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元节,需祭祀先人。
往年在京城的时候,皇帝会率领百官举行盛大而庄重的祭典告慰先帝,宫中还会给京城大寺送去饰有金银的孟兰盆。民间则更是热闹,沿河放上的河灯绵延数里,如同绸带。
曾经软红十丈……如今都不过是一场镜花水月。
温郁之昨夜根本无法入眠,今早江渉一动他便知道了。可是他什么也没说,甚至没敢睁开眼睛看身边的人一次——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害怕别离。
他听到江渉披衣坐起,轻手轻脚的越过他翻身下床。他甚至可以想象出他的样子——头发一定是乱成一个鸟窝,半边脸颊上是枕席压出的红印子。
他听到那人踮着脚往外间走去,几步就到了门口,房门发出“吱呀”的一声轻响,温郁之再也忍不住,猛地睁开眼睛,却只看到他在晨光中走出门的一抹背影。
身边的床榻陷下去一块,被褥还带着余温。温郁之愣愣的望着帐顶发呆,他甚至有种错觉,觉得江渉只是出去看个早饭,马上又会重新推门进来。
为什么是他呢?温郁之这样想到:楚国百万臣民,凭什么是他呢?
这一瞬间他有种立刻翻身起来,不管不顾的追出去把江渉绑回来的冲动——国家要亡了又怎么样?他只有一个江渉啊……
可也只是那一瞬间的冲动罢了。
火盆里的火苗跳跃,烧起来的烟熏的温郁之眼睛生疼,让他有种想落泪的错觉。从父母到老师,还有这些年朝中故去的元老,他一个个的祭拜过去。
今日午时,皇帝还是像曾经在京城时那样命人架起供桌,带着人数不多的流亡朝堂挨个给先帝们上香磕头。整个过程一片沉默,只有司礼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单调的让众人跪拜再平身,没人唱祭词,更没有歌功颂德——大好江山亡于我手,都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温郁之跪在地上按了按自己的胸口,那里贴着皮肤挂着一个小巧锦囊,里面有自己和江渉各自的一缕头发。
那是他们到梧州的第一年,简陋的吊脚楼四壁萧条,两人囊空如洗,可谁也不觉得生活灰暗,日子平静而安闲。
某次云雨之后,他将江渉鬓角的一缕头发和自己的绑在一起。他记得当时江渉搂着他腰冲着他笑,说:“美人可是要嫁我了?”
他没有笑,看着他的眼睛,认认真真的点头,答道:“是。”
江渉立刻就笑的更欢了,眉眼弯弯的,撑起身子凑上来吻他,可两人头发连在一起,扯的他“哎呦”一声痛呼,干脆并指如刀的将那缕头发割了下来。
温郁之第二日寨子里的阿婆讨了个荷包,那两缕头发便一直挂在他的胸口。
温郁之往火盆里又撒了一把纸钱,这次是烧给江渉的父母。
二老对不住了。他在心里默默的想着:好不容易生养大的儿子,最后便宜了他,他还没照顾周全,让他跟着自己几番颠簸受苦。
院子门“吱呀”一声被人推开,温郁之抬头,便看见小晏走了进来。
“大哥……”也许是他脸色太过肃穆,小晏抬起的脚硬生生的顿住了。
温郁之看了看自己弟弟,夜色下的人影高高大大的。他记得三年前自己贬谪出京时,这弟弟还完全是一副孩童模样,可如今一眨眼,就成了俊朗青年了。
“坐。”温郁之从地上站了起来,弹了弹前襟,指了指院子里的石桌石椅。又亲自去房里取了壶酒,还拿了两个杯子:“今日我们兄弟喝点。”
说着,便给自己和小晏各倒了满满了一杯,抬手与他碰了碰,一饮而尽。
小晏完全被自家兄长弄糊涂了,有些无措的端着酒杯发愣。
“怎么?”温郁之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男子汉,不会喝酒?”
