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套住了就做实业吧,结果到工地上一看,十多家公司拿着和他一模一样的批文正在闹呢?
都是那个中山装男人卖的,但那人像人间蒸发似的已不见了踪影。
这一下,沙大仓和邢天这对难兄难弟输的干干净净,他们招的那些美女员工瞬间跑的一个不剩。
赌输了就回家吧,回不了,他们被几个下家给堵上了,说他们卖的批文是假的,把他俩告上了法庭。
检察院把他们抓了起来,送到了拘留所里关押。
中山装男人找不到,他俩就是上线,所以,坐牢还是小事,他们还要补偿几个下家几百万元的亏空。
开始两个人还抱着侥幸心理,装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慢慢的性质在变化,死抗着也不是办法,检察院说了,要么还钱,要么判刑,根本没一点余地。
那拘留所里的生活可没有山珍海味,只有清水煮面,想吃点荤的?10元一个鸡蛋,50元一小碗肉,可是,曾经是千万富翁的他俩连吃个鸡蛋的钱都没有了。那仅仅10平米的小屋,摆了十四个铺位,满满的挤了一堆和他们一样的倒霉蛋,还好没有狱霸什么的,但没有了自由,整天只能在床上坐着发呆。
坐床上又不用干活还不好?让你连续几天这么坐坐试试,除非你是个机器。
没办法,要想出去,就得赔钱,否则宣判的日子一到,那就得送到牢里去了。
唯一能救他们的只有家人。
沙大仓家里还是有点底的,但他父母辛辛苦苦卖煎包所赚的钱和他在海南要赔的钱却相差甚远。
没办法,为了营救他,沙满囤把所有能卖的全卖了,连房子都卖了,老两口又回到以前的旧屋子里居住了。郑莲子听说后,很仗义,把自己的积蓄也全拿了出来,但还是差了几十万。
若是放到几天前,这几十万在他们眼里简直是毛毛雨,但现在却能左右他们的自由。
对了,还有一个韩云,她住的房子可是沙大仓出钱买的,若是加上这些,或许也就凑够了赔款。
但不幸的是,韩云早已变卖了房产,和何安远走高飞了。
最后,邢天也没凑够钱,法院看他们已付了一些赔款,判俩人继续拘留,什么时候凑够了钱,什么时候放人。那时的法律就是那么任性。
沙大仓和邢天在拘留所,所以筹钱的事只能落到他们家人的身上。本来大傻子煎包已经关门,老两口买了新房准备共享晚年,这下又重操旧业起来。
这俩人是在拘留所过的年,整个春节期间,就只有郑莲子来看过沙大仓,还给他们带来吃的。以前郑莲子跟着沙大仓时,穿着的还可以,但现在却是一身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衣服。自从沙大仓卖掉汽配公司,郑莲子就另找了份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一千左右,她这是从微薄的工资里节省的路费来看他的。
沙大仓一下被感动了,他没想到,这世上真有不爱钱的傻子,而且自己竟然傻到一直对她熟视无睹。
春节过后,邢天的家人凑够了赔款,两个人终于被释放了。
出了拘留所,沙大仓一眼就看见在大风中哆嗦的郑莲子,她一直缩着脖子,被风刮红的小脸已经展现不出笑脸。此时他再也控制不住,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哭的像个孩子。
风雨中的感情弥足珍贵,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大起大落,又怎么能细致的品味一个人呢?
