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不提。今年可不敢如此了!”
“可是有什么说法不成?”见阳筠执意推辞,还说此物不祥,武承肃不以为忤,反倒来了兴致。
早听闻高阳擅长巫卜之术,见阳筠这般郑重其事,武承肃还以为有什么秘术作根据,想是司天监也不通此道,难免心生好奇。
他坐直了身子,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来,催问阳筠不教摆仙音烛究竟是何道理。
阳筠不禁苦了脸。
只因生为女子,她并没有学过高阳那些巫术,于占卜、扶乩等确是一概不会,连天象也看得不甚明白,更别说这青乌之术与行理之法了。
平日里她仅仗着有几分天分,凡事不过凭心,时常比旁人感觉更准罢了。
可就是这几分直觉,倒比一般的巫祝还灵上许多。
见武承肃问得如此认真,阳筠反倒更不好说实话,若说自己不过凭心胡言,倒像是有意敷衍他一般,还不如顺口胡诌显得可信。
阳筠思定,便重新讲了仙音烛的由来,又说此物太过奢侈华丽,虽说天家贵胄可用,却不可一下子就是十来盏摆出来。
且东宫又将其摆在四方,如此奢靡,本就对天地不敬,恐怕因此冲撞了神灵,惹来天怒人怨。
“前朝皇帝那般宠爱女儿,也只备了一盏而已,且供奉没多久,那皇帝也崩了。世人都说是他思念女儿、抑郁而终,我却以为是奢靡太过。连那公主怕也是如此,只因享了太多福气,又不修德行,故而早早地丢了性命。”
见阳筠只说三分话,武承肃还以为是高阳不外传之术,虽然听得云里雾里,却也不好问到底了。
然而阳筠口中所言“惜福”的道理,武承肃倒听了进去在,翌日便命人将仙音烛收入库中,再不许轻易取出。
至上元节那日,皇宫里还是一派奢靡繁华,东宫却收敛了许多。
阳筠出去看时,见没了去年那些奢华机巧的玩意儿,换上的是数不清的精致小灯,更单辟了一块猜灯谜的去处,众女眷、宫人穿梭其中,竟也觉得十分热闹。
众人不知其中原委,还以为今年太子殿下别出心裁,特意弄得如此温馨,倒都有些其乐融融的惬意。
阳筠站在一溜十六色的琉璃灯下,俏笑着看着武承肃。
虽然她心中还是觉得此举纤巧,但比之去年的奢靡铺张已是好了太多,想来东宫也用得,不算犯了忌讳。
武承肃见阳筠心安,不禁心情大好。他虽有心与阳筠观灯,却不敢让她在外头多待。
正月天寒,阳筠又将临产,武承肃实在不敢冒险,待阳筠走了一圈,他便急忙催她回八凤殿了。
阳筠笑着说他太过紧张,武承肃也跟着笑,心里却没丝毫松懈。
不止武承肃紧张阳筠情况,大燕国上下多少人都盯着这一胎。
诸如卫良娣与仇良媛等人,整日担心阳筠腹中是男是女,日子越是临近,越有些坐卧难安。虽觉有损阴德,却又忍不住暗盼阳筠生产那日不顺,最好一命呜呼了去。
与东宫女眷相比,钱皇后则冷静了许多。
阳筠便是要死,也不能在她如此青黄不接的时候。
想起阳筠上次侥幸,没能教她落了胎,钱皇后就不禁心烦。
她原本等着卫氏动手,哪料到卫懋功学了乖,竟能沉得住气按兵不动。钱皇后苦等了三月,实在按耐不住,便让人打听了阳筠日常饮食。
本想利用食物相生相克的道理做些手脚,不想意外得知那牡丹花有活血之效,实在是孕妇忌食的东西。
钱皇后大喜过望,以为是天赐良机,便设了中秋宴的局,让武岳和东宫都以为是鸿门宴,使得阳筠不得不劳累一晚。
果然如她所愿,才刚出了皇宫的门,阳筠便支撑不住了。
本以为阳筠势必滑胎,哪想到武承肃找了孙医官,加上阳筠情况并不十分严重,一番筹谋忽然就泡了汤。
后听说制牡丹饼的内侍李春奎死了,钱皇后惊觉其中有诈。
若阳筠果真出了事,只凭她在中秋宴上的一番做作,钱氏一族势必首当其冲。连死了的李春奎怕都要算到她的头上,说从头至尾都是钱氏布局。
钱皇后起初也不过想顺水推舟罢了。
