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命,陛下。”自己的提议得到皇帝的首肯,刘延元很高兴。
    “启禀陛下,臣以为,驿站应该招募更多的驿卒,想这驿卒的挑选,本来就是挑选地方上桀骜不驯者,以常年的奔走空耗其精血,不至让他在当地坏事,所以,臣以为,陛下,应该大力招收更多的驿卒”另外一个大臣也出了一个主意,当然,都属于一些枝节上的问题,并不是在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扩招?杨改革看着这家伙,居然是施凤来,没料到,这个迂腐的家伙,也有腹黑的一面,当下就点点头,道:“这个也不错,这件事,就交给刘懋去负责吧,他如今专管这驿栈分离之事。”
    施凤来也十分高兴,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见,身为皇帝的人,自然得靠着皇帝说话,皇帝要驿栈分来,皇帝要加大对驿卒的投入,那自己就在这方面想问题。
    
    陆陆续续,杨改革又听了一些意见,或者是接受,或者是不接受,都是一些价值不大的建议,真正的聊胜于无。
    
    讨论完陕西的事,众臣出来了,一出来,几个刚刚还在一心为皇帝出主意的大臣们,就围住孙承宗。
    “孙兄,皇帝借人头那件事,孙兄怎么就不阻拦皇帝呢?此事,也就只有您能拦得住皇帝啊如今圣旨,怕是出了京城了,来不及了啊孙兄,此事对陛下的名声,影响极坏,我等做臣子的,不可放任陛下如此胡为啊”
    出了平台,几个大臣围住孙承宗,熙熙攘攘的说道刚才的事,还在为孙承宗没拦住皇帝而说道。
    “是啊孙大人,你深得陛下的器重,如今皇帝的火气已经消了不少,孙大人再去劝劝陛下吧,万万不可借人头啊此事必定被铭记于史册,这就是洗不掉的污点啊”这个人没说是皇帝的污点,还是胡延宴的污点,也不知掉是不是指整个文官阶层的污点。
    孙承宗站定住,叹息道:“几位,不是孙某不拦住陛下,实在是此事,唉,那胡延宴自己找死啊怨不得他人,他做的那些事,诸位想想,那一件对得上皇帝的胃口,那一件不是一个死字?如何为他开脱?唉此事,孙某已近有了打算,反正,会尽量的不让陛下蒙尘的,之事胡延宴,怕是脱不了一个死字啊”
    “孙兄的意思是?”
    “孙某听说那胡延宴的身体不好,经常咳血,所以”孙承宗说话说了半截。
    “孙兄的意思是?”
    “陛下是要借人头,,这件事,孙某去求一个人,几位放心,此事,绝不会让陛下的借到人头的。”孙承宗忧虑的说道。
    “孙兄的意思是?”
    “此事,你们就别过问了,知道太多对你们也不好。”孙承宗焦虑的说道。
    “那既然如此,就拜托孙兄了。”既然孙承宗有很大的把握让皇帝借不到人头,那这件事,就还有回旋的余地,还不算最差,只是其中的秘密,就别打听了,有些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不一样,就算作出点出格的事,皇帝也不介意。
    
    孙承宗没有出紫禁城,而是去找一个人。
    王承恩总算是把这件事十分重要的事交代下去了,正要回去跟皇帝交差。就遇到了孙承宗。
    “王总管,有礼了。”孙承宗首先给王承恩行了个礼。【实在是想不到好词,就用总管这个词】
    “是孙师傅啊有何事?可是在等咱家?”王承恩见孙承宗好像是专门在等自己,于是开口问道。
    “正是,孙某有一事相求,还请王总管务必答应。”孙承宗开口求情了。
    “哦,呵呵,孙师傅,您是帝师,皇帝的左膀右臂,有什么事,只管求陛下,想陛下也不会拒绝的,为何求咱家呢?咱家可当不起啊”王承恩笑呵呵的推辞道。
    “唉此事,就是不能求陛下啊此事,是和今日的借人头有关。”孙承宗开门见山地说道。
    “孙师傅,此事,陛下下的旨意,咱家已经派人上路了,莫非孙师傅还想给那个胡延宴求个情不成,这个,就恕咱家没办法了,陛下指明了要这家挨或的人头呢。”王承恩听说是这个事,立刻拒绝。
    “唉,就是此事,王总管可想过,人人头一事一旦成真,皇帝借一省巡抚人头之事,必定载入史册,百年之后,该如何评论陛下?此事,就是陛下一个洗不掉的污点啊陛下的声誉会蒙尘啊陛下这是在拿自己的声望开玩笑啊王总管难道也希望看到陛下的声誉蒙尘?”