就在这一刻,沙大仓心中暗暗发誓,她是我这一生中最珍贵的,无论我以后混到什么地步,她都是我唯一的爱人,我会保护她一生一世,决不负她。
第三百八十五章 逆市豪赌()
第三百八十五章:逆市豪赌
有了钱,沙大仓立刻把投资公司改名为房地产开发公司。
很显然,五百万对于开发房地产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企业要做大,资金是个绕不过的问题。
难道还玩“空手道”?玩一次是投机,玩二次是高手,但玩多了就成了欺诈。再说,玩“空手道”的风险很大,玩砸一次,不但会身家全无,连个人信誉也没了。
沙大仓知道,既然做实业,就要脚踏实地的做,中国那么多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就是只顾现在,不想将来,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企业如果突破不了自身的瓶颈,就会时刻面临着生存危机。
道理或许谁都明白,但现实的问题还是资金,融资问题是一直以来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对于资金需求大的房地产业,更加需要充足资本的支持。
沙大仓还是出手了,用五百万先买了块地,接着,用这块地去银行抵押贷款,贷来款,再买第二块地,然后,再用第二块地做抵押,去买第三块地。
就这样,沙大仓采用滚动式抵押贷款的办法,仅仅一年的功夫,他就拥有了六块土地。
很多房地产商在创业初期几乎都是以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这种办法无疑能让资产迅速扩张,“圈地”规模迅速扩大,但也是非常冒险的一种手段,和赌博差不多,要么赢得盆满钵满,要么输得倾家荡产。
当时正是房地产业低迷的时候,国家刚治理完通货膨胀,又开始了通货紧缩,一会热一会冷,中国的经济前景就像打摆子似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在别人都恐慌张望时,沙大仓却逆市而上,他的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嘲笑。
沙大仓正是抱着豪赌一场的信心在坚持着,他坚信,随着国家经济日渐好转,政府一定会改变政策。
果然,国家为解决通货紧缩的问题,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催热地产来拉动内需,房地产市场一下被激活了。
看来,有一句话确实很对,真理永远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这一下,沙大仓用买白菜的价买的六块地顿时成了摇钱树,一时间,沙大仓被所有搞房地产的人给围住了,他有地,别人没地啊。
但沙大仓并没有卖地,而是赶紧找设计院设计图纸,找来施工队马上施工,然后拿钱打通各个环节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有的人问了,沙大仓把钱都投在了土地上,哪还有钱去盖楼啊?需要说明的是,房地产工程的行规是不用先给施工单位钱的,也就是说,找来的施工单位开始时必须自己垫资盖房,只有等打好地基、房子盖到高出了地面,开放商才拨款的。
这样,就省去了开发商前期的投资,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完成第一步的整合,当楼房盖出了地面,设计图纸也绘好了,开发商就可以对外售楼了。一旦开始了销售,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房款到账,到那个时候,付给施工单位的工钱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卖地才能赚多少钱,卖房才是真正的大头。
六块土地同时开工,沙大仓摇身一变成了房地产大开发商,他盖的是商住两用楼房,只卖二楼以上的楼房,一层做街铺出租,以后凭着那上百间的街铺,每年都会有不菲的铺租收益。
毫无疑问,在这场豪赌中,沙大仓成了真正的胜利者,那些再次嘲笑他的人,自己给了自己一记狠狠的耳光。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人生就像一场豪赌,风险越高,回报越高,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拥有巨大的财富,成就辉煌的人生。
虽然这只是沙大仓走向“地王”王位的开始,但从此,他的房地产生意正式走向了轨道,他也成了资产上亿的大老板。
大经济气候回暖,众多的公司也涌入了房地产市场,沙大仓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随着沙大仓的事业蒸蒸日上,他面临的烦恼也越来越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政府部门的人就盯上他了,公司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凡是能管上他的都不请自来了。
