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唐女医-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恕�

    现在眼皮肿得好难受,在阳光下几乎睁不开眼睛。

    玉清师叔又给周子瑜派任务:“周大郎,中午吃了那么多好吃的,现在看你的了!”

    章锦婳以为又要来吹气,一伸手,就捂住了双眼。

    “小兄弟,我们去旁边避风一点的地方,”周子瑜忍住笑,来拉章锦婳的胳膊:“我教你练几式可以强身健体的功夫,以后就算你出去采药什么的,也能自保了。”

    章锦婳羞红了脸,咬着唇,乖乖的任他拉着,像个小狗狗一样跟着走了。

    周子瑜是个好老师,十分有耐心,还特别顾及她的感受。教她站桩,教她如何采气,怕她累了,又带她去摘野果子,在树林里跳上跳下的,一个下午过去,章锦婳已经玩得兴高采烈,满头大汗。

    再回到小木屋前的时候,章锦婳兴奋得小脸通红,笑容收都收不住。

    夜晚悄悄的来临,玉清师叔和周子瑜站在院子里,披散着头发,沐浴在满天繁星下。

    玉清师叔一改白天的嬉皮大叔形象,极其认真的跟周子瑜在讨论:“周大郎,如今天下群雄四起,你师父却还在避世,这世上哪有万全之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所谓的避世,不过就是掩耳盗铃罢了。”

    周子瑜道:“师叔,您的打算是什么?难道要追随李太守吗?”

    玉清师叔愤愤不已:“李太守胸怀沟壑,能屈能伸,能文能武。大丈夫顶天立地,有时候委屈自己,只是为了更进一步。岂能但看表面行为,就断人品德!”

    周子瑜道:“晚辈只能遵从师长之命,家父与师叔看法是一致的。晚辈这次就是回去与家父汇合的。”

    玉清师叔眼睛一亮:“哦?你师父呢?”

    周子瑜道:“晚辈读书习武,就是想为天下的安定奋斗一番,如若要避世,岂不是白白浪费一生?”

    玉清师叔仰天大笑:“好好好,周大郎,我就看你是个与众不同的,你必定能谋得一番好前程。”

    周子瑜:“不努力一番,枉读圣贤书。”

    玉清师叔拍着周子瑜的肩膀大笑:“好,周大郎,咱们这次不但同路,还同心了。”

    章锦婳被玉清师叔的大笑声吸引,情不自禁的走出小木屋,静静地站在他们身后。

    玉清师叔与周子瑜回身,看到星光下的章锦婳,细软的短发披在肩膀上,宽大的布衫被山风吹得裹住了瘦小的身子,就像山中的精灵一般,纯净而无邪。

    望着这样的锦儿,周子瑜简直都不忍心告诉她,自己和玉清师叔天一亮就要离开终南山。

    玉清师叔也是心中一紧,不由自主的就闭口不语,仿佛在这个时候再提什么战事什么硝烟,简直就是亵渎了这和平的仙境。

    玉清师叔伸了个懒腰,对章锦婳说:“锦儿啊,师叔是不是吵到你了?我这就休息去了啊。”临走给周子瑜打了个眼色,意思是说,咱们要离开的事,你跟锦儿说吧。

    章锦婳慢慢走到周子瑜身边,静静的不说话。只是短短一天的功夫,她对周子瑜就有了无比的信赖。

    周子瑜低头看着章锦婳,斟酌着怎么开口。

    “小兄弟……”

    “嗯?”

    “小兄弟,我明天一早,就和师叔一起离开这里了。”

    “嗯。”

    “你还记得我今天教你的那些招式吗?”

    “记得。”

    “若是有机会,我来终南山,一定来看你。”

    “好。”

    周子瑜没想到这么容易就把话说出来了,锦儿也没有难过的样子,不知怎地,反而感觉有点闷闷的了。

    章锦婳轻轻扯了扯周子瑜的袖子,周子瑜低头,看到章锦婳摊开的手掌上,有一支青玉簪。

    “瑜兄,”章锦婳把青玉簪放到周子瑜的手心里:“这个送给你,谢谢你救我一命。锦儿有机会必定会报答。”

    周子瑜想推辞:“这是玉清师叔送给你的生辰礼物,你留着。”

    章锦婳掏出挂在脖子上的玉佩:“这是瑜兄送给我的生辰礼物,锦儿会一直戴着的。”

    周子瑜看着章锦婳的大眼睛,在月光下,纯净得如同黑宝石一般发着光,心里软得似水流,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小兄弟,你今后有什么打算?就一直呆在山上吗?”

