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子超人-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质脱节并随时汲取生活的活力,同时精神还要反作用于物质,发挥其独特的能动作用。

    最后,让我们分析一下查拉图斯特拉的终结。从表面意义上看,这首先是指查拉图斯特拉本人。他在十年前走了自下而上之路――复活,现在走的是自上而下之路――终结。从一个非表面的意义上看,查拉图斯特拉在进行这两种相反的运动中执行的是权力意志的原则,这一点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直观。传统的二元论观点把对立面不是看作既矛盾又统一的,而是看成极端相反、水火不相容的。

    恰好在这一点上尼采与传统的二元论者分道扬镳。西方哲学界的普遍错误在于他们把对立面作为誓不两立的二元论固定、延袭下来了,其实质问题为如何看待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在真实世界(即西方传统观念中所说的表象的世界冲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极端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尼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表达了清晰明确的一元论思想。二元论的思想渊源流长,无论是在人类早期哲学的璀璨明珠希腊哲学中还是在人类宗教史上历史最长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基督教教义中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的学说――真实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化了。形象地说,好比人们设定了圆周的直径,却忘记了圆周本身。

    这样一来势必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这是一对无法调节、无法统一的对立面,人们只能选择或者这一面或者那一面;或者向上到精神,踏上通往所谓的真实的、美妙的世界之路,或者是向下到物质,坠入所谓的表象的邪恶的世界之中,二者之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尼采力图超越二者之间的鸿沟,他用形象的比喻和散文诗的语言生动地表述了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圆周式的前进方式。超人的思想是尼采超现实的想象,超人的理论无疑应归人唯心主义的体系。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一无论的思想和辩证发展的历史观是无论如何应该肯定的。

    另外尼采的唯心主义体系里所包含的异常生动的辩证法思想,比起当时在欧洲大陆广为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拜物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由于其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性质,没有在强调思维依赖于存在,精神依赖于物质的前提下,充分估价意识、精神、主观的巨大能动作用,人类这方面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在唯心主义哲学范畴中被体现出来了。尼采在《查拉图斯特如是说》中所提出的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思想就是出类拔萃的例证。

    四、对立统一体的圆周运动

    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塑造了查拉图斯特拉的两个动物形象:鹰与蛇。这两只动物象征着一个对立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对立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依相存。鹰这个高傲的动物盘旋在高空,它代表了理智与精神。蛇这个聪明狡滑的动物生活在地面,它代表了**与物质。尽管这两种动物向前运动的方式不同,但是其共同点是都做圆周运动:鹰在空中画圈,蛇在地上留曲前进。蛇缠绕在飞翔的雄鹰的颈上的情影直观地表现了对立面的统一。鹰与蛇,精神与物质是如此的不同,只有圆周运动才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对于尼采来说超越自我的行为就是向高层次发展的原则,它既超越自己,又在超越后回归自我,只不过是在更高的层次上。鹰与蛇尽管相互对立,截然不同,可它们二者之间没有敌意,它们在友好的合作中完成圆周运动。同样的,精神和物质不是相互抵毁,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精神通过物质来实现,物质通过精神来提高。

    蛇在与鹰的共同飞翔中离开了它在地上的居留地升跃到了它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达到的层次,同样的,物质作为精神的实现者进人了它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法涉足的领域。精神中有物质,物质中有精神,不论物质还是精神都存在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作为权力意志的原则在共同的又存在差异的圆周运动中表现出来。

    人类好比鹰与蛇的统一体。因此查拉图斯特拉乞求高傲(鹰)永远伴随他的智慧(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永远以圆周运动的方式前进。在这圆周运动中人类存在的对立面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相互斗争,相互依存,就象查拉图斯特拉的鹰与蛇一样。它们各是不同种的生物,但是缠绕在一起共同做圆周运动。在现实世界中精神(灵魂)既要紧跟物质(**),以便不与物质脱节并随时汲取生活的活力,同时精神还要反作用于物质,发挥其独特的能动作用。

    最后,让我们分析一下查拉图斯特拉的终结。从表面意义上看,这首先是指查拉图斯特拉本人。他在十年前走了自下而上之路――复活,现在走的是自上而下之路――终结。从一个非表面的意义上看,查拉图斯特拉在进行这两种相反的运动中执行的是权力意志的原则,这一点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直观。传统的二元论观点把对立面不是看作既矛盾又统一的,而是看成极端相反、水火不相容的。

    恰好在这一点上尼采与传统的二元论者分道扬镳。西方哲学界的普遍错误在于他们把对立面作为誓不两立的二元论固定、延袭下来了,其实质问题为如何看待对立面之间的关系。在真实世界(即西方传统观念中所说的表象的世界冲对立面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二者既极端对立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尼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点。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表达了清晰明确的一元论思想。二元论的思想渊源流长,无论是在人类早期哲学的璀璨明珠希腊哲学中还是在人类宗教史上历史最长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基督教教义中同样存在着两个世界的学说――真实的世界和表象的世界。这两个世界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化了。形象地说,好比人们设定了圆周的直径,却忘记了圆周本身。

    这样一来势必给人造成一种错误印象:这是一对无法调节、无法统一的对立面,人们只能选择或者这一面或者那一面;或者向上到精神,踏上通往所谓的真实的、美妙的世界之路,或者是向下到物质,坠入所谓的表象的邪恶的世界之中,二者之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尼采力图超越二者之间的鸿沟,他用形象的比喻和散文诗的语言生动地表述了二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及圆周式的前进方式。超人的思想是尼采超现实的想象,超人的理论无疑应归人唯心主义的体系。但是这里面所包含的一无论的思想和辩证发展的历史观是无论如何应该肯定的。