“会……”小晏也赶紧学着他的样子一口闷了,借着袖子遮掩偷偷打量自家兄长。
原来他对温郁之一半是依赖一半是敬畏,这几年兄长不在身边,那份依赖便渐渐少了。加之他如今长大,温郁之对他便越发不苟言笑,于是如今便更加的敬畏了。
温郁之见他一杯下肚,脸颊已是嫣红一片,便没再给他倒酒,而是自己又倒了一杯,拿在手上浅浅酌着。开口道:“温晏之,大哥问你句话。”
他这大名没被叫过几次,从前在温府,大家都是“小晏小晏”的喊,后来寄宿在京城郊区的农家,大叔大婶老来无子,便把他当亲儿子宠。如今温郁之这么郑重其事的唤他,小晏浑身一震,下意识的便坐直了。
“你生在富贵之乡,长与书香门第,从无忍饥挨饿之苦,你为什么读书?”温郁之板着脸问。
小晏如今十六岁,正是乘风破浪的年纪。想了想,大声答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温郁之笑了一笑,盯着自己手上的酒杯,同样慢声念了一遍。小晏是少年锐气,字字说的铿锵有力。可同样一句话从温郁之口中读来,轻轻慢慢的,带着一点沧桑疲惫,却沉淀出更为厚重的韵味。
“好!没白教你!”温郁之赞了一句,可立刻便接着板起脸来:“那为兄再问你,如今京师沦陷,江山飘摇,虎狼环伺,皇室凋零,你如何为生民请命?又如何开盛世太平?”
小晏一路跟着太子和林乐源从京城逃亡至此,此间种种艰难辛苦,他早已不是曾经那个无忧无虑的孩童了。这些问题他这一路他全都想过,只是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温郁之见他迟疑,想着他终归还只是个少年人,叹了口气,没再逼他,放柔了声音:“你也不小了,该有自己的主意了。和大哥说说吧,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我今后……”小晏咬了咬嘴唇:“我想参加科举入仕。”
“入仕?”温郁之挑了挑眉:“你可想好了,如今不比过去,战乱连绵,这朝廷命官还没你江大哥一个武人来的洒脱。更何况……”
温郁之迟疑了一下,还是说了:“等你参加科举那天……这江山姓什么都未可知。”
“大哥,我想过了。圣人说,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小晏瞟了眼温郁之的脸色,见他没什么不悦之色,这才大着胆子接着说下去:“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确实不假。可说到底,读书还是为天下苍生,为民生疾苦,这些都应该先于对某个皇朝,或是对某个王室的忠诚……”
“呵,”温郁之脸色已经冷了下来:“你是说今后为南楚还是为北燕效命,你都无所谓么?”
“我……”
“你还是温家的儿子么?!”温郁之狠狠一掌拍在桌上,酒杯齐齐跳了一跳。
小晏下意识的一哆嗦,赶忙噤声。手指在桌下绞的死紧,偷偷抬眼打量温郁之,心中有些不服,可又不敢顶撞兄长。
温郁之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还入仕呢,这就吓傻了?别吞吞吐吐的,有话就说!”
小晏知道兄长这是在考问自己,有些话今天不说,以后恐怕就真没机会了。咬了咬牙,突然抬起头来:“大哥,我都想过了。你从岭南一路南上可能没有体会,可我从京城逃出来,可是全都看见了的呀!”
他深吸口气:“我看到过一批批死在战场上的士兵,看到过路边活活饿死没人收尸的难民,看到了无数妻离子散活不下去的平民百姓。他们勤勤恳恳的种点地或者做点小买卖,每月按时交纳赋税,逢年过节还得孝敬小吏,唯一的愿望就是老天爷赏口饭,不要挨饿。他们全都是我们南楚的子民,可你说我们南楚朝廷保护他们了吗?庇佑他们了吗?”
