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皇后,高兴,高兴,今儿个真高兴,咱老”杨改革一顺嘴,又唱起歌来。实在是高兴坏了。猛然醒悟这是明朝,自己可不是什么老百姓,又闭嘴了。
    “皇上,什么事,这样高兴?能说给臣妾听听吗?”皇后也好奇,皇帝今天高兴得有点异常,不知道是什么事,能让皇帝如此高兴。
    “呵呵,皇后,这事跟你说了你也不懂,其实也很简单”杨改革到底还是没说是怎么回事。这事没法说,总不能说我在百度上找到一批很牛B的人物,准备收归己用吧。
    杨改革充满了干劲。整个人的精气神全满。虽然急切的想和那些牛B的人物交谈交谈,交换一下思维看法,奈何现在没一个在身边,只能再等上个把月了。
    杨改革哼着小调。说道:“大伴,走,今天我们去看看唱歌的唱的怎么样了。”杨改革实在没什么事,决定去看看唱歌搞得如何了。抗日战争的时候,东北军可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存在,现在这个明末版的“东北军”,也是改变历史的存在,杨改革觉得自己不能马虎,一定要多加关注。
    来到西苑。
    杨改革老远就看到郭桓在指挥着教坊司的人在练习唱歌,歌声到处乱飞。把这宁静的西苑吵得格外热闹。
    “奴婢郭桓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桓看到杨改革过来,立刻小跑过来给皇帝磕头请安。
    远远的,教坊司的人也跪了一地,口呼请安。
    “都起来吧。呵呵,郭桓,这歌唱的如何了?”
    “启禀皇上,奴婢已经将这歌传授给教坊司的众人了,基本上都会唱了,要不要奴才为皇上表演一番?”
    “嗯,好,你就表演看看吧。看看效果如何。”
    
    一会,郭桓就把这几十号的男女组织起来,排成几排,男的几排,女的几排,分开站立。然后开始一起唱《辽河之上》。【原版是《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辽河之上
    那里有森林渔场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杨改革只随口和郭桓说了一下合唱,并没有仔细的从百度抄下合唱训练的步骤给郭桓。现在这合唱,也算是嘶哑有力,悲情四溢,哀愁婉转了。听得人灵魂一阵“颤抖”,想哭的感觉。杨改革觉得,这郭桓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居然能把这合唱搞得像模像样的。自己记得合唱那还是九年义务教育读小学的时候,老师组织班级进行合唱比赛的时候,搞过合唱呢。
    
    一手催人泪下的古代版《松花江上》,现在叫《辽河之上》。唱完了。杨改革“啪啪啪”的拍手鼓掌,确实不错。声音整齐,没有跑调,忘词等等毛病。就是男男女女一起从头唱到尾。没有什么层次感,杨改革记得小学老师搞合唱训练的时候,男生是男生的唱法,女生是女生的歌词,还有什么慢二拍的东东。要说起来,郭桓这个,才是真正的,完全的“合唱”,从头到尾就没分开过。
    
    郭桓又是一溜小跑的跑过来,卑躬屈膝的站在杨改革面前,讨好的媚笑着。
    “郭桓,合唱的不错,声音整齐,没跑调,也没忘词,不过这合唱似乎没分层次啊!你要把这男女的歌词分开,各唱一段,然后又合唱一段,这样才显得有层次,另外呢,你这男女你都要分高音和低音,女的唱高音的时候,男的就配合着唱些低音,到了男的唱高音的时候,女的又可以在一旁配些低音,这样,声音才有层次感。”杨改革努力的回忆自己小学时候的合唱比赛是怎么回事。努力的回忆当初练习合唱的时候是怎么弄的。
    “这,奴婢遵命”郭桓虽然比较聪明,但是也傻了,一时还不能消化皇帝的话,只能硬生生的先答应下来,准备回头好好研究一下皇帝的话。这皇帝的话就是圣旨啊!圣旨是一定要研究透的,不然,想在这宫里混,好几万的太监想出头呢。一不小心就被踩下去了。
    “还有,郭桓啊!合唱还有一种技巧,就是慢二拍这慢二拍嘛,就是比如,女的先唱,等女的唱了两个歌词的时候,男的开始从头唱,男的就比女的唱的慢二拍,这里面又有高低音的不同朕一时也说不清,你回去好好参研一番吧,细细琢磨,努力操演,朕将来是有大用的。知道吗?”杨改革脑袋里关于合唱的东西,已经全部倒出来说给郭桓了,至于郭桓能不能听懂,杨改革也没把握。那是别人的事了,自己是皇帝,负责说。
    
    郭桓彻底傻眼了。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先,说什么也不能让差事泡汤了啊!
    
