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警中剑-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早已经经多见广,处变不惊了,依然纹丝不动,密不透风,巍然屹立,欲与高楼大厦比高低。

    姜会新随着姜山快步进入小招待所,并不多看周围一眼,只是紧跟其后,步伐矫健。

    他身上背的电脑包,早在车上时,就被马凯以早为他调拭好投影为名,抢在手里提着。

    张猛虎背熊腰,也是护佑在姜会新身后,一行四人,鱼贯进入电梯,来到小招待所的四楼。

    这处招待所,当时厅长交给姜山这队人马用时,还专门嘱咐过,一定要保护好各项设施,千万不能损坏。

    因为,姜山看到,在小招待所的门口处,用不锈钢标牌标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看到有数处房间的门侧也标着同样的标识,没见轻易打开过房门。

    据管理招待所的老处长说,这儿住过多位领袖人物。

    建国前和建国后,民国政府、国民党政府、新中国政府的要员,为了安人起见,都住在此处,既保密,又便于保卫。

    此处内部人称作“槐园”,只因小楼后的花园里有一棵数百年的国槐,老的只剩下几近镂空的粗大树干和扭曲的枝桠。

    四楼,是后来用钢结构搭建的会议室,正好适合“猎狐行动”这类保密的工作利用。

    姜会新先生一路无语,待跟着姜山来到四楼,刚刚坐定,就开口来了一句。

    “这是后来加上的,原来不是这个样子。”

    他突然没来头的话,令姜山大吃一惊。

    这是请了尊什么样的大神啊?似乎对这个地方很了解,这可是省公安厅啊,打解放前就是。

第170章 民国旧事() 
第三十五章民国旧事

    姜山正在吃惊时,姜会新却是坐下喝了几口早就沏好的茶水,然后起身,走到窗前。

    他招呼姜山,也来到窗前,用手指着楼后侧露出的“古槐”枝条,如数家珍地说到:

    “那棵古槐的枝条,早些年把小楼一侧的大半地面都遮掩住了,当时号称一树占了三亩园,才留下了槐园的名字。”

    他清瘦的脸上,带着对往事的回忆,流露出挽惜的神情。

    物是人非,肯定会让人大为感慨时光流逝,更何况一位海外归来的老者。

    姜会新似是沉浸在回忆中,节奏慢半拍地向着姜山介绍他对此处熟悉的缘由。

    姜山只点头,表示理解,然后静默地听姜会新诉说。

    张猛在一边,也是充满好奇,屏住呼吸,侧出耳认真倾听。

    窗外,有风刮过,吹动着古槐枝条哗哗一阵响动,似乎掀起了岁月的尘埃。

    “我的表叔张耀曾,原是辛亥革命先驱,追逐孙中山先生,做过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参加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起草工作。”

    姜会新忆及往事,脸上表情丰富,自豪之色溢于言表,声音宏亮,慷慨陈词。

    “他老人家因为袁世凯企图称帝解散国会,愤然离国东渡日本续学,后参加讨袁护国起义。”

    “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担任过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他不辞劳怨,制定法典、审判官职责、监狱制度等重大法规,迫切希望中国成为一个法治国家。”

    姜会新转身走动,在小楼的每个窗户前,都停下驻足一番。

    “这段时间里,我跟着他在此处居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就在这栋小楼里,他与很多法学家商讨理想化的中国法律,也让我从此产生了学习法律,钻研法律的理想。”

    姜山跟在姜会新身后,也跟随着这位老人的回忆,顺着他手指指点方向,逐一看过他及表叔的住处,有的地方成为高楼大厦,面目全非。

    “1919年,表叔到美国华盛顿,参加全世界召开的太平洋会议,对国际形势提出精辟见解,被聘为会议高级顾问,推选为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理事。”

    姜会新老人很为自己这位表叔自豪,说到此处,语气加重,语调更加缓慢。

    “他这次去美国,带着刚完成基础学业的我,并通过在美国的朋友,把我安排进华盛顿大学的法学院学习,鼓励我学好法律,报效祖国,改变中国法律落后的面貌。”