    “这个?咱家自然不想陛下的名誉蒙尘,不过,那胡延宴确实该死,他不死,如何跟陛下交差?”王承恩虽然也觉得借以省巡抚的人头确实有点那个,但是,皇帝说要他死,他就得死。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 朕的卫青,霍去病
    第二百八十五章朕的卫青,霍去病
    “确实没错,那胡延宴确实该死,孙某也不敢求那胡延宴不死,只是为陛下的声誉考虑,王总管可否通融一下,让派遣到陕西的人,晚到几日,也好给孙某一点时间安排一下。”孙承宗跟王承恩求情了。
    “孙师傅的意思是?”王承恩有点明白孙承宗的意思了,追问道,要是别人,王承恩可能不会甩他,不过,是孙承宗,这关系又不一样了,王承恩耐心的问道。
    “孙某只要王总管通融一下,让执行陛下圣旨的钦差晚到几日就可以,孙某会抢先派人到陕西劝说胡延宴,让他明白他所犯下的事有多么的严重,让他明白,无论如何,他必须尽快的死,如果可能,还要尽快的下葬,陛下是要借他的人头,可是没说要借一个死人的人头,更没说要挖别人的坟去借人头,这可就变成戳尸了,所以,这件事,还得再请王总管务必通融一下,一旦借人头的钦差到了陕西,遇到胡延宴已死,千万不可割死人的人头回来交差,而是一定要以人已死,不敢擅自做主为名,奏请陛下决断,拖延一些日子,待钦差请奏的奏报到朝廷,时间也过了蛮久了,到时候,我等再跟陛下求个情,加上胡延宴已死,陛下想必也不会再要一个死人的人头,更不会去挖坟戳尸了,如此,陛下的名声才可以保住,否则,真的让陛下借了胡延宴的人头,不管是活人的还是死人的,这件事,都于陛下的名声不利,想如今,陛下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有了如今的名声,如今的威望,万万不可因为泄愤而自污了,实在是不值得,那胡延宴是死不足惜,可是,陛下的名声,却不能不要啊我等身为臣子,岂可看着陛下的声誉蒙尘?岂能不管百年之后此事对陛下的影响?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怕会影响到陛下日后在史书上的形象,所以,孙某也才厚着脸皮,求王总管通融一下了,还请王总管务必答应。”孙承宗把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
    王承恩很认真的听着,觉得这孙承宗说得有道理,如今陛下确实不容易,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名声,要是因为那个死不足惜的胡延宴给败坏了,确实不值得,何况,胡延宴始终是要死的,只不过提前死几天而已,要这样,确实,对陛下,对朝廷,对他胡延宴都好,一旦让钦差活生生的割了他的脑袋,这件事对陛下,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污点,而那胡延宴,横竖不过一个死字,怎么比得上陛下的名声重要?如果按照孙承宗的办法去办,陛下的名声,却可以保住。
    “孙师傅的意思,咱家懂了,此事,咱家会吩咐贴心人去办的,只不过,咱家也就是点到为止,出去的钦差,也就能晚到两三日,如果人死了,甚至下葬了,咱家会吩咐他们不要割死人的头,更不会戳尸的,会让他们上奏陛下,请陛下决断,至于陛下还要不要割他的死人头,这个,咱家可就不敢保证了。”王承恩思考了一会,就做出了决断,这件事,确实可以卖孙承宗一个面子,而且孙承宗说得也有道理,那胡延宴横竖不过一个死,早死几天,还好些,免得坏了陛下的名声,也就答应了孙承宗的请求。
    “如此,那就多谢王总管了。”孙承宗对王承恩行了一个礼。
    “呵呵,孙师傅,不用了,不用了,都是为了陛下,都是为陛下办事的,不用如此。”王承恩得了孙承宗一个大礼,觉得很开心,少有文人正儿八经的给一个太监答谢礼的。
    两人正说着,边上跑来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的道:“孙师傅,孙师傅,陛下找你呢?王总管?小的见过王总管。”这个小太监发现了孙承宗在这里,喜出望外,立刻叫到,又看到王承恩这个大总管也在一旁,又给王承恩行礼。
    “知道了,多谢小公公。”孙承宗是为了处理胡延宴人头这件事,特意借口出恭从平台里溜出来的,现在被皇帝召见,知道自己该回去了。
    
