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说是村里的王富民的儿子要找乡长办点事,桃花岭村村长吴友光皱着眉头小声问道:“大侄子,你找郑乡长,有啥事不?”
王少东皱着眉头说道:“大爷,俺们家现在上了那么多鸡,资金周转不过来,想要找郑乡长,看看能不能让政府出个面,给我们担保一些贷款。”
王少东计算着,家里面现在剩下的钱不到三十万了,这些钱要留着用来投资冷库和果园,而养鸡场这边的投资大约还需要七十多万,同时自己还有点要在松柏山那边搞个松籽养鸡的实验也需要一定资金,所以贷八十万还是有必要的。
“你打算贷多少款?”吴友光很好奇。
“八十万。”
上次建养鸡场的时候,乡里给桃花岭村申请的贷款就是八十万,然后八家养殖户一家分了十万。
吴友光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行,这事咱们去找郑乡长问问,看看他能不能帮咱们想办法。”
然后,王少东便开着自己的时代轻卡,拉着吴友光,来到了大寨乡政府所在的大寨村。
乡政府在2003年的时候还很简陋,整个钢城县乡政府没有盖大楼的就只有大寨乡了。大寨乡地处偏远,没有区位优势,每年的财税收入有限,想要盖大楼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而且,现在都在穿着大寨乡要和城子坡镇合并成为艾山街道办事处,所以这个大寨乡也没有必要自己盖大楼了。
车子停在大寨乡院子里面,王少东没有将后车厢里面的礼品拿下来。王少东给郑少刚准备了两瓶茅台,一条中华烟。
“砰砰砰!”
吴友光在挂牌上写着乡长办公室的一间平房门口敲了敲门,后面跟着王少东。
“哎呀,老吴啊,我正要给你打电话呢,你自个儿就跑来了。”
郑少刚抬头一看是吴友光,便忙站起身来迎了出来。
村长没有行政编制,乡里面不好约束,还得指着这伙人帮自己干活,所以很多时候乡长对村长都很客气。能够当上村长的,在村里都不是简单的人。
“郑乡长,这是俺们村的村民王少东,俺们今天来找你是有大事要麻烦你呢。”
郑少刚笑着把王少东和吴友光让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里面,然后亲自给他俩冲茶倒水。他的办公室有两间屋大,屋里只有他一个人办公,办公桌在东边,西边半间房子里面布置成了会客厅的摸样,有沙发,有茶几。
“老吴,先跟你说个好消息,你们村那个打算要修水库的你回去跟他说一声,手续都办好了。还有……”
“巧了,郑乡长,这位就是俺们村打算修水库的村民王富民的儿子。俺也俩今天来啊,是想麻烦你呢。”
郑少刚一听,皱起了眉头,转过头看着王少东:“啥麻烦事呢?难道说你们家不打算修水库了?”
“不不不,郑乡长,水库俺们一定会修,只要到时候你们把水库承包给我们家就行。”
“这个你放心,水库修好了,咱们乡里村里都支持,三十年的承包合同早给你准备好了,就等你签字了。不过,你找我,到底啥事情呢?”
“是这样的,我们家养殖场那边上鸡的本钱不够了,打算找政府看看能不能给我们担保八十万呢?”
郑少刚皱了下眉头,然后说道:“这个嘛,你等一下,我打个电话问问。”
第0116章 松籽养鸡实验计划()
郑少刚打了个电话,然后看着王少东就笑了。
“小伙子,你们家运气不错啊,刚才我给农村信用社打了个电话了解了了解,他们说市里下来了惠农贷款额度,咱们大寨乡里的额度是三百万,生拉硬拽得发下去了二百万,现在还有一百万额度没有发下去,要是咱们乡里给担保,他们肯定愿意放。而且,人家还问你,愿不愿意直接把一百万贷款都要了呢?”
王少东一听,高兴的连连点头。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在2002年的时候,许多人的思想还是很保守的,贷款这种事情,许多人还是接受不了的。
别说是贷款做买卖了,就是贷款买房子,都让许多人接受不了。
当初在桃花岭村发展养殖业的时候,按照县里的想法,是把桃花岭村全村的老百姓都发动起来,将吴家峪子山下那一片的山地都给开发成养殖区的。
但是后来大家一听到投资那么大,便都没有了兴趣,然后乡里给担保来了贷款,结果勉强才做了八户的工作。
人的思想是会转变的,整个社会的思想也在转变,这要是再下去七八年,要是说政府给担保送贷款,那不管谁家,可就都高兴坏了。
“哎呀太好了,郑乡长,那咱们什么时候去办手续?”