    “从此,他的努力也改变了我的命运。张耀曾老先生可以说既是我的导师,也是我情同再造的恩人。”

    姜会新老人说到此处,掏出一张纸巾,擦了擦湿润的眼睛。

    情至深处,涕泪俱下。

    他扶住窗台,向外面的高楼大厦和参天大树望着,镇定了一会,才继续说下去。

    “1924年,在冯玉祥支持下,张耀曾老先生同国务总理黄郛等人在北京组织临时内阁,摄行过大总统职务。”

    “然而,好景不长,段祺瑞执政,继后张作霖入京,民国局势变化纷乱。”

    “张耀曾老先生大失所望,愤然辞官,去上海当律师,任大学教授。同时写信给远在美国的我,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专心留在美国研究法律,不要参加动荡不安的政治。”

    姜会新说完后,为自己辩白一般,也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感慨。

    “我也数次想过回国,用自己所学报答养育自己的祖国,然而,民国之后,抗日战争,国共的内战,文革,闹闹腾腾,几乎没有停歇过。”

    “老了,对养育自己祖国,才感觉到更加怀念,每年都回祖国住上数月。没有想到,这次接了这么个课题,真是命运造化,风云际会,让我故地重游,更让我找到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姜会新说到此处,居然转身紧紧握住姜山的双手,摇动着。

    “感谢啊,真的很感谢你们。是你们的授课要求,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研究了大半辈子法律,才感悟透一点,就是再好的法律,也只有执行到位,才能生效,成为最好的法律。”

    他感慨良多,“当年张耀曾老先生,研究的法律体系应该是比较完善,也颇具现代法律的制度体系,然而却被袁世凯、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玩弄于股掌,肆意践踏,把法律维护他们统治国人,清除异己,谋取私利的工具。”

    姜山一直沉默地听着,具有同感时,就点点头,回应着姜会新的观点。

    姜会新说得痛快淋漓,脸色变得红润,不时回到座位处,端起茶杯,直接饮起了凉爽的纯净水。

    看来,大半生的美国生活,早已经让他生活习惯美国化,让他来讲这堂课,真是找对了人。

    他虽然指点了一会各处旧址,发了一通感慨,但仍不时看看腕表。

    守时,守规矩,这是美国人的习惯,也是这位美籍华人资深律师的作风。

    他嘴角线条分明,把电脑上的资料整理了一会,才让马凯拿去,到讲课的会议室里,先安装调试好。

    在马凯安装调试好后,姜会新还是不放心地提前过去,把电脑里的课件进行了试验。

    姜山陪同在边上,看着姜会新一丝不苟地做着这一切,对中美文的差异感受越来越深切。

    姜会新在离讲课还有十分钟时,坐在讲课的地方,认真地检查着课件及需要讲授的内容。

    期间,他嘴角紧抿着,不断地修改着早就做得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课件。

    看来,一整天的时间比较紧张,还有着一些疏漏和不足。

    上课了,姜山上台,先做了个开场白。

    马上就要到美国去了,他带头来了个美式的开场仪式。

    直接站立讲台边上,用流利的英语,向队员们介绍了姜会新老先生的基本情况,强调了这堂课的重要性,简洁明快。

    三分钟搞定,带头鼓过掌,然后下台坐到最前面的座位上。

    姜会新先生站立台上,侃侃而谈,居然是漫谈式的,与台下的队员们互动交流着。

    投影仪上,随着姜会新先生的讲授,播放着相关资料,有图片,有图表,有视频,有文字。

    详实,具体,直接,针对,简直就是让队员们置身实景的感觉。

    姜山回身打量了一眼队员们,全体队员两眼紧盯着姜会新的一举一动,生怕漏掉什么,又充满了崇拜与迷信。

    这堂课讲的,已经不能用引人入胜表述了。

    队员们的身心全部深深陷入姜会新的绘声绘色讲述中,被生动形象、丰富具体的资料所吸引。

    有的人,顾不上喝水,随着听讲,不时吞咽唾液,以解干渴。

    姜山暗暗称奇,这样认真的情景极难见到了。

    他的美式开场白,对姜会新先生的介绍,牵扯到民国军阀、大员和重大历史事件,秘闻。

    姜会新神秘的身世,传奇的经历,宏大的志向,深刻的见地,也是增加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人,都有着强烈的猎奇心理和探秘心结。