温郁之脸色依旧冰冷,却没有开口打断他。
小晏心里想着,都开头了,这次就是拼着挨打也要把话说完。他再次深吸口气,疾速说道:“我以前小,不懂事。这几年大哥你不在,我也学了很多。大哥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南楚积弱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十年二十年。贪污腐败,军队羸弱,官员冗长,人才埋没,这些问题一直都在。就算没有北燕入侵,这些弊病也能一步步蚕食南楚。而如今就算能解当下危机,与北燕暂时达成议和协定,可这种局面又能维持多久呢?就算能有一息喘息之机,南楚又哪有能力北伐?两国对峙,只是把乱世之局拖的更久,苦的还是天下百姓。”
“接着说。”温郁之出乎意料的没有发怒,而是点了点桌面,认真听着。
“而如今北燕君王拓跋氏励精图治,收服各方,他们军队所到之处并无虐杀屠城之举,占领之地也并无欺压百姓之嫌,就连陇西义军都主动投靠。那些人……都曾是我们南楚的百姓,在我们南楚活不下去了,这才投奔北燕。大哥你问我如何为生民请命,如何开太平盛世,我觉得如今我吗南楚做不到,可北燕……却是能的。”小晏闭了闭眼,最后深吸口气:“我想入仕,因为我想一展胸中抱负。可如果最后改朝换代……我也不愿学那些隐士在草莽间蹉跎一生。大哥,我知道父亲效忠南楚,您也是。小晏不孝,生出这等叛逆想法,让您失望了。”
“说完了?”温郁之出乎意料的没有发怒,只是平静的问道。
小晏点了点头,忐忑的望着温郁之。
温郁之望着院子一角渐渐熄灭的火盆,又仿佛望着虚空,半响之后,突然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这道理连你都懂……”
“大哥,我……”
温郁之摆了摆手,盯着他接着问道:“你今天说的都是真心的?”
小晏坚定的答道:“是。”
“你长大了。”温郁之缓缓起身,走过来在他肩头拍了拍:“书房的暗格里有个信封,哥给你的,你稍后自己去看看。”
温郁之的声音带着说不出的疲惫:“里面有你的身世,你其实有一半的北燕血统。哥本来从没打算和你说的。可你如今既然这样决定……你选的路不好走,哥觉得还是告诉你的好。”
“那个信封你看了以后……别恨哥。”温郁之搂了搂惊呆的小晏:“你一直是哥最疼的弟弟,以前是,以后还是。”
说着,他便提起桌上的酒壶,也没用杯子,直接对着壶嘴饮了一大口。独自一人慢慢的往黑灯瞎火的往卧房走去,脚步似乎有些蹒跚,似乎又没有。
“大哥等等!”小晏突然出声:“大哥你以后……作什么打算?”
温郁之勾了勾嘴角——自己这弟弟真是长大了,也没以前那么迟钝了。
“大哥和人有约,还得看那人做什么打算。”温郁之又饮了口酒,脚步不停,朗声应道。
“……江大哥?”
他们两人同进同出,小晏并不是一无所觉。
“对,你江大哥。”温郁之背对着他挥了挥手:“去看信吧,就是看完了……希望你还能认我这个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 诶,真不好意思,这么久才来更新,希望还有人看……话说最近真的忙,下次更新只能下礼拜天了
☆、故国旧梦
襄阳失守,北燕在长江上游操练水师,随时都准备顺流而下,燕太子更是重兵屯守在下游重镇,威慑临安,两国的对峙已到了最后的时刻。此时临安城内人心惶惶,利剑仿佛悬在每个人的头顶,谁都不知明日会是怎样的腥风血雨。
温郁之从来没觉得时间可以这么漫长。
他日日夜夜的埋首在各种政务公文之中。天不亮便起床,三更才休息,整个人忙的陀螺似的打转,一刻都不肯松懈,简直如疯了一般。
他觉得手头有事情分神,便能少担心江渉一点。
中元节那晚知道自己身世之后,小晏一宿没睡,第二日便病了一场。温郁之没有管他,只是吩咐下人准时煎药——他自己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
那日小晏的那番话,温郁之全都懂得,甚至比小晏了解的更为深刻。
可是懂得又如何呢?谁都可以有这种想法,唯独他不能。
——他是温家的长子,是流亡朝堂的丞相,是那风雨飘摇的大厦最后的几根孤零零的顶梁柱。如果他都畏缩了,那还有谁呢?
温郁之坐在小院的书房之中揉了揉眉心,前线粮草再次告急,还需补充兵力,各地守将纷纷递折子来管朝堂要钱,一月前便有官员提出将黔贵二地赋税再提一成,那些地方本就穷苦,当时温郁之顶着压力否决了,可如今却是清楚,不加税国库就真是要撑不下去了。
温郁之从桌角抽出一张新纸,笔尖蘸墨,打起精神开始草拟增加赋税的奏折。
温郁之前日进上书房议事,正事说完之后,皇帝让他留下坐坐。
温郁之依言坐下,却是听皇帝说起了一桩京城旧事。他一时有点摸不着皇帝意思,只得小心的答了两句。片刻之后才发现,皇帝真的只是想找个人叙旧而已。
皇帝一