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唐女医-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婶气的只咬牙:“到底是谁这么狠心,这是想让锦儿嫁不出去,也开不成千金堂啊!”

    竹青道:“市井里传言就是这样的,越离谱越有人信。”

    张婶也头疼:“现在不仅仅是市井传言了。杏林馆的客人,非富即贵,如今也受谣言影响,可见这是有人故意造谣中伤。”

    竹青道:“那些贵人们常去的酒楼食肆伎乐乐坊,提起杏林馆的人倒是不多。”

    张婶叹气:“哎,但愿不要传到周将军的府上。”

    其实,周府早就听到关于章锦婳的传言了。

    让那些贵女们引以为傲的杏林馆美颜吃食,也成了诟病。

    原本,京城贵女们贵妇们的社交圈,怎么能让自己变得更漂亮,就是最久兴不衰的话题。

    周夫人和周子瑶,也因为章锦婳的缘故,在各自的交际圈风光了一把。

    周夫人好不容易有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就在某次聚会时,不小心的透露了,杏林馆的女东家,或许就要成为周家的长媳,顿时成为贵妇圈的风头人物,个个都热情的请她上门做客,跟她套近乎,话里话外的想向她讨些美容方子。

    这还没高兴几天,风向就转了,杏林馆居然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花街柳巷。

    周夫人的交际,一下子也变得冷冷清清,邀她出门聚会的帖子,也没了。

    还是陈博士夫人,把听来的传言,向周夫人透露了几句,末了又劝了一声:“表妹呀,外面的人说什么也不见得就是真的,你不要往心里去。”

    周夫人这才知道自己的儿子被戴了龟帽,气的火冒三丈:“岂有此理!我就知道子瑜的眼光有问题!这门亲事,不能提!”

    陈夫人道:“子瑜现在随着秦王殿下外出征战,要不你写个帖子给锦儿去问问看?”

    周夫人咬牙切齿:“马上问!”

    随即就写了帖子,让家丁送去杏林馆。

    章锦婳每天对着空荡荡的杏林馆,还有杏林馆门外越来越频繁出现的路人,烦闷不已。

    突然接到周夫人的帖子,邀她上门做客,心一慌,下意识的就拒绝了:“杏林馆有事情做,不方便出门。”

    章锦婳的消极对抗,引来了更离谱的一件事。

第138章 季同求娶() 
周府派来的家丁还没走,又来了一拨人马。

    竹风接了门贴,进去书房找章锦婳:“锦儿,来的人还不少,有两辆马车。”

    杏林馆已经好些天没来过客人了。

    上门的不管是谁,几乎都是来给章锦婳添堵的。

    章锦婳一看帖子,封面是工工整整的“季”字,翻开来,写着“季府上门拜谢!”,落款是“季同”。

    她把帖子往书案上一扔:“不见!”

    张婶这些天也没事,除了给几个丫鬟培训礼仪,就是安排她们做女红,千金堂开起来的话,要用的东西太多了。

    其余的时间,张婶就在书房里陪着章锦婳。

    每天听竹青跟她汇报外面的情形,对于季同这个名字,早就不陌生了。

    张婶还想过,这季家,是受惠最大的,季公子回京之后,季家居然都没打发人上门来谢一声,也是挺出人意料的。

    眼看着人家找上门来了,是好事啊,正好趁这机会解释清楚,还锦儿一个清白。

    张婶拿起季府名帖,交代竹风:“你先把周府的人叫到一边,就说锦儿不得空。别让季府的人听到。等周府的人走远了,再把季府的人迎进来。”

    竹风答应一声,立即出了书房。

    章锦婳气闷:“张婶,你还嫌不够乱的啊?本来就说不清的事,要是让他们进来,还不知道别人又给说成什么样。”

    张婶一连几天看着章锦婳越来越消沉,本来就清瘦的身子,越发的轻减,下巴都尖了。

    “锦儿,季家早就该来道谢了。”

    “谢什么谢,我又不是想让他们道谢才出手相救。”

    “不管你怎么想,他们该有的礼数就不能少。”

    “那就让他们把谢礼留下,人,我就不见了。”

    “锦儿,杏林馆没有男当家的,一切都要靠你出面!”

    章锦婳无奈,不得不低头:“好吧,让竹影竹芯将雅间打开,把客人让进来。”

    张婶讶然:“怎么,刚才还说不见,这又要留人吃饭了吗?”

