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姻谋天下-第1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良媛夜里反反复复跟武存琰说的,是要他听阳筠的话,要与瑄哥儿和睦相处。

    “太子妃娘娘才是你正经的母亲。她待人宽和,对你也十分喜欢,你应当十分孝顺她,不可有半点忤逆。

    “你若能待在八凤殿最好,若是不能,你也要时常过去陪着母亲,千万不可以生疏了。

    “这天下若有人能护你,便是太子妃娘娘、你的母亲了。倘若她也护你不得,那凭是谁,想也没有办法了。

    “几个兄长里头,我瞧着世子跟你最好,见着你就爱笑,这边是天赐的缘分。琰哥儿不也喜欢世子么?以后你们两个长在一起,彼此也有个照应。

    “从前教你的道理你要谨记,孝敬之道便不需我说了,只记得你以后要孝顺太子妃娘娘就是。

    “你今后为人处世当谨慎守礼,心中不可有一点偏颇。君子当坦荡荡耳,若无意做错了什么,即便是天大的错,你也要坦然承认,不可遮遮掩掩,不可撒谎欺瞒。

    “娘亲自然不会害你,你母亲——便是太子妃娘娘——也待你好,其余旁人跟你说了什么,莫要轻信。

    “你须记得,那些人的话听不得。今后除了太子妃娘娘,旁人的话都不能听进去——即便是你外公、舅舅,又或者你的乳母、侍女说了什么,你也只听莫信。

    “人心是极古怪的一个东西,如今你还小,许多道理不懂,待你长大了便懂得了。至于他们如何看你,并不要紧,你自己端正,心存善念、无愧天地,便是最好的。

    “我们琰哥儿是最孝顺的,必定会牢牢将今日的嘱咐记在心里是不是?”

    除了议论人心的几句,前头的话都十分浅显,且都是姚良媛说的多次的,武存琰自然都懂得,也早就牢牢记在了心里。见姚良媛如此说,他便点头说定会谨记于心。

    姚良媛闻言微笑,再三叮嘱他要牢记,便吩咐侍女带他下去。

    走到门口时,武存琰还一步三回头地望着姚良媛,姚良媛也便那么温和地看着他,目光须臾不离。

    昨日夜里还不觉得,今日一早忽然被唤醒,又被一路带来了八凤殿,更在这里用了早膳,武存琰越想才越觉得不对。

    更何况姚良媛还不在这里。

    可他素日乖巧惯了,姚良媛又再三叮嘱要他好生待在八凤殿,武存琰便不敢开口问,也不敢说要回去。

    看着眼前的孩子,阳筠心绪有些复杂。

    若非武存琰被教导得好,讨阳筠喜欢,若非阳筠觉得燕国要败,自己的儿子将来八成当不了皇帝,她自觉未必会如此大方,这般痛快就要养着武存琰。

    她倒没自欺欺人。

    这样好的孩子,偏遇上了这般乱世,又摊上了个叛降的母家。

    而姚良媛之所以把武存琰给她教养,怕不仅是为了眼下的安稳罢!

    这便是生母,从来都是图长远计。

    姚氏叛逃,姚良媛大可以做出不知情的样子,仗着育有一子的功劳好生在东宫里活着,未必就会有人拿她怎样。

    可是她偏早早就计划好,分明是早预备着有一死。想是怕自己苟且偷生,连累了儿子的前程罢!

    若姚良媛不死,琰哥儿许还是要养在丽正殿,可如此一来,原本出身甚高的琰哥儿就要被人瞧轻,他日武承肃登基时琰哥儿自然讨不到最好的,瑄哥儿即位时也谋不到什么出路。

    即便燕国战败被灭,魏国得了天下,姚良媛活着也无甚用处,徒给姚氏添麻烦罢了。倘或周道昭下令前朝余孽一个不留,姚将军又要如何斩杀自己的亲外孙?

    可如今这外孙的生母为了姚将军的前程而义无反顾地自尽了,姚将军心中愧疚岂不更盛,愈发下不去手了么?

    阳筠细想了想,当初姚良媛便知父兄有次算计,却没为了一己之利而告密,显然是个极孝顺的——单看武存琰如何也可知。

    也幸亏有个深谋远虑的母亲,知道一早就替儿子想好出路。

    可姚家已叛,民心早倾,即便让琰哥儿多活两年又有什么用处?

    阳筠自小经历生离死别,心性与旁人本有些不同,说她温和良善,却又有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冷漠。尤其在死生之事上,虽然她也想生,却并不觉得死有什么大不了的。

    又或者是从小在大巫那里学的道理太多,对天道过于崇敬了么?

