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唐女医-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小的呢?大人病了,也没给找乳母吗?”

    “哼,赔钱货,饿就饿着点,饿死了倒还省事了。”

    方氏的意思就是,让容氏母女俩就这么熬着,熬不过去就两命呜呼。

    章锦婳不善言辞,几句话就被方氏给气得说不下去了。她把纸笔往旁边一推,脸也扭开,眼睛只盯着容氏身边的女婴:

    “辛哥儿的病,要跟着大人一起治,要不然你就给抱到别处去吧,千金堂治不了。”

    方氏惊叫:“什么?还有这规矩?没听说过抱着娃儿来看病,还要搭上大人一块儿的!”

    幽兰在一边站着看了一会儿,把方氏的神情都看在眼里。张婶教过她们,给病人讲道理讲规矩的事,不能让章小娘子亲自动口解释,尤其是态度不好,言辞上鄙视贬低千金堂的,一律不给医治。

    听到这儿,幽兰上前一步,语气严厉:“这位婶子,我们小娘子的话,就是千金堂的规矩。你想要给娃儿看病,就必须照着我们小娘子的话来做。”

    方氏一甩手:“哟,你们小娘子还没说话,几时就轮到你了?小娘子这么心善,怎么就养了这么凶的奴婢。”

    幽兰语气更不善了:“门口写了看病的规矩,不守规矩就不给看。”

    “那,那她们娘俩要给多少钱?”

    “一吊钱的诊金,大小同价。”

    方氏看了看奄奄一息的儿媳容氏,低下头在心里盘算,辛哥儿是老梁家的唯一的孙子,花多点钱她也愿意,可是,儿媳妇和孙女,一个钱也不想花。容氏这个样子,看一次要花一次钱,还不知道要多久才好,哼,这千金堂说什么大人孩子一起治,还不是想多赚点诊金药费!

    儿媳孙女没了,等儿子回来再给娶一个,还能再生几个孙子,老王家就有指望了。

    方氏一咬牙站起来:“我们去找别家医馆。”

    方氏抱着辛哥儿出了杏林馆的大门,喊着几个帮忙的同姓亲戚把容氏母女也给抬了出去。

    章锦婳也跟着站起来,想跟着出去,幽兰在旁边喊了一声“章小娘子?”,章锦婳脚下一顿,随即一拧身,进了自己的医间,把门给关上了,把所有人都关在了门外。她受不了了,需要冷静一下。

    容氏母女,让她想起了母亲,在她的想象中,当年母亲带着她回到长安城,也是这样的吧?生下她,没钱看病,就这么枯竭而死。。。。。。

    她很想说不收钱也给容氏医治。

    不过,像方氏这样的态度,已经影响了她的情绪,就算是医治,恐怕也会大打折扣。

    章锦婳苦恼的用手指敲着额角,这是她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下意识的动作。

    敲击了一会儿,章锦婳安静下来,开始调息。

    就算是真的想救容氏,也需要平心静气才行。要不然,祝由术也无法施展。

    却说方氏出了千金堂,抱着辛哥儿,急急地向旁人打听哪里还有医馆擅长医治小儿的。

    千金堂外看热闹的人,每天都会有。

    自从地动那次施粥施药,总会有人等着在这搭把手,找个临时的活干,或者得个最新的新鲜事回去跟周围人说说。

    看到方氏怀里的孩子口眼歪斜,就有人哎呀一声问道:“千金堂都治不了的病,恐怕别人也治不了啊!”

    方氏不信,抱着孩子就要走。

    又有一个人道:“大婶子,你这怀里的孩子,怕是沾了什么邪气吧?”

    方氏呸了一声:“孩子生个病,哪有什么邪气?”

    那人道:“大婶子,你可别不信邪。以前我们村的一个本家老婶子,就是得了这个毛病,一夜之间就没了。”

    方氏吓一大跳,连着呸了两声:“呸呸呸,我家孙子好着呢。”话虽这么说,脚下却是不动了。

    那人又接着道:“大婶子,这抬过来的,是你什么人?是不是你怀里这娃儿的娘?”

    方氏紧张的问:“是又怎么样?”

    “那就对了!”那人一拍大腿:“我们村那位老婶子,就是这样没的,她家里死了个孙女,这个孙女聪明的像个男娃儿,老婶子都把她当男娃儿养,疼得跟自己的眼珠子似的。谁知道,那孙女得了急病,几个时辰就没了。头天孙女死了,第二天老婶子就跟着没了。”

    不等方氏发问,旁边又有个人问道:“这就奇怪了,老婶子疼孙女也不至于就跟着去死吧?”