“我刚好有空,咱们现在去就行了。”
王少东一听,肯定高兴了。
大寨乡农村信用社的营业部就在乡政府对面,所以也不用专门开车,郑少刚走在最前头带着吴友光和王少东便走进了营业部里面。
营业部主任一看到乡长来了,不敢怠慢,忙把他们让到了里面的办公室里。
事情刚才已经在电话里面说清楚了,所以郑少刚一开口,农信社主任便都明白了。
然后,农信社主任又跟王少东说了下需要准备的材料,结果王少东都带来了。接着,郑少刚又给乡办公室的秦洪山主任打了个电话,让他把乡里的公章带过来,然后当场就把贷款的协议给签订了。
协议签订完了,一周后放款,让王少东回家等电话消息。
从农信社营业部出来之后,王少东对郑少刚是连连感谢。
王少东知道,郑少刚又抽烟又喝酒,然后如果说找他办事的话,送钱送卡他从来不要,送点烟和酒的话,他就会收下。
但是这里毕竟是公共场所,如果东西送到办公室里面总说不过去,然后从营业部出来之后,王少东便拉着郑少刚的手,小声说给他准备了两瓶酒,务必要收下。
郑少刚一听,哈哈一笑,然后半推半就得说到他家里坐坐。
王少东明白意思,便忙到后车厢里面提上了酒和烟。
郑少刚看了一眼,单纯从外包装上面,是看不出这个小伙子手里拿的是什么酒和烟。
到了郑少刚家门口,王少东和吴友光扔下东西,然后说“乡长你忙吧”就走了。
村长吴友光帮着自家办了大事,回到桃花岭之后,王少东便给清泉岭庄户饭店打了个电话,订了一桌菜。
清泉岭庄户饭店,在2003年的时候,最贵的酒席一桌菜是160块钱的标准,今天晚上,王少东要的就是160块钱的标准。
一百万的贷款,农信社营业部主任劝着王少东办了个一年期的贷款,贷款利率是5。25,一年的利息是5万2千5,其实跟六个月期的贷款只差了2千多块钱。而且上面还有政策,到最后还会免1万多块钱的利息。
一开始王少东打算只贷80万,但是一看利息这么便宜,而且银行还劝着自己多贷点,所以就索性直接贷了100万。
有这些钱,王少东下一步的计划就可以放心大胆得干了。
而且水库的事情上面基本上批了,这让王少东更加高兴。
第二天,正月二十九,王少东打发刘玉江和苏玉龙联系来的建筑队便一块上了工地,桃花岭村吴家峪子水库便正式开始动工建设了。
水库这边的工程,王少东托付给了刘玉江和苏玉龙负责,然后自己则给李宏打了个电话,让他联系送过来五百只红玉鸡苗,至于说价格,王少东连问都没问。
上一次王家上八万只白羽肉鸡鸡苗的时候,直接给李宏提前打去了一万块钱,让他拿着去跟鸡苗孵化场定鸡,对于李宏的信任不言而喻。李宏明白这一点,所以当王少东给他打电话让他联系鸡苗之后,他便立刻答应了。
这五百鸡苗,王少东是打算拿来做实验用的。
现在家里养鸡场里面养的白羽肉鸡,以后肯定会给家里带来大量的财富,但是王少东知道这还不够,王少东承包了松柏山,松柏山上有大量的松籽,这些松籽,必须要给自己带来财富。
拿松籽养鸡,不管是前世还是后世,王少东认识的养鸡户里面,都没有成功的案例。
前世的时候,王少东倒是在超市里面见到有卖松籽鸡蛋的,但是人家是怎么用松籽养鸡的,自己也不知道。
正月的松柏山,背阴处的积雪还没有融化,松柏树树根处的积雪刚化掉,地上湿了一片。松柏山上,地面上全是积累了数年的松针,厚厚的松针铺在地上,人踩在地上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