    章锦婳点点头:“嗯,我想求师父,带我去找师祖,我要做师祖那样的圣手。”

    周子瑜:“然后呢?”

    章锦婳:“然后我要像瑜兄这样,为天下人祛除病痛,得到安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周子瑜:“我和玉清师叔的话,你都听到了?”

    章锦婳:“是。我从今天起,就不再是孩子了,我要学会有担当。”

    周子瑜微微动容:“小兄弟,你现在就很有担当了。”

    章锦婳:“瑜兄,将来等师祖允我学成下山,我去哪里找你?”

    周子瑜:“我也不知道几年之后,我会在哪里,不过,”他停了一下,又说:“小兄弟,我的师父,和玉清师叔是师兄弟,我总是会来终南山看望师傅的。”

    章锦婳略略失望,小声说:“瑜兄之前还说差点跟玉清师叔错过的。”

    周子瑜:“那好,小兄弟,咱们就约定了,两年后的今天,还是这里,咱们在太平峰再见,嗯?若是我有事不能来,或是你有事不能来,那就每隔两年,都来这里,可以吗?”

    章锦婳抿着嘴唇点点头,想想又补充道:“来了的那个人,留下自己的讯息,告诉对方自己过得怎样,好不好?”

    周子瑜点头答应:“好,我们就在这棵树的树枝上,系上红布条,就代表自己平安,好不好?”

    章锦婳突然伸出手搂住周子瑜的腰,紧紧的抱了一下,低声说:“瑜兄,再见。”飞快的松开手,头也不回的跑回了自己的小屋。

    她知道他要去追求他的信念,但是她就是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信赖的人从眼前转身离去。

    她只想记住和他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第六章 杏林馆() 
三年后,长安城。

    坐上皇位的李渊,宣国号为唐,定都长安。

    一时之间,英雄枭雄齐现,三教九流汇聚,人心惶惶的长安城,终于摆脱了战乱,恢复了安居乐业,百废俱兴的景象。

    在长安城西南的和平坊,对着城墙的一溜住宅,统统被一户人家给包了下来,打通了后院,开了一家“杏林馆”。

    这杏林馆,既不卖药,也不治病,专接私家定制的宴席。

    杏林馆也不怕没生意做,因为他们在刚开业的时候,在西门市场,接连派送了三天的祛湿羹。但凡喝过祛湿羹的人,没有不夸赞的,都说喝了杏林馆的祛湿羹,整个夏天都能过得舒舒坦坦的。

    那些开药铺开医馆的,也有有心来挑衅打擂台的,不过都败北而去。

    一来,杏林馆的招牌菜不是大众消费价格,一般能上门来的客人,都是非富即贵。

    二来,杏林馆的饭菜,不外卖,不打包,只有茶,没有酒,还得提前半个月下订,来几个人,多大年纪,都问的仔仔细细,记下来,到了吃饭那天,厨子做什么,客人就吃什么。

    最主要的还是,杏林馆根本就不存在跟药铺医馆抢客源的事,那些好事者慢慢也就不了了之。

    杏林馆,本来图的就不是热闹。

    杏林馆的规矩,也改了好几次。

    一开始,是每天都营业,后来太忙,就改成每十天歇一天,再后来,怕厨子累病了,就改成只接午餐,再后来,因着经常有官贵人家会带女眷出来吃饭,就在每十天剩下的九天里,又拨出最后一天,只接待女客。

    可是,说来也怪,杏林馆的规矩越改,客源就越是稳定,尤其是那些夫人们、千金小姐们,都以吃到杏林馆的私家菜为荣,聚会的时候,聊的话题也最多。

    夏去秋来冬将至,一晃,杏林馆也开了半年了。

    九月十九的这一天,恰逢杏林馆休息。

    天色刚蒙蒙亮,门前的巷道空空荡荡,安安静静。杏林馆的侧门开了,走出来三个背着背篓的人,他们很快就来到延平门,随着人流出了城,直奔终南山而去。

    当他们走到“龙涎池”时,三人停了下来,过去洗了把脸,喝了几口水,在山石底下坐下来,从背篓里拿出尚温热的饭团,边吃边聊。

    “锦儿,”其中一个人说道:“如今到山上来采药采摘野菜的人,越来越多。咱们还是快去快回,最好能赶在关城门之前回去,我怕张婶一个人会忙不过来。”