    章锦婳从鼻腔里轻哼了一声:“吃什么饭,来了,总得招呼人家喝杯清水吧。”

    “书房就行啊!”

    “不,书房只有瑜兄可以进来。”

    张婶起身:“那好,我去叫竹影竹芯,你回屋去换件衣裳,擦把脸。”

    章锦婳气恼:“干嘛要换衣服,就这样呗。”

    这些天是章锦婳心情最低落的时候,虽然还是素衣素面,却显得格外的没精打采。

    让她换衣裳的话语,触动了她自暴自弃的自卑感:“再换衣裳,让别人以为我要巴结季府的人吗?”

    张婶走近章锦婳,拍拍背,哄道:“锦儿是杏林馆的东家,换件衣裳,就是要拿出救命恩人的气势来,咱们以理服人。”

    “既然以理服人,还换什么衣裳!”章锦婳就是拧不过弯来。

    张婶又说道:“皇上上朝的时候,还要换朝服呢,还要居高临下呢。衣冠也是气势。”

    章锦婳这才不情不愿的回房间去换衣服。

    磨蹭了半天,还是张婶亲自动手给章锦婳挑了一件白色云锦窄袖直裾,束了白色玉带,挽了发髻,用青色纱冠罩住,插了一支白色和田玉的发簪压住纱冠。

    想了想,张婶又把皇太后赐的翠玉佛珠给她章锦婳戴在了左手腕上:“锦儿,皇太后赐的佛珠一定要戴,护你平安。”

    护佑是托词,张婶就是想让季家人看到章锦婳也是受过皇恩的。

    章锦婳走上杏林馆二楼的雅间。

    屋子里的人听到动静,都从座位上站起来,看向门口。

    季同还是一身太学生打扮,见到章锦婳,愣了一下,随即深深作揖:“季某拜见章小娘子!”

    其实,季同也不记得章锦婳长什么样子,他那天摔下马就疼得没睁开过眼睛,被章锦婳救治之后,也是一路昏睡,怎么被人抬上马车,又怎么被抬回季府,完全没印象。

    等他睡醒了之后,已经是第二天晚上了,身体除了有点酸痛疲乏,腿上还有些淤青之外,其他并无大碍。

    因此,他也没有请假,照常去了国子监读书。

    还是在国子监,有同窗与他说笑,说起杏林馆的章小娘子的流言,他才知道章锦婳为他受了莫大的委屈。

    与他一同出游的同窗,都是些知书达理之人,在周子瑁那里知道了章小娘子的身份,本已商量着等国子监放假的时候,再联袂上门拜谢。

    谁知道,流言猛于虎,夸张和扩散的趋势,远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季同特意告了假,回季府与父母商量登门拜谢的事。

    季同的父亲,是京兆尹的同知,就只有季同这么一个宝贝儿子,看得十分要紧,早就想上门致谢了。

    最重要的是,季大人也与同僚到过杏林馆,对杏林馆的印象深刻,对于章锦婳的医术,也听说过。

    只是,谁都没想到,好事不出门,莫须有的事却传了个热闹。

    季大人一合计,只有季家人上门致谢,才能堵住幽幽众口。

    季夫人早就想要看看传说中的精通美颜养生之道的杏林馆小娘子了,立即提议由她陪着儿子去杏林馆一趟,先探探情况,免得季大人去得太突兀,彼此都尴尬。

    毕竟,流言是因季同而起。

    章锦婳淡淡的回了一礼:“不敢当!”

    季夫人在一边打量着章锦婳,清瘦高挑的模样,做的是男装打扮,面唇上淡淡的胭脂,又在提醒他人,东家是个小娘子。

    “同儿,这就是章小娘子?”

    季同直起身,向母亲介绍:“母亲,这位正是儿子的救命恩人!”

    章锦婳转向季夫人,合掌行礼:“孟章见过季夫人。”

    季夫人笑着看向章锦婳,视线被章锦婳手腕上的翠玉佛珠吸引了,只觉得十分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

    章锦婳牢记着张婶的话,只是也不晓得救命恩人的气势要如何摆起来,师祖救人无数,从来没有摆过什么架子,为了不让被救的人有负担,还常常不说自己是谁。

    面对和蔼可亲的季夫人,章锦婳拉不下脸,只是淡淡的给季夫人让座:“季夫人,季公子,请坐。”

    季夫人坐下,没给章锦婳任何准备,劈头就来了一句:

    “章小娘子,你看我们季同如何?嫁得嫁不得?”