    阳筠不禁开始反思。

    ***今天三章,明天继续***(。)

第三二五回 省己身() 
看着姚良媛替琰哥儿的悉心筹谋,阳筠忍不住反思己身。

    自己对于灭国亡身,是不是太不以为意了?

    即便她于死生已经看淡,武承肃也难有活路,瑄哥儿却要怎么办?这一屋子的侍女又当如何?

    眼下又多了个乖巧可怜的武存琰,是姚良媛经营多年,只等今日死后相托的。她自己殉国殉情也都罢了,这些人的出路,少不得要好好谋划。

    之前教武承肃冷了心,不想一冷至此,连正经事都险些忘了。

    阳筠自嘲一笑,似不经意般看了看厅中几人,不知为何忽然来了精神。

    几个侍女还是如从前一般用心服侍,站在旁边低眉敛额,十分恭敬平和;瑄哥儿难得上桌,这会儿正十分有兴致地在桌上凑热闹,学着大人的模样规矩坐在那里;而武存琰一直不吭声,只安安静静吃饭。

    阳筠暗自庆幸自己及时清醒了过来,否则日后她不定要如何后悔呢。

    直到用过了早膳,阳筠也没提姚良媛已死的事。

    她虽有心机,却不是在算计稚子之上,如今瞒着不说,不过是因为不知武承肃要如何发丧,不好让武存琰回丽正殿去哭罢了。

    约莫半个时辰过后,东宫女眷便陆续过来问安。

    因怕年幼受礼折了福寿,平日里阳筠都会教人把瑄哥儿抱下去,今日因琰哥儿的关系,她却将两个孩子都留在了厅上。

    众女眷见了,面上惊讶之色竟然难掩。

    东宫众人早听闻姚良媛三天两头往八凤殿跑,有意巴结阳筠,又于今日早膳前后听说了姚良媛的死讯,也多半知道姚氏叛逃之事,对武存琰在这里并不意外。

    令她们意外的是阳筠竟然愿意收着这个孩子。

    于是便有人腹诽,以为阳筠是因琰哥儿乖巧懂事才收着的,先前两个公子是遭她嫌弃才丢给了段良媛。

    还有人以为因姚良媛死得太不好,姚氏如今又投了魏国,将有姚氏血脉的武存琰放在别处怕要有祸患,阳筠想放在自己眼前看着以图安心。而若琰哥儿一旦有不妥之处,怕阳筠立即就要下手。

    众人心思飞转,脸上自然也露出了几分。

    武存琰虽小,却也会看脸色,依稀觉出了这些人的不善来。

    果然便如娘亲昨日所言,这世上人心是极古怪的东西,他不过在八凤殿里待了这么一会儿,便惹来这些人许多恶意,只不知为何要如此待他。

    武存琰悄悄打量着众人,接着又打量阳筠。

    目光才刚落在阳筠脸上,他心里便是一震。

    阳筠目光磊落,却又咄咄逼人,她就那么直直地盯着众人,直到她们把目光移开。

    想起阳筠早上的教导,武存琰似乎懂了一些。这坦坦荡荡看人,果然比悄悄打量要好。如此想着,武存琰不由得也直了直身子,再看殿内众人时,已没了方才那般忐忑谨慎。

    因大家都守着规矩,也知道姚良媛之死不可随意提及,因此不过闲话了半晌,阳筠便教众人散了。

    刚一下了八凤殿的台阶,便有人交头接耳起来,说今日早间听闻与方才殿中所见。阳筠留了段良媛说话,对外头这些议论自然一概听不见,便是听见了想来她也不会理睬。

    “娘娘打算将琰哥儿养在八凤殿么?”才刚进了内室,段良媛便直言问道,“母家叛逃,生母自尽,这孩子又已懂事了,怕没那么好养的。”

    武存琰被阳筠遣人抱走,依旧和瑄哥儿去别处玩去了,此刻并不在内室里。见内室再无旁人,段良媛说话自然也不需要忌讳。

    “我瞧着这孩子不错,既然姚良媛有这份心思,我便养着罢。且放在别处我又不放心,放在你那里又实在麻烦了你,竟再无什么妥当的地方了。”阳筠轻叹道,“镇远将军也真是有城府、有胆识,如今看来,怕是一早就谋划好了的。”