    平台里,杨改革正站在大沙盘面前,思考着问题,沙盘边上,还站了一个新人,这个就是新任的陕西巡抚,毕自严的弟弟,毕自肃。
    见孙承宗进来,杨改革道:“孙师傅,快来,朕给你介绍一个人。”杨改革很高兴的喊道。
    孙承宗本来是被皇帝留在平台里的,因为军事上面的事,还没做出具体的安排,还要等具体的军事安排定下来,孙承宗才能走,否则,怎么称得上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专管军事。所以,孙承宗才借个机会,说内急,出去了一趟,不是真的去方便了,而是跑去拦截王承恩,让他融融胡延宴的事,现在回来,才觉得轻松不少。
    孙承宗到了沙盘边上,跟皇帝又见了一次礼。
    “孙师傅,这位就是毕自严的亲弟弟,毕自肃,呵呵,也是一位忠诚踏实的人。”杨改革很高兴的给孙承宗介绍这位自己新收的小弟,他哥哥是自己的心腹,他如今,也可以看成是自己的心腹,这个人的面相一看就知道是个很老实憨厚的人,不似有的人,长着一副老狐狸相,一看就是个狡猾的。
    “下官见过孙师傅。”毕自肃不待孙承宗开口,首先就先给孙承宗行礼。
    “不敢,不敢。”孙承宗微笑了一下,说几声不敢,就算是见过了。
    “好了,认识过了,接下来,就说说,陕西那边的军政,该如何处置,该如何出兵,都到沙盘这边来吧。”杨改革处理事情的速度相当的快,这种军事上的事,绝不会拖过一天时间,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布置下去,绝不会让历史上那种办事推诿、拖沓、扯皮的情况再现的。
    平台里,沙盘边,皇帝一个人占一边,孙承宗靠着皇帝,接着就是新任陕西巡抚毕自肃。大的方略已经定了下来,杨改革就把那些官僚们赶了出去,那些人,对军事就是门外汉,除了扯皮,斗嘴之外,对军事更本就是一窍不通,杨改革干脆,大的方向定下来,细节就自己搞定。
    “孙师傅,你说说,该派那部精锐过去,三千,还是五千?”杨改革问道,这些,都属于军事细节问题,如果让那些文官们讨论,没有几天时间,绝不可能讨论出个结果来,所以,杨改革很明智的只问孙承宗。
    “回陛下,臣以为,此事,非新军莫属,想新军训练也有一段时间了,训练得尚且可以,如今就缺一些实战了,陕西那地方,民变,匪徒们的战力不高,倒是磨练新军的一块磨刀石,等这些新军见过血之后,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精兵,日后即便是对上东虏,也可以作为依靠了。”
    “嗯,孙师傅说的倒是合了朕的心,新军就是训练的再好,装备再精良,没有实战,没有见过血,还是新兵啊,是不可能成长为老兵,不可能成为精锐的啊如今,陕西那地方,确实是一个磨砺他们的好机会,既然如此,那就派新军去吧。”杨改革也是这样想的,陕西那地方,不管怎么说,即便是造反了,也就是一些农民军的战斗力,用来磨练新军,倒是刚刚好,既可以震慑陕西,又可以练兵。
    “孙师傅以为,该派多少新军过去?”杨改革又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陕西那里,陛下可轮番派兵,一批新军在陕西磨砺一段时间,如此,陛下的新军,则都见过血,两万人,则都是精锐,所以,派三千也可,派五千也行,完全由陛下决断。”孙承宗回答道。
    “好办法,那就这样吧,至于多少人?朕想想”杨改革很赞同孙承宗的主意,果然,军事上的事,不能问那些文人,他们只会扯皮,斗嘴,说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东西。
    杨改革想起文人靠不住的问题,打量了一回毕自肃,道:“毕自肃,朕问你,你可知军?”杨改革现在才发现,有一个大问题,这毕自肃也是一个文人,懂不懂军事还不知道呢,要是不懂,那可真的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回陛下,臣倒是经历过一些战事,也和官兵们打过交道,不过要说知军,臣不敢托大,臣不知兵。”毕自肃就是一个老实人,皇帝问什么,他就如实回答什么,丝毫不撒谎。
    杨改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