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学知识大全-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而为意,有意则渐著而为念。意不可以动静言,动静者念也。意本生生。造化之几不充,则不能生。故学贵从收敛入。收敛即慎独,此凝道之枢要也。欲悟未有天地之先,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乃为不学不虑之体,此正邪说淫辞。以念头转动为生几,则落第二义矣。”其分别生生之机与意念,实绝精之论也。(塘南曰:“性之一字,本不容言,无可致力。知觉意念,总是性之呈露,皆命也。性者,先天之理。知属发窍,是先天之子,后天之母也。此知在体用之间。若知前求体则著空,知后求用则逐物。知前更无未发,知后更无已发;合下一齐俱了,更无二功,故曰独。独者,无对也。无对则一,故曰不贰。意者,知之默运,非与之对立而为二也。是故性不假修,只可云悟。命则性之呈露,不无习气隐伏其中,此则有可修矣。修命者,尽性之功。”又曰:“性廓然无际。生几者,性之呈露处也。性无可致力,善学者惟研几。研几者,非于念头萌动,辨别邪正之谓也。此几生而无生,至微至密,非有非无。惟绵若存,退藏于密,庶其近之矣。”)

    思默亦主研几。其说曰:“所知因感而有,用之发也。能知不因感有,常知而常无知,体之微也。此体是古今天地人物之灵根,于穆中一点必不能自己之命脉。圣门学者,惟颜子能在知上用功,其余多在所知上用力。”又曰:“诚无为,几则有善恶。何者?凡动便涉于为,为便易逐于有。逐于有,则虽善亦粗,多流于恶。故学问全要研几。研者,研磨之谓。研磨其逐有而粗者,务到极深极微处,常还他动而未形,有无之间的本色,则无动非神矣。”其说亦极入微也。

    传姚江之学者,当以泰州为最雄伟,而其流弊亦最甚。泰州之学,始自心斋。其行本怪,其学又纯是蒲翰辙环意见。(王良,字汝止,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人。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从父商于山东。常袖孝经论语大学,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虽不得专功于学,然默默参究,以经证悟,以悟释经,历有年所,人莫能窥其际也。一夕,梦天堕压身,万人奔号求救。先生举臂起之。视其日月星辰失次,复手整之。觉而汗溢如雨,心体洞彻。自此行住语默,皆在觉中。乃按礼经,制五常冠、深衣、大带、笏板服之。曰:“言尧之言,行尧之行,而不服尧之服,可乎?”时阳明巡抚江西,讲良知之学。大江之南,学者翕然信从。顾先生僻处,未之闻也。有黄文刚者,吉安人也,而寓泰州。闻先生论,诧曰:此绝类王巡抚之谈学也。先生喜曰:有是哉?王公论良知,艮谈格物。如其同也,是天以王公与天下后世也。如其异也,是天以艮与王公也。即日启行,以古服进见。至中门,举笏而立。阳明出迎于门外,始入。先生据上坐辩难。久之,稍心折,移其坐于侧。论毕,乃叹曰:“简易直截,艮不及也。”下拜,称弟子。退绎所闻,间有不合。悔曰:“吾轻矣。”明日,入见,告之。阳明曰:“善哉!子之不轻信从也。”先生复上坐辩难。久之,始大服。遂为弟子如初。阳明谓门人曰:“向者吾禽宸濠,一无所动,今却为斯人动矣。阳明归越,先生从之。来学者多从先生指授。已而叹曰:‘千载绝学,天启吾师,可使天下有不及闻者乎?’因问阳明以孔子辙环车制。阳明笑而不答。归,自创蒲轮,招摇道路。将至都。有老叟,梦黄龙无首,行雨至崇文门,变为人立。晨起往候,而先生适至。时阳明之学,谤议蜂起,而先生冠服言动,不与人同,都人以怪魁目之。同门在京者劝之归。阳明亦移书责之。先生始还会稽。阳明以先生意气太高,行事太怪,痛裁抑之。及门,三日不得见。阳明送客出门,先生长跪道旁,曰:‘艮知过矣。’阳明不顾而入。先生随之,至庭下,厉声曰:‘仲尼不为已甚。’阳明乃揖之起。阳明卒于师,先生迎哭,至桐庐,经纪其家而后返。开门授徒,远近皆至。同门会讲者,必请先生主席。阳明而下,辩才推龙溪,然有信有不信。惟先生于眉睫之间,省觉人最多。先生以九二见龙为正位。孔子修身讲学,以见于世,未尝一日隐也。有以伊、傅称先生者。先生曰:‘伊、傅之事我不能,伊、傅之学我不由。伊、傅得君,可谓奇遇。如其不遇,终身独善而已。孔子则不然也。’黄梨洲曰:‘此终是蒲轮辙环意见。于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之学,终隔一尘也。’”)故其后多豪杰之士,而其决裂亦最甚焉。心斋格物之说:以身与天下国家为物。身为本,天下国家为末。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是为格物工夫。故齐治平在于安身。知安身者必爱身敬身。爱身敬身者,必不敢不爱人,不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而身安矣。一家爱我、敬我则家齐,一国爱我、敬我则国治,天下爱我、敬我则天下平。亦仍是蒲轮辙环意见也。

