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沈家规矩多-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了。

    没想到,这半个月对韩淙淙简直是人间炼狱。因为要参观的学校和机构太多,十五天跑了十三个城市,参观了不知道多少学校、博物馆、图书馆。刚开始还有点兴奋的心情,随着走走走、跑跑跑,啥激动都没了,只觉得累得像条狗。这也就罢了,更糟糕的是吃得实在是太差了。

    汉堡、热狗、薯条什么的,吃一次还好,嗯,酱料很好吃,吃一天也还行,吃个新鲜,吃两天就有点不对了,过了第三天,所有人看到这些就想吐了,毕竟都是娇生惯养的,纷纷抗议。带队的老师自己也吃吐了,只能去找美国方面的负责人申请订中餐吃,因为时间比较紧,也只能吃盒饭,不过盒饭就盒饭吧,总好过汉堡热狗之类的。第四天,终于见到了熟悉的菜色,各个欢欢喜喜地,然后,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吃了十五天的汉堡、热狗、牛排,说多了都是泪啊!

    “你不知道,简直不是给人吃的,啊啊啊,那都是什么鬼,难吃到要死。你能相信这世上有人做菜比我妈做的难吃千万倍吗?没有夸张,真的。”韩淙淙现在想到那顿中餐都一阵哆嗦,实在是太可怕了。

    那天一共定了三种套餐:柠檬鸡、四川鸡、蒙古牛肉。柠檬鸡,天哪,这种完全的人工色素和添加剂的味道,不是说美国的食品安全检查很严格吗?四川鸡,虽然不知道做法,但是从名字说,起码应该跟四川有关系不是,这甜得齁死人的东西到底是神马;蒙古牛肉,哦太甜了,甜得毫无下限可言,甜得连牛肉的味道都盖住了。下去一筷子就再没法动一下了,实在是瞬间shock到大家了,这是中餐吗?为什么我们从小就吃的东西不是这个味道,妈妈这里太可怕了,我要回家。美国方面的负责人则是满脸不解,自己可是找了当地最有名的中餐馆订的,很好吃的,怎么这种表情,无解ing。

    听着韩淙淙的抱怨,沈念池若有所思。韩淙淙昨天回家已经抱怨了一通,她爹妈都心疼得要命,带她去吃了顿大餐,听到她今天要来更是提前备好车,毕竟她妈做的菜也难吃的要命。

    等韩淙淙说的口渴,准备找点水来补充能量再战,就看见对面的闺蜜神游天外,顿时一阵气愤:“啊啊啊,沈念池,你个大坏蛋,我跟你说话呢,说话呢,你竟然心不在焉,呜呜呜,你竟然不安慰人家,你怎么这么无情这么无意这么无理取闹!”

    沈念池只是想到了些什么,回过神来就看到韩淙淙暴走的样子,也不解释,越解释她越闹,直接寄出杀手锏:“要不要吃蒙古牛肉?”

    “啊?”韩淙淙一时没回过神来,等知道有吃的了,一副你就会这样熊人的样子,很是矜持地点点头:“嗯,算你有良心,哀家批准了。”刚说完又觉得不对,“你刚刚说吃什么?你再说一遍!”声音已经有点劈了,脸色更是扭曲,大有如果沈念池说出来的不让她满意就揍人的意思,虽然她绝对揍不过沈念池。

    沈念池知道她的意思,也不逗她了:“想不想吃正宗的蒙古牛肉,不是美国货哦!”一副很是严肃的样子,倒是让韩淙淙平静下来,对哦,她家念念即使刚上灶的时候做的也比那些好了不止千万倍,又想起来之前吃的疙瘩汤,好像没过多久,怎么又饿了,对,一定是酸梅汤,料太足,嗯嗯,一定是的。

    现在这个点后厨正忙,沈念池直接拿了要用的料准备做。封白已经知道韩淙淙来了,又看沈念池拿东西,知道又要给韩淙淙做东西,更是不满,正要开口,沈念池已经截住了话头:“淙淙在美国吃了些中餐,跟国内的差别挺大,我试试,做好了给大家中午加餐。”封白还没说话,高博已经一个劲地点头了,封白只得闭嘴。

    虽然不太清楚美国那边具体的做法,但是韩淙淙对于那一口牛肉的印象实在太过深刻,倒是知道配料和大致的做法。

    宣城人的饮食结构遵循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饮食规律,餐桌最常见的就是各种海货,然后是蔬菜,猪肉、鸡肉吃得也不少,牛肉就很少见了,大部分人家一年都不一定能做一次,但沈家冰箱里是常备的。中餐厨师在某种程度上算是这个世界上最凶残的职业了,中国人什么都吃,但不是什么人都会做,所以都要靠厨师来做,一个厨师一辈子不知道要造多少杀孽。