第171章 差异根源() 
第三十六章差异根源

    姜会新的讲课,准备非常充分,可能是勾起了他在美国数十年的沉思,也可能是启动了他研究课题的强烈兴趣。

    他对美国警察的体制非异常反感,这与姜山了解的有关情况绝然相反。

    当他谈及美国警察体制时,极其反对各管一块的嚣张拔扈,暴力执法时有发生,就因互相监督不力。

    特别到了县一级的警察机构,直接就统管着一切执法活动,具有极大的伸缩空间。

    姜会新的讲课,每进行一节后,就可能提问,很开放,互动的效果非常明显。

    他不时频频点头大笑,并真诚地鞠躬,向提出精彩问题的队员表示真诚的感谢。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这次授课的题目,让我找到最美好的感觉,也找到沟通两国公民的最佳工具。我将为去美国进行商务活动或者公务活动的中国公民,提供一份最真实、最直接、最直白的白皮书。”

    “感谢你们的积极参与,我出书后,将送给提出精彩问题的朋友一本。你们称得上这本书的小白鼠。”

    他风趣幽默地语言风格,掺杂着英语与汉语,让队员们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课堂上提问的队员,也非常自觉地用英语发言,营造出极好的氛围,随和热烈。

    良好的学者修养,健康的体质体魄,姜会新一上午几乎就没有坐下来休息过。

    只是课间休息十分钟时,到洗手间后,回到休息室坐了片刻。

    期间,他还给几位有问题没有在课堂上提出的队员,进行了短暂的沟通交流。

    他爽快地把电话等联系方式,留了下来,承诺到美国遇到难题,需要他时,他可以全力协调。

    特别强调,有用得着李昌钰的地方,尽可联系。

    他毫不客气地声称,自己在李昌钰的成长进步过程中,是起过较大作用的。

    姜山知道华人在美国上层社会里,是非常团结的,姜会新这样做,一点也不奇怪。

    姜山在课时即将进入尾声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

    “请姜先生评论一下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价值观问题。希望以您自己的标准进行评价。”

    姜山提出让姜会新以自己的标准评价,是对姜会新的极大信任与趋同,更想知道这位数十年美国生活华人的真实想法。

    姜会新拿摆放在讲桌小碟里的湿巾,擦拭掉额头的汗水,又拿起纯净水喝了一口,两眼静静地直视着姜山。

    他思虑了一小会,看来这个问题,他在备课编写课件时,没有考虑到,略为梳理了头脑中原有的观点和看法。

    “这是个极大的题目,看似与这次授课内容无关,却是最为根本的,需要首先了解透彻。”

    他把问题的重要性一强调,接着就展了对比。

    “我个人的理解,核心价值观都是源于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的。比如中化民族的文化精髓,就是天人合,仁义礼智信,核心就是和谐。”

    看来,他对中华民族文化很有研究,直接讲出精髓来,姜山不由赞同地点着头。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就是一个民族崇尚什么,鄙视什么,哪些是人们值得付出生命的信念,什么样的人是优秀的人,等等。”

    他边说,边用眼睛朝着课堂上的队员看着,两手高高举起。

    课件上没有这些内容,他在利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向队员们表述着自己的观点,并形象具体化。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自己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及灵魂人物,正在越来越引起西方学者的重视,比如老庄、孔孟等儒家道教的学术,已经在西方学者当中广泛研究着。”

    “中华民族价值观,就在这些优秀人物身上身体力行,并流传至今,称得上源远流长,经过了数千年历史检验,辉煌而灿烂。”

    说到激动处,姜会新挥动着双手,猛烈地伸展开去。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