    “我也不知道,反正村里都说是那孙女的魂把老婶子给带走了。那老婶子平时最不得儿媳妇待见,嫌她年老多病,经常不给吃喝,也就那孙女出世后对她好。孙女一没了,老婶子又没人对她好了,那孙女舍不得她又受折磨,就给带走了呗。”

    方氏抱着辛哥儿的胳膊,突地哆嗦了一下,险些把辛哥儿掉在地上。

第236章 婆媳不睦的病() 
方氏听了这几个人的议论,心里起了恐惧。

    她平时对儿媳容氏,是经常责骂的。容氏跟辛哥儿母子感情十分亲密,方氏看不惯,经常趁容氏去田间耕种的时候,对辛哥儿说容氏的坏话,让辛哥儿不要心疼容氏,要好好读书考秀才,将来娶个高门大户的千金,光宗耀祖。

    王家父子世代耕田,方氏的丈夫早死,留下十几亩田和寡母刘氏以及独子王大壮。方氏的泼辣在村里是出了名的,靠着十几亩田,虽说受了同村人的不少欺负,还是磕磕绊绊的把王大壮给拉扯大了。

    这些年方氏也不容易,孤儿寡母的,既要养大王大壮,还要养活孤寡多病的婆婆,经常忙不过来,累了或者受了同村人的欺负,就会把气撒在同样守寡的婆婆身上,骂她白吃白喝还要花钱吃药。

    婆婆跟王大壮感情要好,婆婆去世的时候,王大壮还不吃不喝的守了三天灵。

    后来,王大壮长到十八岁,方氏舍不得出彩礼,刚好容氏跟着家人逃荒路过村里,容父为了一家老小填饱肚子,就用一筐红薯把容氏换给了方氏。

    方氏一直想让王大壮多读书考秀才,家务活还有地里的活都不让儿子伸手,她年纪大了,好多事情也做不动了,又舍不得花钱雇人。遇到容氏,还真是算她捡了个便宜。

    方氏买了容氏,家里多了个人,就开始指挥容氏干这干那。容氏倒也勤劳能干,从不叫苦,从不抱怨,每天都老老实实的从早做到黑。

    方氏多了个帮手,可以腾出手来做点小买卖,经常担着些新鲜瓜果菜蔬道城里叫卖,攒下了不少钱,只等着儿子考上秀才,好给他说门亲事。

    谁知王大壮从书院放假回家,偏偏就看上了眉清目秀的容氏,两个人背着方氏偷偷好上了,容氏还怀上了王大壮的孩子。

    方氏气得要死,又舍不得打骂王大壮,告诉容氏:“我儿子将来是要娶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的,你想当老王家的儿媳妇,没门!”

    王大壮也没办法,只能偷偷向容氏许诺:“等我考了秀才,我就带你去城里住,不受我娘的气。”

    只是,说归说,王大壮还是要回到书院去念书,家里就只剩下方氏和容氏。就这样,容氏忍气吞声,大着肚子还要下地做农活,十月怀胎,生了个男孩,取名辛哥儿。

    可是,方氏的脸色也不见好,依然是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并且在王大壮回家的时候,严防死守着,不让儿子跟容氏接近。

    谁知,在王大壮跟同窗外出游学一个月后,方氏发现容氏又怀孕了。还是老样子,方氏继续责骂,容氏继续忍气吞声的从早做到黑。

    直到半年前,王大壮的同窗从外地写信来,说他们在外出的时候,遇上了抓壮丁的,王大壮没跑得及,被抓走了,不知道去向如何,生死如何。

    接到信,方氏就疯了一样,把所有的恐惧和愤怒,都撒在了容氏身上,大骂容氏是个扫把星,净带来不吉利的事,害得王大壮外出也没遇上好事。容氏也是又惊又怕,悲恸之下早产了,不足月生了个女婴。

    在这么混乱的状况中,容氏根本就谈不上坐月子,还是好心的邻居趁着方氏不在家的时候给她端碗热粥面汤来填一下肚子,等躺了几天能做起来了,容氏每天都是咬着牙去厨房做饭,她不能死,她还要吃饱了把身体养好了,去找王大壮。

    就在前几天,王大壮写了封信回来,说是在抓壮丁的途中,他想办法逃走了,又累又饿的时候,被当地一个老员外给救了,那个老员外有个女儿,见他眉目俊秀,能读会写,有心招他入赘,此番特意写信回来向方氏说明,他不会入赘,但是等身体养伤好了之后,还是要回京城考秀才的。

    方氏接了信,心情大好,十分得意:“我儿子还没考秀才呢,就被员外郎家的千金看上了。哼,要是考上秀才,那还了得啊!”

