份,用这个有些清淡。
“明儿起你伺候笔墨吧。”阳筠略想了想,对珠儿道,“你从前总跟筱儿四处捣乱,也该受些约束了。”
珠儿应了一声,又吐了吐舌头,逗得大家又是大笑,坠儿心下也很是高兴。
印儿侍候阳筠躺下,便去珠儿的屋子找她说话。
晚上坠儿值夜,就歇在窗边榻上,阳筠躺在床上,和她说了许久的话,快到子时才睡。
“你看得出我哭?”珠儿屋里,印儿直接问道。
“看姐姐眼圈儿红红的,我猜是哭了。”
“就你会猜!”印儿拧了一下珠儿的脸,“那我问你,你问我那一句是为什么?”
珠儿犹豫了好久,印儿就那么等她说话。珠儿终于还是下了决心,咬了咬牙,道:
“我知道你们觉得我小,好多事怕我不懂,不跟我说,但我自小跟着娘娘,姐姐们又肯教我,眉眼高低我看得出来——娘娘今日分明是故意支开我们,跟您说悄悄话的。”
印儿不解,便是知道说悄悄话又能怎样?阳筠和她时常这样,从前也不见珠儿问。
“娘娘今日拿了手炉,不仅姐姐欢喜,我也欢喜。姐姐想必和我一样,或喜或忧,从来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娘娘吧?”
见印儿点了点头,珠儿又道:
“那夜太子殿下守在娘娘身边,我看着也感动,但心疼可是没有的。”
珠儿说到这,略顿了一顿,鼓足勇气盯着印儿的脸继续道:
“娘娘凡事都有自己的判断,娘娘今日让我拿手炉,我便挑了一个;娘娘若没让,手炉就是蒙了多厚的灰,我也不会去瞧一眼。”
一席话说得印儿心下吃惊。
第二十九回 情所起()
珠儿一句接一句,印儿才恍然大悟,原来珠儿是说她瞧上了太子。
印儿不禁笑出声来,不知是该气珠儿如此想她,还是该喜她正直可爱。她缓缓给珠儿讲了前因后果,叹口气道:
“如你所说,我或喜、或忧,都是为了娘娘。太子殿下如今看来是不错的,但娘娘所说的’欲速不达’之理,咱们也不仅要听,更要时常提醒娘娘。”
珠儿脸红到了脖子,想要给印儿道歉,却不好意思开口。
印儿伸出指头点了点珠儿的头,笑道:
“人不大,心思还不少。还不早点睡呢,明日要是贪睡起晚了,看我怎么罚你!”
珠儿扭扭捏捏送印儿出去,洗漱完毕躺在床上,不免松了一口气。
次日见到印儿时,珠儿难免有些不好意思,印儿却一切如旧。珠儿便也不再多想,只专心服侍阳筠。
阳筠才歇过午觉,就有崇仁殿的内侍传信,说太子晚上要过来八凤殿。
“太子殿下说,会在太子妃殿下这里用晚膳。”小内侍细声细气。
印儿打发了小内侍,叫了金花、玉叶来,问是否知道太子喜好。俩人知道的还不算少,诸如吃食、饮茶并作息等都还记得一些。
“只是不知太子殿下改了习惯不曾。”印儿跟阳筠回禀时小心翼翼问。
“无妨,就照着这样准备吧——菜只改两道,其余的还是我日常吃的就好。”阳筠淡淡道。
她能去打听他的喜好,也算对他用了心。如果太过,事事处处仔细周到,反倒会让他失去兴趣,说不定又生出怀疑来。
好容易挨到了晚膳时候,武承肃看着面前的八凤殿,忽然有一丝紧张。
这种感觉倒很新鲜——他哪里试过在一个女人门前紧张?