第73章 理学纲要(25)() 
心斋弟子,著者为王一庵(名栋,字隆吉,泰州人)、徐波石(名樾,字子直,贵溪人)。一庵谓诚意即慎独,其说颇精。(其说曰:“身之主宰谓之心,心之主宰谓之意。心者,虚灵善应,而其中自有寂然不动者,为之主宰,是之为意。人心所以应万变而不失者,只缘有此灵体;不虑而知,为之主宰耳。圣狂之分,即在此主宰之诚不诚。故诚意工夫,即是慎独。独者,意之别名。慎者,诚之用力者耳。以此灵体,不虑而知,自作主张,自裁生化,故谓之独。少间,搀以见闻才识之能,情感利害之便,则不可谓之独矣。若谓意为心之发动,而欲审机于动念之初,则情念一动,便属流行,于此用功,恐仓促之际,物化神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非圣门诚意之功,先天易简之学矣。”)波石之学,则以不犯手为妙。谓人心自然明觉。起居食息,无非天者。又从而知觉之,是二知觉也。所谓“见成良知”也。波石之学,传诸颜山农(名钧,吉安人)及赵大洲(名贞吉,字孟静,内江人)山农好侠,学主率性而行。大洲亦谓禅不害人。山农之学,传诸何心隐(本性梁,名汝元,字夫山,后自改姓名。吉州永丰人)及罗近溪(名汝芳,字维德,江西南城人)心隐亦豪杰之士。尝授计乩者,以去严嵩。近溪之学,以赤子良心,不学不虑为的;以天地万物同体,彻形骸,忘物我为大。谓“此理生生不息。不须把持,不须接续,当下浑沦顺适。工夫难得凑泊,即以不屑凑泊为工夫。胸次茫无畔岸,便以不依畔岸为胸次。解缆放船,顺风张棹,无之非是。学人不省,妄以澄然湛然为心之本体,沈滞胸鬲,留恋景光,是为鬼窟活计”。实禅语之精者也。近溪之传,为焦澹园(名竑,字弱侯,南京旗手卫人)及周海门(见前)。澹园尝驳明道辟佛之说。海门教人,亦以直下承当为贵。尝问门人刘塙曰:“信得当下否?”曰:“信得。”“然则汝是圣人否?”曰:“也是圣人。”曰:“又多一也字。”洪舒民问:“认得心时,圣人与我一般。今人终身讲学,到底只做得乡人,何也?”曰:“只是信不及耳。汝且道,今日满堂问答咏歌,一种平心实意,与杏坛时有二乎?”曰:“无二也。”曰:“如此何有乡人疑?”曰:“只为他时便不能如此。”曰:“违则便觉,依旧不违。”曰:“常常提起方可。”曰:“违则提起,不违提个什么?”皆禅机也。海门之学,传诸陶石蒉(名望龄,字周望,会稽人)亦泛滥方外,与澄然、澄密、云悟诸僧交。大洲之学,传诸邓太湖(名豁渠,初名鹤,内江人)。太湖尝为僧。其学只主见性,不主戒律。身之与性,截然分为两事。又有方湛一者(名兴时,黄陂人),曾入太和山,习摄心术。又得黄白术于方外。尚玄虚,侈谈说。龙溪、念庵,皆自为奇士。耿楚倥(名定理,字子庸,黄安人)初出其门;后知其伪,去之。事邓豁渠、何心隐,皆有得。不烦言说,当机指点,机锋迅利。其兄天台(名定向,字在伦)则排斥狂禅,力主实地。然其弟子管东溟(名志道,字登之,娄江人)著书数十万言,仍多鸠合儒释。盖其末流之势,业已不可遏止也。