    打扮成采药人的锦儿,一边咬着饭团,一边说:“好,咱们就去太平峰,把去年种下的药草采摘了,就行,应该不会耽误太长时间,我还要赶回去吃张婶给我做的长寿面呢。”

    这个锦儿,正是章锦婳。三年过去了,她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今天为了方便,特地着了男装,打扮成采药人,前去太平峰采药。

    杏林馆的招牌菜之一祛湿羹里的所用的食材,就是章锦婳在太平峰小木屋背后种下的。

    三年前,她过完生日不久,师父元炫道长归来,她用刻苦的学习成绩加上眼泪,软磨硬泡,求了师父把她送到师祖孙圣手那里去学医术,一学就是三年。

    她牢记着自己对瑜兄说过的话,要做一个为世人祛除病痛的杏林圣手。

    这三年里,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跟着师祖识药辨药制药,苦记各种医理药理,跟师祖学呼吸导引术,练五禽戏。

    师祖对章锦婳的学习能力是赞不绝口,比他的几个徒弟来,这个女娃儿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只可惜一个女孩子,没法在乱世中行医,更不可能在盛世中行医。

    师祖思来想去,就教会了章锦婳以膳食为药来调理身体。

    跟师祖在一起的三年的最后三个月,是章锦婳的出师下山考试期。

    章锦婳每天早上起来,只能隔着门,跟师父打声招呼,就要根据师父的情况,做出当天的饭食,这其中若有其他师兄弟身体不适,章锦婳也要及时做出相应的饮食,师兄弟吃下之后三个时辰,再由师祖亲自验证。

    除了做膳食,还要出门去,随机给路上遇见的病人或者伤员,治愈病痛,这才是最考验人的。

    终南山的猎户、山民不多,但是几年的战争,导致山上的流民渐增,大家宁可面对毒虫野兽,也不愿意去面对刀林箭雨。

    师祖带着章锦婳,出去一天,救治七八个误食有毒野菜、被毒虫所伤的各种病患是常事。

    好在章锦婳顺利的通过了所有的考验,她甚至还救治过一个摔断腿的猎户,并趁机跟师祖学了断骨续骨之术。

    总之,可以毕业下山的章锦婳,就是十项全能满分通过。

    下山前,师祖问章锦婳,出山之后想做什么。

    章锦婳为了守住和周子瑜的约定,就跟师祖提出,要在长安城住下,带着张婶去开个小饭馆,等师父师叔们回到终南山,再做打算。

    从李渊起兵到定都大兴,又改大兴为长安之后,百姓开始归田耕种,进城做工、贩卖,此时进长安城定居,确实是上上之策。

    师祖考虑再三,觉得一个女孩子,就是因为抛头露面的不方便,才不能行医,若是开个小饭馆,人多眼杂,还是不安全。又不愿白白浪费章锦婳的绝世天赋,一咬牙,掏出几份屋契,就是如今杏林馆所在之地的屋契,交待章锦婳,只说房子是租来的,又给指派了四个懂医会武的师兄弟跟着章锦婳一起下山,这才放心。

    不做还不知道,章锦婳进了长安城,张罗杏林馆,才知道,开个杏林馆,光是会做膳食还不行。不开杏林馆她还不知道,原来做饭一级好吃的张婶,做买卖当掌柜的,也是一把好手。那些免费派送羹汤的营销手段,那些专接私家膳食的饥饿销售手段,都是张婶笑眯眯想出来的。

    最奇怪的是,那些巡城的士兵,对杏林馆的地头,格外的开恩,不但不来骚扰,还主动给他们清场,不让流浪汉乞讨者过去。

    忙着融入社会的章锦婳,根本就没来得及细想这些缘由。

    她以为,天下从此就太平了。

第七章 惊喜() 
章锦婳一手捧着饭团细嚼慢咽,一边打量着龙涎池周围的景色。

    自从离开师祖离开终南山,她这还是第一次回来,只觉得一草一木,都那么鲜活,此景此地,是那么熟悉。

    “龙涎池”,这个让她失去生命,又再次得到新生的地方,还是老样子,溪水叮咚流进池子,池水甘甜,清凉。

    山石上龙涎池三个字,字迹略有褪色,她情不自禁的走过去,脚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