    沈念池取得是牛身上最嫩的那块里脊,这在西餐店里是最受欢迎的牛排用料了。沈老爷子从来没有什么中西餐之争的观念,他的徒弟也没有,什么中餐最好,什么西餐最棒,说多了都没用,只要做的让客人满意,管什么中餐西餐,纯粹是闲的,所以沈念池他们师兄弟们也偶尔去宣城的西餐店里吃一顿,然后就回来自己做。

    里脊切薄片,加料酒、少许淀粉腌制半小时。热锅放入小半碗油,等油六成热,倒入牛肉滑炒,颜色微微变化即出锅,放在笊篱上控油。锅里只留一点底油,下大葱、洋葱煸炒至焦香,倒入牛肉片,放一点糖、生抽,即可出锅。一盘中国版的“蒙古牛肉”出锅,后厨里香气四溢。

    旁边六双筷子已经伸了过来,让站在廊下不断张望的韩淙淙恨得咬牙切齿,看的到吃不到,太过分了,我可是食单的提供者,不是应该让我先尝吗,我还是客人,客人呀,怎么能耽误客人用餐,太可恨,要投诉,向老爷子投诉。

    后厨里的几个人显然没有接收到她的埋怨电波,七手八脚瞬间盘子见了底。几个师侄吃得意犹未尽,一开始觉得叫什么蒙古牛肉纯粹是骗人的,不就是一份小炒牛肉吗,干嘛另起个名字,多吃了几口顿时吃出不对来了。封白和高博看沈念池的做法就已经知道不同了,火候不对、味道不对,两个人对视一眼。

    中餐跟西餐对食材的处理方法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说猪肉,在中国什么猪肉炖粉条啊、土豆炖排骨啊、冬瓜排骨汤啊,猪肉的做法多的让学厨们想死;但在西餐里,猪肉的做法就只能是一种了,没法炖、没法煮、没法焖、没法炒,只能煎或者烤,因为外国人杀猪是不放血的,直接杀,所以猪肉的血腥气完全保留了下来,什么炖煮焖烧完全没法发挥,这么做出来的绝对臭的要命,但是煎完配着料汁吃确是最合适的做法。诸如黑胡椒汁之类的,其原材料本身就是在冰箱出现之前,西方人为保存肉类而用来腌制的香料,自是有很好的除臭提香防腐的功效,因此煎好加上并不臭,反而因料汁的浓郁而更加好吃。

    而牛肉,中国人对牛肉的处理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外国人也是直接拿来煎着吃。除了做法不同,还有最大的一点不同,中国人吃牛肉基本上都是全熟的,当然也不排除某些茹毛饮血的做法,但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肯定是全熟的;但西餐里的牛排估计没几个人会要全熟的,绝对柴的要命,连中国人都不会要全熟的。

    沈念池做的这个炒牛肉,肉却不是全熟的,如果以西餐论,应该是七分熟,肉里仍有一点点血丝,极大地保留了牛肉的鲜嫩。大火快炒,尤其是切得这么薄的肉片,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极容易炒的老了。沈念池对火候的把握很到位,尤其是要回锅的牛肉,要做到七分熟真的比炒到正好更难,而且显然这是她特意为之。

    封白揉了揉沈念池的头发,直接开口:“说说呗,怎么想到这么做的?”“也没什么,就是淙淙说她吃了一份炒牛肉,用的是甜面酱的。”“甜面酱!?”高博和封白还没说话,其他几个师侄已经一脸惊悚,这是什么鬼?他们师爷好歹也是一方名厨,学厨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么任性的做法。

    不是说不能用甜面酱,关键是做法不对呀!中餐里同一样肉菜因为做法的不同,所要选用的部位不同,加入的配料也是不同的。如果是酱牛肉,那就要用牛腱子肉,牛腱子肉有弹性且筋多,烧出来很有嚼劲,最好不用酱,用了也要用黄酱;如果是焖牛肉,最好是用牛腩,肉质较嫩且有一层油脂,烧出来鲜美多汁,加上经过发酵的面酱,更是味道浓厚;炒牛肉,用的就的是牛里脊,肉质最嫩且没有肥膘,从来就是不加酱的。

    看着对面六人一脸的难以置信,沈念池也能体会,她刚刚听韩淙淙说有甜面酱,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转念一想就知道了缘由。美国的中餐店要做牛肉,用的就是没放血的牛肉,但要用中餐的烹调法,又很难盖住牛肉本身的腥气,就只能用西餐的技法,多加料汁,为了表示是中餐,还得用中国的料汁。而韩淙淙吃得那份甜腻的蒙古牛肉就是放了甜面酱炒制的,牛肉的腥气太重,面酱的味道浓重,正好可以压制,且还要多放面酱,自然甜得要命,但是美国人吃得惯,只要看看美国人的身材就知道,他们对于甜味的接受度不知要甩出国人几条街了。