哪想到其实有人把她当成刀子,意欲借她之手杀人,再搅个天昏地暗。
钱皇后立即留了心,暂时消停了许多,专心查找藏在自己身边的“内鬼”。
知晓她想设计中秋宫宴,存心利用牡丹饼一事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追查起来并不多难,可就是这寥寥的几人里头,竟没一个看着不忠心的,无论她怎么查,也查不出个蛛丝马迹来。
钱皇后这才真的慌了手脚。
要么就是她与东宫不合,以至一直信任的这些老人里,有人忽然生了二心;要么是原本就有人不与她一心,不过藏得时日久了,黑的也变成了白的。
武岳虽也有些不安,却比旁人好得多。
他只盼着阳筠此胎生子,按着武岳的谋划,须得是个男孩才好布局。若生的是个女儿,怕是要多费一番周折,且未必就能引周道昭入彀。
武岳甚至一早就教人拟好了的圣旨,只待阳筠诞下男婴,便立即去东宫宣旨,册其为东宫世子,并趁机大赦天下。
此举一来可以缓解民愤民怨,二来他也是要把火架得更高,以图将周道昭逼得走投无路,不得不乖乖送上门来。
正月二十四日夜,太子妃临蓐,东宫一团忙乱。
武承肃守在八凤殿正殿,看着外头偏殿里人来人往,心中急得厉害。(。)
第一七八回 喜若狂()
正月二十四日亥初时分,阳筠忽觉腹痛。
武承肃连续月余宿在八凤殿,每天夜里睡得都不安稳,生怕阳筠不适,他却不能立即察觉。因他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阳筠才刚哼了两声,武承肃便连忙让人去请孙医官。
钏儿与秋云值夜,见太子殿下有些慌张,二人均猜到了几分。
待武承肃吩咐过后,钏儿央了丁鑫去请医官,自己则去偏殿里头叫人。
八凤殿早备了医婆、产婆,都宿在偏殿里,众人唯恐阳筠夜里要生,连衣裳都不得脱,正月里来几乎夜夜和衣而眠。灶上也一直备着火,只等听说有动静了,立即有人张罗烧水。
有力士过来抬了阳筠去偏殿,医婆、产婆早在屋内等候,将阳筠安置妥当,便开始小心催生。
亥末时分,孙医官也赶了过来,他匆忙去给武承肃见了礼,便去偏殿外间候着。
半晌后医婆出来,二人交接了一番,孙医官令随行的内侍开了药匣,从里头拿出一瓶药丸交给医婆,医婆再三确认过后便又进屋去了。
武承肃只能在旁等消息,心中自然急得不行,他几次想要去偏殿看望,却因顾着大忌,不得不耐着性子在正厅中等。
直过了子时,阳筠那边还没动静,武承肃再坐不住,起身便往偏殿走。
坠儿与钏儿皆去照料阳筠,在偏殿里打着下手,珠儿被留在正殿照料武承肃。武承肃抬脚就往外去,珠儿心中虽然感激,却也慌了手脚。
见太子殿下沉不住气,丁鑫慌忙跪在他面前,挡住了往外的路,珠儿见状也跟着跪下,苦苦哀求武承肃,请他留步于正殿中。
武承肃无法,他虽不觉忌讳,却也怕冲着了阳筠和孩子,因此不得不留在正厅。然而人是留步了,其心中却甚是烦乱,横竖都觉不舒服,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甚至连嘴唇都熬干了也不记得喝口茶水。
这一遭,他才算真的明白什么是坐立难安。
丑时一刻,偏殿里传来婴儿的啼哭之声。
武承肃心中只略喜,便又担忧起来。孩子想是平安了,却不知阳筠如何。
丁鑫知道太子心中焦急,没多久工夫便让人去偏殿打听一次。刚听到有婴儿哭声,也不用武承肃吩咐,丁鑫先一叠声地催内侍去问。
小内侍跑开不过几息的工夫,便急忙跑了回来,口称“恭喜”,说太子妃殿下产下一个男婴。
丁鑫强压着火问他太子妃如何,那小内侍一愣,说了句“想是平安”。才刚要说偏殿众人面上只有喜色,太子妃必定无事,见丁鑫黑了脸,小内侍忙把话咽了回去,转身就要往偏殿跑。
丁鑫却比他反应更快,照着他屁股就是一脚,口中还骂道:
“糊涂东西!还不快问问娘娘情形如何!耽误了事,仔细你的皮!”