    另外尼采的唯心主义体系里所包含的异常生动的辩证法思想,比起当时在欧洲大陆广为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拜物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由于其机械的、形而上学的性质,没有在强调思维依赖于存在,精神依赖于物质的前提下,充分估价意识、精神、主观的巨大能动作用,人类这方面的正确认识首先是在唯心主义哲学范畴中被体现出来了。尼采在《查拉图斯特如是说》中所提出的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思想就是出类拔萃的例证。

    注 释:

    12346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尼采: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lli undri, band 4, waltercruyter, berlin/new yorkl988,第14, 14, 14, 14, 14, 29,,31, 14, 14, 15, 15,16, 16, 16…17, 17, 17, 17, 18页。

    5参见赫拉克立特:《未完成作品》,第82-83页。

    7尼采 : kritische studienausgabe vri, band 6, waltergruyter, berlin/new york1988,第300页。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刊期】2002年第2期总第136期

    【发表日期】

    关于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900年,后人给了他这样的评价:??

    “著名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尼采首先是一个语言学家,然后作为一个哲学家或者称之为自由思想者,他的许多著作里都包含了现代心理学的内容。他是一个充满着反叛精神的诗人哲学家,他强力地批判了西方传统的基督教文化,否定基督教

    传统的道德体系,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更提出了超人理论和永恒轮回的命题,渴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强力的思想文化体系。”??

    但读完尼采的传记,我觉得我是不能理解他的,或者更广义地说,我不能理解那些有使命感的人,而我即使是对自己的使命感都没有。尼采试图使人崇高,试图构建一个更美好,和谐的社会,或者他创造的“超人”试图这样做,在我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是使一个人崇高,或者是使一个社会和谐,都是一项大得无法想象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人的努力所能完成的任务。??

    我大概能理解他个人的痛苦体验,但我不能理解他思考人类的命运时的痛苦体验,因为我觉得除了那些大规模的灾难,人的不幸总是个体性的,并不存在一个整体性的不幸。所以我能理解,为什么莎乐美会对他感觉厌倦,为什么他的一个个朋友会弃他而去。一个人最终能让自己的心灵达到某种和谐,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的一个略具母性的年长一些的女性朋友这样评价他:??

    “尼采是个和蔼可亲的人,他那善良友好的天性多么有效地与他毁灭性的智力相抗衡。”?

    他的那些毁灭性的智慧为他创造了那些毁灭性的作品,他试图毁灭那些既定俗成的东西,但首先毁灭的是他自己,这一点,他自己也能意识到:“我爱那样的人,他的灵魂在受伤害的情况下也深沉不露,他可能由于一个小小的经历而毁灭。”他创造了超人,但他自己不是超人,他创造了闪电,又被闪电化成了灰烬。斯特林堡和他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他自称是瑞典最炽热的火焰,尼采也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德国最炽热的火焰,只不过斯特林堡灼伤的只是自己,而他灼伤的是整个人类。??

    他的永远轮回的观念很有意思,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运用了他的这个观念,或者是让男女主角来演绎这种观念,从而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不再只是个体性的,而有了某种普遍性的意义。??

    他与他的精神上的导师瓦格纳的决裂对他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从他强迫莎乐美接受他的观念的举动看,如果他活得足够长,他也未必不是另外一个瓦格纳,他之所以讨厌他的导师,就是因为他自命不凡,想要所有的人臣服于他。??

    尼采说他自己:“我四处徘徊,象犀牛一样孤独。”这句话,我能理解。

    尼采终生未婚,但人们永远也忘不了他的那句名言:“回到女人身边去,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不知这与他在莎乐美那里感情受挫有没有关系,我觉得他这句话既得罪了女人,也得罪了男人。莎乐美后来回忆说,尼采见到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从哪颗星球一起掉到这里的?”,与宝哥哥见到林妹妹说的话是一个意思。但后来他们之间不再那么美好,莎尔美说:“后来发生的事与尼采的天性与优雅举止极不吻合”,传记里尼采写的一封信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本有关他的传记里,这是唯一一次提到他的感情生活,而关于他的性,一点也没有提,罗素说,他后来的发疯与他年青时期染上的性病有关,想来,他应该有过性的经历。而我觉得情与性对于一个哲学家是多么重大的一个问题,与这个问题相比,整个人类的不幸又算得了什么。??

    这本书的最后,他已经在疯癫中,有一天他看到他的妹妹在哭,他说: ??

    “伊丽莎白,你为什么哭呢?难道我们不幸福吗。” ??

    让人辛酸。 ??

    尼采发疯前写下这样的诗句 ??

    太阳西沉

    你的焦渴很快就会熄灭

    燃烧的心

    空气中弥漫着清新

    我呼吸着这陌生的嘴巴里发出的芬馨

    伟大的凉爽就要来临 ??

    他好象很清楚自己最终的命运。

    188*9年1月3日,尼采在都灵的卡罗;阿尔伯托广场看到一个马车夫用鞭子抽打一匹老马。他抱着马哭了起来,然后昏倒了。人们扶起了他,发现他已经疯了。

    尼采的时光

    ――我眼中的尼采

    参考书目:

    1。《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