来了就要好好招待,否则你工地的机器有噪音都能让你停工,就这样,沙大仓一周至少有4天都花费在吃喝上。
要活下去,就得吃喝,不光吃喝,还要送钱,否则,有关部门不高兴,后果就很严重。
但需要打交道的部门太多了,比如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气象局、地震局、房管局、环保局、卫生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技术监督局、经济发展局、人防、消防、城管、街道办事处,甚至连文物保护局都得备案。
沙大仓记得他买那六块地的时候,很少有政府部门的人来搭理他,除了税务部门按月收税,其他部门的人都懒的过来。那时候,只有国土局和规划局的基层人员偶尔会去现场检查,沙大仓每次陪他们在小餐馆吃顿饭,然后再甩盒烟,那些人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没想到,房地产一热,他刚赚了钱,各种相关不相关的单位都开始来检查了,包括各种之前他听都没听说过的单位与办公室,就连环境检测单位的都隔三差五来一次,拿着仪器在工地上晃悠,吃高兴了给你打个合格,吃不高兴,得,一纸停业整顿,你就得休息。
来人检查,沙大仓就得陪人吃饭喝酒唱歌,那标准也随着房价的上涨而不断升级。从小馆子升级到大饭店,从以前的豫城大曲升级到五粮液,从简单的唱歌再升级到卡拉桑拿按摩一条龙。
对于沙大仓来说,官没有大小,谁都不能得罪,所有人都得侍侯好,这让他非常的无奈。
没多久,沙大仓又盯上了一块地,是火车站旁边的一块货场要改造,火车站是人流、物流、商流的交汇点,历来是商家投资的黄金之地,因此,这块地成了众多房地产公司眼中的一块肥肉,竞争非常的激烈。
一块好地,自己想要,别人也想要,那么想得到这块地,就看谁的关系硬,谁的后台大了。西方人做生意讲的是法理,中国人做生意讲的关系,这就是国情。
沙大仓知道,生意要做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离不开官员的支持,做房地产要和政府的多个部门打交道,只有找个靠山,他的企业才会有大发展,才没有后顾之忧。
但跟官员拉关系也要找对关键人才行,通过多方打听,几番周折,沙大仓终于和市政府王秘书长拉上了关系,王秘书长就是从市国土局局长的位置升迁上来的,现任市国土局局长是他的老部下,也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
王秘书长喜酒,在做市国土局局长之前,还担任过县长,据说,他们县之所以发展迅速就归功于王秘书长善饮。
有一次,现在的王秘书长那时的王县长到上面跑项目,对方说喝一杯给10万,王县长让服务员把所有的酒杯都摆到了桌子上,一连摆了32个酒杯,王县长连歇都不带歇一下一气把32杯酒全喝了,然后,给县里筹到了三百二十万资金。
得知王秘书长好饮,沙大仓就千方百计搞了一箱50年的茅台送了过去,王秘书长嗅着酒味这才和沙大仓坐到了一起。
好不容易请到了大领导,这是个机会,档次当然是最高的,酒自然是最贵的,否则,花了钱没效果,犹如瞎子点灯;喝了酒没有醉,等于浪费犯罪。
喝酒就像房事,都要有前戏,一上场就拼酒的和强奸一样,一个是醉的快,一个是射的快,既享受不到愉悦,还容易伤身,只有慢慢深入,循序渐进,最后都主动起来,才能到达**,事后还能留下美好的回味。
语言是前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床上说几句情话能使双方更有利地深入,酒场上说几句场面的话才能使酒席更好地往下进行。
尤其要会说酒令,不但可以调节酒场气氛,还能成功地劝酒。
沙大仓特意带了夫人来的,一是对领导表示尊重,二是有个女人在场也可以活跃气氛。
“一片真心敬领导,领导能喝多少喝多少,我干完,领导随意。”沙大仓恭敬地举着酒杯。
“领导,不好意思,我不会喝酒,就以茶代酒了,祝领导身体健康啊。”郑莲子赶紧说道。
王秘书长笑着说:“人在江湖走,哪能不喝酒。”
“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郑莲子反应很快。
“天上无云地下旱,以茶当酒不能算。”王秘书长是酒场老手,什么词对什么句是随手拈来。
郑莲子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端起酒:“啥话也不说,领导叫喝咱就喝,我们夫妻俩先干为敬了。”
说着,郑莲子夫妇一饮而尽。
“日出江花红胜火,祝你们生意更红火。”王秘书长说着也干了那杯酒。
几杯酒下肚,气氛一下就融洽了,你来我往,觥斛交错,大家像认识已久的老朋友一样开始称兄道弟起来。
郑莲子本不会喝酒,但两杯酒一喝,也兴奋了起来,一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