    容氏本来听到王大壮有信来,也是精神一振,等她听完书信的内容,再听到方氏的话,整个人都垮了。本来就形若枯柴的身子,能挺到现在,完全就是内心的信念支撑着她每天机械的活着,照顾刚出生的女儿。这封信给她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容氏撑了两天就再也撑不住了,倒在床上昏迷了一天一夜。刚出生的女儿,没得吃,一直躺在容氏身边哭闹,她昏迷着也听不到,就算听到了也动不了。

    方氏还在兴奋的遐想中,才懒得管容氏,每天就抱着辛哥儿盘算:“辛哥儿,等你爹回来,考了秀才,以后咱们就都跟着你爹进城里去住啊!”她兴奋过头,睡得晚,等她早上起来一看,辛哥儿整个人都蜷缩在被子外面,抱起来的时候,就已经鼻眼歪斜。

    刚刚这些人的话,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让方氏不由得往自己身上联想。

    王大壮要是入赘的话,将来不管是生儿生女,都是跟着人家姓的。那老王家就断了根儿了。

    再说了,就算王大壮不入赘,等他回来去赶考,考了秀才,再考功名,那还得好几年呢。

    更何况,辛哥儿这几年,方氏也天天带着,祖孙俩感情也好得很,说什么她也不舍得辛哥儿再出什么意外。

    “那,那,那怎么办?”方氏的声音都在抖。

    那几个人围着她,七嘴八舌的道:“那还能怎么办?去求千金堂的小娘子给你们医治呗。千金堂的小娘子可是个活菩萨,地动的时候,救了不少人呢。前段时间有个快死的小娃儿,拉肚子,就剩一口气了,人家小娘子还给救活了。”

    方氏仿佛看到了一线希望:“那,那花了多少钱呢?”

    那人笑:“没花钱,砍了七十担柴火。”

    方氏咋舌:“七十担柴火!这还叫没花钱?”

    那人嗤鼻:“人要紧还是钱要紧?人在,别说七十担柴火,七百担柴火都能砍回来。”

    方氏看看辛哥儿,咬咬牙,走到千金堂门前,双膝跪下:“小娘子,求你救救我家辛哥儿和他娘亲吧!”

第237章 配合治疗() 
方氏为了孙子,跪在了千金堂的门外。

    与其说方氏想通了,不如说方氏是被吓怕了。毕竟,她责骂和刻薄对待过婆婆与儿媳,是铁板定钉的事实。

    只不过方氏早就形成了一套自我安慰的言辞,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要不是我这么强悍,早就被人抢占了田地,给赶出这个村子,带着儿子四处流浪,一条人命换一筐红薯的就是我了!”

    在那个环境下,每个人都忙着自谋生路,只要不打死人,左邻右舍最多也就是同情一下受虐待的人而已。

    再说了,谁家不是这样呢?长辈苛责晚辈,晚辈若是敢表达不满,抑或是反抗,一顶不孝顺的大帽子扣下来,旁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人给喷死。

    所以,方氏活得心安理得,并且觉得自己能当家做主是引以为傲的。

    京城附近的道观寺庙众多,外道也多。而鬼神之说就常常被外道利用来忽悠黎民百姓。

    联想到自己的孙子生病的经过,与周围人说的故事不谋而合,这让方氏感到毛骨悚然,生怕报应即刻落到自己的头上。

    为了孙子,也为了自己,方氏第一次求人救自己的儿媳妇,求饶的话脱口而出:“求求小娘子救救我的孙子,等我儿子回来京城必定来重重酬谢!”

    春兰见状急忙去找章锦婳。

    幽兰走到门口,看着方氏,心里还不解气,故意为难方氏:“不用将来酬谢了,你先去交了诊金吧。另外再交十五吊钱做医治诊金。”

    方氏差点没站起来:“什么?两个人不是两吊钱吗?”这是十几亩地半年的收成呢!千金堂莫不是趁火打劫?

    幽兰撇撇嘴,道:“你儿媳都快断气了,你看你的孙子,已经抽筋了,再耽搁一会儿,你给十倍的诊金也没用了。”

    方氏不敢再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