    谁知道杨改革又说:“我这里还有一歌,名字就叫做《我的家乡》,歌词、唱法我已近写下来了,先给你哼几次,你熟悉之后对照着歌词唱好,明白吗?”杨改革说完就掏出自己从百度整理下来的一经典老歌《我的祖国》郭兰英唱的,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相当相当的经典。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麦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呵呵,是不是很熟悉?很经典啊!其中改了一些字,但是改动的不大。】
    
    “这是一描写家乡美好的歌,也是一激励人奋斗、战斗,保卫家乡的歌,你务必唱得催动人心,唤起别人想念家乡的种种美好,唤醒保卫家乡的决心和斗志,明白吗?”杨改革只管之际说,完全不顾郭桓的感受。
    郭桓已经变成斗鸡眼了
    附改动后的歌词:
    歌名《我的祖国》改成《我的家乡》。
    1。女声齐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麦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稻花改成麦花】
    1。女领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麦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合唱:这是美丽的家乡【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2。女领唱: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合唱:这是英雄的国度【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3。女领唱: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合唱:这是强大的国度【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正文 第三十七章 新军(一)
    杨改革似乎没有感觉到已经变成斗鸡眼的郭桓。自顾自的说着。实在太高兴了。也就忘乎所以了。杨改革现郭桓不太对劲的时候,郭桓已经好似冰棍一样“冻”了半天了。
    “呵呵,就这样吧,郭桓,你回去好好研究,慢慢来,不要急,朕还有事先走了。”杨改革还没等郭桓回过神来,就已转身走了。杨改革实在没脸面对别人,自己的要求实在是变态和蛮横。好在自己是皇帝,自己说了算,有点尴尬就走人。
    郭桓还在那里傻站着。彻底懵了。一阵寒冷的春风吹过,是多么的“凄凉”。
    
    杨改革浑身都透着兴奋劲,高兴的不得了。对王承恩说道:“大伴,走,我们去看看孙师傅去,看看新军去。”杨改革这个宅男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不是很满意,稍微站久一点就腿酸,所以,决定重温一下军训,锻炼锻炼身体,争取活到一百岁。
    “是,皇上。”王承恩答道。
    
    杨改革浑身不再在。坐在步辇上动来动去。很快就到了新军训练的地方,皇城外西北处。
    四周都有壮硕的“保安”保卫,闲杂人等根本没有机会接近这里,杨改革对他们的要求全天候的封闭训练。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的口令声“起步跑”“杀,杀,杀”,各种口令不一。听得出,这训练得很艰苦,也很有成效。
    