从来想要什么便有了,不想要的更不会上心。她们大多不是真心对他,他也不心疼哪一个。在武承肃看来,一切都是予取予求的利益,而那些女人也不是白嫁入东宫的。
只有阳筠对他来说最没用,何况她还是武岳忽然塞过来的。为什么独对阳筠另眼相看,武承肃想不通,也没空去想。
武承肃一面往八凤殿上走去,一面暗怪自己沉不住气。她才拿了个手炉,他就这么迫不及待,更要让她瞧轻了。
阳筠亲自迎了武承肃,吩咐人传晚膳,席间更亲自布箸、夹菜,饭后又服侍他漱口。
明明有那么多侍女在旁,其他妾侍也都不需这么侍奉,阳筠偏如此守着规矩,让武承肃有些不痛快,却又不能说什么。
许久不来八凤殿,格局摆设变化不大,陈设的样式却都换了个遍。
从前郑氏很喜欢大红色和金质的,而阳筠用的东西有些古朴大方,有些又细致精巧,杂在一室之中,倒也不觉得突兀。
比如东间本就是书房,原来郑氏的书房闺阁气十足,如今虽还是书房,桌椅、柜子却被阳筠统统改了。
书房当中那么大一个黑漆书案,桌脚边上放了一个宽阔的赭色粗陶矮缸,缸里插着许多卷轴,看上去近一半是新的。书案上笔墨纸砚俱全,总有二十来支笔,笔洗也是好大一个。
屋子的东北角是一方黑漆矮几,矮几后一个半人高的墨色架子,上头摆了许多密封的小罐,武承肃问过后知道这是阳筠调香、焚香的香案。
香案旁边的墙上挂着一仲尼、一伏羲两张琴,只是伏羲琴挂得略高些。
阳筠由着武承肃溜达,温顺地跟在他身后,武承肃偶尔会指东指西问两句,她都一一大方作答。
武承肃说没见过熏香也有讲究的,想要看看,阳筠便净了手打灰焚香。
看着眼前娇媚的人,武承肃心里愈发异样。
为什么独对她另眼相看?阳筠除了容貌气质比旁人稍好,也不见有什么不寻常。
是因为她不带一丝烟火气?第一次看阳筠的脸确实惊艳,但他自认没那般肤浅。
抑或是她大清早游湖摘花、又赏了两筐梨子出去,他忍俊不禁之余心生钦佩?分明是和他作对的事,似乎也没理由因为这个改观。
难道真的是因为她那夜弹琴么?那样的琴声确实让他心动,但不至于就这么看上她吧?
仔细想想,无论他是打压还是讨好,阳筠都不买账,似乎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越来越关注她,也因此发现了阳筠的与众不同之处。
如果阳筠轻易屈服,或者暴起挑衅,恐怕都没有这一刻了吧?
武承肃觉得,恐怕之前他对阳筠就已经改观,只是有偏见在前,不愿去求证自己的猜疑,才耽搁了这几个月。
之所以回想阳筠入燕后的点滴,原本是为理清自己的心事,虽有意避开他对阳筠的杀意,又哪里真能避开不想?武承肃果然还是想到了新婚夜。
新婚夜现已成了他的忌讳,那夜他曾要害死阳筠。
而阳筠没死,是因为她涂了那么多血
想到这里,武承肃又是一阵心烦,也不知她是从哪里学的,又学得不像。
话说回来,她涂的血可真是够多,不然非让人查出来不可。也不知阳筠伤在了哪里,伤得怎样,那么多血,应该会留疤的吧。
武承肃盯着阳筠的手细看,并没看见有伤,料她怕人怀疑,定是伤在了有衣服遮挡的地方。
想到阳筠的身子,他倒没有十分期盼,反而不想现在就看了。
“为何有两把琴?”看着阳筠静静焚香,光一炉香灰就鼓捣了一柱香的工夫,武承肃忍不住出声打扰她。
“音色不同。”阳筠的回答十分简单。
“你更喜欢哪一个?”
“音色上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只是偏爱仲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