    王学流传,梨洲明儒学案,分为七派(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其崭然见头角者,实惟浙中、江右、泰州。江右最纯谨。浙中之龙溪,泰州之心斋,天分皆极高。然其后流弊皆甚。论者谓阳明之学,得龙溪、心斋而风行天下,亦以龙溪、心斋故,决裂不可收拾焉。盖浙中之弊:纯在应迹上安排、凑泊,则失之浅俗。玩弄本体,以为别有一物,可以把持,则堕入魔障。而纯任流行,尤易致解缆放船,绝无收束。更益以泰州之猖狂机变,遂无所不至矣。清张武承(名烈,大兴人)撰王学质疑,攻王学流弊曰:“高者脱略职业,歇睡名庵。卑者日沉迷于酒色名利。案有楞严南华者为名士。挟妓呼卢、裸而夜饮者为高致,抗官犯上、群噪而不逊者为气节,矫诈嗜杀、侥倖苟利者为真经济,谨纲常、重廉隅者为宋头巾。举天下庠序之士,如沸如狂;入则诟于家,出则哗于朝。闯、献之形,日积于学士大夫之心术,而天下不可为。”流弊如此,宜其为一世所疾恶也。然如张氏所述之情形,何代无之?则亦不必尽归咎于王学耳。

    有明诸儒

    明代理学,当以阳明为中心。前乎阳明者,如白沙,则阳明之先河;与阳明并时者,如甘泉,则与阳明相出入;后乎阳明者,如蕺山,如见罗,则与阳明小异其趣者也。故阳明之学,是非然否且弗论,其为明代理学之中心,则好之者、恶之者,皆不能有异辞也。

    白沙之学,主静中养出端倪。其初求之简册,累年无所得。一朝以静坐得之。然后见此心之体,广大高明,不离日用。一真万事,本自圆成。不假人力,无内外、大小、精粗,一以贯之,其言曰:“人争一个觉。才觉,便我大而物小,物有尽而我无尽。”又曰:“终日乾乾,只是收拾此理而已。此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一齐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充塞。色色任他本来,何用脚劳手攘?”

    白沙之学,吃紧工夫,全在涵养。以虚为本,以静为门户,以勿忘勿助之间,为体认之则。或訾其近禅。或谓有明之学,至白沙而后精,至阳明而后大云。或问龙溪:“白沙与阳明同异?”龙溪曰:“白沙缘世人精神撒泼,向外驰求,欲返其性情而无从入,只得假静中一段行持,窥见本来面目,以为安身立命根基,所谓权法也。若致知宗旨,不论语默动静,从人情事变,彻底练习,以归于元。譬之真金为铜铅所杂,不遇烈火烹熬,则不可得而精。师门有三种教法:从知解而得者,谓之解悟;未离言诠。从静中而得者,谓之证悟;犹有待于境。从人事练习而得者,忘言忘境,触处逢源;愈摇动,愈凝寂;始为彻悟。”龙溪教人,向偏于事上磨炼。此说亦不离此旨。然白沙与姚江之大小,则于此可见矣。

    与阳明同时并称者,厥惟甘泉(湛若水,字元照,号甘泉,广东增城人)。甘泉为白沙弟子。阳明尝溺于二氏,与甘泉交,乃一意圣学。阳明主致良知,而甘泉标“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旨。两家各立门户。湛氏门人,不如王氏之盛。然当时学于湛者,或卒业于王;学于王者,或卒业于湛。其后名湛氏之学者亦多,湛氏亦有明一大师也。

    甘泉之说,有与阳明极相似者。其说天理曰:“天理二字,人人固有,非由外铄。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故人皆可以为尧舜,初学与圣人同此心,同此一个天理。虽欲强无之不得。见孺子入井,见饿殍,过宗庙,到墟墓,见君子,不知不觉,萌动出来,遏他又遏不得。有时志不立,习心蔽障,忽不见了,盖心不存故也。心若存时,自然见前。”此犹阳明之言良知也。又曰:“心存得中正时,便见天理。”又曰:“心中无事,天理自见。”亦以天理为在心。又曰:“后世儒者,认行字别了。皆以施为班布者为行。殊不知行在一念之间耳。自一念之存,以至于事为之施布,皆行也。且事为施布,岂非一念为之乎?所谓存心,即行也。”此亦阳明知行合一之说也。所异者,阳明以为心即理,甘泉则虽谓理在吾心,终不免体认于外以足之耳。

    甘泉之说曰:“格,至也。物,天理也,即道。格即造诣之义。格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