鸡苗快要来了,而王少东早在正月二十四号之前,找人在松柏山西麓地势比较平坦的地方盖了一排十间简易鸡舍。
鸡舍里面水泥还阴呼呼的,然后给李宏打完电话订了鸡苗之后,王少东便安排郑辉和郑涛在鸡舍里面生活烤。
这十间屋的鸡舍,总面积有五百平米。而这一次王少东做实验养鸡,只用一间鸡舍就够了。
这边鸡舍垒好了,然后王少东又联系村里的电工把电给接好,接着又弄来了一个电暖风扇,准备小鸡苗来了之后取暖用。
转眼到了二月一日,早晨的时候李宏给王少东打来了电话,说是五百只红玉鸡苗今天晚上十二点能到,让他们准备好。
接到消息之后,王少东和郑辉、郑涛他们三个就将电暖扇打开,然后再在鸡舍里面生气了一个站炉子,接下来就开始等着李宏把鸡苗送过来了。
第0117章 鸡苗上山()
再过不到十分钟就是二月二,龙抬头了。
李宏给王少东送鸡的车在农历二月初一晚上十一点五十的时候来到了桃花岭村牌坊前面,而此时王少东和郑涛正等在牌坊下面。
郑辉现在还在山上的鸡舍里面,通过电暖扇和站炉子来提高着室温。
“小王,鸡苗运到哪里?”李宏从副驾驶上跳下来,问王少东。
电话里面王少东已经跟李宏说了,这批鸡苗不运到他们养鸡场那边,然后让他到了桃花岭村牌坊这边等一下,王少东要给李宏带路。
“宏子叔,运到那边山脚下。”王少东指着西边黑漆漆的方向说道。
“路好走吗?”
“不好走,要小心点。”
“还有多远?”
“大约二里路远。”
“咱们怎么去?”
王少东指着郑涛说道:“让他在前面骑着摩托车带路,咱们到驾驶室里面去。”
李宏点了点头,对王少东说:“上车。”
路不好走,光让郑涛带路还不够,有些地方比较难走的,还得王少东在驾驶室里面提醒司机。
送鸡的车是双排箱货,所以王少东上了车之后,也有地方坐。
王少东他们一上车,然后郑涛便在前面骑着摩托车带路去了。
通往松柏山脚下,王少东在那边盖的鸡舍,经过的全是土路。好在这个时节不是雨季,要不然的话别说是箱货了,就是拖拉机也很难上山。
上山的土路跟王少东他们家养殖场那边的土路情况差不多,原本是小路,后来被到山上拉石头的拖拉机压出来了一条大路。
有些地方坑坑洼洼的,不熟悉的司机很容易陷进坑里。
这大半夜的要是真把车扔在路上,王少东的那些小鸡可就麻烦了。
这一路上,王少东不时得提醒着司机,最后不到一千米的路程,竟然跑了快二十分钟,比走路快不了多少。
车子一停下,王少东和李宏便快速跳下车来,跑到了鸡舍里面。
整个鸡舍有五十多平米,有一台电暖风正在工作,同时在南墙边上还生着一个炉口很大的炉子。窗户用塑料布封住了,门口挂着厚棉褥子挡住了外面的寒气,到了鸡舍里面,李宏急匆匆地看了一眼挂在进门口位置的温度湿度计,点了点头:“可以,快点卸鸡。”
“走,郑辉郑涛,咱们去把鸡箱弄过来。”
小鸡怕冷,所以长途运输小鸡必须要用带空调的箱货,而且还得用盖着厚厚保温塑料布的木头箱子装鸡。
一般这种专门用来装小鸡的箱子,一个可以装下五十只小鸡,清点鸡苗的时候,只要最后清点箱子数量就可以了。
王少东要了五百只鸡,刚好就是十箱。
“行啊,小王,你这是要跳出来自己干呢?”
看到王富民夫妻两个都没有来,李宏笑着对王少东说道。
小鸡苗都撒到了用塑料布圈起来的小鸡舍里面去了,一开始为了保温,所以小鸡仔的鸡舍养殖密度会很大,散养也能达到50只每平,而五百只小鸡苗,只要10平的鸡舍就够了。
王少东回头对李宏笑了笑,然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