    而沈念池受此启发就觉得可以反过来试试。刚被扫光的炒牛肉,用的就是中国的牛肉,已经放血,腥气很淡,牛里脊本就是做牛排的最好部位,且七分熟完全是国人能接受的程度,调味的过程中加了一点黑胡椒,完全是西餐的配料,用的却是中餐的大火快炒,很是新鲜,但要做到这份功夫,却是难得。

第十二章 翻背果与开学季() 
师徒几人听完沈念池的分析;也觉得有理;各个皱眉深思;看来也是在考虑能不能将这个法子用到别的菜上。沈念池也不管他们有什么想法;看看窗外已经等得不耐烦的韩淙淙;又去做了一份小炒牛肉;搭了一个小馒头;端出来给韩淙淙吃。

    韩淙淙早就被香气馋得要命,见沈念池走出厨房,整个人扑了过去;也不管冒着的热气,直接伸手,哦哦哦;太好吃了;简直是好吃到要把舌头吞下去了。沈念池看她这个样子,直接转身走人;勾得韩淙淙屁颠屁颠地跟着她去了后头。

    配着一个小馒头;将一盘牛肉吃光;还拿剩下的一小口沾光了盘底的料汁;韩淙淙摸着又鼓出来肚子;嗯;舒服。沈念池看着她这个样子,也是无奈,只得拉着她在院子里慢慢遛弯消食;酸梅汤却是不敢再给她喝了;东西虽好,多了也不行,这是养身之道,沈念池很是懂得。

    两个人转了几圈,看着日头又有些毒了,这才回屋。韩淙淙从裤兜里掏出自己准备的礼物,递给沈念池。看着胖妞一脸求表扬的笑容,直接拆开包装,一条极具印第安风情的银饰吊坠,沈念池很给面子地戴上。嗯,很配,韩淙淙很是得意。沈念池也不跟她客气,知道是闺蜜的心意。

    一上午就听韩淙淙在讲这次去美国的经历,沈念池大多数时间只是安静地倾听,韩淙淙也不是需要对方的回答,这一说一听就过了一上午。中午饭是高博做的,鳌山里采的松蘑炖土鸡,酱焖黄花鱼,醋溜土豆丝,再加一碟沈家秘制的酱萝卜,两碗米饭下肚,韩淙淙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减下来的腰围短短半天就又回去了。

    韩淙淙在沈家住了三天,直到她爹实在是想得厉害,一个劲地打电话,又说到了七夕情人节,一定要跟自家的小情人一起过,这才说动了韩淙淙,准备回家。

    七夕节,对中国人来说,虽比不过春节、中秋,但是满大街的情人节广告,也不管它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倒是过的人越来越多了。而宣城人过七夕的传统却是一直保留了下来,家家户户都要炸面鱼儿、翻背果。

    这里说的面鱼儿却不是那种形似小鱼儿的面食,而是跟炸油条有些像。面粉发酵好掺入煮熟的红瓤儿地瓜,反复揉捏切成小团,放入木制的模具一抹一按,反过来一磕,就是一条大鱼儿。热锅放半锅油,七成热,直接下油锅炸熟,一个个金灿灿的大面鱼儿就做好了。松软的面团、甜香的地瓜被热油包裹,外皮酥脆,内里甜香,很是美味。

    韩淙淙油乎乎的手又捞起一条面鱼儿吃得津津有味,眼睛却不离沈念池分毫,两个人隔着块玻璃,一个拼命吃,一个认真做。

    沈念池将白糖熔成糖浆,和入面粉、芝麻拌匀,晾凉后摊在案上,反复揉捏,擀成薄皮,用刀切成一捺长、半捺宽的面块,中央划三刀,提起一端从中间的缝隙里穿过,一转一翻一抻一拉,定好型,下油锅炸熟,就是翻背果,形似老北京的姜汁排叉,只不过做法不同。

    沈念池从一清早开始做,已经做了几大锅,拿出纸袋子分装好,高师兄、封哥哥、四个师侄,当然还有韩淙淙的,虽然她已经吃了很多。

    韩淙淙很是满足地接过沈念池递来的两个大纸袋子,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又吃又拿的。沈念池倒是不在意:“带回去给韩叔韩婶,你少吃点,太油了,容易增肥!”韩淙淙刚刚不好意思的神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