    “吾等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杨改革进入到训练场里,训练场里顿时就停了下来,都跪下来请安。
    “平身吧,都起来吧,接着训练孙师傅。”杨改革很亲人的和孙承宗打招呼。杨改革自从把新军的训练交给孙承宗之后,就很少和孙承宗见面了。心中对孙承宗感觉到过意不去。
    “陛下,臣在。”孙承宗黝黑的脸,满脸的风霜,看得出,这训练,是下了苦功夫了的,杨改革的训练大纲上说得很明白,全体人员一体训练。没有说当官就可以不训练。所以,孙承宗是以身作则,天天和这些“舍人”们一起训练。
    “孙师傅,辛苦了。”
    “回陛下,不辛苦,这是臣该做的。”孙承宗不紧不慢的答道。
    “呵呵,孙师傅,最近这新军怎么样了?”杨改革可是相当的关心新军的训练进度。
    “启禀陛下,新军训练皆按照训练手册上的要求来的。”
    杨改革其实很想找个地方和孙承宗坐下来聊,奈何这新军训练场,没有看到一把椅子,就算是在“看台”上,也没有椅子。杨改革醒悟到,看来这孙承宗真的是在训练上下了功夫了的,连椅子也没准备一把,就是要让这些“舍人”习惯艰苦的生活。
    远处的围墙上,写上了“平时多努力,战时少流血”这样的大红字。杨改革看了,觉得好眼熟。笑道:“孙师傅,这话说得不错!好眼熟啊!”
    “启禀陛下,这是根据陛下所说,所要求,才写于墙上的,为的就是激励和要求新军严格的训练。”孙承宗不紧不慢的回答。
    “这~是我说的吗?好象是吧,呵呵,对了,孙师傅,这些学生可还听话?”
    “启禀陛下,这些舍人们还行,只是最近埋怨说想出去逛逛京城,老臣没有批准,因为皇上说的是全封闭训练。”
    “这个!孙师傅觉得如何?放松还是加紧?”杨改革一时也拿不准主意了,该放松一下还是加紧训练?劳逸结合?
    “陛下,老臣认为,要想新军取得好的成绩,应该更加严格的训练,这样才能巩固效果,老臣在关外的时候,见识过东虏的作战方式,要想在纪律和作战意识上压倒东虏,这些‘舍人’的训练还远远不够,臣觉得,应该按照训练手册上的,加入更多的训练内容,让这些‘舍人’们每天没有时间想别的,刚躺下就会睡着,睡觉的时候还要睁着一只眼睛,这样他们就没有精力嚷嚷出去了。”孙承宗很坚定的执行杨改革交给他的新兵训练手册。并且执行的是加强型的那种。
    “这,就由孙师傅把关吧,朕给你做后盾,有人嚷嚷就让他来找朕。”杨改革汗颜,自己这个宅男的心太软,还是没有见过太多残酷的东西,孙承宗这位老将则不同,见识过后金的战斗力,对后金的战斗力有个清楚的认识,所以,安排的事是没问题的,杨改革觉得自己除了很好的支持他之外,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孙师傅,现在的进度训练得如何了?”
    “启禀陛下,现在有的已经开始训练刺杀了,有的则是新到的,还在学习列队,先学的一部分,老臣准备过一段时间就开始练习射击,然后是骑术,好在这些‘舍人’从小都有练习弓马,骑术不是大问题”孙承宗侃侃而谈,看得出来,对于这样一只新军,是下了很大的力气和心血的。
    “孙师傅,不瞒你说,前几天,我在兵仗局试射火枪的时候,现火枪的质量很不理想,估计火枪射击训练可能会推迟。”杨改革又暗恨富明德起来,这家伙搞得火枪有质量问题。搞得现在杨改革没火枪用。挺恼火的。
    “陛下不用自责,这件事老臣也听说过,对于这件事,老臣认为,陛下做的是对的,火枪质量有问题就交给新军使用,这样,还没上战场,就损失高达一二成,以老臣和东虏多年的作战经验来看,我大明普通军队可能会崩溃,皇上的新军作战纪律和意志可能强一些,估计可以再忍受一到二成的战损。所以,这件事皇上做的对极了,应该如此重视质量”孙承宗不愧是帝师,和杨改革这个皇帝谈起话来,没有旁人那样卑躬屈膝,该说的,该教育的,该表扬的一个不捺下。
    得到孙承宗的称赞和肯定,杨改革心里高兴得很。
    “孙师傅,这件事,我已经吩咐富明德了,估计他会把‘质量’二字铭记在心的,以后如果还有质量问题,富明德肯定会先让那些工匠自己拿自己的枪试射的,呵呵,孙师傅放心,交给新军的火枪,不会有问题的。”杨改革对富明德还是有信心的,所以也就在这给孙承宗打了包票。
    “那老臣就代这些‘舍人’们多谢陛下了。”这些“舍人”,将来可都是要继承千户,指挥使这类职务的,要是因为火枪炸膛而残废,那可就是个“冷笑话”。
    “呵呵,孙师傅不用这样,你是朕的师傅,教育和督导朕是孙师傅的责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