那小内侍连一声也来不及出,慌忙又跑回偏殿打听去了,所幸往来用不上几步,转眼他就又跑了回来。
“太子妃殿下平安,请太子殿下宽心。如今只等着偏殿里收拾妥当,便将太子妃殿下好生挪回这边呢!”
武承肃闻言心中略宽,才刚绽出一个笑来,那边产婆已将小公子洗好,用细纻、棉被等物包得严严实实,由乳母抱到正殿来给他看。
原本有婴儿出生,太子都不过看看便罢了,岂料武承肃伸手就接,乳母不敢违拗,只得小心翼翼地把孩子递了过去。
小公子如今丑得紧,皮肤皱皱巴巴的不说,五官也都挤在了一起,然而武承肃看着万分欢喜,直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比得上他怀里的这个,连他自己小时候必然都不及万一。
见太子殿下一副爱不释手的模样,乳母虽有心抱小公子下去安顿,却只能在旁干着急——太子殿下兴致正好,显然没想把孩子再交还给她。
还是珠儿看不过,生怕武承肃一时欢喜过了头,恐耽搁了正事,又怕于小公子有损。也顾不上武承肃的心情,珠儿便逾矩开了口,请乳母抱了孩子去安顿。
“我们都没经过什么,也不知道小公子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睡,日后诸事要拜托你了!”珠儿对乳母客气道。
丁鑫见她直接开口,不禁觉得讶异,却又忍不住赞她忠心赤胆。武承肃心中也甚是赞赏,然而他面上却不露声色,似乎珠儿未曾僭越一般。
武承肃将小公子递给乳母,顺便问了阳筠的情形。
乳母将阳筠的情形说了,并说头胎能如此顺利实为少见。
“医官与医婆都说,太子妃殿下月中也不会过于辛苦,想来比旁人恢复的都要快上许多。”
武承肃心中欢喜,令乳母下去,好生安置了小公子,又叫丁鑫遣人去皇宫知会一声,接着便静静等着偏殿那边收拾妥当。
丁鑫答应着下去,唤过平日往来皇宫的内侍去宫里报喜,接着又去偏殿外头亲自打探了一番。听说还要等上半刻才能利索,丁鑫这才回正厅,把偏殿的情形与武承肃说了。
待阳筠收拾干净,由产婆看着将头面身子裹了个严实,自有力士抬着往正殿来,及进了正厅,另有内侍上来接过,抬了阳筠往内室里去。
内侍们刚退出来,武承肃便大步进去。
珠儿留在外头,给抬人的内侍和力士们塞了赏银,这才抬脚要进内室去。刚走到门口,迎面碰上了钏儿。
“怎么不在里头了?”珠儿好奇道。
钏儿掩口而笑,轻声道:
“太子殿下教加炭火呢!”
珠儿闻言不禁也笑了出来,低声问道:
“可问过医官、医婆了么?内室原就十分暖和,别炭搁多了上火,娘娘如今虚弱,怕抗不住炭气。”
钏儿笑道:“问过了,孙医官说少加些不妨事,夜里也不教断了呢。”
珠儿心中大安,放了钏儿出去,自己往内室里头去看阳筠了。
及进了内室,珠儿却不立即走近,而是先贴近炭火烤了半晌,待身上的寒意全散了,这才往床边凑了过去。
阳筠脸色惨白,头发也教汗湿透了,若不是她如今正笑得开心,珠儿怕立时就要哭出来。(。)
第一七九回 忆儿时()
武承肃虽十分想要宿在八凤殿,但一来月中忌讳,二来阳筠实在需要休息,他只得回崇仁殿歇息。
这一夜他都没能好睡,又是心中高兴,又惦记着阳筠如今的情形,又忍不住想要再看看小公子,直折腾到卯初才模糊睡下。
还没睡上一个时辰,武承肃便忽然醒了,匆匆收拾了一番,便立即往八凤殿去。及到了八凤殿门外,却听说阳筠还未睡醒。
坠儿与春桃在这里守了一整夜,见武承肃急忙来了,二人忙向他行礼问安。
礼毕,坠儿轻声道:
“娘娘想是太过劳累了。昨夜殿下才出门,娘娘便睡着了,这一夜睡得倒安稳,只是这会儿还没醒。”
武承肃闻言便不往里走,接着又问起小公子来,只是不自觉地将声音压得很低。
“回太子殿下的话,小公子如今在偏殿里头,由乳母和钏儿照料。”见殿下如此爱重娘娘,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