第139章 愿意() 
季夫人的话,说得很合理,却很唐突。

    章锦婳一时不知怎么接话,愣在了当场。

    准备冲茶的动作停在了半空。

    季夫人站起身,走到章锦婳面前,把她手上的铁壶接过来放在桌上,将她的手握住,真心实意地又道:

    “章小娘子,你救了我家小郎一命,事情过了这么久,我们才上门来道谢,请你不要介意呀!。

    另外还带了一点谢礼来,还请章小娘子不要嫌弃。”

    章锦婳不习惯与陌生人这般亲热,轻轻的将手抽回来,垂下眼皮道:“季夫人您客气了,孟章救人并不是为了求取财物。”

    季夫人不以为意,复又抓起章锦婳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手心里细细摩挲。

    “章小娘子一看就是心地仁厚之人,肯定不是为了财帛,你对季家的大恩大德,再给你多少钱都不为过呢。”季夫人一副心痛的表情:“章小娘子,你看看你瘦成这样了,一定是受了不少委屈!这哪是用财物就能弥补的呀!”

    章锦婳微微动容,眼眶里慢慢盈满了泪。

    季夫人的善解人意,让她几乎泪难自控。

    章锦婳将头半垂,偏向一边,努力压住泪意,好半晌才道:“季夫人,您请坐,孟章为您沏茶。”

    季夫人脸上带笑:“早就听闻杏林馆的膳食茶汤都是一绝,那就有劳章小娘子。”

    季夫人出身武将世家,自小在外祖母身边长大,舅舅是镇国公萧禹仁,因此季夫人也就养成了说话直奔主题的习惯。说话的这会儿功夫,闻着若隐若现的茶香,早就按耐不住了。

    坐到椅子上,季夫人瞟了自家儿子一眼,不由一笑。

    平时在家里大大咧咧的季同,被季大人批评为没有文人气质的季同,此刻像个应试的秀才,坐得笔直,眼观鼻鼻观心,不敢向四周多看一眼。

    在家里跟爹妈急得吹胡子瞪眼睛的架势,一丝也不曾有。

    对自家儿子的脾性了如指掌的季夫人,怎么会被这个安静的假象迷惑住呢!

    章锦婳趁着沏茶的当口,悄悄将眼泪擦拭掉,认真的沏了茶,端给季夫人和季同。

    在彼时,茶叶还不是寻常百姓家的饮品。而且,饮用的时候,都是将茶叶研磨成碎末,冲成茶汤饮用。

    章锦婳冲茶,则是将茶叶放在茶壶里用开水略焖上片刻,随即倒出在茶碗里,汤色透亮,芳香扑鼻,看不见半点茶叶,整株茶树的精华气息却全都聚在了茶碗里。

    季夫人进过宫,参加过皇宫里的春宴,御膳坊的汤品,就是这般端出来的。

    白瓷茶盅,茶汤微红,汤面上飘着一层袅娜的雾气。

    茶未入口,季夫人先啧啧赞叹:“章小娘子好手艺!果然名不虚传。咱们真是因祸得福了。”

    季同早就听周子瑁吹嘘过杏林馆的膳食是如何的好,茶汤是如何的靓,吃完之后又是如何的爽。

    他虽然一直乖乖地坐着,却把章锦婳沏茶的动作全都看了个清楚。

    不过就是煮水、焖茶、沏茶、上茶、闻香,同样的程序,让章锦婳做出来,就是格外的流畅,他看着章锦婳的背影,心里早就像那壶里的水,翻滚了无数回。

    从罗汉峰的山脚被抬回京城,他的伤早就痊愈了,痛得想死了算了的心情,好像是一场梦。

    当日一起去游玩的几个同窗,号称国子监七侠客。

    返回国子监读书之后,这几人也天天聚在一起聊当日的惊险,奈何周子瑁不肯透露任何细节,只推说是见过,不熟,只知道是杏林馆的。

    若不是有同窗去茶馆带回了让他们七侠客震惊的市井传言,他们几个受伤的事,还真就不了了之了。

    原本,他们七侠客商量的计划,是等家里给了月银的时候,凑钱去杏林馆定一桌午宴,再顺便感谢章锦婳。

    计划赶不上变化,哥几个逼着周子瑁说出了章锦婳和杏林馆的更多细节。

    为了了解市井传言的夸张程度,哥几个还去了一趟长安城里最出名的茶馆,那茶博士说起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