    分明听出了阳筠话里的不妥之处,段良媛却无心替她纠正,竟只顺着阳筠的话往下说。

    “非是我妄言,这姚家的事怕还不是头一份。”段良媛低声道,“先前一家子逃了的鲍启勋听说也是往西走的,只不知究竟去了哪里,魏国朝里也并未听说有这么一号人物。”

    “鲍启勋我所知不多,还是给筱儿议亲那会略打听了一番,依稀听说是个有学问的,从前也有些经世治国的本事,后不知怎么,竟将读书人的节操也丢了,做了个人人见弃的谗臣。想是他看出天下将乱,及时跑了也未可知。”阳筠说完摇头,面上虽无不屑神色,却看得出当真十分不解。

    段良媛叹了口气。

    鲍启勋的旧事她还是听说过一些的,尤其在阳筠入燕一事上,这人作用不小,后阳筱嫁过来,更是鲍启勋出面周旋,随机应变才终可成。见阳筠所知似乎不多,段良媛便将其诸如如何读书进士、如何怀才不遇、如何随波逐流,都大致讲了些给阳筠听。

    她不说还好,这么一说,阳筠反倒愈发糊涂了。

    这样的人不该一早就盼着乱世,趁机有一番作为、谋些事业么?怎么机会来了,人却落荒而逃呢?

    然而鲍启勋终究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方才不过顺便提起,闲聊几句罢了,眼下有旁的事要说,自然不会揪着“鲍启勋如何如何”不放——随他如何,既不能左右大事,为何遁逃也就不重要了。

    可段良媛好好的提起鲍启勋做什么?

    阳筠略一思忖,随即明白了过来:这姚家既不是头一份,想必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叛逃的了。

    大燕国人心本就不稳,镇远将军都跑了,育有子嗣、在东宫做良媛的女儿也不要了,可见魏国早有准备一站,连行兵打仗的将军也看好周道昭,其余人怕更想要跑了罢!

    如此看来,武岳下旨追杀朱氏的主意并不算错,若不能当机立断,只怕跟让人觉得软弱可欺,一个接一个的都要跑光了。

    所谓“以理服人”“宽和仁厚”,在魏国那里或许有用,可助周道昭受揽人心,在被动守江山的武岳这里确实有些行不通。(。)

第三二六回 父母心() 
阳筠明白了段良媛的弦外之音,知其怕祸从口出故不敢直言。如今天下大乱,人人自危,连武承肃都忌讳起来,阳筠也不好怪段良媛此刻拐弯抹角。

    除了她阳筠之外,或许真就没人如此看轻生死罢?

    可若她俩在八凤殿内室里说话都要遮掩,即便再多活几十年,却要时刻这般小心翼翼,又有什么意趣?阳筠心里有些不痛快,话便忽然出了口。

    “你可是知道还有何人有此心思么?”阳筠直言问道。

    段良媛略一偏头,双眼虚盯着地面,似乎在思索些什么。过了几息工夫,不等阳筠催促相问,她便主动叹气道:

    “妾身并不知还有何人,只是听家父说朝上至少有三成的人均有此心,不过是苦于没有门路,不知如何安排西逃,又不知果真逃出去,会不会被周道昭看在眼里,这才没急着逃走罢了。”

    “竟有三成”阳筠喃喃道。

    虽民心所向早在意料之内,然而连朝上都如此,实在令人始料未及。

    这样的局势对燕国太过不利,若果真又逃了几个,究竟是杀还是不杀?阳筠虽不在其位,却也觉得十分无力,不禁跟着为难起来。

    “好在前头有奋威将军支撑,这几日听说还打了胜仗,收回两座城来,否则咱们怕真就要一败涂地了。”段良媛说完这话出了会神,蓦地又苦笑道,“姚良媛还真是一死了之,连儿子都托付给了娘娘照管,凡事都不用再操心了。不怕娘娘生气,臣妾还真有几分羡慕她的勇气。”

    阳筠听她说得心酸,不觉也跟着心酸起来,她寻思了片刻,将之前心中的一些想法说与段良媛。

    “依我看,这姚良媛倒是孝顺,宁愿自己一死,也不苟活于世,免得父兄日后为难。”阳筠面露三分钦佩,正色道,“她当也是为了不拖累了琰哥儿,无论燕国或胜或败,她死了都是有利而无害的。”

    说着,阳筠将之前所想的都细细说了,诸如燕国胜琰哥儿可养在八凤殿,燕国败姚将军当存愧疚,或可替琰哥儿谋生路,她都细细议论了一番,末了还不忘替姚良媛其人可惜。

    “难得的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